城市 企业 产品 知识
国内国际财经房产汽车产经农业科技IT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娱乐女人军事游戏区块链

行业资讯

  • 广西荔浦:秋风送爽芋飘香,又到丰收好时节

    秋风送爽芋飘香,又到一年丰收时。近日,在广西荔浦市各乡镇的田间地头,穿梭着各地采购商的身影,他们要抢“鲜”把荔浦市独具特色的“皇室贡品”荔浦芋推向市场,同时也拉开了丰收、增收的序幕。   苏龙和种植了20年荔浦芋。每年他都严格按照绿色无公害标准技术进行种植,产出的荔浦芋个头硕大、均匀、品质好、产量高,市场供不应求。今年,苏龙和在荔浦市修仁镇平村村种植了150多亩荔浦芋又迎来大丰收,重庆的客商慕名而来进行实地考察、洽谈购货事宜。   苏龙和介绍,种植荔浦芋每年需要轮作、换地种植,所以选址非常重要,有了好土地、好水源做基础,再有一定的经验,荔浦芋丰收有保障。由于这里的土质、水源都比较好,基地里的荔浦芋长势一直都比较好,基本上每个都在3斤以上,亩产预计超过4000斤,产值预计在15000元人民币每亩。   为凸显“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成效,荔浦市出台了荔浦芋种植奖励政策,鼓励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进行示范引领带动,群众种植荔浦芋热情更高。   荔浦市修仁镇平村村塘湾屯种植户周远坤说:“今年我种有7亩田,收购老板来芋头田里看了以后,非常满意,马上就拍板订货,每斤6元。估计我这7亩田会有35000斤,收入在20多万元左右。”   目前,荔浦市正推进荔浦芋全产业链发展。据统计,荔浦市的荔浦芋种植面积有5万多亩,种植及加工销售产值超20亿元,是当地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中新网   79 阅读   2022-09-27 13:04
  • 集中资源优势,打造农业“芯片”新高地

    9月26日,公主岭市政协主席陈占营带领调研组,围绕种业发展情况开展实地调研。副市长董华参加。 调研组来到省农科院玉米所品种展示田、鸿基农业集团有限公司、鸿翔种业有限公司高新技术园和宏泽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认真听取关于科研育种、特色农业发展、种业企业运营情况汇报,并就如何加快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与相关负责人探讨交流。 陈占营强调,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要集中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培育保护利用好优势特色品种,有效推动农作物优良品种研发,延长农业产业链条。要加强政策引导,大力扶持培育种业龙头企业,培养种业人才队伍,支持种业做大做强,打造知名种业品牌。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推动种业产业化、现代化,打造农业“芯片”新高地。政协委员要积极行动起来,把调研内容转化为工作成果,围绕种业振兴重点任务,聚焦育种创新、良种繁育提出建议,为推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献计出力。 市政协副主席王玉萍、骆国玮,秘书长程立军参加调研。

    腾讯   57 阅读   2022-09-26 22:09
  • 陕西省加快推进现代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加快推进现代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印发《陕西省“十四五”现代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蔬菜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十三五”以来,我省大力实施现代设施农业发展项目和千亿级设施农业工程,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全省蔬菜产业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规划》指出,我省将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保障市场供给和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调结构、优设施、提质量、增效益”的总体思路,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补短板、延链条,提质量、增效益,扎实推动全省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规划》明确,我省将按照区域特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实施区域和重点片区,打造产业集群,形成适度规模效应;以科技进步为引领,以人才为支撑,创新高效农业,加快科技成果、实用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应用,加快产业提档升级和存量改造提升,推进蔬菜产业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树立绿色发展、质量兴农理念,推行良种良法、药肥减量化、绿色防控;立足全产业链和综合效益提升,推动产加销均衡完善配套,补齐突出短板,构建新型三产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省蔬菜规模达770万亩,总产1900万吨,实现产值780亿元;设施农业总面积达370万亩,总产1300万吨,实现综合产值1200亿元。

    陕西日报   53 阅读   2022-09-26 20:26
  • 科技助力定边马铃薯每亩多收一吨半

    秋收时节,定边县白泥井镇红旗村马铃薯种植大户屈永文承包的基地里,机器在田间轰鸣,一颗颗圆滚滚、黄灿灿的“金蛋蛋”从土里被翻出,工人麻利地分拣、装袋、装车,好不忙活。   看着眼前一派丰收景象,屈永文高兴地算起了账:“今年马铃薯丰收,一方面是机械化作业后种植亩数从过去的不到200亩增加到今年的400亩,另一方面是马铃薯的质量产量都高了,亩产至少4吨半,比以前每亩能多收一吨半。今年能挣几十万元吧。”   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在陕西省优质马铃薯种植第一大县和全国马铃薯种植六大县之一的定边,马铃薯种植户致富的“科技密码”,正是种薯。   在定边县定边镇十里沙村,定边县科发马铃薯良种有限责任公司培育的17万亩马铃薯带着绿油油的秧,铆足劲生长。这些马铃薯并非食用作物,而是用来繁育下一代马铃薯的种薯。   该公司技术员苗仲学说:“过去,当地农民把上一年收获的马铃薯留下一部分作为种薯,马铃薯自身携带的病毒通过种薯传到下一代,使马铃薯的质量和产量都越来越低。”   马铃薯好不好,关键在种子;种子怎么样,关键在脱毒。定边县科发马铃薯良种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的正是种薯脱毒试管苗的选育。苗仲学说:“我们选取适合定边种植的抗病抗逆性强的马铃薯优良单株,经过茎尖剥离、组织培养、质量检测等一系列程序,形成脱毒试管苗,也就是原原种。”   从原原种到原种,还需要控制脱毒试管苗生长所需的光照、温度、水分等,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培土、施肥,适时收获。杀秧收获后挑出病薯烂薯,优选后的马铃薯经过分级包装分级储藏,高产、抗病变的良种才算正式诞生。   目前,定边县已有占地320亩的马铃薯组培中心,年生产脱毒试管苗1200万株、原种薯1万多吨,有6个适合定边县种植的品种。   “土蛋”变“金蛋”,仅靠良种扩繁还远远不够。在定边县白泥井镇玉薪现代特色农业专业合作社水肥一体化控制室里,技术员高飞正在设置程序给秋薯添水施肥。   高飞一边操作一边说:“这个系统的应用不但大大节约了人工,还能有效节水节肥。”   高飞说的系统指的是沉沙滴灌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不同于普通的滴灌,沉沙滴灌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中的泥沙,会通过过滤器被过滤掉,水肥经过施肥桶、搅拌器后,被精准输送到作物根部,有效提高了农作物产量。   该系统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量、需肥量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设定,定时定量灌溉,还可用手机进行远程控制。“我们合作社已经按照马铃薯的生长周期配比好了水肥,实现了操控自动化、水肥一体化、管理智能化、计量精准化。”高飞一脸骄傲地说。   截至目前,定边县已有1.2万亩马铃薯用上了沉沙滴灌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这个面积还在持续增加。一场看不见的科技“降雨”,悄无声息地滋润着这个陕北小县,也为该县智慧农业开启了新篇章。   今年,定边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0.4万亩,总产量预计可达62万吨,总产值预计可达10亿元。马铃薯成了当地农民的“小康薯”。

    陕西日报   68 阅读   2022-09-21 12:45
  • 亩产706.6公斤!玉米新品种测产喜人

    近日,来自安徽省种子管理站等单位相关专家组对“玉米新品种庐玉9105丰产栽培技术转化项目”千亩示范区进行了田间测产验收。   专家组现场考察了太和县旧县镇何庄村千亩示范区。示范区集成示范了秸秆还田、合理密植、适时播种、平衡施肥、绿色防控、及时灌排、成熟收获等丰产栽培技术。专家组一致认为千亩示范区玉米田间表现生长整齐、熟相好,产量结构合理。通过对示范区进行5点随机取样测产,平均行距为60厘米,株距为26.5厘米,平均亩有效穗数为4195穗,穗粒数563粒,千粒重按352克计,理论亩产831.3公斤,按85%折合亩产706.6公斤。   “今年旱情严重,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我的玉米地还能创造这样的高产,离不开农业科技专家的辛苦付出。”这块示范田的种植人、太和县常兴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常兴铎感叹道。他告诉记者,自己已经从事粮食种植近十年,是个地道的“老把式”,深切感受到,种植环节由过去的全凭旧经验,到如今越来越靠科技进步。今年,有了安徽省农科院玉米专家团队的支持和指导,玉米地的种植水平提升了一大截。站在他的千亩玉米田放眼望去甚是壮观,绿茵茵的秸秆上玉米棒格外粗壮、籽粒饱满。   常兴铎细细向记者讲述科学家种田与自己以往种田的不一样处:“6月6日种玉米时,王世济老师就带着团队成员们在地里量来量去,原来他们是计算玉米种子的播量和化肥量,要求我定量定株定行进行点播,操作非常细致,确实让我开了眼;而我们以前种玉米播多少种、撒多少肥完全凭个人感觉。6月12日出苗前后,王老师比我还着急,他来到地里仔细查看,把一些漏播的地方又进行了补种。在施用除草剂期间,王老师又建议加一遍杀虫剂预防甜菜夜蛾,这样又替我省了一遍工。啥时追肥、追什么肥;啥时施药、施什么药……我全按王老师教的一步步干。你看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他指了指一路之隔的另一块常规种植的玉米田:植株矮又弱、叶面发黄发黑、玉米棒小而瘪。   “越是灾害年份越考验品种、技术和管理。”负责该项目的玉米首席专家王世济研究员介绍,这块1100亩的示范田在克服了今年高温热害的不利自然条件下依然表现出高产稳产特点,主要是得益于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模式的集成技术攻关。仅新技术这一项,这块地里就集成了多项栽培技术——秸秆还田培地力、合理密植增产量、适时播种抓壮苗、平衡施肥供营养、绿色防控防早衰、及时灌排促丰收、成熟收获保高产等。   “为积极响应安徽省‘两强一增’行动计划,在安徽省财政转化项目资金支持下,安徽省农科院烟草所玉米团队、安徽省农科院植保质安所共同组织实施‘玉米新品种庐玉9105丰产栽培技术转化’项目,示范面积1100亩。”安徽省农科院烟草所所长唐小见称,此次示范区展示的玉米新品种“庐玉9105”系该所玉米团队选育、经安徽省审定的普通玉米品种,具有耐密抗倒、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强、抗多种叶部病害尤其是抗锈病能力强,具有粮饲通用、生态适应性强、适宜种植区域广等优点。

    农民日报   48 阅读   2022-09-21 12:36
  • 豆粕减量替代,去年节约豆粕1100万吨

    9月19日,农业农村部召开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工作推进视频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粮食节约行动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促进养殖业节粮降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供需紧平衡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态势,饲料粮需求持续增长,粮食安全的最突出矛盾在饲料粮。豆粕减量替代既是应对外部供应不确定性的被动选择,更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动作为,对于养殖者节本、饲料生产者节料、全行业增效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提效、开源、增草,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多措并举促节粮。   会议强调,面对更加繁重的动物产品稳产保供任务和越来越紧的资源环境制约,必须增强大局意识和系统思维,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把豆粕等饲料粮减量替代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保障饲料粮供给,维护粮食安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加强部门联动、部省联动、政企联动、科企联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在全行业深入实施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加力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加快推进替代资源开发利用,着力增加优质饲草供给,加强政策和技术保障,牢牢掌握养殖业稳产保供主动权。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和牧原、温氏、新希望六和、海大等4家企业代表作交流发言,中国工程院院士谯仕彦介绍养殖业豆粕减量技术方案要点。会议发布了豆粕减量替代的3类技术模式和8家企业典型案例。全国畜牧总站等单位联合发布《聚焦“提效减量”推进豆粕减量替代倡议书》。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大力实施豆粕减量替代行动,聚焦“提效减量、开源替代”,在需求端压减豆粕用量,在供给端增加替代资源供应,取得了良好效果。2021年,全国养殖业消耗的饲料中豆粕占比降到15.3%,比2017年下降2.5个百分点,节约豆粕1100万吨,折合大豆1400万吨,相当于1亿亩以上耕地产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央视网   57 阅读   2022-09-21 12:18
  • 亩产706.6公斤!玉米新品种测产喜人

    近日,来自安徽省种子管理站等单位相关专家组对“玉米新品种庐玉9105丰产栽培技术转化项目”千亩示范区进行了田间测产验收。   专家组现场考察了太和县旧县镇何庄村千亩示范区。示范区集成示范了秸秆还田、合理密植、适时播种、平衡施肥、绿色防控、及时灌排、成熟收获等丰产栽培技术。专家组一致认为千亩示范区玉米田间表现生长整齐、熟相好,产量结构合理。通过对示范区进行5点随机取样测产,平均行距为60厘米,株距为26.5厘米,平均亩有效穗数为4195穗,穗粒数563粒,千粒重按352克计,理论亩产831.3公斤,按85%折合亩产706.6公斤。   “今年旱情严重,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我的玉米地还能创造这样的高产,离不开农业科技专家的辛苦付出。”这块示范田的种植人、太和县常兴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常兴铎感叹道。他告诉记者,自己已经从事粮食种植近十年,是个地道的“老把式”,深切感受到,种植环节由过去的全凭旧经验,到如今越来越靠科技进步。今年,有了安徽省农科院玉米专家团队的支持和指导,玉米地的种植水平提升了一大截。站在他的千亩玉米田放眼望去甚是壮观,绿茵茵的秸秆上玉米棒格外粗壮、籽粒饱满。   常兴铎细细向记者讲述科学家种田与自己以往种田的不一样处:“6月6日种玉米时,王世济老师就带着团队成员们在地里量来量去,原来他们是计算玉米种子的播量和化肥量,要求我定量定株定行进行点播,操作非常细致,确实让我开了眼;而我们以前种玉米播多少种、撒多少肥完全凭个人感觉。6月12日出苗前后,王老师比我还着急,他来到地里仔细查看,把一些漏播的地方又进行了补种。在施用除草剂期间,王老师又建议加一遍杀虫剂预防甜菜夜蛾,这样又替我省了一遍工。啥时追肥、追什么肥;啥时施药、施什么药……我全按王老师教的一步步干。你看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他指了指一路之隔的另一块常规种植的玉米田:植株矮又弱、叶面发黄发黑、玉米棒小而瘪。   “越是灾害年份越考验品种、技术和管理。”负责该项目的玉米首席专家王世济研究员介绍,这块1100亩的示范田在克服了今年高温热害的不利自然条件下依然表现出高产稳产特点,主要是得益于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模式的集成技术攻关。仅新技术这一项,这块地里就集成了多项栽培技术——秸秆还田培地力、合理密植增产量、适时播种抓壮苗、平衡施肥供营养、绿色防控防早衰、及时灌排促丰收、成熟收获保高产等。   “为积极响应安徽省‘两强一增’行动计划,在安徽省财政转化项目资金支持下,安徽省农科院烟草所玉米团队、安徽省农科院植保质安所共同组织实施‘玉米新品种庐玉9105丰产栽培技术转化’项目,示范面积1100亩。”安徽省农科院烟草所所长唐小见称,此次示范区展示的玉米新品种“庐玉9105”系该所玉米团队选育、经安徽省审定的普通玉米品种,具有耐密抗倒、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强、抗多种叶部病害尤其是抗锈病能力强,具有粮饲通用、生态适应性强、适宜种植区域广等优点。

    农民日报   47 阅读   2022-09-20 12:46
  • 盐津撂荒地,变蔬菜种植“聚宝盆”

    今年以来,盐津县中和镇艾田村多措并举,推进撂荒地整治,探索变“废”为“宝”发展路径,大力发展以辣椒、七彩花生为主的蔬菜种植产业。眼下,通过撂荒地整治后种植的40亩辣椒迎来了丰产采收期。   秋风轻拂,辣椒飘香。在艾田村石坝子村民小组蔬菜试验试种基地里,一垄垄青红相间的辣椒挂满枝头,村民正在采摘成熟的辣椒。采摘、打包、装运……忙碌而有序,田间地头呈现一幅产业兴、农事忙的丰收景象。   回乡创业的高中勇负责辣椒地管理与技术指导,之前他在外务工,掌握了不少种植技术,熟悉农作物生长习性,对辣椒的栽种、管护、采收早已熟记于心。在艾田村建立蔬菜种植基地后,高中勇积极响应国家整治撂荒地的号召,回乡创业,以资金入股的方式参与到蔬菜试验试种基地的建设中。说起今年的辣椒种植,他十分高兴。   “今年主要种了美人椒和小米辣两个品种,5月底开始播种,8月初开始采摘,现在已经采摘第四批了。”高中勇说。辣椒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移栽、管护、采收等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村民在流转闲置土地后又通过到种植基地务工挣钱,既得到了土地租金,又多了一个在家门口挣钱的机会。   今年以来,艾田村结合撂荒地整治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从农户手里以每亩500元的租金流转了村民因外出务工而闲置的土地40亩,由村“两委”干部带头发展辣椒产业,引进能人大户和村集体专业联合合作社成立蔬菜试验试种基地,并组建辣椒栽种专班,邀请农技人员作技术指导,采取“党支部+村集体公司+能人大户+农户”的模式,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统一采购种苗、统一组织承包、统一施肥管理、统一订单销售,加强辣椒产前、产中、产后生产管理,实现种子不愁、技术不愁、产销不愁。   撂荒地变成“聚宝盆”,不仅盘活了闲置的土地资源,也为村集体公司和村民带来了收益。   艾田村党总支书记张小波说:“今年种植的40亩辣椒产量预计可达60吨,可实现产值30万元左右,除去成本,村集体公司净收入可达18万元,还可带动35户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   据了解,今年艾田村整治撂荒地80亩,其中40亩种植辣椒、40亩种植七彩花生,既盘活了撂荒的土地资源,又发展壮大了产业,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为走实走好乡村振兴路增添了动能。

    昭通日报   48 阅读   2022-09-20 12:42
  • 延庆:西瓜是咱“致富果” 甜进果农“心尖尖”

    多彩秋季,走进延庆区康庄镇西红寺村的种植大棚,在绿叶掩映中,玲珑可爱的小西瓜正在静静地吸收养分,悄悄地成长。   国庆前后,正是西红寺西瓜成熟的时节,订购电话也多了起来,这些天,村民陈秋莲每天都忙碌在西瓜大棚里,看着一个个油绿滚圆的西瓜,她满眼都是丰收的喜悦。陈秋莲共经营了八个设施大棚,平均每个棚可以产400箱西瓜,一年的收入高达十几万元。   康庄镇从2009年开始在设施农业大棚里种植西瓜,种植过程中将传统手段和先进科学栽培技术相结合,达到无公害精品标准。近些年,西瓜长势一年比一年好,销量一年比一年强,还实现了一年两熟。为了扩大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西红寺村利用集体资金修建设施大棚,再以租赁的方式租给村民经营。今年,仅用于西瓜种植的设施大棚就达到了400个,全村西瓜年产量预计达到170万公斤,产值高达千万元。“收回的租金还会继续用于村内设施农业建设,提升传统农业发展空间。”康庄镇西红寺村村民委员会委员张淑军说。   此外,在今年夏季西瓜上市的时节,旧县镇和香营乡的西甜瓜也让村民们收获了“甜蜜”。   旧县镇妫州牡丹园主 杜伟说到:“今年,我们园区一共种植了13个棚10亩西瓜,大约有20余个品种,收获近2万斤的西瓜,带来了近20万元的收益。”   而在香营乡香营村,盛丰果业西瓜基地的种植大棚里,一个个圆滚滚的大西瓜在采收完成后,也搭乘卡车满载着村民的希望,被送往了全国各地的瓜果市场。   香营乡农业技术综合服务分中心负责人刘祺介绍到:“今年,香营乡已经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的1000亩瓜园建设。今后,本乡将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引导新技术、新成果应用,整合资源优势,打造香营西瓜品牌,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拥有高产量、优品质、广销路的西瓜,离不开先进种植技术的加持。近年来,延庆探索建立了首席专家制度,一个产业、一名首席专家、一支区级支撑团队、若干产业项目的“1+1+1+X”的产业服务体系,聘请来自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农林科学院等领域的10名首席专家,组建32人区级专业技术支撑团队,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截至目前,延庆区共种植西瓜2000亩,20余个品种,销往全国7个省市,产值达3000万元,不但满足了北京市民的需求,丰富了全国人民的“果盘子”,更鼓起了种植户的“钱袋子”。   下一步,延庆区将在做好丰富品种类型、病虫害防控,西瓜品质提高等技术服务的同时,在规模化生产、产品分级销售和品牌建设运营等方面下大功夫,促进产业增效、农业增收,助力延庆区乡村振兴。

    北京日报   53 阅读   2022-09-20 12:41
  • 新品种更有“料”,延庆脆八棱海棠月底上市

    农业是乡村的第一大产业,着眼于乡村振兴战略,延庆区香营乡因地制宜,发展脆八棱海棠种植,壮大精品林果产业,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拓宽就业渠道,努力让乡村产业“旺”起来,让农民钱包“鼓”起来,让乡村振兴的基石“强”起来。   走进香营乡香营村的脆八棱海棠种植园,空气中弥漫着果香,芬芳清甜、果木飘香。一排排脆八棱海棠树随风摇曳,满眼秋叶间,圆润饱满的海棠果缀满枝头,格外诱人。簇簇果实“相拥”在一起,贪婪地吸收阳光雨露,“争着”“抢着”由绿变黄、再由黄变红,红彤彤、亮闪闪,可爱极了。脆八棱海棠树体强健,耐寒、抗旱、抗病虫、耐贫瘠、寿命长;果肉细嫩、爽脆汁多、酸甜适度、口感好、个头大、还特别丰产。   脆八棱海棠是由香营乡乡土专家周顺海自主培育的特有海棠品种,是八棱海棠的变异品种。周顺海是延庆区香营乡新庄堡村人,1980年开始做果树栽培,15年前开始海棠资源搜集,建有海棠资源圃50亩左右,搜集海棠资源50-60个,2019年被聘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乡土专家。   与市面上常见的水果相比,脆八棱海棠营养丰富,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鉴定,它的钙、铁、硒含量比国光、富士苹果高50%。“它的β-胡萝卜素、维生素C是市场常见苹果品种的5-7倍,营养价值高,具有护眼护肤、抗氧化、抗衰老功效。”周顺海介绍。   脆八棱海棠还有生津止渴、健脾开胃、涩肠止痢的好处,能起到改善消化不良、积食腹胀、止泄止痢的效用。   2019年,经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专家评审,脆八棱海棠被评为中国十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特异资源。经过近几年的种植推广,今年,香营乡脆八棱海棠的种植面积已达到800亩,主要集中在香营村、下垙村和新庄堡村。其中香营村通过流转村民土地,开发集体所有荒置林地,完成土地统一经营管理,成功种植470亩脆八棱海棠,不但盘活了土地资源,还解决了不少村民的就业问题。   香营乡香营村党支部书记吕墩成说:“这个海棠园解决就业30多人,村民在这里打工,离家近,中午能还回家吃个饭,歇一会,守家在地的,挺好的,一年下来,一人能有两万多的收入。”   满枝胭脂红,犹如美人腮。香营乡的脆八棱海棠9月底进入成熟期,今年预计产量可达10万斤。根据大小、颜色、品相三个维度,探索实行果品分级、精品销售方式,并通过社区团购、邮局网点、电商直播等途径推向市场,丰富市民果篮子,预估销售产值能达到20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以有机农产品生产方式种植的脆八棱海棠,绿色健康、品质上乘,不但适于鲜食,制成加工食品也别具风味。果实可做成蜜饯、果酱、果丹皮、果醋、果酒等休闲食品或饮品,酸甜爽口、老少咸宜,也可以切开晾成果干,储藏期长达3年。   香营乡积极践行品牌化农业发展道路,申请创建特色农产品“延香”系列商标,其中,脆八棱海棠商标为“延香脆”,既包含地域特征,又兼顾产品特色。9月下旬,香营乡预计召开“丰美延香 金秋海棠”品牌推介会,进一步打响香营乡脆八棱海棠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广大游客前来休闲采摘。   香营乡副乡长张伟说:“着眼于辖区丰富的文旅产业资源,香营乡深化文旅体商农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挖掘精品民宿、景区景点等途径,大力推广脆八棱海棠及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价值。”   绵绵缙阳山,悠悠白河水,千亩海棠种植园依山傍水生长,春天花开烂漫,夏天绿涛滚滚,秋天硕果满枝,冬天迎雪而立,海棠种植园里四季风景怡然,一株株海棠树铺就了村民致富增收的“幸福路”,一颗颗红果果甜蜜了农家人的“锦绣生活”。

    北京日报   42 阅读   2022-09-20 12:40
  • 西海都兰进入枸杞采摘旺季

    进入9月,素有“柴达木粮仓”美誉的都兰县进入枸杞采摘旺季。红彤彤的枸杞果挂满枝头,采摘工们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正忙着采摘枸杞。与此同时,枸杞的晾晒、清洗、烘干也在同步进行中。   据了解,今年,都兰县枸杞种植面积达14513.33公顷,预计枸杞鲜果总产量达18万吨。截至目前,已经采摘枸杞7533.33公顷,预计实现劳务总收入约4.87亿元。   都兰县引种栽培枸杞已有20多年的历史。柴达木盆地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平均光照时间长达10小时,昼夜温差大。都兰县海拔较高,空气湿度低,所产的枸杞纯天然无污染,黄酮含量高,适合做成干果或加工成浓缩汁。都兰枸杞个头比较大,籽少肉厚,味甜,经青海省高原生物研究所和西北农学院化验证明,品质优良,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被誉为“柴杞”,都兰县还被上海吉尼斯大世界认定为海拔最高的枸杞连片种植基地。

    西海都市报   47 阅读   2022-09-20 12:30
  • 祥云:培植特色水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入秋以来,随着云南红梨等特色水果的成熟,祥云大地瓜果飘香,让“彩云之乡”更添魅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舌尖上的安全高度关注,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成为消费的主导方向。对此,祥云县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为引领,积极寻求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不断加大培植特色水果产业的工作力度,全面推广使用绿色防控技术,把当地盛产的云南红梨、冬桃、蜜桃、杨梅、李子、蓝莓等特色水果打造成特色品牌,特色水果种植突破3万亩,年产值逾4亿元。   为促进生态改善、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祥云县按照“政府推进、社会参与、项目扶持、农民受益”的产业发展工作思路,积极实施省列特色经济林产业云南红梨、冬桃、杨梅等基地建设项目、退耕还林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扶贫项目,不断加强特色水果产业软硬件设施建设,把特色水果产业化发展作为一项富民强县的重点产业来培植,将绿色防控技术普及到村到户,下大力气挖掘特色水果产业优势,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目前,全县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3.4万亩,其中种植云南红梨2.57万亩、冬桃3000亩、杨梅1200亩,以及其他特色水果。特色水果成为祥云农民致富的“金果果”,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   祥云县还以建设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为契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绿色防控技术为平台,充分发挥土地、气候优势资源,通过政策促动、科技带动、龙头联动、基地互动,依托产业协会、互助资金组织,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支撑,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强化农业科技服务,科学合理开发荒山荒坡,积极发展特色水果产业,使特色水果成为当地农业产业中的一支劲旅。

    大理日报   42 阅读   2022-09-20 12:18
  • 安徽望江赛口镇:多举措打赢蔬菜“保供战”

    走进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赛口镇九华村蔬菜基地,十多名菜农正忙着抢收蔬菜,第二天凌晨,蔬菜基地将有一吨新鲜上海青运往周边县农产品批发市场。连日来,当地在做好抗旱的基础上,加紧采摘蔬菜供应市场,保障市场“菜篮子”供应充足。 蔬菜基地负责人汪扶胜介绍,2022年受干旱天气影响,蔬菜产量相比2021年每亩减产2/3。为进一步缓解干旱天气给蔬菜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蔬菜基地目前采用安装喷灌设施等技术,同时,基地还在抢收和小面积抢种蔬菜,减轻旱灾损失。据了解,2022年赛口镇九华村蔬菜种植面积由原来的200余亩扩大到500亩。并新增了玉米、南瓜、豆角等农作物。 此外,赛口镇还积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种植大户进行一对一的抗旱指导,动员种植大户利用早晚低温时段对农作物进行浇灌、微喷,对蔬菜进行增湿、降温,改善田间小气候,多举措打赢蔬菜“保供战”。 “目前蔬菜基地各类设施已经基本完善,未来我们将朝着半自动化蔬菜种植模式发展,以科技为主,人力为辅。”汪扶胜说道。 近年来,望江县赛口镇九华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为主线,大力发展特色蔬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收效良好。

    网易   45 阅读   2022-09-19 12:33
  • 余杭“蔬菜大王” “大国农匠”技能大赛获佳绩

    余杭区“蔬菜大王”何林海近日又捧回了一个全国大奖——在星光杯“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上,他作为浙江省唯一一名选手参赛,并取得了全国第六的好成绩。 不过在何林海看来,此次参赛最大的意义,是在全国舞台上为家乡的名、特、优农产品代言了。 何林海是杭州良渚麟海蔬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级农艺师。之所以被推荐代表浙江省参赛,和他近年来在科技化、数字化、现代化农业园区打造上的成果密不可分。其合作社拥有3500余亩的规模,是杭州市重点“菜篮子”基地、浙江省科技示范基地、国家级示范化合作社及全国农村创业园区等。目前基地已全方位实施农业物联网铺设,让农业管理实现手机上操作。合作社与多家大型超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使基地所产蔬果能在160多家门店同天销售,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网店、微店等。此外,何林海还创建了“杭州市乡村产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周边菜农解决生产技术困难,实现联农带农。 此次星光杯“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的评委提问环节,何林海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农业园区在省、市农技推广中心支持下,引进耕地机、深翻机、全自动化抛肥机等机器,在育苗、移栽、喷灌阶段全自动化生产,实现叶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场景。同时,他还借此机会向全国人民介绍了余杭径山茶、中泰竹笛等特色农产品。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我会一直在路上。”何林海说,接下来,合作社还将在省、市农技推广中心指导下,开发出更多更适合叶菜生产的机械,进一步提升园区现代化、数字化水平。 何林海是杭州农民技能成才的一个典型。近年来,杭州市以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1256”行动为抓手,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每年培训量达到1万余人,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学员,他们在科技应用推广、促进产业增收、带动农民共富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一步,我市还将进一步通过精准培训、以赛带训等模式,助力高素质农民的职业技能提升。同时,建立健全职业农民初级、中级和高级职称的评审体系,引导更多高素质农民参加评审。据悉,目前,全市正在开展“浙江新农匠”遴选和评选工作,届时将有一批高素质农民获得省市级新农匠称号。

    网易   47 阅读   2022-09-19 12:32
  • 市民请放心!肃州区蔬菜粮油等物资供应充足!

    为有效应对本轮新冠肺炎疫情,肃州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9月17日至9月19日,在全区重点区域核酸检测期间全域实施静默管理。 静默管理期间,人民群众的生活物资供应如何保障?为此,记者走访了相关单位和企业。 物资保供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肃州区高度重视,9月17日上午,肃州区就召开了城区群众生活物资保供协调会,部署生活物资保供工作。 9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春光市场,看到一辆辆满载新鲜蔬菜的大货车陆续开进春光市场。市场内的外省蔬菜交易大厅内,工人们正忙着卸货并归类码放。 小代蔬菜批发店的店主代党振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他的批发店首先是安排做好人员核酸检测和室内外消毒,同时积极协调货源,从兰州直购了白菜、土豆、芹菜、胡萝卜等60多个品种的蔬菜,蔬菜供应充足。 在春光市场食品集中配送中心,配送人员正对各类蔬菜进行分拣、称重、打包,不时将带有损伤的蔬菜分拣出来,确保放入蔬菜包的菜品足够新鲜。 “这个蔬菜包价值45元,里面有茄子、辣子、西红柿、黄瓜等10多个品种。”春光市场食品集中配送中心总经理闫红花说,“接到政府通知后,我们承担起了肃州区保供的一部分任务,目前我们配送中心货源充足,人员到位,可满足群众正常生活需求。” 春光集团总经理秦天成说:“接到疫情期间保供任务后,春光市场立即行动,每天从外地调运蔬菜约800吨,收购本地农户蔬菜约200吨,以满足本区域蔬菜保供任务。此外,春光市场也做好了米面油、肉蛋禽的调运和储备工作,请酒泉人民放心,春光市场有信心也有能力为大家做好服务。” 甘肃巨龙农业物流港有限责任公司也承担着这次疫情期间保供任务。公司总经理盛廷介绍,从9月17日下午开始,公司50多名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筹备蔬菜配送工作,截至记者采访时,已完成肃州区598份蔬菜的配送任务。 记者了解到,甘肃巨龙农业物流港有限责任公司此次承担了2个街道、11个社区、18万人的蔬菜供应任务。目前,该公司调运外地蔬菜300余吨,购进本地农户蔬菜500余吨,可保质保量完成保供任务。

    腾讯   38 阅读   2022-09-19 12:31
  • 菜篮子价格整体回调,调味蔬菜走势如何

    9月16日,淄博菜篮子批发指数参考值为120.96,较上周上涨0.33,涨幅0.27%;零售价格指数为127.25,较上周下调0.19,降幅0.15%。 受天气和成本因素影响,8月以来蔬菜类产品价格一路上涨,特别是长江流域遭遇持续高温、西南地区受到高温干旱影响令多种蔬菜减产明显,部分省份需要外调解决供给问题,运输成本相应提高,多种因素促使下推升8月菜价一路冲高。 进入9月份后蔬菜类产品价格开始回调,主要基于前期北方霜冻蔬菜产量下降情况得到有效缓解,部分产区降雨量减少,农户及时补种,供应量增加,价格回落。 另外开学季及中秋节日提振效应减弱,需求相应回归正常水平,价格也相应下滑。 异常天气频发令调味蔬菜多数价格上涨 调味蔬菜是小宗农产品中价格波动相对频繁的蔬菜类产品。季节性因素、供需失衡、自然灾害、突发时间、种植心态、资金炒作等多种因素是促使价格波动剧烈的幕后推手。从历年调味蔬菜价格走势来看,洋葱价格相对平缓,辣椒价格波幅剧烈。 从近期来看,2022年8月份,调味蔬菜价格涨跌互现。大蒜山东金乡一般混级月均价为1.74元/斤,环比价格上涨10.15%;辣椒山东金乡辣椒通货月均价为12.78元/斤,环比价格上涨5.03%;生姜昌邑水洗面姜批发市场月均价为2.35元/斤,环比价格上涨32.01%;洋葱山东金乡黄葱月均价为0.88元/斤,环比价格上涨16.58%。其中涨幅最大的产品是生姜,跌幅最大的产品是洋葱。 9月份截至15日,大蒜山东金乡一般混级均价为1.84元/斤,环比价格上涨5.98%;辣椒山东金乡辣椒通货月均价为13.99元/斤,环比价格上涨9.48%;生姜昌邑水洗面姜批发市场月均价为3.10元/斤,环比价格上涨31.64%;洋葱山东金乡黄葱月均价为0.90元/斤,环比价格上涨2.31%。其中涨幅最大的产品是生姜,涨幅最小的产品是洋葱。 辣椒今年销售价格突破近十几年历史高位,主产区新季辣椒死苗严重,是助推辣椒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大蒜价格上涨主要是库外转库内后成本增加,储存商出库价格本身高于收购价格所致,产区需求端疲弱,并不支撑大蒜价格上涨。强降雨令生姜减产预期增加,农户存姜的井窖上水情况严重,生姜未来去库预期较大。 中国调味品主产区年度产量及预测 Mysteel农产品中国调味蔬菜主产区年度产量监测数据显示,调味蔬菜年度产量维持在400-1000万吨之间,其中生姜产量相对较大,洋葱产量相对较小。 2022年大蒜产量为890万吨,属于双增年份,今年10月份大蒜因高库存及主粮政策影响,有一定减种预期。生姜因异常天气影响预计产量将有大幅下降可能。洋葱目前正处于产新阶段,预计产量受到部分产区异常天气影响小幅下降。

    网易   46 阅读   2022-09-19 12:26
  • 榆中县:蔬菜铺就致富路,产销合作社成“领头羊”

    初秋,正值蔬菜采收的旺季,走在榆中县金崖镇祥龙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只见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一块块形状整齐的田地间,蔬菜鲜翠欲滴,绿意葱郁,正在忙碌的菜农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构成了壮阔美丽的大地丰收景观。   在合作社负责人豆俊兰的指挥下,工人们采摘、分拣、装车,运往合作社蔬菜保鲜库,再经过清洗、削根、扎捆,装进菜库进行降温。豆俊兰告诉记者,经过24小时的降温后,合作社的蔬菜将运往广东、天津等定点合作市场,每年蔬菜销量达15000余吨。   “2010年左右,村民大片种植西兰花和花椰菜(白菜花),但有些家庭无法运到菜库里去,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我就特别着急。刚开始组织人员设点收购菜花,然后交到菜库,但是这样费时费工,相当麻烦,2012年我就动员身边5个关系不错的村民,投资100万元,联合注册了合作社。刚开始流转土地30亩,现在流转的土地,加上代种、整治的撂荒地,种植面子有500余亩,农用车也从起初的3辆增加到了现在的30辆。”谈起十年的变化豆俊兰高兴地说道。   十年来,合作社积极探索现代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实现了统一育苗、统一管理、统一生产、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五个统一”。截至目前,已与广东等地的2000多家超市建立了销售合作关系。该合作社从2021年的6人,发展到2022年吸收本地劳动力500余人务工,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近打工,并且有可观的收入。同时,于2019年吸收全镇41户无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以资产入股收益形式加入,每年每户分红2000元。   2020年以来,为有效缓解疫情影响造成育苗不及时无法栽种、贫困户资金短缺等问题,在复工复产期间,合作社在8个塑料大棚里培育芹菜苗600余亩,免费提供给资金短缺的贫困户栽植150余亩,合作社承诺以“订单农业”形式后期全部收购。   十年来祥龙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也是榆中县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榆中县坚持“扩面增收、标准生产、品牌增效、保障质量”基本思路,全面提高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强化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积极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榆中高原夏菜产业已逐步形成四季生产、周年供应、长短结合、内外互补、效益增长的良性互动格局,基本实现了蔬菜生产在区域、时间、品种等多个层次的合理优化配置,优势产业带和特色产业群初具规模,蔬菜产业已成为全县地方优势特色主导产业。2022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36.2万亩,实现产量80万吨。

    中国兰州网   44 阅读   2022-09-19 12:25
  • 这边水稻示范片测产,那边早春蔬菜开始栽苗

    “动作要快!”9月18日上午9点,攀枝花市米易县撒莲镇安全村稻菜轮作产业园里,四川稻本稻农业公司经理卢波头戴帽子,挽起裤脚在稻田间穿行。他身后,数位村民挥镰,弯腰收割已经成熟的水稻。经过5个多月的精耕细作,这里培育的32亩第三代杂交水稻超高产攻关项目即将迎来现场测产。 既做管理又搞调查,精细化措施实现“良法”种植 今年是第三代杂交水稻超高产攻关项目落地米易的第三年。“去年达到了亩产1085.99公斤的好成绩,今年团队都在努力,冲击亩产1200公斤目标。”米易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廖世华站在田垄上,关注着稻田里的动态。 在示范片项目技术指导郭守斌看来,水稻品种培育需要良田、良种、良法、良态,米易在生态环境和耕作制度方面都具有突出优势,“这里光热条件优越,同时地处高海拔温差大,为项目攻关提供了过硬的自然条件。” 此外,当地多年来延续的稻菜轮作制度,能够有效减少病虫害。“水稻种植时,土壤被水浸泡,能够将虫卵杀灭。”郭守斌解释道。 藏粮于地,还要藏粮于技。优良品种技术攻关,“良法”同样重要。 “从5月15日开始移栽,到今天正式收割,可以说每天都在田里拼。”四川稻本稻农业公司工作人员周远伟晒得黝黑,他告诉记者,为了发挥品种特性,公司和当地农业部门密切联系,在示范片专家的指导下,制定栽培方案,完成每天的田间精细化管理。 沿着收割后的稻茬行走,不难发现水稻一行宽,一行窄,间距并不相同。“我们采用‘宽窄行’技术,优化通风和光照条件。”周远伟说,“不能凭感觉,要花更多时间来打线栽种,保证每亩栽8200丛。” 在示范片技术攻关工作群里,现场工作人员每天都要进行动态汇报,专家在线提供技术指导和问题解答。“干农业就要抢农时,争分夺秒奔增产。” 1700亩水稻颗粒归仓,早春蔬菜已登场 “突突突.......”示范片稻田里脱粒机不停运转,一粒粒水稻掉进袋子里。 “20天时间,安全村1700亩水稻全部收割完成,平均亩产达到850公斤。”米易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泽明说。去年底,安全村成立了米易县安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50多户村民手中流转了200亩土地,尝试探索“蔬菜季农户自种增收、水稻季公司统种增产”,开展水稻组织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 水稻季落幕,蔬菜季随之开启。示范片对面的田地里,村民们已经开始栽种番茄苗,种植早春蔬菜。 目前,米易已建成10万亩稻菜轮作标准化种植基地,年出产早春蔬菜达50万吨。“阳光这么好,不能等!抢农时,让省内外的消费者都能早点品尝来自米易的味道!”李泽明说。

    四川在线   39 阅读   2022-09-19 12:23
  • 10天供应蔬菜近13000吨昆明市临时蔬菜批发交易点货源充足

    昆明临时蔬菜批发交易点启用10天以来,市场保供及交易情况如何?记者9月17日从昆明市蔬菜批发市场临时转场工作指挥部获悉,昆明市临时蔬菜批发交易点(以下简称“临时交易点”)自9月7日20时启用以来,截至9月17日12时,已经供应近13000吨蔬菜。目前,整个临时交易点货源充足,供应稳定,能全面保障市民基本生活需求。 10天供应蔬菜近13000吨 昆明市临时蔬菜批发交易点货源充足   市场供应稳定 缪亚平 摄   市场交易井然有序   “您好,麻烦出示一下健康码及核酸检测结果。”9月17日10时,在官渡区金马路与东三环交叉口(昆明铁路局集团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原材料供应段内)临时交易点北门入口处,进入临时交易点的车辆和人员都积极配合完成健康码、行程码以及核酸检测查验工作。随后,安保人员会将进入的车辆分门别类地引导至特定的区域。   云南农垦农产品交易公司临时交易点现场负责人说:“进入市场的大卡车要引导至市场主干道1区停放,微型车引导至2区,前来采买的车辆引导至2区后面的停车场统一停放。采购的商户需要持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销售人员需要24小时核酸检测结果,并在市场内完成一次检测之后获得出门条再行离场。”   走进临时交易点2区,一辆辆装满大白菜、黄瓜、小葱、茄子的微型车整齐排列在道路两旁,各类瓜果蔬菜一应俱全,供应充足、价格平稳。“这两天价格和平时差不多,基本上没涨价。”正准备进货的杨师傅说。   来自玉溪的陈师傅和妻子正忙着将剩余的青椒码放在筐里。“我们后半夜就来了,拉了200多件、近3吨多的青椒,现在只剩20多件,估计下午两三点就能卖完了。”陈师傅说,这里虽然是一个临时交易点,但入场之后都有人员引导,各个环节都很顺畅。   记者了解到,临时交易点占地200亩,主要分为大车交易区和小车交易区,交易高峰期为2时至5时、14时至17时。   保障市民“菜篮子”稳定供应   “临时交易点能快速启用,离不开昆明铁路局集团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云南农垦农产品交易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充分体现了国企的担当和责任。”昆明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王旗营蔬菜批发市场封闭后,市委、市政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启用昆明铁路局集团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原材料供应段作为临时交易应急保供场所,并在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物资保障组下,设立了昆明市蔬菜批发市场应急保供专班工作小组,全力保供应、稳价格。   记者了解到,临时交易点原为昆明铁路局集团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物流仓储场地,虽然现场基础设施与成熟的批发市场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企业及时抽调人员维护相关设施,调整场地功能用途,全力保障市场顺利运行。   “我们在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就与商户协商,对所有货物及车辆进行清理,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目前市场整体运行还是很顺畅的。”昆明铁路局集团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临时交易点的管理方,云南农垦农产品交易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接到市委、市政府关于应急保供接洽信息后,企业第一时间就组织人员进驻临时交易点,无条件响应指挥部安排的各项任务。   昆明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王旗营蔬菜批发市场暂时休市管理期间,临时交易点将全力满足市民生活需求,保障市民“菜篮子”稳定供应。

    光明网   49 阅读   2022-09-19 12:22
  • 盐津撂荒地,变蔬菜种植“聚宝盆”

     今年以来,盐津县中和镇艾田村多措并举,推进撂荒地整治,探索变“废”为“宝”发展路径,大力发展以辣椒、七彩花生为主的蔬菜种植产业。眼下,通过撂荒地整治后种植的40亩辣椒迎来了丰产采收期。   秋风轻拂,辣椒飘香。在艾田村石坝子村民小组蔬菜试验试种基地里,一垄垄青红相间的辣椒挂满枝头,村民正在采摘成熟的辣椒。采摘、打包、装运……忙碌而有序,田间地头呈现一幅产业兴、农事忙的丰收景象。   回乡创业的高中勇负责辣椒地管理与技术指导,之前他在外务工,掌握了不少种植技术,熟悉农作物生长习性,对辣椒的栽种、管护、采收早已熟记于心。在艾田村建立蔬菜种植基地后,高中勇积极响应国家整治撂荒地的号召,回乡创业,以资金入股的方式参与到蔬菜试验试种基地的建设中。说起今年的辣椒种植,他十分高兴。   “今年主要种了美人椒和小米辣两个品种,5月底开始播种,8月初开始采摘,现在已经采摘第四批了。”高中勇说。辣椒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移栽、管护、采收等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村民在流转闲置土地后又通过到种植基地务工挣钱,既得到了土地租金,又多了一个在家门口挣钱的机会。   今年以来,艾田村结合撂荒地整治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从农户手里以每亩500元的租金流转了村民因外出务工而闲置的土地40亩,由村“两委”干部带头发展辣椒产业,引进能人大户和村集体专业联合合作社成立蔬菜试验试种基地,并组建辣椒栽种专班,邀请农技人员作技术指导,采取“党支部+村集体公司+能人大户+农户”的模式,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统一采购种苗、统一组织承包、统一施肥管理、统一订单销售,加强辣椒产前、产中、产后生产管理,实现种子不愁、技术不愁、产销不愁。   撂荒地变成“聚宝盆”,不仅盘活了闲置的土地资源,也为村集体公司和村民带来了收益。   艾田村党总支书记张小波说:“今年种植的40亩辣椒产量预计可达60吨,可实现产值30万元左右,除去成本,村集体公司净收入可达18万元,还可带动35户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   据了解,今年艾田村整治撂荒地80亩,其中40亩种植辣椒、40亩种植七彩花生,既盘活了撂荒的土地资源,又发展壮大了产业,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为走实走好乡村振兴路增添了动能。

    云南网   39 阅读   2022-09-19 12:20
  • 王旗营蔬菜批发市场解除静态管理

     9月18日,官渡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发布通告,王旗营蔬菜批发市场片区解除静态管理,恢复常态化疫情防控。   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相关规定,按照专家研判意见,经官渡区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综合评估同意,自9月18日零时起,金马街道十里社区王旗营蔬菜批发市场片区、归十西路停车场解除静态管理,恢复常态化疫情防控。   今日起,市场逐步恢复经营活动,相关管理部门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并呼吁市民认真做好个人防护、遵守防疫规定,齐心协力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云南网   41 阅读   2022-09-19 12:16
  • 新疆巩留:大棚蔬菜种出致富好“钱”景

    又是一年丰收季,近日,走进新疆巩留县巩留镇良繁社区设施农业基地,辣椒、西红柿、芹菜、黄瓜等温室蔬菜长势良好。近年来,巩留县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完善基础设施,带领农户走出增收致富的好“钱”景。 有十几年种植温室蔬菜经验的范玉花,每年会根据季节、蔬菜成熟周期等错茬种植蔬菜,让经济效益最大化,“温室蔬菜不受季节限制,一年四季都可种植。”范玉花高兴地说。 据介绍,巩留县巩留镇良繁社区从2007年开始大规模推广设施农业、建设蔬菜温室,形成了以西红柿、黄瓜种植为主,以生态采摘、观光为辅的蔬菜基地。目前,巩留县共有蔬菜温室800座,产品主要销往县域各大商超,设施农业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巩留县巩留镇良繁社区党支部书记李自虎表示,“我们良繁社区目前有72座拱棚,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持续推动果蔬产业向规模化、多元化、精品化方向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带动群众持续增收。”

    央广网   42 阅读   2022-09-19 12:15
  • 蔬菜价格明显回落, “一元菜”重现江城市场

    9月18日,走进光谷立信集贸市场的市民,感觉菜价降低了不少,青茄子、苕尖每斤1元;黄瓜、小土豆、瓠子、西葫芦、南瓜、洋葱、胡萝卜和红苋菜、包菜、大白菜、白萝卜等大路菜的价格也都在每斤2元上下。市场上一元菜明显增多,种类也较前半个月丰富了不少。 据了解,武汉市多个部门联合做好蔬菜市场的监测和保供,畅通物流运输,保障市民“菜篮子”充足。9月中旬以来,武汉白沙洲大市场的蔬菜进场量相较于8月底至9月初期间明显增加,武汉蔬菜市场除了本地生产源头供应在增多外,来自全国各个蔬菜主产区的来货量也在增多。货源充足、价格恢复平稳,市民“菜篮子”更加丰富。

    荆楚网   42 阅读   2022-09-19 12:14
  • 观山湖蔬菜保供临时批发市场:瓜果有了蔬菜品种也更丰富了

     9月16日,笔者又一次来到观山湖区蔬菜保供临时批发市场,和往常一样,市场内秩序井然,蔬菜供应量充足。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市场内供应物资品种更加丰富了,不仅增加了佛手瓜等蔬菜,还设置了水果区,有枣子、柚子、哈密瓜、石榴、贡梨等水果供商户选购。   “我们几乎每天都要过来,这里价格实惠,蔬菜新鲜,品种也越来越丰富了,前几天还陆陆续续上了一些水果。”前来该临时批发市场选购的商户沈湖向笔者说道,他们家的店铺在小区门口,主要售卖蔬菜,自从临时批发市场有水果之后,为了方便辖区居民群众在买蔬菜时也能买到水果,每次进货他都会选购一些水果,今天他就选购了一些苹果、柚子。   据贵阳农产品物流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总监罗文锋介绍,生活物资供应保障相连千家万户,为切实把物资保供办实办好,他们加强货源调配、加快物流速度。同时,自9月13日起,该临时保供点开始进行水果单品销售,主要品种有枣子、柚子、昭通苹果、哈密瓜、石榴、贡梨六大品类,全力保障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供应充足。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临时批发市场蔬菜种类累计达40余种,截止9月16日17:00,蔬菜类库存约121.716吨,水果库存33吨。

    新华网   38 阅读   2022-09-19 12:13
  • 近期蔬菜、鸡蛋价格回落,猪肉价格总体平稳运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今日召开9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以下为文字实录:   记者:国庆假期将至,请问国家发改委在保持居民消费品价格稳定方面有哪些考虑?   孟玮: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事关群众基本生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国庆节日临近,蔬菜、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需求趋旺,叠加国内疫情多点散发、部分地方出现强降雨天气等不利因素,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面临一定压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紧盯蔬菜、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供需形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督促指导各地采取加强生产、投放储备、市场监管等多种方式,切实做好保供稳价工作。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指导各地紧抓蔬菜生产、加强产销衔接、畅通运输配送,保障终端市场“微循环”顺畅、市场供应充足。采取平价销售、补贴流通销售环节、减免批发市场进场费等措施,促进价格平稳运行。   二是及时投放中央猪肉储备,指导各地加大力度同步投放地方政府猪肉储备,投放价格低于市场价格,保障生猪猪肉市场供应和价格平稳运行。同时,指导各地适时投放成品粮油、蔬菜、鸡蛋等储备,增加市场供应。   三是鼓励重点骨干企业坚持诚信经营、带头保供稳价,协调有关部门严厉打击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   从市场运行情况看,有关政策措施取得积极成效,近期成品粮油价格基本稳定,蔬菜、鸡蛋价格回落,猪肉价格总体平稳运行。   后续,我们将持续跟踪重要民生商品市场形势,进一步压实地方主体责任,推动有关措施落地见效,保障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总体稳定,为广大群众欢度节日营造良好的价格环境。

    中国网   36 阅读   2022-09-19 12:13
  • 碧江:抢种速生蔬菜 保障群众“菜篮子”

    8月下旬以来,碧江区积极应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对农作物带来的不利影响,抢抓时机在辖区符合条件的乡(镇、街道)开展速生蔬菜种植,切实做好城区蔬菜保供,促进农民增收。 在桐木坪乡棉花坪村蔬菜基地,当地蔬菜种植户正在农技干部的指导下,及时在空出来的地里,种植第二批速生蔬菜。速生蔬菜生长周期较短,生长快的20多天至30天左右就可以上市。8月下旬的时候,该蔬菜基地在区、乡农业部门的指导下,抢抓时机播种了第一批速生蔬菜。目前,这批蔬菜长势良好,已经是绿油油的一片。再过不久,就可以上市销售。“我们现在种的第一批速生蔬菜,一周后将大量上市。大概每天采摘1000斤到2000斤左右。”桐木坪乡蔬菜种植户杨会强说道。 为保障当前形势下的蔬菜供应,碧江区及时出台了《2022年蔬菜产业抗旱保供暨秋冬种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动员辖区蔬菜基地、蔬菜种植户,在低热河谷和水资源丰富区域,开展速生蔬菜种植。同时,强化技术服务和资金保障,确保种得下、管得好、有收益。 据碧江区农业农村局蔬菜中心主任向红梅介绍,该局下派12位农业技术员,到各个乡(镇、街道)指导速生蔬菜的种植,包括播种、出苗前的管理等。同时,碧江区政府还整合了涉农资金70万,用于发展种植速生蔬菜生产。   据了解,碧江区此次计划种植速生蔬菜1530亩,截至目前,已完成种植目标任务的91.37%,预计上市后供应量可达765吨。主要品种有小白菜、萝卜秧、四季菜、上海青、红汉菜、豌豆尖、茼蒿、菠菜、青菜等,预计9月下旬可上市销售,将为城区“菜篮子”稳价保供起到积极作用。

    网易   43 阅读   2022-09-19 12:08
  • 疫情下,再谈大城市的“菜篮子”自给率

     疫情之下,“吃菜”问题让人格外牵肠挂肚。对于正处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的上海而言,日常的绿叶菜已经成为稀缺产品,为了“有菜吃”和“吃好菜”,上海正千方百计采取措施。根据4月17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的消息,上海力争加大本地蔬菜供应量,市、区两级出台多项支持政策,鼓励和指导蔬菜生产合作社、蔬菜生产企业,种足种好地产绿叶菜。全市已经抢种蔬菜面积8万多亩,其中绿叶菜面积5.8万亩。   可能不少人有疑问,现在种菜,能解燃眉之急吗?全国各地都在驰援上海,还要自己种菜吗?为什么不从周边市场调运呢?事实上,这个时候抢种菜,正是上海从现实出发的必然之举,这也给很多大城市提了个醒:任何时候,确保一定水平的蔬菜自给率都至关重要。   什么是蔬菜自给率?通俗一点讲,就是既要“为我所用”,也要“为我所有”;不是我到市场上去买的,也不是我的外埠基地供应的,而是必须实实在在“生于斯、长于斯”;只要我想吃,这部分物资就能产得出、运得了、供得上。   有这个必要吗?当然。且不说疫情之下,交通受阻、供应迟滞,周边地区的菜园子即便近在咫尺,但过不来就是过不来,这个时候若能多一个百分点的蔬菜自给率,老百姓的生活就会少一分焦虑感,其实就是多了一重抗疫的“战斗值”;即便是日常情况下,到了冬春供应淡季一旦出现雨雪冰冻天气,高速封闭,市场供需矛盾便会加剧,导致蔬菜价格大幅上涨,也将直接影响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   2010年,全国曾出现一波蔬菜价格大幅波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均价上涨幅度一度超过30%,引发舆论的普遍关注。由此,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指出,目前部分大城市蔬菜自给率过低,容易导致蔬菜价格大起大落,农民“卖菜难”和居民“买菜贵”并存——当时,全国多个大中城市蔬菜自给率不超过30%。文件明确提出,大城市特别是城区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大城市人民政府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本地应季蔬菜的自给能力。这个事情,也刺激不少地区加大了本地蔬菜保供能力的建设。上海的蔬菜以及绿叶菜的自给率常年保持在40%和80%左右,而广州蔬菜自给率常年达到了100%。但总体来看,在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中,更多的城市的菜园子还是处于不断萎缩的态势。   毫无疑问,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扩张,必然伴随着农业的被挤压、被边缘化,尤其是对于像北京、上海这样寸土寸金的城市而言,一面是人口的爆发式增长,一面是农业比较效益低下,要想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同时,兼顾第一产业的稳定,并不容易,当然也并不经济。   但是,诚如粮食安全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政治问题,“菜篮子”安全亦是如此。这里面不仅有菜,还有肉蛋奶,有万家灯火、柴米油盐,是老百姓重要的能量来源,是他们幸福生活的基础支撑。对于本地的农民群众而言,也是他们增收的“钱袋子”。大城市的蔬菜自给率如何保障?保留多少?这个账究竟应该怎么算?城市的管理者们一定要学好政治经济学,不能只从经济上考虑划不划算、值不值得,更要从政治上想清楚应不应该、要不要干,不能把“菜篮子”的责任完全推到市场上,而是要落实好“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把父母官该有的民生责任扛起来。   当然,光算好账还不够,还要用好辩证法。提高蔬菜自给率,不是说要全部靠自己解决。这不现实,也没必要。客观上,许多大城市的农业资源有限、总量不足,“菜篮子”主要靠外埠输入的客观实际无法改变。保障“菜篮子”有效供给,必须要两条腿走路,既要发挥本地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的优势,“螺蛳壳里做道场”,又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强化区域合作,有效拿来、为我所用。关键在于,必须是确保一定水平自给率的前提下,不断提升控制率和应急保障能力。切不可把控制率视为自给率,把外埠基地都算成自己碗里的菜。只有把握好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处理好“为我所用”和“为我所有”之间的战略平衡,才能打造出一个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市场波动可控、农民增收稳定、市民得到实惠的优质“菜篮子”。   面包会有的,绿叶菜会有的,疫情终会过去,我们的生活必将回归正轨。但是,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不确定性”本就是生活的常态,我们很难清晰地判定,未来还有哪些“超预期”的事情在等待着。要以生活的确定去应对更多未知的不确定,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在一些事涉根本、攸关安全的事情上,把保障系数调得更高一些,把弦绷得更紧一点,把余地留得更充足一些。粮食、蔬菜、能源……皆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应该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重要的警示之一。

    农民日报   49 阅读   2022-09-14 13:04
  • 开展新“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培优乡村特色产业

    眼下,又到黄烟丰收时。在莒县库山乡将军岭,田间地头,烟农们正忙着采摘烟叶;不远处的烤烟加工车间里,等待加工的黄烟整齐堆放。   “‘中华’牌卷烟有名吧,里面的烟丝就有咱这里种植的。”库山乡烟叶收购站站长董世峰介绍,现在有了合作社联盟的支持,眼前的这一片片“金叶子”,能为当地老百姓换来更多的“红票子”。   今年,库山乡探索成立“土地生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联盟,统筹政策、资金、技术、培训、品牌、销售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合作社之间产业共建、资源共享、抱团发展、合作共赢,目前已有19个合作社加入其中。   成立合作社联盟给老百姓带来啥好处?董世峰给记者算了一笔支出账:“拿黄烟灭菌药喷洒来说,以前都是人工喷洒,每亩地人工费30元,现在联盟统一雇用无人机喷洒灭菌药,每亩地收费8元,可节省成本20多万元。”   在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董世峰接着又给记者算了一笔收入账:“我们通过联盟委员会联系相关企业,对产品进行深加工,以丹参为例,普通晒干丹参原材料8元一斤,我们把它加工成丹参茶,售价80元一斤。”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让深藏在大山里的农特产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库山乡先后注册了“莒县丹参”“莒县黄芩”国家地理标志和农产品标志“双认证”。7月14日,全国烟叶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库山乡召开,进一步擦亮了“烟药融合”国字号品牌。   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莒县坚持特色化打造,开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新“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库山中药材、招贤玫瑰花、峤山大姜、安庄葡萄、小店绿芦笋、夏庄绿茶等特色产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农产品从种植到加工、从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莒县优品”特色品牌越擦越亮。   在浮来山街道南高家庄村村民高建德的家庭农场内,新一茬的阳光玫瑰葡萄已经挂满了枝头。   “种植规模在300亩左右,目前50亩进入成熟期,预计精品果产量18万斤,总产值360万元。”高建德的话语间,透露着对发展特色农业的坚定信心,“我们与南京农业大学开展合作引进的这个品种,实施标准化生产,单串不超过60粒,重量控制在一至二斤,底部糖度达到18度以上,产品直接供应北上广深客商。”高建德说,他种植的阳光玫瑰葡萄巧打南北方葡萄上市时间差,凭借皮薄肉脆、甘甜浓香,广受市场欢迎。   特色产业发力,乡村振兴有力。今年以来,莒县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55万亩左右,已创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1个、乡土产业名品村25个。招贤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莒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认定。全县有省级知名农产品企业品牌9个、市级11个,有效期内“三品一标”认证达123个。

    山东农业信息网   63 阅读   2022-09-14 13:00
  • 无花果带来的“甜蜜产业”

    又到了丰收的季节,河湟谷地到处瓜果飘香。眼下,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黄河彩篮”种植基地大棚里的无花果陆续进入了盛果期,果农们喜笑颜开,彼此分享着收获的喜悦。   9月8日,记者走进“黄河彩篮”一处无花果种植大棚内,一颗颗个大饱满、色泽浓郁的无花果挂满枝头,散发出甜蜜的味道,现在,这小小的无花果已成为了当地村民增收的“致富果”。   今年58岁的种植户程继法是山东省泰安市丘家店村人,自幼在农村土生土长的他一直对土地情有独钟。1987年他选择自主创业,开始种植经济作物,从承包几亩地发展到几十亩。   从2020年开始,他决定尝试种植无花果,品类以波姬红、布朗瑞克、青皮3个品种为主进行种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这些年的四处“取经”,积累经验,种植技术日益成熟,逐渐受到顾客的青睐。   程继法种植了10个大棚的无花果全部进入丰产期,每个棚可以产果2000公斤左右,每斤市场批发价在20元左右,市场零售价在30元至45元不等,产量和收入都非常喜人。“下一步,我准备把无花果移栽到露地上,再进行一次试验,在这些好的惠农政策下,还计划明年再扩大种植规模,带领周围种植户一起种植,通过电商、直播等各种平台进行销售,将无花果变成‘致富果’。”对无花果的市场前景,程继法充满期待。   “黄河彩篮”的无花果不仅填补了青海没有无花果种植的空白,还让群众品尝到了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有效充实了当地的“菜篮子”。   现如今,特色种植凭借着高效益、易管理等众多优势,成为不少种植户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首选,在循化县,无花果从无到有,再到丰收,小小的果子通过现代农业技术提升了土地产值,扩宽了致富路子,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尝到了无花果的“甜头”,愈发对这片土地充满了希望。   循化县黄河菜篮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晓军介绍说:“产业园无花果种植是我们引进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的成果之一,今年是试种的第二年,目前效益显著,每个棚能收入约三万元,为了让种植户安心种植,成熟时期,我们农技推广宣传,帮种植户销售,解决销售困难问题。下一步,我们产业园将无花果、树莓等优质瓜果作为特色优势产业进行培育,让特色瓜果种植成为农户致富的新产业。”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循化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按照“农业园区化、产业规模化、农旅一体化”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特色林果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与此同时,为了全面释放“黄河彩篮”示范引领效益,循化县加快推进高原牦牛养殖基地建设,依托岗察藏族乡天然草场资源优势,通过畜种改良、牦牛繁育带动全县畜牧业发展。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项目支持,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农田作业道、渠道配套等建设,使之适应农业机械化生产,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实现农业生产扩面增产增效。   “接下来,我们将在加快推进高原特色产业园区发展上出实招、下实功、求实效,全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样板,致力将‘黄河彩篮’打造集生态采摘、农耕体验、休闲娱乐、科普实践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循化县现代农牧业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党支部书记、主任马建斌说,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我们将继续努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释放“黄河彩篮”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提高蔬菜瓜果产量和新品种培育推广,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青海日报   46 阅读   2022-09-14 12:58
  • 铜梁:废桑枝孕育“致富菇”产业振兴注入新活力

     日前,在重庆铜梁区大庙镇三品村乡村振兴车间,区科协党组书记柳建华、镇党委书记陶方昆、区老科协蚕桑专家田时铭一行正在查看桑枝菌开发情况。    在宽敞明亮的乡村振兴车间墙上,张贴着桑枝食用菌开发的科普挂图,一间间功能室里,安放着生产菌种的现代化仪器仪表,一个个菌架上,摆满着一排排圆柱型的菌袋,菌袋的两段长出一簇簇白色的菌朵。   三品村是铜梁区级乡村振乡示范村,也是大庙镇现代蚕业基地核心村,全村果桑、蚕桑和机收蛋白桑面积1500多亩,是铜梁最大的蚕业村。   今年以来,三品村党支部持续深化“六要路径”,围绕“抢占科技创新高地、推动绿色循环发展、做优蚕桑系列产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思路,以“支部+基地+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全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让群众共享发展红利,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目前,三品村在西南大学环境资源学院的指导下,以桑枝为主要培养料开发出了平菇、金针菇、秀珍菇和桑黄几个品种,并开始形成量产。下一步,还将开发香菇、木耳等多种食用菌系列产品。”来自区发改委驻三品村第一书记王登洪介绍说,“桑-菌-肥”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注入新活力。   据了解,桑枝食用菌是将桑树枝条粉碎后,经过发酵、消毒等工序,再加入菌丝制作而成。桑枝菌的成功开发,是继村里成功开发出桑叶粉、桑叶面、桑叶茶、桑酒等产品之后的又一新农业特色新产品,延长了桑原料的产业链条。   在车间的墙上,张贴着“桑枝高值利用科技小院”的标牌,西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博士生廖星宇带着几位硕士正忙着开展新菌种的研发和实验。   “‘桑枝高值利用科技小院’是国家农业农村部批准的建立的,在重庆市尚属首家。它集产学研于一体,致力于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带动乡村振兴。”廖星宇说,桑枝富含脂肪、蛋白质、纤维素等营养物质,它作为菌袋的主要原料,其营养成分完全满足食用菌培育的营养要求。   据介绍,前些年,村民养蚕后修剪的桑枝进了农家的灶堂。近年来农户多使用电力和天然气炊事,修剪下的大量枝条堆码在院落或抛晒在地头,加上日晒雨淋,影响了农村环境,又存在较大火灾隐患。   在蛋白桑基地不远处,8个桑枝菌大棚即将开建。王登洪介绍说,这8个桑枝菌大棚在年底前建成后,每批可以投放160万包菌袋,每个菌包可产1公斤鲜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三品村利用丰富的桑枝优势,在西南大学和区镇支持下,延伸和完善蚕桑产业链条,将‘废弃’桑枝利用起来培育食用菌,既达到了循环利用、节能生态、互补增效的目的,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值得一提的是,桑枝菌生产后的菌包,是优质的有机肥,可作蔬菜、粮食、花木、果树、桑林的底肥,实现了循环利用。”王登洪说。   不仅如此,三品村在发展桑枝菌特色农业产业中,除村集体规模发展桑枝菌增加集体收入外,还将为村民提供30万袋菌包,引领当地群众生产桑枝菌共同致富。

    华龙网   36 阅读   2022-09-14 12:51
  • 特色果品京白梨进入采摘期

     京白梨是北京市京郊名优特产之一,也是门头沟区的特色果品。处暑过后京白梨正式进入采摘期,预计今年门头沟区总产量将达到100万斤,较去年增产15%。   处暑刚过,天气微凉,军庄镇东山村上北沟集体果园中,220亩梨树枝干遒劲、连绵成片,色泽鲜亮的果实挂满枝头,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   按照“处暑摘白梨”的民俗农谚,40余位当地果农正在园内忙碌,利用几天时间集中采摘所有果实,并运回冷库进行分拣、贮藏。   门头沟京白梨是北京果品中唯一冠以“京”字的地方特色品种,在明清朝代曾经作为皇家贡品。因此对果农的采摘技艺也有着更高要求。“摘的时候不能撅,得拿手指头这么碰一下,摘下来之后梨根部是平的,还不能使劲划,一划出印就搁不住了。”果园负责人宋殿齐说,他表示,所有的京白梨只要是到这个季节就得全部下树,把大、小果一起运回后再分级分类。   在传统售卖方式的基础上,军庄镇与中国邮政“助力乡村振兴计划”相结合,发挥电商优势,为京白梨插上新“翅膀”。

    北京日报   40 阅读   2022-09-14 12:31
  • 庆安:4000多亩优质大豆试验田丰收在望

    近日,在庆安县欢胜乡的一处大豆种植地块,金黄的豆叶接连成片,粗壮的豆杆上长着一簇簇密实的豆荚,再过20多天,这些沉甸甸的豆荚将喜获丰收。这一地块是庆安县植物医院优质大豆种植试验田。今年,庆安县植物医院通过与绥化北方大豆研究所合作,引进金得丰5580、金得丰6号、金得丰12-1、巨金50、巨金36、巨金23等优质高产大豆品种,在欢胜乡、大罗镇、民乐镇、同乐镇、庆安镇、致富乡、柳河镇等不同积温带乡镇流转土地4000多亩进行试种,从而在全县范围内示范推广优质大豆品种,引带农户扩种大豆增收致富。   “我们这片地种的是金得丰5580,这个品种特点就是结荚比较密,像我手里拿的这株大致有100多个荚,如果这100多个夹我们按每个荚2粒半到3粒计算,有望一株产200粒到300粒,这样亩产可以达到五百六七十斤,每公顷产量8000斤以上。”庆安县植物医院经理赵裕峰介绍说。   高标准的农业种植、管理技术也尤为重要。庆安县植物医院技术员王树军说:“我们今年采用的种植技术是大垄双行,抗风、抗旱、抗寒,使用的肥料是氮磷钾掺菌剂,能把土壤里的氮磷钾充分的提高起来,增加大豆的根瘤,提高作物的吸收率,我们飞防飞了5遍,结荚期、开花期、作果期能提高叶子的肥厚度,叶子越黑越肥营养吸收越好。”   庆安县植物医院工作人员算起了效益账:今年每公顷地种子投入600元,底肥1605元,药剂360元,叶面肥840元,机械3217.5元,土地流转费用12000元,总计成本费用在18622.5元左右;根据目前长势情况,预计每公顷产量在8400斤左右,目前已经与龙王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合同,以每斤3元的价格进行回收,每公顷地可收入25200元左右,除去成本种植纯利润在6577.5元左右,而且种植大豆还有国家补贴,每公顷地可收入13000元左右。   据悉,今年,庆安县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稳粮扩豆工作目标,广泛宣传动员农户种植大豆,全县落实大豆种植面积60.5万亩,预计产量将达到10万吨。

    黑龙江日报   39 阅读   2022-09-14 12:26
  • 线上线下齐发力,新疆瓜果销售旺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阿克苏的苹果人人夸……”临近中秋,新疆到了瓜果飘香的季节。   为了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影响,各类瓜果的主产地立足特色产业优势,开展线上线下产销对接活动,拓宽销售渠道,让优质瓜果通过不同方式“跑”向广阔市场。   “2022年风调雨顺,苹果口感好、个头大,价格也比2021年高。客商直接来果园收购,苹果刚摘下来就被装箱运走。”9月8日,阿克苏市依干其镇喀拉木克其村村民热汗古丽·巴热提说。   在位于新疆阿克苏市郊的依干其镇多个村庄,农民们通过种植苹果美了乡村、富了口袋。前来收购苹果的客商郑东娟说,她每年赶在中秋节前来收购一批苹果,发往上海、深圳、南京等城市。除了线下销售,她还通过抖音小店、微信朋友圈推介,为一些零散的电商客户、代理商、微商发货。   记者了解到,新疆阿克苏地区苹果种植面积53万亩,预计产量超过100万吨。中秋节前销售的基本上为早熟苹果,目前已销售约10万吨。   9月8日,在新疆库尔勒市美树大园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梨园里,合作社成员正在分拣包装刚采摘的香梨。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2022年,合作社通过线上直播,与各大平台电商联系销售。线下则与本地经纪人合作,以代办的方式把香梨销出去。   “2022年,新疆库尔勒市香梨种植面积41.2万亩,结果面积35.5万亩,预计产量30万吨左右。目前,全市香梨采摘面积万余亩,入库7000余吨。”新疆库尔勒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说。   “不用担心新梅的销售问题,你家的新梅不但能卖上好价钱,还要销售到安徽去。”9月1日,安徽客商贾红红的话让伽师县英买里乡墩迪瓦依村的新梅种植户赛买提·达吾提吃上了“定心丸”。   伽师新梅已成为伽师县一张亮丽的名片。为保障新梅的采摘、销售等工作,伽师县建立新梅销售绿色通道、冷链物流车消杀绿色通道,全力保障新梅采摘和销售工作。同时,线上依托“京东销售平台+网红直播带货”模式,线下通过新疆果业、百果园等企业1万余家门店,让伽师新梅走出新疆、走向全国。   新疆喀什地区的其他新梅产区也吸引了各地果品商的目光。当地政府通过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为像贾红红一样的疆内外客商牵线搭桥,确保农产品能销售出去,卖上好价钱。目前,喀什地区已采摘新梅商品果14.69万吨,外运8.69万吨。   广西南宁的葡萄经销商李海家是鄯善县辟展镇兰干村村民的老朋友,在吐鲁番收购鲜食葡萄已有20多年,每年收购超过3000吨葡萄。2022年,他如期来赴“葡萄之约”。   葡萄成熟期间,吐鲁番市从葡萄管理、采摘、预冷、外运等环节入手,主动靠前服务,帮助客商联系冷库、冷链运输车,对销售车辆及司乘人员采取点对点、闭环式服务管理,保证车辆安全通行,确保农产品销路畅通。   新疆吐鲁番市葡萄种植面积达50多万亩,当地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推进鲜食葡萄产销对接。截至9月7日,全市累计销售鲜食葡萄31.81万吨,比2021年同期增加11.82万吨,增长59.13%。   “我们合作社1600多亩晚熟哈密瓜集中进入了成熟期,正在热销中。感谢河南省漯河市的援疆干部,帮我们卖出了近百吨。”9月8日,新疆哈密市伊吾县淖毛湖镇汇峰农民合作社负责人说,第一批50吨哈密瓜已于9月1日发车,在漯河市销售完毕,第二批即将发车。   2022年,伊吾县种植哈密瓜3.85万亩,总产量近8万吨,其中淖毛湖镇种植面积为3.78万亩。目前,淖毛湖镇晚熟哈密瓜已采摘3万亩,外运2313车,约7万吨。

    新疆日报   42 阅读   2022-09-14 12:23
  • 2022重庆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名单公布

     近日,重庆日报记者从2022重庆绿色食品宣传活动暨武隆猪腰枣保护工程启动仪式上获悉,重庆新确定武隆猪腰枣等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为2022年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重点支持对象。   保护和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推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的重要内容,是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年重庆新确定的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包括渝北放牛坪梨、巴南接龙蜜柚、铜梁莲藕、武隆猪腰枣、丰都锦橙、石柱辣椒。   以武隆猪腰枣为例,它是武隆区特产,果子皮薄、肉脆、核小、甜度高,枣香浓郁,被称为“天然维生素丸”,目前在羊角镇、土坎镇等15个乡镇广泛种植,市场价值达数千万元。   “通过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将有效提升产品特色品质,推进全产业链标准化,叫响区域特色品牌。同时,为统筹推进全市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发挥重要作用。”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   启动仪式上,重庆市研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酉阳县敏兴农林有限责任公司等50家企业被授予2022年重庆市最美绿色食品企业称号;涪陵区大顺茶厂、重庆市三业茶叶有限公司等20个品牌被授予最佳绿色食品产品品牌称号。   截至目前,重庆有绿色食品3122个、有机农产品14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70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79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5个、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2个、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2个。

    重庆日报   42 阅读   2022-09-14 12:21
  • 贵州贵阳:不同规格蔬菜包投放市场,保供市民“菜篮子”

    从贵阳贵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十二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有效提高临时静态管理期间对蔬菜的保供能力,贵阳市采取定制不同规格的蔬菜包投放市场,全面提高流通效率,满足群众所需。 据悉,目前贵阳全市蔬菜包主要分为市区两级政府组织为封控区域群众发放的蔬菜包和市场化供应体系如各大商超组织投放市场的蔬菜包两种类型。 市区两级政府组织为封控区域群众发放的蔬菜包由政府承担采购、物流等费用,是免费发放的。此类蔬菜包由政府委托省、市国有平台组织货源、分拣配送,由属地政府组织发放给封控区域内的群众。 市场化供应体系如各大商超组织投放市场的蔬菜包是由各大商超自行承担采购及配送等费用,按市场化原则组织投放市场,是收费的。此类蔬菜包由各市场主体自行组织采购,由其线上平台和线下门店销售。此外,贵州省商务厅统筹,各市州大力支持,千方百计调配货源,组织大量人力分拣包装,以优惠价格供应贵阳,极大地帮助贵阳市解决了市场供应短缺问题。这批蔬菜包由贵阳市市级国有平台统一接收并组织平价投放。 贵阳市商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莫非表示,下一步,贵阳市将根据市民群众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两种类型蔬菜包供应、发放,同时,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确保食品安全、价格管控等;对加价倒卖、谋取不当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依法依规进行打击和查处。

    央广网   67 阅读   2022-09-13 13:01
  • 湖北省发布秋冬播蔬菜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今夏我省遭遇历史罕见高温干旱天气,受干旱灾情、生产季节、物流成本、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蔬菜价格波动加剧。据气象分析,预计下阶段我省降雨仍将偏少,发生伏秋连旱概率较大,可能对蔬菜生产造成一定影响。进入秋冬季,蔬菜需求量加大,为降低不利气候影响,有序开展秋冬播蔬菜生产,保障市场均衡供应,我省日前发布秋冬播蔬菜生产及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 《意见》明确,秋冬播蔬菜要优化品种选择,结合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选择商品性好、品质优、抗性强的蔬菜品种,露地蔬菜注意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设施蔬菜根据设施结构性能和栽培技术水平选用适宜品种。 合理安排茬口,实行科学轮作,对易发生连作障碍的茄科、葫芦科、豆科等蔬菜要实行严格的轮作制度;露地蔬菜播种要避开气象灾害和病虫害高发期,防止播期过于集中,造成集中上市供过于求;设施蔬菜要注重按照目标市场蔬菜价格变化规律、本地气候特点、棚室结构性能,合理安排秋冬茬生产。 推行集约化育苗。秋冬蔬菜生产采取集约化育苗可有效抗灾减灾、节约用种、节省工本,也有利于批量生产优质秧苗,为后期高效生产奠定基础,采用轻型基质穴盘育苗,有序发展种苗订单生产。 加强田间管理。要注意不同时期肥水需求,秋分至寒露,秋菜大都进入产品器官形成期,秋延后果菜开花结果旺盛,要加大肥水供给,促进优质高产。寒露以后,秋菜逐步进入采收期,要停止施肥、适当控水,但设施秋延后和秋冬茬、冬春茬果菜生长仍然旺盛,要保证充足的肥水供给。同时要注意控制湿度,设施蔬菜大棚宜在不影响温度的情况下,应于晴天中午揭膜通风,排出湿气,将棚内湿度控制在85%以下。露地蔬菜基地宜做到腰沟、厢沟、围沟三沟相通,降低田间湿度,防止田间渍害。 强化绿色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应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方式防治,提高病虫害绿色防控效果。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虫品种,实行科学轮作,合理应用葱、蒜、芹菜等伴生栽培防控病虫害,实行深耕高垄栽培,及时清洁田园,降低病虫口基数,采用黑色、黑白双面、银黑双面地膜覆盖保温除草防虫等农艺防治措施。严禁使用超薄地膜,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物理防治:设施大棚配套使用长效无滴消雾功能薄膜、避雨棚、遮阳网、防虫网等预防病虫害,使用黄板、蓝板和频振杀虫灯等诱杀蚜虫、粉虱、蓟马和鳞翅目害虫,棚内采用覆盖地膜、通风排湿等措施防治病害。生物防治:因地制宜示范推广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和应用性诱剂、生物农药等措施防控虫害,推广应用氨基寡糖素类、芸薹素内酯等具有提高抗病、抗逆功效和增产效果的免疫诱导剂和生长调节剂,增强植株抗性。化学防治: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采用雾化度高的施药药械适时对症用药,禁止使用《禁限用农药名录》所列的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安全间隔期采收。 秋冬蔬菜生产面临多种气候挑战,伏秋连旱、低温寡照多发频发,《意见》提出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立足抗灾秋播,落实防灾减灾措施。做好信息预警,与气象部门加强沟通,关注当地气象短期和中长期预报,及时发布气象预警及应对措施。做好防灾储备,及时总结今年夏季高温干旱生产经验,做好应急灌溉水源储备、疏通排水沟渠、排水泵等设施设备检修和准备工作,应储备好薄膜、棉被、草包、干稻草、秸秆等保温覆盖物料,电热线、白炽灯等补光增温物料,对蔬菜设施薄弱部位进行检查修缮。做好分类施策,应对干旱,露地蔬菜基地宜做到三沟相通,确保能排能灌,有条件的设施蔬菜基地可配套喷灌、滴灌等水肥一体化设施,增强抗旱能力;应对寡照,坚持定期清洁膜面,应用新型材料增加透光率,及时整枝落蔓摘除病老叶,增加通风透光,如遇连阴雨寡照天气,可采用人工补光;应对低温,设施蔬菜生产宜采取多层覆盖等方式保温增温,露地蔬菜可增加表层覆盖保温。此外,做好及时采收、改种补种等工作。

    湖北日报   70 阅读   2022-09-13 12:56
  • 积极应对高温干旱保障蔬菜增产增收

    入夏以来,繁昌区高温日数为历史同期最多,区域性高温强度大,极端性强,历时长。同时全区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成以上。高温干旱已经对全区蔬菜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时下,我们要积极应对高温干旱,保障蔬菜增产增收。   迅速组织水源。充分发动群众挖掘一切水源,利用各种水利设施和抗旱机具,开动一切灌溉设备,千方百计加快抗旱灌溉进度,努力扩大浇灌面积。   科学合理浇水。尽量采取膜下滴灌或喷灌的方式浇水,无滴喷灌条件的,建议采用垄作沟灌、小水勤浇的方式。水源不足时,增加浇水次数,减少每次浇水量;设施栽培避免一次性补水太多,造成棚室内湿度过大,引发病害发生。浇水应避开高温,宜在早晚进行,以防滋生病害。   采取覆盖降温。设施栽培遮阳网早盖晚揭,一般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左右遮阳,避免光照不足影响干物质积累,造成弱苗或弱株现象。调节棚室温度,高温时宜在遮阳网上喷水或在棚膜上喷洒降温剂增加降温效果。常用的遮阳网有黑色、银灰色。有条件的露地蔬菜,可在高温时期覆盖遮阳网遮荫。   地面覆盖保墒。采用地膜、秸杆、杂草等覆盖行间、株间土壤,减少太阳直射,降低土壤温度,减少地面水分蒸发,增加土壤蓄水量,起到保墒作用,同时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蔬菜生长。   做好施肥管理。选择在傍晚温度较低时施用,此时土壤水分保持时间长,利于肥料吸收。叶面喷施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傍晚喷施时应保持夜间植株干燥,以免因多湿滋生病害。叶面追肥,可喷施0.2%磷酸二氢钾或氨基酸复合液肥,既增加植株体表水分,降低温度,又补充部分水分和营养,增强植株的长势,提高抗性,防止植株早衰,增加产量。此外,可补充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肥料,提高植株抗逆能力。   统筹病虫害防治。干旱条件下,蚜虫、红蜘蛛、潜叶蝇、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危害较重,并且传播病毒,严重影响蔬菜生长,降低蔬菜品质。要做好科学诊断,优先使用防虫网、黄(蓝)板、频振式杀虫灯和性引诱剂等绿色防控措施,配合选用生物药剂防治,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喷雾防治。   及时改种补种。如在田蔬菜前期受高温干旱影响严重,后期生长难以恢复,应及早拉秧,重新播种或改种其他蔬菜。选择耐热、抗病品种,足墒播种,播种后及时浇水、遮阳。设施栽培及部分露地蔬菜,可采用集中育苗的方式,待墒情合适再移栽。对于已经错过农时的,可以选择生育期较短、生长速度较快的蔬菜,如小白菜、菠菜、叶用莴笋、芥菜、芹菜等。

    芜湖文明网   47 阅读   2022-09-13 12:54
  • 小青菜等蔬菜批发价一降再降

    半个多月前,小青菜的批发价高达每斤12元,没想到中秋假期,批发价一度每斤跌到了2元。黄瓜、豇豆等批发价也都降了不少,中秋假期的蔬菜价格竟然集体“大跳水”。 欣喜 市民可以恢复“小青菜自由”了 “降了这么多,没有想到。”昨天凌晨,八里菜场商贩杨女士前往联谊蔬菜批发市场采购蔬菜,发现小青菜批发价由前两天的2.5元一斤降到了2元一斤,跟前期价格最高峰相比每斤降了10元。 杨女士表示,半个多月前,小青菜的批发价受持续高温天的影响,一度高达每斤12元,价格越贵她越不敢拿货,天气热,拿到手卖价高没什么人买还容易烂在手里。 “菜价一降,买的人多了,我要一天三趟去拿货,中秋假期的蔬菜价普遍比半个月前低。”杨女士说,不仅是小青菜,黄瓜的批发价跌至1元多一斤,豇豆的批发价由原来的6元一斤降到了2.2元一斤,市民又恢复了小青菜等蔬菜自由。杨女士说,中秋假期不少菜贩和她一样,往常一天只需要到菜场采购一次的,现在都要采购两次甚至三次,主要是菜价降了,市民买得量和品类也多了。 释疑 露天菜、大棚菜“撞车”带来福利 中秋假期的菜价为什么会集体“大跳水”?昨天,记者联系联谊蔬菜批发市场多位菜商,证实了杨女士所说,多数的蔬菜批发价较半个多月前,下降了50%甚至更多。 “叶菜类的蔬菜,种植期短。”菜商冯先生称,高温天临近结束时各地都在忙着抢种,他们也忙着寻找菜源,最近20天的气温又比较适宜叶类菜的生长,本地、外地的多个渠道蔬菜涌上市场,价格开始回跌。 冯先生表示,随着地产蔬菜上市量逐渐回升,近一段时间叶菜类蔬菜的价格波动应该不会太大,不会像半个多月前那样猛涨到十几元一斤,随着北方大棚蔬菜的大量上市,预计10月、11月也不会“青黄不接”。 “高温天让原本早该退市的夏季蔬菜现在还批量上市,菜价可能还要小降。”菜商杜先生也认同冯先生的说法,随着北方秋季蔬菜渐渐批量上市,南方夏季蔬菜还未退市,菜源充足,露天叶菜和大棚叶菜抢市场,菜价自然会有一定幅度回落,如果没有灾害性天气等影响,近期的菜价应该会总体平稳一段时间。

    中国江苏网   49 阅读   2022-09-13 12:53
  • 科技创新推动饲料行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是畜牧生产和消费大国,全国14亿多人每天消耗肉类24万吨,保障巨量的肉蛋奶供给,离不开强大的现代饲料工业。2021年,我国饲料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22万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工业饲料总产量达2.93亿吨,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   “饲料行业科技创新的发展非常迅速,在推动饲料工业现代化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同时,也引领着畜牧业现代化发展。”8月31日,在2022中国饲料工业展览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宗礼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科技研发投入常年维持高位   2022中国饲料工业展览会将于9月22日—24日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本届展会紧紧围绕畜牧饲料业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以“聚焦高质量,启航新征程”为主题。   “近年来,饲料产业发展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效:规模化水平大幅度提升,产业素质显著提高,饲料质量安全处于历史最好水平,饲料行业创新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形成产业一体化融合发展新业态。”王宗礼指出。   在科技投入方面,我国饲料行业的科技研发投入常年维持高位。据上市企业年度报告,2020年13家上市饲料企业研发资金合计39.1亿元,同比增长31.2%。   “越来越多的饲料企业非常重视研发投入。据统计,大北农、海大集团、溢多利集团等饲料企业,投入研发费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9.6%。2021年,饲料企业博士、硕士以上从业人员达1.93万人,比2015年增长81.4%。饲料行业科技投入的大幅提升,高素质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强力推动饲料企业高质量发展。”王宗礼表示。   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日新月异   如今,我国饲料添加剂总产量1477.5万吨,比2015年增长81.0%。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日新月异,氨基酸、酶制剂和微生物制剂等产品产量较快增加,分别比2015年增长175.4%、170.3%、131.1%。   “我国饲料新产品研发创制不断加快,仅2021年就通过评审核发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证书4个。乙醇梭菌蛋白获得历史上第一个新饲料原料证书,并取得单一饲料生产许可证,全球首次实现工厂化条件下利用无机物大规模生产优质蛋白原料。”王宗礼指出。   科技创新引领全产业链提质增效   我国饲料行业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饲料行业从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建设、机器人研发、云计算技术、5G通信技术服务等方面发力,探索畜牧饲料产业数字化赋能升级,共建数字生态,研发出智能饲料生产系统、饲喂系统、智能养殖设备、智能健康管理系统等一系列数字产品,搭建了跨领域、跨行业的数字时代科技创新体系。   “依托农业传感技术、测控终端、智能装备制造,饲料行业形成了‘软件定义、数据驱动、装备支撑、产业融合’的智慧饲料产业体系,不断延长‘智慧饲料’全产业链条,用科技创新、智慧农业引领全产业链提质增效。”王宗礼表示,目前,我国饲料企业多全部配备自动化、智能化的机械设备,依托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实现了饲料生产管理、饲料质量管理和生产动态监控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科技日报   39 阅读   2022-09-13 12:23
  • 中检集团河南公司与华英农业签约

     9月8日,中检集团河南公司与华英农业战略合作签约,这既是两家企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要事,也是事关潢川发展的喜事好事。   中检集团河南公司总经理陈家强、经营发展部经理张伟鹏;华英农业董事长许水均、常务副总经理张勇、副总经理张家明作为签约方参加签约仪式;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委书记赵军伟,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余华,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江发刚出席了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江发刚主持。   华英农业董事长、总经理许水均代表华英农业致欢迎辞,欢迎中检集团河南公司陈家强一行莅临华英参加签约仪式,并感谢市县党委政府一直以来对华英农业的关心和支持,对双方开展战略合作充满信心和期待,许水均表示:“我们相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有中检集团等合作单位的信任和帮助,华英未来一定会走的更好、走的更稳、走的更远。”   中检集团河南公司总经理陈家强在致辞中对华英农业给予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他讲到此次战略合作谋划已久,并表示将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实现互利共赢。余华代表潢川县委、县政府致辞,她首先欢迎中检集团河南公司陈家强一行来到华英,来到潢川,对中检集团河南公司的专业和实力给予肯定和认可,对这次和华英农业合作充满信心;同时对合作双方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希望通过战略合作推动华英公司高质量发展,发挥中国中检品牌和资源优势,双方本着“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互惠互利”的原则,以共同设立检测实验室为切入点,加强在标准制定、产品研发、综合检测、供应商管理、产品追溯、低碳经济等相关领域的战略合作,以此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最后,华英农业与中检集团河南公司在与会领导的见证下进行签约。此次成功签约,为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对于提升华英检验检测实力,助推产业提档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消费日报   42 阅读   2022-09-13 12:21
  • 大学生这场公益直播助滞销葡萄打开销路

    近日,巴南区一品街道桥口坝村,重庆财经学院财富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大学生团队正冒着酷暑,在该村一处规模种植葡萄大棚里开展短视频公益直播。   桥口坝村葡萄大棚种植了成片阳光玫瑰、醉金香等优质品种葡萄,颗粒饱满、口感香甜的葡萄早已成熟,一串串沉甸甸挂满枝头,但各种因素影响,葡萄卖得不理想。眼看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无人问津,愁坏了当地种植户。   大学生志愿者们在当地“三下乡”过程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对接。经过团队数次商议,他们决定通过公益网络直播、微信公众号、制作短视频等方式对葡萄园进行策划宣传,帮助果农打开销路,助力当地产业振兴。   定机位拍摄、补光取景、演出热场、出镜介绍,大学生志愿者们化身专业直播团队。葡萄架下,主播和葡萄种植户为观众们讲解。一场直播的点赞量持续飙升。 “这场直播打开了桥口坝村葡萄的知名度,为葡萄园吸引了不少采摘游客,联系购买的电话也多了。”当地村民介绍,大学生“直播”带货后,葡萄已售出3000余斤,为种植户增收5万元左右。

    重庆日报   37 阅读   2022-09-13 12:19
  • 美国农业部:9月份玉米供需报告

    华盛顿9月12日消息;本月美国农业部对2022/23年度美国玉米(2841, 37.00, 1.32%)供需的调整包括,供应下调,饲料和其他用量下调,出口和用于乙醇生产的玉米用量下调,以及期末库存下调。   由于2021/22年度出口以及用于乙醇生产的玉米用量调整基本互相抵消,2022/23年度的期初库存调低500万蒲。2022/23年度美国玉米产量预计为139亿蒲,较上月调低4.15亿蒲,因为收获面积和单产调低。美国玉米平均单产预计为每英亩172.5蒲,较上月调低2.9蒲。谷物玉米的收割面积预计为8080万英亩,调低100万英亩。   美国玉米总用量下调2.5亿蒲,为143亿蒲。基于产量下调,价格预期提高,饲料和其他用量减少了1亿蒲。出口减少1亿蒲,至23亿蒲;用于乙醇生产的玉米用量调低5000万蒲,至53亿蒲。由于供应降幅超过了用量降幅,期末库存减少1.69亿蒲,至12亿朴蒲。年度玉米农场平均价格调高10美分,至每耳6.75美元。   本月对2022/23年度美国以外国家粗粮数据的调整包括,产量、贸易以及期末库存上调。美国以外国家的玉米产量上调,因为中国、乌克兰、加拿大和莫桑比克的产量增加,抵消了欧盟和塞尔维亚的减产。中国玉米产量提高是因为东北省份和华北平原的充沛降雨提高了单产前景。乌克兰玉米产量提高是因为单产预期增加,而加拿大玉米产量提高是因为种植面积增加。本月调低欧盟玉米产量,因为法国、罗马尼亚和德国的玉米产量减少。   本月还调高美国以外国家的大麦产量预期,因为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产量增加,超过了叙利亚的产量下降。   2022/23年度全球粗粮贸易的主要调整包括,乌克兰玉米出口上调,但是美国玉米出口下调。加拿大和越南的玉米进口下调。   美国以外国家的玉米期末库存增加220万吨,达到2.736亿吨,主要反映了中国和印度库存增加,仅仅被乌克兰、欧盟和泰国的库存减少所部分抵消。全球玉米期末库存为3.045亿吨,较上月调低220万吨。

    新浪   38 阅读   2022-09-13 12:19
  • 海口积极发展光伏蔬菜大棚种植产业,缓解叶菜种植难题

    烈日、高温、多雨,如何保障能种菜、种好菜? 近年来,海口市菜篮子产业集团积极探索“农光互补”光伏蔬菜大棚发展模式,实现大棚发电、种菜“两不误”,同时有效缓解海南夏秋季叶菜种植难题。 9月5日,在海口琼山区甲子镇信义龙湾“农光互补”常年蔬菜种植基地里,农户正在打理使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的芥菜。海口日报融媒体见习记者 孙士杰 摄 “农光互补”助农发展 9月5日上午,位于琼山区甲子镇的信义龙湾“农光互补”常年蔬菜种植基地里,一排排光伏发电面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走进大棚,大片绿油油的叶菜长势喜人。 “这些大棚最高可抵抗16级台风,棚内温度比棚外要低2度左右。”海口市菜篮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万述明介绍,大棚兼具灌溉、防风防雨、排涝、防虫、控温、监控等功能,发电面板是其中的奥妙所在。抬头看,一块块正方形面板组成了长4米、宽约3.5米大小的整张光伏发电面板。“别小看这些板子,作用可大着呢。”万述明介绍,光伏大棚不受季节影响,排水通畅、减少了土壤中有机肥的流失、光照度同时大幅提升。 “逆变器可以将所吸收的太阳能产生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实现了光电转换。”顺着万述明手指的方向,一个方形的白色盒子正在工作,“每块发电板日均发电16度左右,其中仅0.35度用于大棚工作,其余的都将汇聚到南方电网。” 较低的运维成本是光伏蔬菜大棚的优点之一。“海南有充足的雨水,因而可以实现面板免清洗,同时保证发电效果。”万述明说,“所谓的‘农光互补’,即将清洁能源与土地资源相结合,并利用到农业种植中,这大大解决了高温、多雨导致的蔬菜种植和生长难题。” “光伏大棚”助农增收 助农增收是光伏蔬菜大棚的又一功绩。 育苗、选苗、施肥、浇水……大棚内,十余位农户正分头忙碌着。 “每天工作8个小时,一天下来收入120元,一个月下来有3000多元,不比在外打工差。”在小白菜种植区域,甲子镇大德坡村村民吴春桃开心地与记者聊起这份工作。“每天中午有4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一边工作还能一边兼顾家庭,日子过得很踏实。” 吴春桃告诉记者,自己家距离基地约为十几分钟车程,在这里工作不仅增加了收入,更重要的是学习了种植技术。“我在自家的农田种了一些果蔬等农作物,依靠更科学的种植和管理技术,农作物的收成很不错,基本可以自给自足。”吴春桃说。 目前,基地主要种植广东菜心、珍珠菜、小芥菜、小白菜、上海青等蔬菜,日产蔬菜约1.5吨。“整地、起垄、播种、选苗、施肥、打药、采收等等环节,都需要人工介入。”万述明介绍,目前,有30多位家住附近村子的农民在这里实现了就业。 “近段时间,我们正引导农户一同试种更多新品种蔬菜,比如即将迎来采收的俄罗斯长寿菜。”万述明介绍,下一步,基地计划扩大光伏蔬菜大棚面积,至今年底将扩大到500亩左右,同时引进更多品种蔬菜种植,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网易   84 阅读   2022-09-07 12:37
  • 山东寿光创新平战结合新机制,构建蔬菜综合保供体系

    山东寿光创新平战结合新机制,充分发挥蔬菜领域保供稳价“压舱石”作用,为保障全国蔬菜市场平稳供应展现了寿光担当。一是围绕机制创新突破,确保蔬菜供应时效性。创新一体化保供机制,建立农产品物流园、果菜批发市场和49家蔬菜合作社组成的蔬菜保供工作系统,确保蔬菜持续、稳定供应;创新高效化流通机制,建立运输专班,对车辆运输、蔬菜交易、返程管理、人员管理等各环节进行统筹协调,确保保供通道畅通;创新智能化防疫机制,成立蔬菜保供疫情防控组,做好蔬菜产销环节疫情防控工作,确保蔬菜产销稳定。二是围绕渠道拓展延伸,确保蔬菜供应连续性。全力以赴抓好蔬菜生产,对681个蔬菜生产村、74942户菜农分类建立工作清单并进行技术指导,高标准确定28个农资储备仓库和28家规模以上的蔬菜种苗企业作为应急供应单位,目前寿光年可产蔬菜450万吨;千方百计调配外地货源,利用2000多家客户和渠道资源,加强与10余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协调联动,结合中国.寿光蔬菜价格指数,对蔬菜价格涨幅比较大的品种多渠道增加市场到货量,平抑价格;广开门路构建线上保供渠道,大力发展蔬菜冷链、智慧物流,发展定制农业、基地直供等特色电商营销模式,每年通过线上渠道供应全国30多个省份约50万吨蔬菜。三是围绕质量深化管控,确保蔬菜供应安全性。创新监管机制,全面推行蔬菜质量全域网格化监管,建立“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全程追溯体系,将大棚生产、蔬菜交易、农资经营等环节全部纳入监管;构建执法体系,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市镇村”三级协作联动,形成了监督执法的强大合力;严格质量检测。建立以检验检测中心为核心的市镇村三级检测体系,年抽检蔬菜样品15万个以上,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6%以上。

    同花顺   99 阅读   2022-09-07 12:36
  • 保市场供应,江苏这样抓好秋冬蔬菜生产

    今年夏季江苏经历了历史罕见的持续高温少雨天气,淮河以南地区旱情严重,叠加生产和流通成本上涨等多重因素,导致受灾地区部分品种蔬菜供应量下降、价格上涨,同时部分秋播蔬菜出现不出苗或定植后死苗等现象,可能对秋冬季蔬菜保供稳价带来风险挑战。为保障秋冬季蔬菜稳产保供,江苏省农业农村厅近日印发通知,对秋冬蔬菜生产供应工作作出部署安排。 通知指出,蔬菜是重要民生商品,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对稳物价、稳预期、稳经济大盘至关重要。今年年份特殊,稳定蔬菜生产供应,防止价格暴涨暴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要切实扛牢蔬菜稳产保供责任,增强蔬菜稳产保供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压紧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蔬菜保供基地建设,落实生产任务,强化政策扶持,用心指导服务,统筹抓好生产发展、防灾减灾、产销衔接、质量安全等各项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市场供应,促进蔬菜价格保持在合理区间。 通知要求,切实抓紧秋冬蔬菜生产发展。要指导种植户利用当前高温消退、旱情缓解的天气条件,及时腾茬整地,趁墒抢早开展蔬菜播种、育苗、定植,适当扩大秋冬蔬菜播种面积,为增加蔬菜供应创造条件。要加强蔬菜集约化育苗,利用现代育苗设施,推广穴盘基质育苗技术,抓好苗期管理培育壮苗。 强化蔬菜防灾减灾措施。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坚持防汛和抗旱两手抓,做好干旱、台风、暴雨、寒潮等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预案,落实好沟渠疏通、设施加固、增温补光等防灾减灾措施,对成熟蔬菜及时组织采收,全力保障蔬菜安全生产。淮北设施蔬菜产区要大力建设现代化蔬菜生产设施,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抗灾稳产能力,增加喜凉蔬菜、茄果类蔬菜调出量,弥补受灾地区蔬菜供应缺口。 保障蔬菜顺畅流通销售。要抓好蔬菜产销对接和调控保障工作。加强蔬菜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信息监测,适时发布有关信息,稳定社会预期,引导蔬菜种植户和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配合落实蔬菜等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降低流通成本。建好用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因地制宜提高设施综合使用效率,延长蔬菜保鲜期和上市期,降低流通损耗。积极帮助蔬菜主产区、蔬菜保供基地等对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涉农电商平台等流通主体,构建稳定可靠的产销协作关系,有序组织市场投放,防止出现卖难和断供。

    网易   82 阅读   2022-09-07 12:35
  • 辽宁大连确保蔬菜供应充足

    为了筑牢防疫安全墙,同时装满百姓的“菜篮子”,各部门积极拓展采购渠道,加强终端配送,确保蔬菜供应充足。大连市内各区积极对接大型商超、连锁生鲜超市,确保各类商品货品丰富。   大连市西岗区从外省订购了3万份蔬菜包,每天到货5000份,对应47个社区,实现点对点配送。之后由社区工作人员逐一清点登记,再送到前一日在楼院群内订购的居民家中。针对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社区志愿者专门开辟专门柜台,现场卖菜,还帮助老人送到家里。   目前大连市中心城区蔬菜日均上市量1500吨左右,日均需求量约1000吨,供需比达1.5比1,供应总量充足,价格基本稳定。

    东北新闻网   83 阅读   2022-09-07 12:34
  • 稳住市民菜篮子,满帮党员货车司机4天运送蔬菜40吨

    9月2日,从事公路货运业务的满帮集团接到了一项紧急运力的支援请求:须协调一辆大货车从位于修文县扎佐镇的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分批运送蔬菜、大米等生活必需品至最先被静默管理的花溪区进行物资储备。 疫情就是命令,满帮集团党委第一时间在货车司机流动党支部中发出号召,一瞬间数十位党员司机踊跃响应报名,但是因需持24小时核酸检测证明等要求,最终第一党支部书记赖秀权挑起了这份重担。 突发的疫情充斥着不确定性和风险,但是赖秀权没有丝毫犹豫:“组织放心,我仍持有效期的核酸检测,并且健康码为绿色,完全符合这次任务要求,作为一名党员,我非常愿意为贵阳抗疫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给党组织留下这句话后,赖秀权便匆匆奔赴了抗疫一线。 这一干就是4天。在这4天里,赖秀权都是一大早出发,除了参与运输,还自己下场装卸货物,只为了让物资更快的送达目的地。据了解,截止9月5日下午,赖秀权日以继夜往返修文与花溪之间,累计运输市民最紧缺的绿叶蔬菜近40吨。 赖秀权只是满帮平台众多党员司机中的一个。据悉,此次满帮集团党委共发动了22个贵州流动党支部的党员司机承接应急物资运输保障任务。“每当有紧急情况发生的时候,我们的党员司机、退伍军人司机都是第一个站出来响应号召的,起到了很好的先锋表率作用。”满帮集团党委书记徐强介绍,目前满帮集团流动党支部32个,覆盖党员司机、退伍军人司机1213名,已成为应急救援的重要力量。 同时,针对贵阳市目前的情况,满帮公司还组建了专门的项目团队,积极对接政府和社会相关方的紧急运力需求,对于应急物资的运输,平台将通过打标置顶等方式帮助尽快运出。此外,满帮公益基金在积极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参与社区防疫服务,配合交通部门给跑在路上的货车司机师傅以防疫指引,尽量避开风险高地区。

    网易   88 阅读   2022-09-07 12:33
  • 孝感沙沟市场2000吨蔬菜保供应

     疫情当前,“菜篮子”问题成为市民普遍关注的重点。9月6日,经过扫码登记后,记者走进孝感沙沟蔬菜批发市场,黄瓜、白菜、西红柿等蔬菜一应俱全。据了解,目前市场中蔬菜库存2000余吨,可供7天以上。   小高商行门口,工人们正将土豆、卷心菜、青椒等蔬菜从小货车上卸下,“这车货是今天凌晨1点,我们驾车到武汉白沙洲批发市场购买的。”商行老板告诉记者,只需要出示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行程码及通行证就可往返,路上十分畅通。作为城区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市场内有蔬菜经营户150余户,目前有约110户正常营业,市场内蔬菜数量充足、品种齐全,足够保障城区市民的蔬菜需求。   为了保障蔬菜供应链,孝感市、孝南区两级商务部门加强市场监测和物资调度。沙沟市场方面也迅速组织经营户,从产地集结全国各地货源,满足市场供给。市场管理人员也会对市场内菜价进行实时监管,确保蔬菜价格稳定。

    孝感日报   70 阅读   2022-09-07 12:28
  • 十三五重点项目蔬菜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观摩会举办

     8月24日,“日光温室蔬菜轻简化生产技术”课题组和“设施蔬菜轻简化生产技术装备集成与应用”子课题组,在项目基地??黑山荣亮生态农业公司园区举办日光温室蔬菜轻简化栽培作业效果现场观摩会。   在基地蔬菜种植大棚内,田素博教授现场讲解了设施蔬菜由南北垄改为东西垄的宜机化种植模式和技术装备要点,展示了日光温室设施蔬菜生产轻简化技术装备方案,现场观摩了温室内电动有机菌肥撒施机、履带式旋耕机、起垄铺滴灌带施肥一体机、日光温室蔬菜移栽机、多功能作业平台车等主要环节作业机具并介绍了各种机械的作业过程和工作特点,现场解答了农民提出的性能及效率等问题。   沈阳农业大学副校长王铁良、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王海龙院长、黑山县政府主管农业的王凯副县长、黑山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以及蔬菜种植大户等 30 余人参加了观摩会。本次在项目的基地共进行了四棚东西种植模式的试验示范,包括两棚完全采用东西垄种植的茄子和辣椒,两棚南北东西垄种植模式的茄子和辣椒栽培的棚内对比试验示范,项目组将跟踪一个生产周期进行测产和试验,为下一步大面积推进东西垄的种植模式及配套装备提供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   通过此次观摩会的举办,与会领导、技术人员和种植户进一步了解了设施蔬菜轻简化生产的重要性,熟悉了日光温室生产各环节先进的机械化作业装备,亲身感受到新型农机装备使日光温室生产作业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减轻了作业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强了设施蔬菜产业提质增效的信心,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机械装备的推广应用将对提高设施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农业机械网   85 阅读   2022-09-07 12:26
  • 大庆老铁,齐齐哈尔第二批20万斤蔬菜即将启程

    齐齐哈尔第一批支援大庆的蔬菜 得到了大庆人民的一致好评 ↓↓点击回顾相关报道↓↓ 40万斤蔬菜!齐齐哈尔火速集结驰援大庆 9月6日 齐齐哈尔市支援大庆的 第二批20万斤蔬菜 正在紧锣密鼓地装箱 预计9月7日早晨送至大庆市 “把不好的菜都挑出去,保证箱里的菜份量足、质量好,让大庆市人民吃上健康新鲜的蔬菜。”在星光市场,工人们正在对此次支援的20万斤蔬菜进行分拣、装箱、装车,整个过程细致精心。 星光市场 紧急调运蔬菜临时调配人员 “我们在接到支援任务后,从周边县区紧急调运大量蔬菜,临时调配人员,连夜装箱,快速完成第二批支援任务。”齐齐哈尔市星光市场办公室主任田甜告诉记者,工人们放弃休息时间,争分夺秒,确保准时完成装车任务。 在齐齐哈尔市运送支援大庆的第一批40万斤蔬菜过程中,齐齐哈尔市新闻传媒中心『看齐』新媒体,第一时间通过看齐公众号、看齐抖音、看齐快手等『看齐』矩阵平台进行了报道,并发布招募志愿者信息,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最终集社会力量共同协作,成为第一个将蔬菜送达大庆的城市。

    腾讯   42 阅读   2022-09-07 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