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企业 产品 知识
国内国际财经房产汽车产经农业科技IT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娱乐女人军事游戏区块链

行业资讯

  • 天津“三农”发展六大成果走在全国前列

      日前,记者从天津市农业农村委获悉,近年来,天津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推动“三农”发展实现六大成果走在全国前列。   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走在前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200万吨以上,“菜篮子”重要农产品自给率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种业科技创新能力走在前列,小站稻、强筋麦、黄瓜、花椰菜、奶牛、肉羊、鲤鲫鱼等特色品种优势明显、叫响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走在前列,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7:1;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走在前列,建成15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农村垃圾、污水、厕所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成效显著;农村重点领域改革走在前列,在全国率先实现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产、股权和组织运行“一网管理”;城乡共同富裕水平走在前列,2021年,本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955元,位居全国第四,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4:1,继续保持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省份。

    津云   618 阅读   2022-09-28 12:58
  • 奉贤:优质农产品展销,让市民喜笑颜开、收获满满

      又是一年秋分时节,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9月23日,以“庆丰收、迎盛会”为主题的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海主会场活动,在奉贤区庄行镇浦秀村糖梨花泽隆重举办。   作为“东道主”的奉贤区,不仅在浦秀村主会场带来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庆祝活动,也实实在在为提升了奉贤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做出了努力。   23日-25日,由奉贤区农业农村委主办的奉贤优质农产品大展销在位于柘林镇的爱企谷集市开幕,广大市民在现场选购优质奉贤地产农产品的同时,感受节日的丰收喜庆氛围。   尽管是工作日下午,但记者在展销会现场看到,已经有不少附近的居民前来选购农产品,他们或是从相关微信公众号上看到的展销会宣传,或是闲逛时被精心布置的展会现场所吸引。一些摊位前,销售人员热络地推销起自家的产品,这些奉贤地产农产品个个“不同凡响”,如上海杨欣果蔬专业合作社带来的今年获评金奖的奉贤蜜梨,上海群超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带来的有机“兔稻米”,上海红艳山鸡孵化专业合作社带来的雉鸡产品等。   现场一位阿姨在选购到心仪的一束鲜切花后,又被上海金源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散养草鸡蛋打动,在销售人员的帮助下,她在手机上成功领取优惠券并以半价买到了一盒草鸡蛋。物美价廉的农产品让阿姨喜笑颜开,其他市民也是收获满满。   本次奉贤优质农产品大展销共有32家参展商参展,汇集了精品新米、有机蔬菜、新鲜水果、鲜切花卉、食用菌、鸽子、雉鸡等优质农产品,还带来了不少现代化农业生产和加工技术创新农产品、衍生产品,腐乳、牛肉预制菜、牛肉酱、蜂蜜制品、芝麻制品等特色产品一应俱全。   近年来,奉贤区始终立足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的乡村振兴主战场,不断凸显乡村经济、生态、美学三个价值,深入推进农业农村四个“现代化”建设,持续推动“三园”工程建设,探索出一条具有超大城市郊区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此外,奉贤还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上不断下功夫,成功选育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美谷2号”优质稻米品种,为加快稻米产业化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当地居民百姓从吃得饱向吃得好提供了坚实基础;在今年上海地产优质品鉴评优和宣传推荐活动上,奉贤黄桃和庄行蜜梨连创佳绩,区内合作社、涉农企业名气逐渐提升,奉贤地产优质农产品品牌也逐步打响。

    东方城乡报   615 阅读   2022-09-28 12:56
  • 金秋时节好“丰”景 瓜果满园粮满仓

      在瓜州县三道沟镇,订单番茄进入采摘丰收季,圆润饱满的番茄不仅生态有机,而且“颜值”在线,红彤彤的番茄瀑布般涌入到拉运车车厢,幸福的笑容洋溢在种植户脸上。   “今年番茄长势良好,产量稳定,亩产大概在7-8吨,订单价格是每吨460元,预计能有1.8万元左右的收益,每亩地纯利润在2000元左右!”瓜州县三道沟镇三道沟村村民邢彩霞高兴地说。   今年,瓜州县三道沟镇共种植3000多亩番茄,全部按订单进行种植,亩均产量在7-9吨之间,“订单农业”已成为全镇促农增收的有效渠道。   时下,瓜州县小麦收割已经结束,在河东镇六道沟村、七道沟村收获完小麦的田地里,工人们铆足干劲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昔日的土渠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U型水泥槽修建的渠道。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近几年,瓜州县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田块整治、土壤改良、沟渠和田间道路配套等综合措施,大大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补齐粮食生产短板,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今年,瓜州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4万亩,粮食种植面积达11.4万亩。目前,渊泉粮食储备有限责任公司共计收购夏粮7200吨,全县夏粮收购工作圆满完成。虽然枸杞采摘已经结束,但双塔镇枸杞产业综合示范园区依然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工人们忙着进行枸杞的烘干、色选、分级、包装。今年,瓜州县全力打造现代枸杞综合示范园,枸杞统防统治面积达到2.8万亩,绿色枸杞面积稳定在12.6万亩,总产值突破13亿元,瓜州枸杞入选2022年全国第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在瓜州县南岔镇六工村金鹏现代农业果蔬产业园,村民们把5万株绿油油的芦笋苗移栽进温室大棚,期待两个月后芦笋成熟丰产增收。   “移栽两个月后进入成熟期,可以进行采摘出售,每个棚的产量预计可达到一吨左右,收益可达一万元左右。”瓜州县南岔镇六工村党总支书记祁国平说。   近年来,瓜州县南岔镇通过资金扶持、项目支撑、科技服务等措施,促进传统农业向集约型、高效型设施农业转变,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钢架大棚为主的现代设施农业,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生产优质农特产品,促进“菜篮子”工程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南岔镇设施农业达614亩,预计产量可达1245万公斤,产值约2000万元。   走进瓜州县广至藏族乡戈壁农业产业园区,连栋钢架大棚内蜜瓜长势喜人,种植户们正忙着进行收获前的最后一次病虫害防治。   “今年我们按照‘选择优势、壮大特色、形成主导、做强产业’的设施农业发展思路,扶持广鑫源、卓尼种植、绿丰源等农民合作社,全乡累计种植流星雨、金香玉、玫珑、玉菇等特色订单设施蜜瓜1300亩,其中秋茬450亩,预计国庆节前后就可以采摘上市。”瓜州县广至藏族乡副乡长卢林斌说。   今年,瓜州县积极对接省农科院,开展“院地”合作,大力推广蜜瓜新品种74个,应用新技术13项,蜜瓜优果率和商品率提高了95%,大棚蜜瓜实现亩产5000公斤、亩收入20000元以上的目标。   近年来,瓜州县坚持“农业优先型”定位不动摇,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发展模式,紧紧围绕“西片乡镇蜜瓜+设施、东片乡镇枸杞+草畜、南片乡镇草畜+旅游”的产业发展布局,主攻绿色枸杞、高端蜜瓜、生态牛羊三大特色优势产业,聚力打造三个10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建成高标准农田6.9万亩、戈壁生态农业2万亩,蜜瓜、枸杞、设施果蔬等特色产业达到80万亩,订单销售量达到85%。全县“三品一标”认证49万亩,新增省级著名商标2个,瓜州蜜瓜、枸杞、锁阳入选中国区域公共品牌,打造“甘味”品牌2个,牛羊饲养量达到140万头(只),带动饲草种植20万亩,瓜州农特产品影响力持续提升,促进了农村发展振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中国甘肃网   638 阅读   2022-09-28 12:50
  • 庄浪县:农机农艺融合“融”出丰收景

      秋分刚过,走进庄浪梯田沃野里,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广大农民朋友们喜笑颜开,个个脸上绽放着丰收的幸福喜悦。   在以红牛、苹果、玉米、马铃薯、蔬菜和中药材为主的庄浪县九大产业链生产基地上,农机扎满了田间地头,露出健壮结实的身板,加足开全马力,在秋收的农业生产舞台上,强势表演着一场劲爆的“肌肉秀”,正在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盛世农业丰景,庆祝第73个国庆节的到来,喜迎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在水洛镇徐碾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里,农机农艺人员密切配合,分头行动,一边开展实地产量测算,做着效益分析,一边组织农机开展玉米机收技术指导,减少机收损失,确保粮食稳产增收,稳粮增豆目标实现。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绘出梯田秋收丰景图。   柳梁镇是全县农机发展大镇,全镇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各类合作社有好几个,农机化程度较高。在今年的撂荒地整治中,为了统筹利用和充分发挥农机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效益,柳梁镇将农机农艺融合利用发展做到出色有致。有效整合近年来各类项目配发农机具,成立了全县首个乡镇一级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实行农机统一管理和使用调配。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聘用农村懂技术、会经营、会驾驶农机的青年致富能手,作为专业服务人员农机农艺融合的代表,围绕全年农业生产,开展各类有偿服务。配合全镇已有各类合作社农机具,强势推进农业机械化。不但撂荒地得到了及时有效整治,而且增强了村集体和合作社发展活力,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盘安镇是庄浪县2023年万亩小麦种植示范基地,示范种植面积2万亩。种植中,农机打头阵当先锋,农艺同步跟进帮忙做助手,相互取长补短密切融合,携手高效推进,为来年夏粮稳产增收,提前打下了农机农艺基础。为了确保明年2万亩小麦顺利收割和丰产丰收,盘安镇提前谋划,做到了未雨绸缪,充分盘活和利用村集体资金,分别已购置了小麦联合收割机和烘干机各1台。同时计划利用明年国家和省上有关农机项目补贴资金,在全镇建成全县首个粮食作物烘干基地,充分解决种粮农民粮食烘干实际困难。   今年以来,庄浪县更是将农机农艺深度融合,作为推动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台前幕后的充分有力抓手,进一步切实加强农机农艺部门工作协作和技术融合,强势推进九大产业链建设,努力做大做强农业各项产业,提升产业区域优势和品牌效应。在今年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农机农艺充分做到了相互默契配合,彰显了部门技术协同力量,从而确保了全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的落实和丰产丰收,有效保障了全县粮食安全生产。

    中国甘肃网   618 阅读   2022-09-28 12:48
  • 第三届乡村振兴高峰论坛举行,聚焦绿色发展、生态振兴

    9月23日,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辽宁省乡村振兴局、沈阳市人民政府联合沈阳农业大学主办的第三届乡村振兴高峰论坛以线上形式举行。 论坛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智力引领生态振兴”为主题,“政产学研用”各界代表就“两山”理念与共同富裕发展、“双碳”目标背景下森林生态屏障建设与黑土地保护、东北地区乡村振兴的基本思路与重点任务、绿色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辽河口国家公园及其生态价值、2022辽宁区域公用品牌互联网影响力、锦州东湖森林公园的绿色之变、绿色食品产业前景展望等交流思想认识,分享实践经验。 沈阳农业大学校长陈启军表示,本届论坛聚焦绿色发展、生态振兴很有意义,这事关人与自然的和谐、民族的永续发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就“三农”而言,绿色也是农业的本色,是食品安全的源头,农村环境直接影响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城镇后花园。我国有14亿人口,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农业都要发展,乡村都不会消亡。我们要重新审视农业农村农民的价值,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高峰论坛创办于2020年,由沈阳农业大学主要参与发起,旨在搭建“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平台,汇聚智慧力量,共同推动新时代乡村振兴。

    中新网   612 阅读   2022-09-28 12:47
  • 秀山举行2022年丰收节暨第二届稻花鱼节

      9月25日,以“稻鱼飘香 助力振兴”为主题的秀山县涌洞镇2022年丰收节暨第二届稻花鱼节在涌洞镇河坝村举行。此次活动由秀山县委、县人民政府、市商务委帮扶集团指导,秀山县文化旅游委、县农业农村委、县乡村振兴局、县融媒体中心、涌洞镇人民政府主办。     活动以多元化、趣味性为理念,举办了开幕仪式、歌舞表演、摸鱼抓黄鳝、直播带货、特色农产品展销等丰富活动,为广大游客和群众呈现出一场结合田园、美景、音乐、舞蹈、民艺等元素为一体的独特游园盛宴。   开幕式上,演职人员分别表演了长号《丰收乐》、苗族舞蹈《晒秋》、歌曲《山歌唱出好兆头》等文艺节目,载歌载舞,欢迎四方宾客的到来。在摸鱼捉黄鳝活动现场,游客们纷纷卷起裤腿,各显其能,在稻田里奋力抢捉稻花鱼和黄鳝,欢声笑语溢满田间地头。   此外,第三届重庆山歌会也于当日同步举行。来自重庆市内的十余支参赛队伍同台竞技,《土家酒歌》《幺妹转》《阿拉调—九道拐》等经典曲目相继放歌,用质朴的歌词、古老的唱腔——山歌,歌唱生活、祝福祖国,让悠扬的歌声在山间飘散开来,流淌进观众和当地村民的心田。   涌洞镇位于秀山县城东北,素有“贡米之乡”的美誉,是重庆市1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之一。近年来,涌洞镇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按照“一盖(川河盖)三带(茶叶产业带、中药材产业带、贡米产业带)五产业(米、药、茶、菜、蜂)”规划,发展特色产业。   涌洞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千丘贡米梯田一片金黄的农村自然风光,特色乡村风情的文艺汇演,益智休闲的趣味活动,共同营造庆祝丰收节的美好氛围,宣传以贡米为主,中蜂蜜、高山延季蔬菜为辅的涌洞本地农特产品,打造涌洞特色乡村旅游名片,助力乡村振兴。

    重庆日报   617 阅读   2022-09-28 12:44
  • 南川创新“三大机制”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9月26日,乡村振兴大讲堂·乡村这十年系列讲座第七期开讲,本期的主讲嘉宾是南川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苏怀林。   他以《创新“三大机制”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分享该区在推动村容村貌整治提升、促进一三产业互动农旅融合、探索长效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举措。   创新解决“三大难题”   实现科学规划布局美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川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乡村颜值不断攀升,农村呈现村庄美、田园美、庭院美,农民精神面貌、文明素质极大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南川也因此获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   苏怀林介绍,南川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创新解决了“三大难题”,实现科学规划布局美。   一是解决了“发展不均衡”难题。   针对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等镇村实际情况,编制完成184个行政村规划,行政村规划编制实现全覆盖,重点聚焦沿旅游景区、沿高速公路、沿城郊环线周边区域,在南北片区分别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着力形成能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带动周边的辐射核心和发展态势。   二是解决了“规划无特色”难题。   基于区位、交通、生态、民俗等特征,科学划定生态、生活、建设空间,合理布局村级建设用地,有效引导村民聚集点、乡村旅游服务点、康养体验点等选址。同时,贴近地域建筑特点和民风民俗习惯优化建筑设计,简化地域建筑符号,融合现代建筑功能、材料,注重庭前院后乡土建筑环境营建,以乡风乡韵展现乡味乡愁。   三是解决了“示范难复制”难题。   在人口规模大、辐射能力强的乡镇,率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清”“五改”“三规范”示范创建,形成可借鉴、能复制、易推广的经验做法,并建立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专项示范到综合示范的示范引领体系,逐步铺开、逐年建设、分批实施到位。   创新突破“三大重点”   推动村容整洁环境美   解决以上三大难题的同时,南川还创新突破了整治环境污染问题、破解产业融合难点以及打通基础设施堵点,推动村容整洁环境美,让美丽乡村更宜业、更宜游。   在整治环境污染痛点方面,南川以改厕、改房、改路和治水、治土、治污为抓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村向镇拓展。   “从2018年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来,我们共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3.44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0%以上。”苏怀林介绍,南川创新实施“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区处理”的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健全完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梯次推进农村聚居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立“五长治水”模式,在环境整治过程中,构建了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水墨乡村格局。   在破解产业融合难点方面,该区按照“以产业升级促进环境提升,以环境提升推动产业升级”的思路,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推动产业富民相结合,变“美丽乡村”为“美丽经济”,让农民吃上“旅游饭”。   “近几年,南川区重点培育打造‘3+2’特色优势产业,古树茶、方竹笋、蓝莓等已成为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名片。”苏怀林介绍,南川“大观原点”获评“重庆乡村振兴十大示范案例”,创建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村4个,乡村旅游综合收入实现68.7亿元。   在打通基础设施堵点方面,则针对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分年度攻坚突破,切实提升农村宜居宜游水平。2018年以来,南川区已累计建成“四好农村路”1600多公里,行政村道路通畅率达到100%,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加快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推进村庄亮化,实施村庄绿化工程,累计创建“重庆市绿色示范村”70个。   实施“三大保障”   确保规范长效持久美   南川还通过实施“三大保障”,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规范长效,村庄持久美。   一是在管护体制上大胆实践,切实加强制度保障。   引入保洁公司参与农村环境专项治理,依托第三方实现专业运维,规范管理农村垃圾收运和污水处理运行,健全农村公共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同时,采取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方式,优先聘用脱贫群众担任农村专职保洁员,对村庄道路、供排水等公共设施进行长效管护,并创新垃圾转运模式,采取就近原则,将垃圾转运至城区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是在发动群众上大胆创新,切实加强人文保障。坚持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相结合,发动并引导老百姓自行参与规划设计、项目申报、现场施工等环节,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新实施村民积分制管理,持续开展洁净家园、乡贤议事、知礼明德、志愿服务、家风传承、文明旅游“六大行动”,组建联合执法队、义务监督队,常态化开展监督,巩固整治成效,营造乡村文明新风尚。   三是在项目整合上大胆突破,切实加强资金保障。   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引导激励市场资本、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构建多元化、多形式投融资机制,破解公共财政对农村投入不足的短板,加大财政资金奖补力度,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营农村生活污水等改善环境类公共服务项目予以优先支持,整合农村危房改造、国土整治、农田水利、通村公路建设等项目资金,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形成合力,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重庆日报   641 阅读   2022-09-28 12:43
  • ​金秋时节河北迎来丰收季,粮食丰收在望农民增收可期

      金黄的稻田、碧绿的菜地、多彩的果园……眼下,从巍巍太行到渤海之滨,从冀南平原到坝上高原,广袤的燕赵大地迎来硕果累累的秋收时节。河北各地农民群众品尝着丰收的味道,享受着丰收的喜悦,绘就出一幅幅美好“丰”景。   夯实农业根基,增强发展底气   9月23日,在石家庄市藁城区顺中村的大豆田里,一阵微风吹过,豆荚轻轻摇摆,种粮大户韩新波正在察看大豆的长势。   “今年雨水好,你看这株豆秧,豆荚多,豆粒满。”韩新波随手拔出一株豆秧,足足用了三分钟,才把豆秧上黄灿灿的豆荚数清楚,“按这个估摸,一亩地能产大豆300公斤。”   谷穗飘香,机器轰鸣。金秋时节,在衡水市景县茂林合作社的谷子种植基地,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   “我种了600多亩谷子,今年雨水好,谷子一点水也没有浇,亩产700多斤,每亩收益在1700元左右。”望着金黄色的谷粒从收割机的传送筒中倾泻而下,合作社负责人刘树林满心的欢喜溢于言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燕赵大地处处是丰收的味道。   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今年河北夏粮再获丰收,夏粮播种面积2271.6千公顷,亩产436.2公斤,总产量1486.5万吨,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加”。当前全省秋粮长势良好,结合夏粮实收产量,综合分析今年将是一个丰收年。   “6月下旬以来,河北省降水总体偏多,气候条件对秋粮生产总体比较有利,夺取丰收有基础、有希望。”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丰收在望不等于丰收到手,当前疫情复杂,气象灾害存在不确定性,越到后期越不能掉以轻心,更要做好机具准备和机手培训,确保秋粮收在适收期,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河北力量。   农业根基稳,发展底气才足。针对河北今年第一年大面积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实际,河北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组织专家指导组和技术人员,举办各类形式的“田间日”现场活动,提高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掌握程度。   “今年,我们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有500亩,玉米亩产估计在1200斤左右,与往年差不多,同时一亩地又多收300斤大豆,这样算下来,比单一种植玉米每亩多收入600元。”景县志清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志清说,玉米和大豆种在同一块田里,保障玉米产量的同时还能多收一季豆,真是一举两得。   在稳定净作大豆面积前提下,河北今年依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重点在玉米主产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02.3万亩,助力粮油生产提质增效。   坚持农机农艺融合,河北用足用好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针对秋粮病虫发生新情况、新特点,加密监测调查,大力推进统防统治、联防联控,提高防控效果和效率。全面推广玉米“一控双提”等技术措施,统一开展喷防作业,切实做好穗虫穗病防治,促进秋粮作物灌浆,提高粒重。   为加快秋粮抢收进度,减少粮食损失,河北各地科学调度玉米联合收割机和拖拉机等机具,加大对新机手、雇用机手的培训力度,支持农机合作社等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推行托管式、订单式等服务模式,确保成熟一块,收获一块。   推进品牌强农,群众持续增收   秋风送爽,板栗飘香。在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艾峪口村,漫山遍野的板栗树上,一个个“小刺球”挂满枝头,绿叶间,露出一张张“笑脸”。   “我一共有2000多棵栗子树,板栗产量稳定的同时,整体质量也大幅度提高,今年收成不赖。”这几天,艾峪口村村民刘敬原在自家板栗园里忙碌着。   经过多年培育改良,宽城板栗形成了色泽光亮,口感糯、软、甜、香的独特品质,目前,宽城板栗种植面积达59万亩。   从“吃饭农业”到“品牌农业”,承德市凭借好山、好水、好空气的自然优势,积极打造区域农产品品牌,宽城板栗、平泉香菇、围场马铃薯、兴隆山楂、丰宁有机奶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声名鹊起。   收获的场景不同,但喜悦的心情没有两样。   鸡泽县是著名的辣椒之乡,县域内种植的8万亩“羊角椒”陆续进入采摘期,椒农抢抓农时采摘鲜椒,辣椒地里一派繁忙。   “今年合作社种植辣椒2000多亩,亩产量4000多斤,每斤可以卖到2元左右。”鸡泽县万亩红辣椒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玉全说,鸡泽辣椒作为区域公用品牌,以皮薄、肉厚、色鲜、辣度适中而闻名,他们种植的辣椒备受市场欢迎,收入增长不少。   好品牌,赢得好市场。如今,鸡泽辣椒被列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品先后获评省十佳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省十大地方特色蔬菜等。   宽城板栗、鸡泽辣椒、赵县雪花梨、南和金米……一个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成长壮大,带动着河北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市场的热捧,来自品牌的打造。近年来,河北把农业品牌建设作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构建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企业品牌为支撑、产品品牌为重点的农业品牌发展体系,着力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进河北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促进全省农业由数量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变。   今年丰收节期间,河北坚持品牌强农,组织奶、梨、葡萄、预制菜等优势特色单品,举办一系列线上线下产销对接推广周活动,树立“河北农品 百膳冀为先”的品牌整体形象,增强单品品牌影响,拓展高端层次消费市场。发动各市、县开展电商促品牌营销相关活动,向电商销售平台引流,利用粉丝经济帮助品牌农产品快速出货,提升品牌知名度,助力农民稳步增收。   “目前河北省已拥有省级以上区域公用品牌105个、农业领军企业品牌80个,品牌农产品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角。”省农业品牌建设中心主任王旭东表示,区域公用品牌是市场的敲门砖,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既要创得出又要叫得响。河北将通过强化品牌营销,讲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溢价,持续提高河北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河北新闻网   618 阅读   2022-09-28 12:42
  • 黑龙江省统筹疫情防控全力推进秋季农业生产视频推进会议

      9月26日,黑龙江省统筹疫情防控全力推进秋季农业生产视频推进会议召开,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李海涛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重要指示、全国三秋农业生产推进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把抢抓秋收作为当前头等大事,统筹疫情防控和秋收生产工作,全力确保农业丰产丰收、粮食颗粒归仓。   会议强调,要落实政治责任,层层分解任务,列出时间表,卡住日进度,实行倒计时推进。要落实计划安排,适时抢收快收,减少田间损失。要落实人机力量,坚持人机齐上、以机为主,确保机械达到满负荷作业。要落实收储购销,实行分类有序收储、加强晾晒整理,强化政策落地,保证收获质量。要落实秋季整地,高标准开展整地作业,高效完成深松整地任务,为明年春耕打好基础。要落实秸秆利用目标,抓好秋冬季作业任务,做到应还尽还、应离尽离。要落实防控措施,加强农村外来流动人员、聚集性活动场所和密闭生产经营场所管理,做好稳价保供和农业生产安全。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全力打赢秋收生产攻坚战,当好“压舱石”、稳住“基本盘”,以龙江粮食大丰收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黑龙江日报   604 阅读   2022-09-28 12:40
  • 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北京群众庆祝丰收联欢活动在昌平举办

      壬寅秋分,佳节志五,年丰岁稔,神州共襄。9月23日,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北京群众庆祝丰收联欢活动在位于昌平区的北京农业嘉年华园区(草莓博览园)举办。   今年的丰收节以“庆丰收、迎盛会”为主题,首次采用成都、北京双城联办的形式,在北京昌平、四川成都直播联动、同步举办,通过“云上”的方式相聚一起共庆丰收。   活动在昌平花钹大鼓的铿锵鼓点中拉开帷幕。现场播放了成都主会场活动集锦视频宣传片,全面展现今年丰收节四川成都主会场在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农民文化艺术、乡村美食品鉴推广、农产品产销对接、农民趣味运动会等方面精彩活动。而北京昌平会场活动则是由群众庆祝丰收联欢活动和农业科技展示、乡村美食品鉴推广、农民文艺演出等组成,展示“北京优农”品牌特色农产品,并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方面,展现北京乡村振兴成果,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展现“强美富”的北京乡村新形象。   在北京昌平会场,除了有精彩的文艺汇演,还有紧扣“乡村•创造未来”主题活动,融合农趣体验、户外游乐、亲子萌宠、艺术文创,精心打造农品展销、农趣体验、萌宠乐园、太空农场四大展馆,带领广大游客畅享乡间欢乐时光。

    北京日报客户端   618 阅读   2022-09-28 12:38
  • 云南省表彰2022年“10大名品”和绿色食品“10强企业”

      9月23日,在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2022年云南省“10大名品”和绿色食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表彰活动在昆明隆重举行。   省委书记王宁、省长王予波、省委副书记石玉钢出席表彰活动并为获奖企业颁奖。   会上播放了“10大名品”5年之路回顾专题视频,发布了2022年获奖名单。作为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云南省“10大名品”和绿色食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评选表彰活动已连续举办5年,兑现奖金3亿元,有效提升了云品品牌的知名度和传播力,助推名品企业进一步开拓市场。5年间,茶叶、花卉等8个重点产业保持年均16%的高速增幅,云南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150多个大中城市、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连续多年位居西部省区第一,越来越多的“云字号”产品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刘洪建、邱江、刘非、张太原、王显刚、杨嘉武、孙灿出席活动并为获奖企业颁奖。省级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各州(市)党委或政府负责同志、获奖企业代表参加活动。

    云南日报   590 阅读   2022-09-28 12:36
  • 火红小米辣撑起农民增收半边天

      九月丰收秋风劲,恰是辣椒成熟时。眼下正是收获的季节,在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的田间地头,红绿相间的朝天椒挂满枝头,村民们忙着采摘、装袋,一派热闹的丰收景象。   “今年是我种植辣椒的第3个年头,2021年种了8亩,收成还可以。今年种了12亩,现在每公斤价格都在6块以上,每亩产值可达7500多元。”在马鸣乡密郎村委会普达村民小组的辣椒地里,种植户杨星龙一边忙碌,一边与记者聊着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马龙区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地条件,牢固树立做大产业、做强龙头、做活市场、做优服务的发展理念,成立农业合作社,优选诚信农户,大力发展烤烟、苹果、花卉、辣椒等增收产业,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路子。   “一条红色产业链,万家椒农奔小康”。马龙区在辣椒产业上坚持“盯紧一个产业、采取一切办法”的发展思路,通过龙头带动、技术支撑、品牌打造等一系列措施,引导群众发展辣椒产业。   “近几年,我每年都会种点辣椒,为家里增添一分‘额外收入’,种的品种主要是小米辣,也叫朝天椒,辣味足、口感好、产量高,很多厂商都是到村里定点收购,根本不用愁没有销路,在家门口就可以把辣椒卖出去。”旧县街道袜度社区辣椒种植户胡德文笑着说。   金黄色的烟叶丰收过后,行走在马龙区的田间地头,在这片充满了喜悦和希望的田野上,成片的辣椒串联成一幅充满希望的红色画卷,火红小米辣“辣”出群众好日子,辣椒产业成了群众增收的又一产业,农民的新型致富路越走越宽。

    云南网   612 阅读   2022-09-28 12:35
  • 平利县广佛镇,稻花香里说丰年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眼下,平利县的水稻已进入收获期,金色的田野里一派丰收景象。在田间地头,农民们忙前忙后,趁着晴好天气抓紧抢收。   9月22日,平利县广佛镇,沉甸甸的稻穗随风而动,一望无际。   记者见到庞正江时,他正驾驶着稻谷收割机穿梭在稻田中。收割机隆隆作响,卷入一株株金黄的稻穗,吐出秸秆,留下金灿灿的稻粒。挂满稻粒的稻穗撞击在打谷桶上,发出“嘭嘭”的声音,与不远处收割机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独特的稻田丰收“交响曲”。   庞正江是平利县正丰农贸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自2016年成立合作社以来,他一步步扩大种植规模,流转承包了380多亩土地,推行机械化种植。“感谢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机械化种植比传统种植方式好太多,水肥管理方便,防病害效果好,效益高、成本低。” 庞正江说。   庞正江喜上眉梢,一边说一边盘算着收成:“今年稻子长得好,丰收不成问题,预计能收获7.5万公斤。等这些稻子都收完,接着要再种一茬油菜。到明年,5万多公斤油菜拿去榨油,也能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   丰收令人欣喜,销售也不愁出路。今年还未开镰,平利县以及周边地区的老客户就纷纷找上门来,预定“庞老嘿”大米。“今年4月,我成功注册‘庞老嘿’商标,有了自己的粮食品牌,在周边的名气也大了些。这不,稻子还没成熟,就接到2万公斤大米的订单。”庞正江高兴地说。   庞正江喜获粮食丰收,是平利县大力推进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平利县持续抓好粮食安全,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粮食综合产能,为粮食安全系好“安全带”,有效带动农民增收。目前,平利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7.4万亩,14.4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基本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   同时,平利县创新探索一田一码、一地一策、一奖一惩、一单一函的“四个一”机制,有效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不仅如此,平利县还统筹推进良种、良法、良田、良机集成配套,在中高山地区大力推广“薯玉菜”复合种植,实现一地三料、亩产万斤;在中低山镇村积极发展“稻渔油”综合种养,实现一田三收、亩产万元。此外,平利县积极组织各镇农技人员和职业农民等技术力量,统筹开展分类指导、分级培训,确保技术服务到户到田,确保“高产田”“吨粮田”建设有序推进。

    陕西日报   589 阅读   2022-09-28 12:33
  • 河南:线上线下传喜悦,展现中原大地丰收时节幸福图景

      9月23日,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活动在漯河市临颍县举行。今年丰收节期间,河南省通过线上线下系列活动联动全省,展现中原大地丰收时节蔬果飘香的幸福图景。   当天上午,位于临颍县皇帝庙乡商桥村的“食尚年华”现代化田园综合体中,处处充满庆祝丰收的欢快、喜迎盛会的喜悦,一场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开幕式拉开了此次丰收节活动的序幕。活动现场,李树建、范军等戏曲名人名家接连登台,带来群众喜闻乐见的经典剧目和唱段;五六岁新一代戏曲传承人也上场演绎,让人们在这个丰收时节,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生气。   作为每年河南主会场活动的重头戏,开幕式上还为“河南省2022年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大赛”的获奖农民颁奖。本次大赛吸引了不少返乡创业青年农民参与,“新时代·新农民·新风采”的主题更加鲜明,为乡村振兴带来新动能、注入新活力。   让农民成为节日的主角,让丰收的喜悦传遍四方。除了开幕式之外,主会场活动还围绕“五大成果展示”,同步推出传统文化及非遗成果展示展演、农事趣味体验、乡村运动会、“庆丰收 迎盛会”摄影展、休闲食品发展论坛、乡村振兴高端论坛暨粮食主产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研讨会、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论坛、辣椒产业发展观摩研讨会、智慧农田建设及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现场观摩等活动。

    农民日报   548 阅读   2022-09-28 12:31
  • 河南: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金秋九月的中原大地,洒满丰收的喜悦,处处洋溢着喜迎党的二十大的热烈氛围。   记者驱车豫东平原,但见渠田相连、平畴如织,连片的玉米地里,一穗穗玉米颗粒饱满,好一幅秋收田园画!   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是一个地处中原腹地、以“吨粮田”(两季田)闻名的粮食高产村。   刚进沈家村,映入眼帘的是写着“庆丰收同心共富迎盛会齐向未来”的红色条幅。一旁的高质量农田里,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村口不时有村民驾驶满载玉米的农用车进进出出,喜气洋洋。   “今年小麦、玉米双丰收,大家喜上眉梢。”沈家村村支书石长锁说。   一户农家院内,村民孙六与郭显春一人手持一把大头铲,正将一堆玉米棒铲进手推车里,再由楼上两名村民用吊机吊到二楼,铺开、晾晒。   “今年收成怎么样?”   听到记者搭话,55岁的孙六停下手里的活,脸上满是笑容:“收成不赖,大丰收。”她一边招呼记者坐下,一边弯腰拾起一个玉米棒说:“一斤玉米棒能剥出九两籽,每亩打1300斤。只会多,不会少!”   “今年尽管旱,但浇水足,苞谷从种到收,浇了四遍水。多亏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又打机井又通电,浇地不作难。”孙六乐呵呵地说。   没走几个街口,记者遇到正回家的沈永平。   “他可是种粮能人,习近平总书记来张市镇,进的那块麦田就是永平家的。”石长锁向记者介绍。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张市镇高标准粮田考察时指出,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这些关键点要一个一个抓落实、抓到位,努力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   近年来,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沈永平家的粮食亩产一年上一个台阶。今年,他家的小麦实测亩产达1400多斤,比2014年每亩又增产两百斤左右。   如今,沈家村3000多亩耕地的路、林、渠、井、电均得到改造,地头建了5G基站,连接数百个植保、气象传感器,监测墒情、虫情、苗情、灾情;电力设施服务到地头,机井通电,保障灌溉,旱涝保收。   “粮食增产了,收入咋样?”记者问道。   沈永平给记者算起账:今年种了10亩小麦,平均亩产1400斤,每斤小麦1.5元,扣除成本721元,每亩净收入约1379元;4亩玉米平均亩产1300斤,每斤玉米1.1元,每亩净收入约915元,加上套种的6亩西瓜、辣椒,家里10亩地一年净收入大概25750元。   夜色降临,空气中透着阵阵清凉。路灯下,村民三五成群,惬意地散步、聊天。   记者夜宿村委会,次日黎明,便被阵阵鸟叫声叫醒。早起的村民正赶在露水未消时,抢收大豆,尽早腾出田,播种小麦。   作为产粮大省,河南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580万亩。   在有“中原粮仓”美誉的驻马店市汝南县,经农业农村部门实地测产,全县玉米平均亩产597.4公斤,在夏粮丰收基础上,秋粮丰产在望。   “作为基层种业科研工作者要努力开展良种技术攻关,精心培育好每一粒种子,把农业‘芯片’攥在自己手中,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位于豫北新乡的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科研人员李艳说。   目前,河南全省秋粮进入大范围收获阶段,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已组织1.3万余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全省全年粮食产量可望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迎来一个粮食生产丰收年。

    新华社   561 阅读   2022-09-28 12:29
  • 金秋收获季,处处好“丰”景

      秋分至、稻谷黄。在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天津市北辰区双街镇、双口镇、西堤头镇以及墅外桃源景区等地,昨天分别举办了各具特色的“庆丰收”主题活动。   在双街镇庞嘴村特色民宿的农家小院里,村民把自家制作的特色农产品摆满了长桌。造型喜庆的呛面大馒头、“网红”素食油炸辣子、“百年老味”农家熏肉……村民们邀请游人品尝地地道道的农家味儿,分享实实在在的丰收喜悦。   素有“津城大果盘”美誉的双口镇,更是瓜果飘香、收获满满。脆甜的雪花梨、诱人的蜜桃、晶莹的葡萄……无不展现着丰收的喜人成果。在前丁庄村幸福威尼家庭农场,占地130余亩的标准化果蔬大棚里种植了苹果、桃、葡萄等水果。农场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农场今年亩产达到1500公斤,目前通过采摘和网络渠道已销售近半。在郝堡村,火龙果基地的6个种植大棚一片“红火”,每个大棚约产出1000余公斤火龙果,采摘期预计可持续到春节前。丁平三片区高标准农田上,6100余亩玉米长势喜人,预计总产量能达到3400吨。   近年来,为促进农业稳产增产,双口镇多渠道提升农户种植积极性,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严格落实农机、地力、秸秆还田等补贴,引进多家专业种植合作社,加强与市农科院对接,引进黄金蜜桃、博洋系列甜瓜等特色品种,并通过多媒体平台宣传,让农产品“种得下”“卖得好”。

    天津日报   68 阅读   2022-09-28 12:25
  • 叩开产业振兴的 “致富大门”

      金秋九月,乌兰大地到处是繁忙劳作的景象。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柯柯镇圆山村的盖碗茶生产车间里,村民们身着统一的工作服,精心挑选备料,分工明确、忙碌有序。   枸杞、菊花、姜片……车间的商铺柜台上,铺满了各式各样的盖碗茶产品,棕色的普通包装为超市、商铺零售产品,绿色和红色的礼盒包装则被送往景区、酒店的特产专柜。   村里办盖碗茶厂,这还要从2021年说起。在一次县上组织的考察活动上,一种生产周期短、成本低、见效快的盖碗茶加工产业让圆山村的村党支部书记马军国印象深刻。   村党支部书记马军国是村里第一个站出来吃“螃蟹”的人,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走马上任的第一年,就带头进行村集体经济改制,让村民们入股村里的庆祥养殖合作社,每年实现34000多元的分红,打破了村集体经济为“零”的历史。   圆山村是个村民128户496人的农业村,长久以来,这里的村民靠着外出务工和单一的种植养殖作为收入来源。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圆山村就谋划着通过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来壮大村集体经济和促进村民增收,可是当面临要发展什么产业时,村委会班子犯了难。   “以前都是各干各的,虽然入股有分红,但大家的参与感并不是很高。”马军国告诉记者,虽然村里有牛羊养殖产业,然而集体经济收入也只勉强达到29万元,离带动全村村民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目标还差很多。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相比村里现在的产业,盖碗茶生产加工的优势更加明显。”回到村子后,马军国立马便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谋划起在村里开办盖碗茶厂的计划。   历经3个多月的筹建,投资42万元的柯柯镇圆山村八宝盖碗茶厂于2022年1月24日建成并投入运营,成为圆山村首个自有产权的村经济实体产业。   “从品牌建设、产权明晰,到延伸拓展产业链,我们已经提前做好布局,让产业发展更健康、高效。”马军国介绍,整合村里的农牧产业资源,依托村里的优势产业资源,探索适合圆山村发展的产业振兴路是我们村推进全面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要求的第一步。   金有顺是村里的枸杞种植户,家里种植0.3公顷的枸杞,在枸杞地里挥汗除草的他去年还在为自家库存的枸杞犯难,村里盖碗茶厂的建成解决了他这一老大难问题。   “这几年,枸杞效益不好,每年都剩下很多卖不出去,当时真是很发愁。”金有顺说,现在村里每年在我这收250公斤的枸杞,差不多能有1万多元的收入,真是帮了我大忙。   “村里有了盖碗茶厂后,我们村种的30公顷枸杞升了值,为今后壮大村集体经济铺好了路。”村主任吴正义手握着包装袋上印有“圆山情”品牌样式的盖碗茶产品,感慨说:“过去村里不敢搞产业,怕砸在自己手里,如今不一样,有了党的好政策扶持,村里已经迈出了产业发展的‘新步子’。”   小小的“盖碗茶”,让圆山村的产业发展脉络实现质的飞跃,从无到有,成为一把金钥匙,叩开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门。眼下,圆山村的“盖碗”经济虽然刚刚起步,但圆山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道路已经铺将开来,民宿经济、茶文化体验馆、特色品牌打造……

    青海日报   55 阅读   2022-09-28 12:21
  • 河北承德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兴隆县举行

      9月23日,以“庆丰收 树品牌 迎盛会”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承德市主会场活动在兴隆县举办。此间,兴隆县第五届山楂节庆祝活动也同步举行。   该活动分为农产品展示区、美食品鉴区、品牌营销互动区等。现场,群众参与串糖葫芦、炒山楂、手工搓果丹皮等特色活动,当地网红主播互动带货、电商平台“秒杀”、乡村特色文艺表演等活动精彩纷呈,亮点频出,展示了浓厚的乡土风情,传递着丰收的喜悦。   据悉,近年来,兴隆县立足自身实际,大力发展以山楂为代表的“绿色产业”,大力实施“林果+”战略,突出仓储能力提升、产业结构调整、订单购销三项举措,不断鼓起农民“钱袋子”,走出了一条农业、农村、农民和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产业发展之路。   截至目前,该县山楂树达到3000多万株,年产量超20万吨。全县现有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3家。生产罐头、原浆、果丹皮、果脯等200多个系列产品行销全国,部分产品还出口日本、俄罗斯、美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中新网河北   58 阅读   2022-09-28 12:19
  • 贵南:多措并举创新发展村集体经济

      为助推村集体经济总量增长,集中打造出一批产业明晰、发展前景好、收入来源稳的集体经济示范村,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通过党建引领,多措并举创新发展村集体经济。   工作中,该县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导向,持续向33个重点村选派99名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进行业务指导,招录9名选调生和指派40名乡村振兴指导员补充到乡镇,不断充实基层工作力量,着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为民服务能力,助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广泛动员村“两委”班子对村级集体所有资产和空闲资源进行集中清理登记。通过更新改造和规范使用,引导村“两委”班子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增收型、项目带动型等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现已基本形成以租赁经营、股份合作、资产受益、农(牧)业合作为主的发展模式。   同时,县级相关部门结合职能职责,从班子建设、发展规划、人才培训、资金支持等方面对所联点集体经济项目进行结对帮扶,指导、扶持其盘活集体资产、兴办农业基地和畜产品加工项目,形成稳定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加大政策扶持,统筹整合“三资”,引导支农、产业等各类项目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适度倾斜。建立部门联系薄弱村和党员结对帮扶机制,发挥党组织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的引领作用。组织开展基层党建拉练观摩、成功经验借鉴推广等活动,为各乡镇、村社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形成强村带弱村、共同发展壮大的良好局面。

    青海日报   54 阅读   2022-09-28 12:18
  • 千亩高粱垂红穗,颗粒归仓好“丰”景

      近日,天津滨海新区杨家泊镇4000亩红高粱进入成熟期,数台收割机在红彤彤的高粱地里来回穿梭忙着收割,一派繁忙丰收景象。在收割机机械化作业下,秸秆还田,一穗穗高粱变成高粱籽,直接被装上卡车运往收购地。   付庄村是杨家泊镇目前红高粱种植规模最大的村,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种植品种为“红缨子”。这是一种有机糯高粱,粒小皮厚、坚实饱满,淀粉含量高,耐蒸煮,单宁含量适中,是茅台、五粮液等名酒的酿造原料,具有抗旱、耐涝、抗蚜等特性。   “付庄村因地制宜选育‘红缨子’,目前已形成规模化种植。”付庄村党总支书记李鹏飞介绍说,“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因为这种高梁品质好,我们村已与贵州多家酒企签订购销合同,通过‘订单式和保护价收购’的销售模式,让种植户吃上了‘定心丸’,村民们种粮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种植户赵柱海手捧沉甸甸的高粱穗介绍说:“酿酒用的红高粱管理简单,再加上天气给力,高粱穗颗粒饱满、颜色红润,亩产千余斤。又是一个丰收年啊!”   据了解,杨家泊镇将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高粱种植区域布局,以推进高粱规模化、订单化、标准化发展为抓手,发展科技农业、质量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天津市滨海新区融媒体中心   59 阅读   2022-09-28 12:16
  • 北京延庆区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幕

      9月24日晚,八达岭夜长城,灯光璀璨,北京延庆区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八达岭长城望京文化广场隆重开幕。延庆区广大农民欢庆丰收之余,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拉开了北京市民到延庆,赏金秋,吃美食,品鲜果的序幕。   一曲充满喜气的开场舞《丰收欢歌》,引燃活动现场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在“妫水农耕”“清凉夏都”“长城秋色”“冰雪延庆”四个节目篇章中,延庆农民群众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庆祝属于自己的节日。   延庆区农产品公用品牌“妫水农耕”联盟向延庆区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出绿色发展倡议,倡导大家保护绿水青山,发展有机农业,为北京市民送上安全健康的农产品。今年,延庆区被评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单位。今后,绿色发展、安全种养殖将成为延庆区农业产业发展的主基调。   2022年,延庆区创立首席专家工作机制,着力推进重要农业产业发展,推出一专家、一团队、一基地农业发展模式,通过首席专家科技带动,区级团队专业服务,种植基地科技转化带动全区产业提档升级。活动现场为6名首席专家、基地代表、区级团队代表颁发了首席专家工作站站牌。   在开幕式现场,来自延庆区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的农产品展示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延庆是北京市农业大区,平均海拔500米,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生产的农产品品质好,色泽艳丽。金粟葡萄品种繁多、香气袭人;香营乡的“脆八棱”海棠个大皮薄味道甜美;八达岭里炮村的苹果盆栽硕果累累,可赏可尝。井庄镇乡村美食节、张山营镇果品采摘节、香营乡海棠文化节、旧县镇红苹果文化节等活动让延庆的秋天异彩纷呈,充满魅力。   2022年上半年,延庆区农业产业实现良好发展,延庆区农林牧渔总产值完成69287.9万元,同比增长24.7%,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完成13956.8万元,同比增20.9%。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的关键之年,延庆区将进一步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吸引更多新型经营主体投身农业产业发展,打好品质牌、鲜字牌、加工牌、融合牌、种业牌,持续赋能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中国农网   60 阅读   2022-09-28 12:13
  • 辽宁省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在锦州开幕

    春种秋收,大地流金。9月23日,农历秋分,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大江南北,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农民朋友用勤劳的双手奏响最动人的丰收欢歌,辽宁省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在锦州开幕。 ——“来看看我们香甜可口、晶莹饱满的葡萄啊,早买早发货呀,感谢家人们的热情下单,感谢家人们分享直播间……”在2022年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锦州义县主会场上农民们正在现场直播各类农产品。 23日一大早,辽宁锦州义县的花溪森林公园里彩旗飘扬,气氛热烈,“美羊羊”领头羊选美赛,“喜气洋洋”广场舞表演,优质农产品、乡土专家风采、第一书记代言展区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近年来锦州市通过深化改革、产业振兴,把农业产业链向农村聚集,实现在农村的“一二三产”融合落地,农业高质量不断发展、农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绿化美化、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来锦州考察后,广大三农战线的干部和群众备受鼓舞,积极投身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工作和生活热情空前高涨。 开幕式主会场的各种活动以农民为主体,通过互动式、情景式组团表演进行展示:“丰收歌曲”在现场依次唱响,一方唱罢,一方登场,各有特色、各有绝活、争奇斗艳,一时间让广场变成农民朋友自己的欢乐海洋,丰收喜庆的气氛扑面而来。用各色玉米布景打造的活动现场让主会场上下呈现出一幅幅欢腾喜悦的画面。“赛羊”大赛现场,参赛肉羊个个精神抖擞,头戴红花,牵着绳索的羊主人们也个个表情兴奋,自信满满。虽然比赛规定的评选标准非常严格,但评选结果对“选手们”并不重要,因为它们更享受这种众星捧月的气氛。拔河比赛场地上,呐喊声、口号声、加油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绳子两端的各位农民朋友一齐发力,大有一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迈。“两品一标”农产品展区品种丰富,苹果、榛子、葡萄、鸭梨、精细蔬菜……品种各样,种类繁多,锦州乡土专家和驻村第一书记在展区前热情推介,优质农产品现场供参展人员品尝。 在一处用玉米搭建的农家小院里摆放着各类直播设备,我们的农民正在卖力的推销着自己种出来的各类农产品,义县的花生、凌海的海参、黑山的地瓜、北镇的葡萄……直播中带来多种极具特色的锦州农产品,种类十分丰富,通过开展直播活动,打破农产品销售的区域限制,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用数字化方式助力锦州农产品走向全国各地、走进千家万户。 主会场开幕式活动结束后,锦州市还将陆续在黑山县、北镇市、凌海市举办分会场庆祝活动,美丽乡村“游”和直播带货活动将持续到10月7日。

    锦州市农业农村局   64 阅读   2022-09-28 12:10
  • 陕西省组织举办百余场活动共庆中国农民丰收节

      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让广大农民和“三农”工作者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大家纷纷表示,总书记的贺信提干劲、鼓心劲,进一步增强了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锚定目标不放松,踔厉奋发加油干,努力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金秋九月,岁稔年丰,陕西省各地呈现一片丰收场景。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省级有关部门,指导各地组织举办新闻媒体“高质量发展庆丰收、乡村振兴丰收行”专题采风、“农业品牌云展厅”展示展销、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农民技能大赛、农业技术培训推广、传统农耕文化展示、先进典型表彰、文艺汇演等100余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庆祝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展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景象,以实实在在的丰收成果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72 阅读   2022-09-28 12:09
  • 惠州市举行庆祝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

      秋分至,丰收时。9月23日,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惠州市庆祝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陆续拉开帷幕。   今年惠州市聚焦“庆丰收 迎盛会”主题,相继开展庆祝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东坡诗里·相约四季”跟着季节游博罗活动、惠州农产品购销狂欢节活动、2022年惠州(惠东)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活动、“庆丰收 迎盛会”有奖问答、党建业务融合农民谈心话丰收、“庆丰收 迎盛会”短视频征集、惠城区“庆丰收,迎盛会——津头湖渔家文化节”等系列活动。   此次庆祝活动中,惠州市举办了“博罗十大种粮大户”颁奖仪式、惠东县《助农先锋》牌匾颁发仪式,表彰个人和集体对“三农”工作的悉心付出;惠州各县区的名特优农产品、现代农业农村发展成果、乡村旅游路线、五谷丰登节日氛围布置、新型农旅(轻奢露营)体验模式等悉数亮相,沉浸式体验乡村独特魅力;众多企业代表、种粮大户和农民群众齐聚一堂,相互交流经验,多家主要农业企业与相应企业签订了农产品电商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颇具渔家文化特色的原创曲目、舞蹈、情景剧轮番上阵,展示渔民的丰收硕果,生动呈现渔民收获耕耘的劳作之美。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惠州市将乘着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东风,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三农”工作决策部署,精心组织系列庆祝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蓝图,让农业发展更有奔头、农民职业更加体面、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乘势而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惠州市农业农村信息中心   71 阅读   2022-09-28 12:06
  • 海口金堆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引进西柚种植产业助农增收

      “这树上长满了‘金果子’!”9月25日,在海口市美兰区大致坡镇金堆村的西柚种植基地,果农焦修成指着丰收的西柚笑着说。   清风吹过,林间带着丝丝西柚清香。村民陈凤英回忆,脚下这片长满西柚的土地,曾经因为贫瘠,在尝试种植橡胶、木麻黄和菠萝等作物都没有好的收成之后,被村民放弃,“种植需要投入,大家种不出赚钱的东西,就不会再费钱了。”   转机出现在2018年。经金堆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牵线搭桥”,西柚种植企业来到金堆村考察——水好、空气好,如果选对了产业,何愁种不出好果子?   专家介绍,西柚对土壤的要求并不很高,只要管理得当,同样可以结出硕果。就这样,金堆村引进了38号西柚推广种植,并邀请技术人员进行日常维护。   “后续的管理很重要,所以西柚进入收获期的时候,我们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就发动各自的资源,帮助基地新建了260余平方米的分拣铁棚,同时增加技术人员强化日常管护。”金堆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员龚鑫淼说。果子结出来了,队员们又联系岛外客商前来收购,并通过电商平台联合推广,拓宽西柚销售渠道,顺利将其销往湖南、福建等地。   目前,基地种植西柚140余亩,是全省种植面积最大的西柚种植基地之一,每年可带来约30万元的收入。“今年收成的西柚品质佳,口感、卖相都优于去年,目前收获的12万斤果子已经全部销售完毕,剩余的最后1万斤待陆续采摘后售出。”看着一树饱满的西柚,焦修成格外高兴。   如今,基地不仅能结出硕果,还能为附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租地的村民每年还能领到分红,带动村庄持续增收。   金堆村村干部冯颖娴说,下一步,金堆村西柚种植基地将通过扩大种植规模、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和产品申报认证,打造受市场欢迎的特色品牌,同时进一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溢价能力。此外,将通过与乡村休闲旅游的有机结合,吸引游客前来采摘水果、欣赏田园风光、品尝特色农家菜,带动周边农民稳定增收,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海南日报   55 阅读   2022-09-28 12:05
  • 分享科技成果,晒出丰收“清单”

      9月23日,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庆丰收 迎盛会”为主题,在海南、广东等会场开展系列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的群众性特色活动,和广大农民一起庆丰收、晒丰收、话丰收、享丰收。   本次活动主会场设在中国热科院海口院区,在海南省儋州市、文昌市、万宁市,广东省湛江市设四个分会场。在海口,中国热科院开展科普大集市和在线直播科技成果展示等活动。科研人员在线向农民推介天然橡胶、椰子、槟榔、芒果等作物的新品种,轻简化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新技术,充分展现中国热科院在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方面的成效,帮助农民提升生产管理技能,展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美好前景。   其中,在儋州,中国热科院开展科普展示、捐赠电动胶刀、讲述“三农”故事等活动。当前,天然橡胶产业面临胶价低迷、技术胶工短缺、割胶工具落后等困境。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热科院研发出4GXJ系电动割胶刀,该研发成果已在10多个主要植胶国推广应用,在降低割胶技术难度、提升割胶效率、缓解技术胶工短缺等方面取得了良好实效。   在文昌,椰子所专家与文昌市椰子种植大户代表齐聚一堂,共庆丰收、共享喜悦。专家们向农户系统介绍文椰系列科技成果,现场展示不同品种的椰果和系列椰子加工产品,带领农户到苗圃实地观摩椰子种苗培育和田间管理技术,还向农户们赠送了“友谊”椰子种苗。椰子所历时40余年培育出的“文椰”系列椰子种苗具有高产、早结、矮化和质优等特点,果实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远高于传统高种椰子,现已大面积推广种植,用实际行动支撑椰子产业发展。

    海南日报   50 阅读   2022-09-28 12:03
  • 品牌农业巧发力,效益提升百姓富

      火山荔枝干、胡椒伴手礼、蘸着巧克力的蔬果冻干……在9月23日下午举行的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海南庆祝活动现场,海口市携众多“新、优、特”农产品集中亮相,备受观众青睐,集中展现了近年来海口品牌农业的发展成果。   海南日报记者看到,海口市以及该市4个区农业部门均在活动现场设置了展位。虽然已经过了荔枝丰收的季节,秀英区展位上的火山荔枝干依旧香飘四溢。“你们尝尝,是不是比鲜荔枝味道更浓郁。”海南青农创业园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时京6年前就开始尝试加工荔枝干。从最初的火烤,到后来引进专业烘干机,他带领农户加工出的荔枝干质量和利润不断提升。   “进行荔枝深加工,不仅能延伸荔枝产业链,还能进一步打响海口火山荔枝品牌。”黄时京告诉记者,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的扶持下,他参与成立了荔枝(农产品)加工企业联盟,依托海口特色农产品,根据季节推出黄皮干、地瓜干、萝卜干、佛手瓜果脯等,推动海口农业深加工产业发展。   在相邻的琼山区展位,胡椒礼盒占据主位。“礼盒里的海盐黑胡椒、青胡椒和白胡椒都产自琼山大坡镇,采用了机器脱皮脱胶新式工艺制作的,最大限度减少了杂质残留,保留了胡椒的碱成分,使得胡椒更具清香和营养价值。”现场工作人员热情推介说,希望把胡椒打造成具有海南特色的伴手礼,让大坡胡椒通过另一种方式“辛香”全国。   同样来自琼山的果蔬冻干也吸引了众多观众参与试吃。这些蔬果冻干是万颂壹(海南)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该家公司生产线原本在福建省漳州市,2019年被琼山区引进。“海南正在加快推进自贸港建设,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我非常看好海南未来的发展。”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落户琼山后公司很快在云龙产业园设立了蔬果冻干生产线。目前,该公司已有南瓜脆片、菠萝脆片等10多种冻干产品,很受市场欢迎。   海口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市大力打造海口火山荔枝等10大农业品牌,已认证“两品一标”农产品32个,地理标志注册商标21个,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带领村民蹚出了致富新路子。

    海南日报   54 阅读   2022-09-28 11:59
  • 城乡融合,南京农业展现新“丰”貌

     9月23日,我国迎来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在南京,希望的田野上,水稻已经抽穗,一个月后,全市各涉农区将会在收割机的轰鸣里,掀起丰收的浪潮。记者从南京市农业农村局获悉,继今年夏粮丰收之后,南京市秋粮种植面积同比增加,长势总体平稳,有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南京是省会城市、特大城市,一产增加值占比不足2%,人均耕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年来,南京市始终围绕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定位,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绘就一幅幅美好“丰”景,扛稳粮食安全的使命担当。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立足城乡融合发展,发挥独特优势,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    粮食丰收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战略问题。南京虽然是粮食主销区,但落实“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的要求须臾不放松。    今年夏季,持续的高温天气引起了全国不少区域干旱的发生,南京也不例外。“如果发生在传统农业时代,这么严重的大旱,不少地方的粮食肯定会颗粒无收。”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南京市把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牢牢压实粮食生产的政治责任,下达专项资金补贴,持续加大翻水引水力度,想方设法稳住粮食产量,扭转局面,力夺秋粮丰收。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近年来,南京市落实最“硬核”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有土地,更要充分挖掘释放耕地潜能。南京市地形地貌“六山一水三分田”,低山丘陵岗地面积占比60.8%。为此,南京市建立完善“硬核”的基础设施,加大“吨良田”建设,每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到“十四五”末高标准农田占比超过70%,让更多农田实现“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农业基础保障越来越完善,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提升。    另一方面,南京市大力践行“藏粮于技”,完成“南粳46”水稻品种在南京的扩区工作,积极开展“宁香粳9号”的示范推介,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机器换人”,全市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超97%,以技术迭代、装备升级进一步推动粮食生产,确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   农业“丰”景  休闲农业遍地开花   在南京,丰收的锣鼓是从9月中旬开始敲响的。9月16日起,南京市陆续开启了“农业嘉年华时间”。丰收节前后,全市各涉农区大约有十场活动,文艺演出、民俗体验、体育比赛、农产品展销……一系列丰富的节庆活动掀起我市休闲农业发展的热潮,吸引市民走进乡村。    这是南京这座特大城市的农业独特“丰”景。作为全国知名的休闲农业节庆品牌,南京农业嘉年华的兴起离不开南京市休闲农业起步早、增速快、后劲足的发展优势,把庞大的城市居民需求转化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31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25.8亿元,在南京市形成以休闲农业领跑南京都市现代农业的新趋势。    而早期的快速发展中,粗放式发展模式的传统休闲农业囿于“吃饭、打牌、钓鱼”,经营项目同质化成为发展瓶颈。南京市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探索形成了一批“休闲农业+”模式,在加法中碰撞出新的火花。    “休闲农业+教育”方面,南京市自2017年开始,率先打造青少年学农基地,培育了30家学农基地,编制发布全国首个学农基地地方标准。    “休闲农业+体育”方面,开展南京市乡村特色体育基地建设,认定10家乡村特色体育基地,将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活动引入乡村,为乡村休闲旅游农业集聚人气。    “休闲农业+都市农园”方面,引导相关主体推出了都市农园项目,招募市民在近郊农园认领土地耕种,融合发展生态农业、参观体验、学农教育等,拓展休闲农业多元功能,提升综合效益。目前项目运行仅4个多月时间已吸纳会员近200人,实现综合收入约150万元。    农村“丰”彩  全域美丽乡村展现新画卷   美好“丰”景还在美丽乡村蔓延。作为丰收节期间的主要活动,今年南京农业嘉年华举办地从栖霞八卦洲转移到了江宁湖熟。记者获悉,未来还将根据需要定期更换举办场地,以品牌活动撬动更大范围休闲农业发展。而这个底气,正是来自南京市美丽宜居乡村建成率全省第一的良好基础。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各类美丽乡村1800多个,成功创建56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南京获得“首批全国美丽乡村建设优秀城市”称号,20多个村获得“中国最美乡村”等称号。通过点线面结合、差异化打造,使美丽乡村变“盆景”为“百花园”,从“一处美”到“处处靓”。    不仅要“外在美”,还要“内在美”。在美丽乡村,乡村民宿发展势头强劲。从城里回乡的龙尚村村民耿学梅,在自己家里做起了民宿。“村里变美了,外地人还跑来开酒店开民宿,也让我们对老家的未来有了信心。”   据初步统计,全市建成并投入运营的乡村民宿308家,共开展12个民宿村提档升级。据南京智慧民宿服务平台数据,今年1—8月份,全市乡村民宿共计接待17万余人,实现总营收8433万元。   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中,南京农村已经日益成为现代农业新高地、美丽乡愁承载地、全域旅游目的地、农民幸福乐居地,展现乡村新“丰”貌。

    南京日报   66 阅读   2022-09-27 13:13
  • 南京市秋来满眼好“丰”景

    秋分,一年一度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南京市一系列丰收庆祝活动也陆续拉开帷幕。对于南京农民来说,由于疫情、高温、干旱等状况交织,今年的丰收比往年更加来之不易。23日,记者走进田间地头、果林池塘,跟随农户的脚步感受今年的秋收好“丰”景,体会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   粮  稻叶初露黄,首批水稻预计下月成熟   秋分时节,田间水稻生长到了最后关键期,待灌浆完成,稻谷发育成熟就可收割了。昨天上午,江宁区淳化街道51岁的种植大户王素洪一早就在地里查看水稻的生长情况。近看,稻叶稻穗绿中带黄,已有成熟迹象;抓一把稻穗,在掌心掂掂分量,再轻轻一捏,王素洪很欣慰:“谷粒紧实饱满,发育得还不错!”   王素洪家种的“宁香粳9号”,由南京农业大学万建民院士团队选育,曾获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金奖,去年亩产1300多斤。为了保住产量,今年王素洪没少操心。8月,南京遭遇60年未有高温,引发旱情。“当时水稻即将进入孕穗关键期,没有水会直接影响产量,我急得不行,还好政府协调水源,从长江翻了4道水,输送到我家田里,终于解决了缺水危机。”他说。   淳化街道是南京市粮食主产区之一,水稻种植面积4.5万亩。该街道农业事务部部长陶敬富介绍,再过一个月,当地第一批水稻即将成熟。他眼神里透着热切的期望:“大伙都盼着这是个丰收年!”    收获季是喜庆、热闹的,记者了解到,第十八届南京农业嘉年华今年选择在江宁湖熟现代农业园区的稻田里开幕,9月16日—11月10日全市各区将开展系列活动132场,其中江宁区将用32场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展现集吃、喝、游、乐、学、购等元素为一体的全域嘉年华。   菜  荷塘里忙收获,莲藕慈姑产量丰   春季荸荠夏时藕,秋末慈姑冬芹菜。眼下,南京人喜爱的莲藕、菱角等“水八鲜”相继上市,清爽解腻正当时。   在栖霞区龙潭街道陈店村,54岁的马大平承包了900多亩荷塘,种植莲藕、茭白等水生蔬菜。每年6月起,他就开始忙得不亦乐乎。“今年的莲藕从6月4日开始进入收获期,到现在还好得很呢!”提起今年的“水八鲜”收成,马大平笑眯了眼。他解释说,由于今年夏天气温高,刺激了莲藕生长,因此产量比往年要好,“去年莲藕的亩产是2500斤/亩,今年达到了3000斤/亩,要是再下点雨,那产量还要高!今年新鲜莲藕批发价在1.5元/斤至2元/斤,每斤比过去多卖0.3元至0.5元。”   即将上市的慈姑长势也特别好。马大平说:“因为是跟莲藕套种,所以慈姑个头很大,我预估等11月上市的时候,也能达到2500斤/亩。”   在栖霞,弥漫着丰收喜悦的不止龙潭。今年,为喜迎丰收,八卦洲街道农业嘉年华9月21日—10月31日举行,八卦洲街道按“一园八馆三基地”打造全域嘉年华,不仅有能与50多种新奇果蔬亲密接触的“农业黑科技”馆,还有感受高科技智慧农业绿色生产体验的智慧农业馆,更有趣味性十足的“瓜王争霸”展馆,欢迎市民前往同庆丰收。   果  清晨摘下有机果,第一时间发万户   秋分时节,瓜果飘香。走进浦口区永宁街道东葛社区的无花果种植基地,一颗颗青绿中透着紫红的果实挂满了枝头,无花果特有的清甜香味沁人心脾。“我们的无花果不打一滴农药、不用一粒化肥,是纯天然的绿色有机食品。”基地负责人张云权说。    “玛斯义·陶芬”“南农一号”……7月以来,无花果进入盛果期,每天清晨5点,工人们就要进入果园采摘,尽快分装打包发货。采摘是个技术活,工人戴着薄薄的橡胶手套,尽量挑选九成熟的果子,这样既能耐运输,口感也很好。    这是东葛社区第二年尝到丰收的甜蜜滋味。社区党总支书记朱远刚表示,今年预计亩产可达3000斤,除了大中企业单位团购外,东葛无花果还在网上开拓了多个电商渠道。   无花果保鲜难,当天摘的果子如果卖不掉,就必须尽快做成果干、果脯、果茶等深加工产品。朱远刚介绍,东葛社区目前正在跟南京一家公司合作研发酿制无花果酒,“口感非常醇厚,和外国的白兰地很相似,希望未来我们可以将其打造成果酒中的精品。”   沃野千里,蕴藏着丰收的密码。从永宁无花果,到桥林葡萄,从星甸冷泉龙虾,到后圩螃蟹,记者了解到,为了庆祝丰收,浦口区将于9月28日举办“第七届永宁河岸花海农旅嘉年华”,一直持续到10月中下旬,作为2022“苏韵乡情”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南京·浦口)专场推介活动,届时将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艺、游、研、宿、购活动,全面展现浦口乡村振兴的大美画卷。    销  供需对接会上,农作物尚在地里已有了买家   除了辛勤的采摘,给农产品找销路更是丰收季的重中之重。昨天,2022年溧水农民丰收节在白马农业国际博览中心启动。活动现场,来自溧水的4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与80余家工业企业和采购平台签订采购协议,一批大米、有机蔬菜等农产品尚在田间就被预先“抢购”。    南京晶健米业办公室主任陈诗慧告诉记者,公司种植的3000亩优质水稻长势良好,正等待收获归仓。她说:“除了公司自己种植的3000亩水稻外,我们还和溧水的种粮大户合作种植了约1.9万亩水稻,大部分是“南粳46”品种,目前不少商超、集团已经向公司下了订单。”农作物尚未收割,订单已早早签下,农户在丰收节里收获“心安”。   记者了解到,这场供需对接活动成效显著,当天农产品签约采购金额达1100万元。溧水区相关人士介绍,今年溧水农民丰收节活动以“庆丰收 迎盛会”为主题,时间从9月持续至12月,将举办2022溧水农民丰收节暨第二届“和凤田园艺术节”、2022第二届洪蓝农民丰收节暨特色农产品推介会、首届长三角优质稻米博览会暨第七届江苏好大米品鉴推介会等系列活动。   

    南京日报   68 阅读   2022-09-27 13:12
  • 致敬丰收背后的“隐形英雄”!安徽丰收节为10名农技员颁奖

     好“丰”景,离不开广大农民的辛勤汗水,也离不开农业科技的精准助力。9月23日,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安徽主场活动在舒城县春秋乡文冲村举办,大会专门邀请第五届“安徽省农民满意农技员”出席大会并向他们颁发证书,致敬丰收背后的“隐形英雄”。   秋分时节,江淮大地稻菽金黄、瓜果飘香,数百名农民、农业和农村干部、农技人员代表相聚舒城,共享丰收喜悦。获奖农技员闵军、王皖西、李晓华、李芳、葛自兵、陈国志、胡红磊、胡嘉彦、陈德贵、吴丽蓉站上农民丰收节的舞台,接受来自群众的掌声。   推动安徽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人才振兴既是关键也是短板。为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三农”工作者的认可度,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与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共同开展了第五届“安徽省农民满意农技员”推介活动,共推选出闵军等10名安徽省农民满意农技员,其中,闵军、王皖西两位农技员还荣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这是对我们农技员的最高褒奖,倍感自豪的同时,也激励我们在安徽‘两强一增’行动中做出新贡献!”宿州市埇桥区大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闵军32年来扎根基层服务“三农”,身患癌症仍不下一线,用生命诠释着对农技推广事业的热爱。   “一亩园,十亩田。”闵军先后编写《葡萄避雨栽培技术规程》等多个技术规程,参与多个安徽省地方标准编写工作。在他的引导、推广和帮助下,大营镇葡萄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产值1.2亿元,金硒梨、黄金蜜梨等种植面积400余亩,金斗梅杏、秋雪毛桃种植面积380余亩,有机蔬菜种植面积1700亩。   数十年如一日地躬耕田野,换来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闵军为“果蔬小镇”建设和全镇10万亩小麦、玉米等粮食总产每年增产6000万斤以上、增收8000多万元做出了突出贡献。   岳西县毛尖山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王皖西,大学本科毕业后扎根山区乡村35年,被农民朋友和种植大户亲切地称为“农技推广战线的‘老黄牛’”。他带领农民改造低产茶园1.2万亩,新建高标准无性系良种茶园1.5万亩,亩均增产干茶20公斤、增收4000元,积极推广茶叶加工机械化技术,实现岳西翠兰加工机械化率100%。   科技推广可以提升农产品品质,帮助农民实现节本增效。王皖西在当地积极推广优质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杂交油菜新品种,良种覆盖率达100%,为稳定山区粮食生产、脱贫攻坚、产权制度改革、乡村振兴做出突出贡献。   农技员上接农科院校,下联万千农户,是联系群众与科技的桥梁纽带。舒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葛自兵在基层一线从事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主持建设绿色食品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000亩,将桃溪农业园区创建成为科技部安徽六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为现代农业发展储备了大量的瓜菜新品种、新技术。   2013年以来,葛自兵累计培训农民16000人次,直接带动全县9个乡镇20个贫困村519户贫困户,发展蔬菜产业扶贫基地3200亩。   “作为基层农技员,近年来,我们亲身感受到全社会关心‘三农’、支持农技推广工作的氛围越来越浓,这进一步激励我们扎根基层、干事创业,为乡村振兴绘就壮丽画卷。”葛自兵说,宣传农村政策、推广农村改革,基层农技员处在农技推广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今后,自己将继续筑梦沃野,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把贡献写在江淮大地上。

    中安在线   63 阅读   2022-09-27 13:12
  • 安徽枞阳:直播带货庆丰收

    “这里都是我们枞阳的特产,在外地工作、想念家乡口味的老乡们一定要来试试。”“我们的土鸡蛋都是本地吃五谷杂粮的土鸡产的,品质好着呢……”9月23日,枞阳县举办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网络主播张艳萍手举着一小筐鸡蛋,在现场进行直播带货。   近年来,枞阳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枞阳黑猪、媒鸭、大闸蟹以及白茶、稻虾米等特色农产品创出了品牌、提升了效益。   “举办此次庆丰收活动,开展线上、线下农产品展销,旨在更好地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打造一批地方特色农业品牌,助力枞阳农业产业发展壮大。”枞阳县副县长何池亮表示。   “这里展销的农产品都是我们本地的,品质好、味道美。”在活动现场,采购了一大袋农特产品的施女士告诉记者。   据了解,枞阳县此次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包括线下展销会、文艺演出、现场直播带货活动等。为了做好这次直播活动,枞阳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组建了包括6名主播在内的专业直播团队。除了带货,主播们还通过直播的方式介绍了本次丰收节线下展销会的现场情况。

    安徽日报   62 阅读   2022-09-27 13:11
  • 安徽稳粮保供筑牢“压舱石”

    全省计划播种小麦4280万亩、油菜690万亩——   聚焦稳粮扩油,确保完成今年秋种面积任务   今年午收时节,习近平总书记给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亲切勉励种粮大户们多种粮、种好粮,进一步激发了全省上下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在徐淙祥看来,秋种是午季丰收基础:“首要任务就是种足种满,保障面积不减少。”   徐淙祥是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今年秋种除了自己安排的1000多亩小麦外,他所在的合作社预计还将服务秋种上万亩。   在阜阳,大规模的秋种预计将于10月初展开。“我们已将任务逐级分解到县乡村,落实到主体和田块,确保不折不扣完成任务。”阜阳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侯子建介绍。   眼下,秋粮陆续开镰收割,秋种安排也在有序展开。9月8日到9日在阜阳召开的全省秋种工作现场会提出,今年全省秋种将确保完成播种小麦4280万亩、油菜690万亩。“小麦、油菜面积不低于上年,这是秋种的首要任务,也是底线要求。”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省委、省政府已把油料生产提升到与粮食同等重要地位,秋种安排了100万亩油菜扩种任务。对此,卢仕仁强调,淮河以南承担油菜扩种任务的11个市要立即着手谋划,抓紧安排播种地块,把有限的耕地资源用足用好、种足种满。   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末安徽省粮食总产就站上800亿斤台阶,跃居全国第4位,到去年已实现“十八连丰”。连年丰收的重要经验就是稳面积。近3年来,全省每年粮食种植面积均超过1亿亩,高于国家下达的任务,且呈现逐年增加态势。   秋种中,各地将突出发挥各类社会服务组织的作用,大力推广“大托管”。鼓励全省2万多个耕种3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带动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   优化品种结构,“精耕细作”挖掘粮食生产潜能——   实现产量与质量、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品种结构与播种质量,不仅影响产量,而且直接与农民种粮效益挂钩。今年秋种,安徽省将继续大力调结构,推行“精耕细作”,提高绿色生产水平。   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局局长张韪告诉记者,秋种中各地将因地制宜安排好弱冬性、半冬性和春性品种小麦的区域布局,优化品种结构,优先推广抗耐赤霉病的小麦品种,抗耐菌核病和耐寒性好的油菜品种。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扩大优质专用小麦和双低油菜的比例,提升优质化水平。   在播种管理上推行“精耕细作”,深入挖掘农业生产潜能。秋种小麦、油菜机播水平要分别达到93%、50%,实现一播全苗,确保苗齐苗壮。通过推广逐年深旋耕方式,提高整地质量。适期适墒适深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加大智慧农机应用力度,推广精准整地作业,扩大旋耕施肥播种镇压一体化作业面积。   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李金才介绍,经过多年实践探索积累,安徽省已经在小麦品种选择、水肥运筹、病虫害防治管理上形成了科学系统的模式。“在使用高产稳产抗逆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基础上,通过集成先进技术,推广绿色综防关键技术,实现小麦产量与质量、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李金才说。   在油菜生产中,将针对稻茬油菜茬口紧张的矛盾,合理搭配水稻、油菜品种,调整种植方式,提高全年粮油产量。   “因地制宜采用油菜精量播种机和无人机飞播技术,并根据土壤墒情和播期调整适宜的播种量与播种方式,努力实现油菜一播全苗。”安徽省油料作物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周可金介绍。   推行规模化种植,安排优质专用麦3200万亩以上——   推进“按图索粮”,打造优质专用粮油“升级版”   上季夏粮生产中,阜阳市颍州区依托5家加工企业,实施优质专用粮订单生产,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0.1元/公斤左右,农民增收显著。   据了解,上季夏粮全省共落实优质专用小麦3178.67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74.27%,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小麦单品种万亩片369个;单品种整建制乡镇99个,比上年增长一倍以上。“按图索粮”让全省农民增收超30亿元。   “优质专用粮食已经成为安徽省粮食生产的优势和特色,受到农业农村部肯定和农户普遍欢迎。今年要进一步提高粮油供给质量和效率,打造优质专用粮油升级版,全省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要安排3200万亩以上。”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局副局长曹高飞表示。   打造“优质专用”升级版,就要大力推行优良品种规模化种植。   今年秋种中,阜阳市将严格落实“按图索粮”,大力推广单一品种种植,创建15个优质专用小麦单品种整建制乡镇、38个单一品种万亩示范片,确保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占比75%以上,实现“单种、单收、单储、专用”。   全省各地将科学布局优质专用粮油生产基地,将建设任务和订单生产落实到田块和生产经营主体,构建专业化生产格局。大力推进专用小麦、优质油菜单一品种的整建制规模化种植,鼓励整县、整镇推进,注重做好集中连片作业和统一管理。省市县分级共建“按图索粮(油)”升级版示范田。   “皖北平原地区示范田面积1万亩以上、江淮丘陵及皖南山区示范田面积5000亩左右。”曹高飞介绍。   突出标准化生产。各地计划依托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组织,集成落实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开展粮油生产高产竞赛,打造一批高产百亩攻关田、千亩示范方、万亩示范片,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据安徽金沙河面业公司测算,相比小农户分散种粮,该公司旗下的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采购农资每亩降低成本约30元;通过人力、机械整合进行大地块耕作,每亩降低成本约100元。2022年合作社小麦亩均产量高于普通农户种植产量100斤左右,每亩增效300多元。   突出产业化发展。安徽省各地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加大已认定的256个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力度,加快发展产值超千亿元的小麦绿色食品产业,引进培育一批具有品牌溢价能力的粮油龙头企业,加快培育粮油产业化联合体。在粮油产品的系列化开发和精深加工上下功夫,积极发展专用性、功能性和特色产品。

    安徽日报   77 阅读   2022-09-27 13:10
  • 724.14公斤!新疆优质强筋春小麦刷新全国高产纪录

     “核春115通过专家组测产,实现亩产724.14公斤,刷新了全国优质强筋春小麦高产纪录,13年的选育历程最终取得实打实的成效!”24日,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张先生告诉记者。   “新疆春小麦完全具备实现优质、高产‘双高’的潜力。”张跃强介绍,核春115是在常规杂交育种基础上,结合辐照诱变、蛋白亚基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经多代单株、单穗选择,南繁北育选育出的春小麦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特点,由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与相关机构联合选育,2022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此次核春115的高产创建地位于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奎苏镇,这里是小麦生产的冷凉区,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摄氏度,冬小麦很难安全越冬。在春季播种春小麦,由于全年有效积温不足,即使采用先进的田管技术,也很难实现优质高产。   “我们每年都要种四五个品种的春小麦,就是为了找到适应气候的‘好苗子’。”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奎苏镇合和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仇先生说, 2022年,合作社看重核春115适应性广的特点,试种了200亩,按照技术要求认真开展标准化田间管理,没想到竟刷新了全国优质强筋春小麦高产纪录。   “种子不愧是农业的芯片,增产又增收!”仇其信高兴地说,核春115在普通地块依然能够达到亩均600公斤的高产水平,比一般春麦品种增产100公斤,凭借其强筋小麦的品质优势,每公斤收购价达到3.2元,比普通小麦高出0.2元。   种子是粮食安全的关键。近年来,新疆实施了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良种联合攻关项目,加快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提高育种创新能力。上一个创建全国优质强筋春小麦单产纪录的品种新春37号也是由新疆农业科学院育种家团队培育的。   “新疆每年春小麦种植面积在400万亩左右,核春115的推广不仅有助于提高新疆春小麦产量,还有望解决冷凉地区小麦筋力弱、品质低等难题,为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基础,提高粮农收入提供了有力依托。”张先生说。

    新疆日报   71 阅读   2022-09-27 13:09
  • “三秋”进展顺利,全年丰收在即

    金秋九月,新疆农业生产进入农忙时节,各地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误农时推进秋收、秋种、秋管各项工作,“三秋”农业生产形势喜人,全年农业丰收在即。   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当前全区玉米、棉花等主要在田作物长势良好,玉米已大面积开镰收获,棉花即将进入收获期,拖拉机、采棉机、玉米联合收割机、小麦播种机等主要农业机械检修调试完毕,跨区作业准备充分,能够满足“三秋”生产需求。   农机准备充足 秋收保障有力   9月下旬以来,天山南北色彩斑斓,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人景象。   在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五号渠乡四号渠村,满地黄澄澄的玉米成了时下最亮丽的风景。玉米收割机在田间忙碌,摘穗、剥皮、秸秆粉碎,一次性完成收获作业,机械化收割大大缩短了采收时间,实现了节本增效。   “2022年我们种植了高产玉米,采用节水滴灌种植模式,亩均产量达1.2吨左右,实现亩均增收100余元。”焉耆合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先生高兴地说,在大型收割机的帮助下,两天就能完成玉米收获,减少了人工还节约了成本。   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绰霍尔镇博孜墩村的水稻也迎来丰收季,水稻收割机在一片片金黄色的稻浪中来回穿梭,绘就了一幅唯美的丰收图景。   秋季是农机作业的高峰期,近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对统筹做好秋季农机化生产和农机安全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及时发布棉花、玉米收获机具供需、收种时间等信息,组织各粮棉主产县提前制定工作预案,全面做好农机作业服务供需对接和农机装备的调试准备,确保农作物颗粒归仓,确保全年农业丰收。   截至目前,全区已检修各类农业机械39.59万台套,投入“三秋”生产的29.24万台套。全区已收获秋粮作物500余万亩,同比增加30余万亩。其中,玉米面积占比超过90%,大豆、薯类等作物收获面积均高于2021年同期。   做好收获期管理 确保全年丰收   眼下,新疆棉花陆续进入成熟期,也到了决定棉花收成的关键阶段。   连日来,新疆乌苏市各乡镇棉农使用大型植保机械开展棉花脱叶剂喷洒作业,喷药质量大幅提升,保障了增产增收。“科学合理使用脱叶剂,能够提高棉花落叶效果,有利于提高棉花机械化采收时的采净率,对提升棉花质量非常关键。” 新疆乌苏市车排子镇苇湖村村民张成江说,2022年,棉农们提前准备好设备和药剂,在技术人员指导下科学高效开展喷洒作业,为棉花机械化采收打好基础。   近期,新疆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全力以赴抓“秋管”,确保秋作物稳产保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组建工作组,开展分类指导和技术服务,因地制宜推行玉米适当晚收等措施,提高产量和质量。同时积极指导各地抓好脱叶剂喷施,规范提升采棉机标准化作业水平,加大棉花“新旧三丝”管理力度,从源头上提升棉花生产质量。此外,集中开展农业保生产视频调度,对各地实施点对点调度指导,协调解决“三秋”生产用工、浇灌水、种苗、田管和采收等关键环节问题,积极落实各项防灾减灾措施,为夺取全年农业大丰收保驾护航。   目前,新疆在做好秋季在田作物田管的同时,已完成机械耕整地面积588.99万亩,完成牧草机械化收获963.23万吨,7000余台采棉机检修调试完成,陆续投入棉花采收作业。   不误农时抓生产 夯实明年丰收基础   冬麦的关键在冬前。随着天气转凉,新疆拜城县的冬小麦已经进入适播期。近期,新疆拜城县米吉克乡亚阔坦村的小麦田里,小麦施肥播种一体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旋耕、播种,一派繁忙景象。   为了夯实来年粮食安全基础,新疆拜城县科学调整种植计划,充分挖掘有种植潜力的地块,将冬小麦种足、种好,全力确保冬小麦能播尽播、应种尽种,面积稳定。   “我们村2022年冬小麦播种面积为3100亩,预计10月前可完成播种工作。”亚阔坦村村委会主任艾先生说。   2022年,新疆已下达2023年度冬小麦生产约束性目标任务1275万亩,较上年增加75万亩,进一步压实了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夯实了明年粮食稳产丰收基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还召开全区推进“三秋”农业生产视频会议,开展了冬小麦播种技术专题培训,要求各地及早落实冬小麦种子等农资和播种机械调运储备,确保冬小麦播种任务圆满完成。   目前,新疆冬小麦播种工作已由北向南陆续展开,预计10月下旬结束。全区(地方)已播种冬小麦72万亩。   与此同时,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正有序推进在田蔬菜采收上市和设施蔬菜生产工作,确保蔬菜生产稳定、供应充足。目前,全区在田鲜食蔬菜面积150余万亩,大白菜、胡萝卜、恰玛古等冬储菜种植面积已超100万亩,实际面积超过计划面积,为全区冬季蔬菜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疆日报   73 阅读   2022-09-27 13:09
  • 天山南北丰收季,果品飘香正当时

    金秋九月,天山南北迎来林果丰收季,香甜的果品娇艳诱人,果农们采摘、装运、销售,呈现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统计,2022年新疆果品总产量预计870万吨左右,目前,核桃、香梨、桃、巴旦木等处于采收旺季,各地全力对接收购、冷藏、包装、运输等企业(合作社),采取接洽疆内外采购商和销售商、保供生产和生活物资、开通绿色通道等举措,全力做好果品储藏、运输和销售工作。   眼下,正值新疆库尔勒香梨采收关键时期,库尔勒市各级党员干部、志愿者在各香梨园内开展助农采摘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库尔勒香梨采收已完成80%左右,9月底将完成全部采收。   “2022年的新疆库尔勒香梨糖度能达到13.5度,最高的能达到15度。近年来新疆巴州加快零散香梨种植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转型步伐,有近10万亩的低产果园通过统一管理、标准化种植,果品质量大幅提升,使库尔勒香梨商品果率提升至80%以上,无论是糖度、外观、口感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香梨协会会长盛先生说。   在新疆库尔勒市美树大园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连片梨园里,社员们忙着采摘、装车、入库,由于采用标准化种植管理,这里的香梨色泽悦目、甜香四溢,被各地客商订购一空。“我家有13亩果园,2022年流转给了合作社统一管理。 我在合作社不仅学习到了种植技术,每个月还有固定收入,后期香梨销售完后,还会有分红,家里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好。”合作社社员阿孜古丽·吾甫尔说。   在新疆和田地区,173万亩核桃进入采摘期,农户们忙着采收、脱皮清洗、晾晒。“2022年家里种植的核桃预计收入2.8万元。”和田县巴格其镇古城村村民努尔艾合麦提·依明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新疆霍城县兰干镇梁三宫村天成葡萄庄园里,一串串圆润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工人从9月下旬开始采收葡萄。葡萄庄园种植红提葡萄310亩,预计产量300吨,目前采收入库100多吨,主要销往沿海城市,部分出口到东南亚市场。   长期在新疆从事果品收购的北京客商韩运华告诉记者,8月开始的疫情给果品采收和运输带来一定影响,但进入9月后,随着各地加大果品采收、销售力度,情况已明显好转。“在北京,新疆库尔勒香梨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我已经收购了约400吨库尔勒香梨,近期将陆续运抵北京市场销售,后续还将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加大收购力度,满足消费者需求。”韩运华说。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疆累计采收果品约471万吨,占总产量的54%,预计10月,新疆林果将迎来销售高峰。

    新疆日报   70 阅读   2022-09-27 13:08
  • 渔歌唱晚话丰收,迈向更好的明天

     9月21日傍晚,当最后一缕晚霞准备唤醒矗立在龙羊湖畔的美丽移民搬迁村渔歌唱晚时,“小渔村”里走出上百渔民,开始为一天的生计忙碌起来,收拾渔具,检查船只,驶向龙羊湖中一个个灯塔。   “小渔村”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龙羊峡镇,叫龙羊新村,在村党支部书记王贵福的记忆中,20多年前,村里没有别的收入渠道,捕鱼是很多群众的经济收入来源,全村70%以上村民从事渔业捕捞。   每年的8月20日到11月20日是龙羊峡库区的捕鱼期,在这个时间段,龙羊新村的村民家家户户都会去库区布网捕鱼。村民马兴就是其中的一名渔民,“前一天‘下网’捕捞有三四十公斤鱼,一上岸就有统一收购的,大概能卖三四百元钱。”刚卖掉一次捕捞的鱼,又忙碌着为下一次捕捞做准备。   拥有龙羊峡水库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水域面积达383平方公里,水体纯净,水质优良,而且还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小银鱼”(学名池沼公鱼)。   “别看这一个小拇指大小的‘小银鱼’不起眼,龙羊新村捕鱼的人有370人,一年的捕鱼产值达到920万元之多,占全村总收入一半以上,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呢。”从最初用牛皮筏子、小木船,到后来投资建造铁皮机动船,从最原始的挂网捕鱼到迷魂阵捕鱼,再到现在的灯光网捕鱼,龙羊新村闯出了一条“蓝色捕捞”的致富路。   因水而起,因鱼而兴,如今走进龙羊新村,一片黄色的二层楼房错落有致,整齐干净的村落,丰饶的菜园子,从楼房里的落地窗向外望去,水天一色的龙羊峡水面尽收眼底。充分利用40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修建储藏冷库,减少渔业交易差价,现已初步产生效益。投资约2370万元先后实施水产养殖码头和渔业休闲山庄建设项目,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让渔业捕捞成为龙羊新村创富增收的“金饭碗”。   据从事“小银鱼”加工的海南州绿源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陶希禄介绍:“以前都是以个人加工,或者去外地加工,渔民卖不上钱不说,还费时费力。为此,我们买了一台全自动的流水线,一小时能加工干鱼一吨左右,鲜鱼2500公斤左右,既干净又卫生。”   再好的资源禀赋,再优的区位优势,若要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阔步前行,显然离不开夯实党组织基础,为此,每年捕鱼开始前,龙羊新村创新推行“村党支部+协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做好渔业协会和广大渔民的组织领导、动员部署、宣传教育、责任落实,充分发挥党支部在组织领导、宣传动员和协会在教育培训、管理服务方面的作用,确保渔民安全有序可持续捕鱼。   不仅如此,借助黄河禁渔政策在沿黄省(区)得到积极响应,龙羊峡每年开展“增殖放流”活动,从源头进行把控,强化渔业资源保护,加强人们生态环保意识,改善水生态环境,保护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促进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同时也有力地带动当地渔民的家庭收入,真正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良性发展。   随着龙羊峡生态旅游度假景区知名度的不断提升,龙羊大峡谷、龙羊湖、土林地质公园、龙羊峡时光小镇等景点由点到线、再到面,成为文化旅游的最佳选择,龙羊新村的渔民也走上了转型之路,搞起了农家乐、渔家乐,不断迎来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春天。   是夜,繁星点点,当人们逐渐睡去。龙羊湖岸边的帐篷闪烁着灯光,渔民们的幸福生活在“下网”与“收网”的渔歌唱晚间迈向更好的明天。

    青海日报   77 阅读   2022-09-27 13:07
  • 叩开产业振兴的 “致富大门”

     金秋九月,乌兰大地到处是繁忙劳作的景象。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柯柯镇圆山村的盖碗茶生产车间里,村民们身着统一的工作服,精心挑选备料,分工明确、忙碌有序。   枸杞、菊花、姜片……车间的商铺柜台上,铺满了各式各样的盖碗茶产品,棕色的普通包装为超市、商铺零售产品,绿色和红色的礼盒包装则被送往景区、酒店的特产专柜。   村里办盖碗茶厂,这还要从2021年说起。在一次县上组织的考察活动上,一种生产周期短、成本低、见效快的盖碗茶加工产业让圆山村的村党支部书记马军国印象深刻。   村党支部书记马军国是村里第一个站出来吃“螃蟹”的人,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走马上任的第一年,就带头进行村集体经济改制,让村民们入股村里的庆祥养殖合作社,每年实现34000多元的分红,打破了村集体经济为“零”的历史。   圆山村是个村民128户496人的农业村,长久以来,这里的村民靠着外出务工和单一的种植养殖作为收入来源。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圆山村就谋划着通过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来壮大村集体经济和促进村民增收,可是当面临要发展什么产业时,村委会班子犯了难。   “以前都是各干各的,虽然入股有分红,但大家的参与感并不是很高。”马军国告诉记者,虽然村里有牛羊养殖产业,然而集体经济收入也只勉强达到29万元,离带动全村村民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目标还差很多。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相比村里现在的产业,盖碗茶生产加工的优势更加明显。”回到村子后,马军国立马便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谋划起在村里开办盖碗茶厂的计划。   历经3个多月的筹建,投资42万元的柯柯镇圆山村八宝盖碗茶厂于2022年1月24日建成并投入运营,成为圆山村首个自有产权的村经济实体产业。   “从品牌建设、产权明晰,到延伸拓展产业链,我们已经提前做好布局,让产业发展更健康、高效。”马军国介绍,整合村里的农牧产业资源,依托村里的优势产业资源,探索适合圆山村发展的产业振兴路是我们村推进全面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要求的第一步。   金有顺是村里的枸杞种植户,家里种植0.3公顷的枸杞,在枸杞地里挥汗除草的他去年还在为自家库存的枸杞犯难,村里盖碗茶厂的建成解决了他这一老大难问题。   “这几年,枸杞效益不好,每年都剩下很多卖不出去,当时真是很发愁。”金有顺说,现在村里每年在我这收250公斤的枸杞,差不多能有1万多元的收入,真是帮了我大忙。   “村里有了盖碗茶厂后,我们村种的30公顷枸杞升了值,为今后壮大村集体经济铺好了路。”村主任吴正义手握着包装袋上印有“圆山情”品牌样式的盖碗茶产品,感慨说:“过去村里不敢搞产业,怕砸在自己手里,如今不一样,有了党的好政策扶持,村里已经迈出了产业发展的‘新步子’。”   小小的“盖碗茶”,让圆山村的产业发展脉络实现质的飞跃,从无到有,成为一把金钥匙,叩开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门。眼下,圆山村的“盖碗”经济虽然刚刚起步,但圆山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道路已经铺将开来,民宿经济、茶文化体验馆、特色品牌打造……

    青海日报   72 阅读   2022-09-27 13:05
  • 长春市多举措全力抓好粮食生产,今年秋粮丰收在望

    面对今年春季突发疫情、夏季持续低温多雨及洪涝灾害等不利影响,长春市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面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制,采取一系列稳粮保产措施,保面积、攻单产、抗疫情、御灾害、强管理,粮食生产形势喜人,目前庄稼长势良好,收获在即,丰收在望。   全力抓好备春耕生产。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抗疫情,毫不放松抓备春耕生产,全力打通各种堵点卡点,及时解决群众诉求,重点问题提级办理,累计发放农资车辆通行证3.8万张,畅通农资下摆入户渠道,组织农民返乡13.2万人,完成秸秆离田1997万亩,离田率达到90%;落实粮食计划播种面积2457万亩,超省下达任务指标41万亩,做到了“耕地一亩不撂荒、农时一天不耽搁、农户一户不落下”,保证了疫情防控和备春耕生产两不误。   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977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5.8%。今年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132.1万亩,占全省计划新建任务的24%。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163万亩。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推进万亩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及千亩核心辐射示范区建设。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1090万亩,占全省的35%。全市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种业创新发展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长春农高区现代种业产业园启动建设。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879万亩,航化防治面积104万亩。   强化农业防灾减灾。针对今年入夏以来强降雨造成局地洪涝、部分农田出现渍涝,长春市及时启动防汛救灾预案,全力抓好抗洪抢险,组织农田排涝,累计投入人力18万人次、资金5000余万元、排涝设施设备9212台套,开挖、修缮排水沟渠117.8万延米,仅用3天时间排除农田积水63.1万亩,并采取一系列减灾增产措施,中耕1.06万亩、喷施叶面肥及调节剂31.78万亩、毁种补种1800亩,全力确保农业生产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提早做好秋收各项准备工作。及时下发指导意见,提倡适时晚收,缩短收获期,做到颗粒归仓。组织各地抓紧做好秋收机械检修,做到应检尽检,指导做好农机改装,减少机损率。做好仓储设施准备,防止仓储过程中发生霉变。减少“地趴粮”,降低粮食损耗,防止出现霉变。加大秸秆离田工作组织力度,确保不误来年备春耕生产。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配合交管部门严厉打击无证驾驶、拖拉机上道违规载人等不安全行为,确保秋收生产安全。

    吉林日报   61 阅读   2022-09-27 13:01
  • 白城市积极打造全省“千亿斤粮食”工程增产主体区纪实

    9月以来,白城大地迎来一年中最绚丽多彩的季节,玉米金灿灿、稻谷黄澄澄、大豆胀鼓鼓、高粱红彤彤、鱼蟹肥满塘……今年雨水充沛,农作物长势良好,置身广袤的田畴间,看稻菽掀起千重浪,听农业机械马达轰鸣,农民辛劳汗水结成的硕果即将归仓,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白城市围绕建设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持续实施改地增粮、以水保粮、科技兴粮“三大增粮行动”,打造全省“千亿斤粮食”工程增产主体区。2022年,白城市农作物实播面积1732.7万亩,比上年增加84.7万亩。粮食作物实播面积1609.6万亩,比上年增加102.5万亩,比省下达任务多149.9万亩。其中,玉米1022.6万亩,比上年增加205.35万亩;水稻375.6万亩,比上年增加26.7万亩;大豆61.7万亩,比上年增加8.98万亩,比省里下达任务多10万亩。   实施改地增粮,盐碱地成为“米粮川”   开展盐碱地综合治理。白城市探索盐碱地综合治理途径。2014年以来,白城市积极探索盐碱地综合治理途径,通过采取脱硫石膏改良法、硫酸铝改良法、磷石膏改良法、有机硅土调理法、木本泥炭构建法等五种模式,实施盐碱地治理,实现新增耕地面积20.82万亩,累计实现粮食增产2.5亿斤。白城市组织开展全市可开发未利用地尤其是盐碱地现状调查,全面摸清位置、面积、权属及发包情况,规范建立数据库,做到上图上表,为今后综合开发盐碱地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全市可开发未利用地491万亩,其中,盐碱地138万亩。   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各地按照“夯实基础、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的原则,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土地产出能力。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50万亩。2022年,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66万亩,已经全部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51%,预计年底前完成项目工程建设。   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全市各地提早安排部署,突出高速公路、机场、国省干道、铁路沿线、县城周边耕地等重点地段,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共投入农机作业服务组织2591个、重型免耕播种机6683台,安装免耕播种机信息化电子监控设备7495台,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676万亩,比省里下达任务多130万亩,比去年增加153万亩。   积极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2021年7月,白城市在全省率先与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签订了《共同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框架协议》,重点针对吉林西部盐碱地影响农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在大安、镇赉、洮南、洮北建设6个盐碱地治理及高效利用示范区,重点示范推广水田高产高效种植与稻田养殖、盐碱地水田“良田+良种+良法”三位一体高效治理、低产盐碱旱田改良及高效利用、退化草地恢复与生产力提升、轻中度退化草地恢复给予生产力提升、盐碱湿地“稻-苇-鱼/蟹-菇”立体高效复合生态农业6种模式,探索加强黑土地保护与利用,以科技集成促进粮食增产,取得了可喜成果。今年,在抓好6个盐碱地治理及高效利用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推进了镇赉县四方坨子万亩核心示范区建设和5个千亩级辐射示范基地建设。   实施以水保粮,“及时雨”浇出丰收田   抓好重点水利工程。白城市坚持抓粮先抓水,保粮必兴水方略,依托引嫩入白、大安灌区、洮儿河灌区、“河湖连通”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不断提高地表水利用率,为粮食生产提供水源保证。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针对白城属于半干旱地区的实际,全市各地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突出发展节水灌溉,不断提升抗御旱灾的能力。全市现有农田灌溉井13万眼,全程灌溉面积1360万亩,全程灌溉率78.5%。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84.6万亩(滴灌407.2万亩、喷灌172.8万亩、微喷4.6万亩)。洮北区全程灌溉率达到98%,镇赉县全程灌溉率达到97%,大安市全程灌溉率达90%。白城市积极与中化农业吉林公司合作,在全市5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中化MAP服务中心,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面积达15.74万亩,重点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收到了良好的节本、增产、增收效果。   实施科技兴粮,粮食生产插上腾飞的“翅膀”   积极开展种业创新。白城市充分发挥白城资源优势,重点开展特色农作物育种,在向日葵、燕麦、食用豆育种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先后育成各类特色农作物新品种60个以上,并在育种研究领域取得多项突破。创立洮南市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2022年,玉米制种面积达3.2万亩。建设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洮南综合试验站,年均承担国家和省级各类品种试验面积500亩以上。   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组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创新,开发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300多项;测土配方施肥、航化作业、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稻渔综合种养等新技术集成应用超过2000万亩(次)。   不断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全市各地认真落实农机补贴政策,加强全程机械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优化农机装备结构,重点发展大马力、低能耗拖拉机和杂粮杂豆收获机械等,提高农机装备水平。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达658万千瓦,拖拉机拥有量18.9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6.2万台),配套机具达44.5万台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2.3%。其中,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100%,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8.2%,花生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3.4%,大豆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4%,马铃薯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5.9%。

    吉林日报   52 阅读   2022-09-27 13:01
  • “秀美庭院”成为农村靓丽风景

     青砖石和木栅栏围起来的小庭院幽静雅致;操坪里,五色梅随风摇曳;门前菜园里,种植着红辣椒、空心菜……9月22日,记者走进茶陵县秩堂镇皇图村,家家户户点缀着各色花卉和绿植,微风细雨中散发着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我们村的这些乡村小院,只是茶陵众多‘秀美庭院’的一个缩影。”皇图村党总支书记龙清生说,“秀美庭院”改变了乡村面貌,也改变了村民的生活,已成为农村一道美丽的风景。   近年来,茶陵县实施“秀美庭院”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垃圾、清淤泥、清杂物,建小菜园、小果园、小庭院。   在湖口镇小潭村居民活动中心旁一座徽派风格的大礼堂,村党总支书记彭秋初正和村民代表讨论重阳节慰问村里老人的事宜。彭秋初告诉记者,这里曾是一所废弃学校,后来作为村垃圾处理中心,破败、脏乱的环境让村民不愿靠近。去年,借着全县农村创建“秀美庭院”的契机,小潭村众筹资金进行修缮和美化,将其改造成居民活动中心。   让美丽乡村留得住乡愁,是茶陵县开展“秀美庭院”创建的目标之一。该县25个“秀美庭院”创建乡村,都根据本村特色打造墙绘。小潭村墙绘是古朴生动的安富亭等地标图案,马吉村墙绘是红军兵工厂生产场景等红色图画……   一些带有村民浓厚回忆的建筑、名木古树等,也在“秀美庭院”创建中重新焕发生机。   高陇镇祖庵村有两棵千年古樟,许多村民的童年都是在这两棵古树下度过。去年国庆假期,在外打工的村民回村发现,古樟树周边有了竹篱笆、石板凳、绿草坪,与周边民居庭院风格浑然一体,树底下更热闹了。返程时,一村民在朋友圈里晒了古樟树风景,获得不少人点赞。   “乡愁不是愁,而是一种激励人们建设美好家园的正能量。”茶陵县委副书记田灿说,开展“秀美庭院”创建,就是要平衡发展与保护,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佳契合点,让美丽乡村承载乡愁,让人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湖南日报   53 阅读   2022-09-27 13:00
  • 吉林梅河口:喜看田园丰收景

    随着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梅河口市沃野田园稻谷金黄、瓜果飘香,五彩缤纷的秋色装点着梅城大地。   今年,梅河口提出“产业突破年”,大力发展蔬菜种植、特色种植等高效现代农业产业,着力促进镇村集体和农民增收,以“产业兴旺、百姓富裕、环境优美”推动乡村振兴,绘出了一幅醉人的丰收图画。   产业引领 农民增收   乐享金秋好景致   年初以来,针对农民小富即安,死守“铁杆玉米”的心理,梅河口市把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提出打造20万亩蔬菜基地的任务目标,并推动棚膜、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   “产业突破年”提出后,梅河口市委、市政府领导带着责任、带着深情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庭院调研座谈,召开各类会议数十次,研究部署工作落实中发现的问题和困难。所有市级领导全部落实包保乡镇,负责指导督促包保乡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9月21日,山城镇头八石村1100亩水稻迎来丰收。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数台收割机不停穿梭。丰源优品米业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天收割水稻500吨,预计国庆期间全部颗粒归仓。   山城镇今年全面调整种植产业结构,大面积实施蔬菜等经济作物,土豆、白菜、茄子等种植面积达1.8万亩,打造蔬菜种植专业村10个,创建庭院经济示范户1326个。   9月21日17时,晚霞布满天际。新合镇茂林村二组77岁的郝显策正在自家庭院韭菜地里收割韭菜,准备第二天一早卖菜商户来取。“我和老伴种植了2亩韭菜,纯收入1万多元,坐在家里就能赚钱,知足了。”郝显策乐呵呵地说。   今年,新合镇坚持加强种植产业发展,全镇种植头茬蔬菜1841亩,二茬菜镇村两级共完成1300亩,全镇876户庭院经济示范户目前已完成706户。   9月20日,温暖的阳光照进海龙镇春明村蔬菜合作社21栋暖棚内,一架架“巨玫瑰”葡萄闪着晶莹剔透的光。合作社负责人赵鑫眼瞅着丰收在望,十分开心。他说,今年合作社不仅增加了葡萄种植品种,还培育了香菇、平菇、榆黄蘑,预计实现收入42万元。   今年,海龙镇种植水稻2.8万亩、玉米8.5万亩、土豆898亩、二茬白菜萝卜751亩。发展温室大棚、冷棚1207栋,种植西红柿、草莓等蔬菜、水果,打造庭院经济示范户551户。通过注册商标“海龙园子菜”,不断提升蔬菜附加值,成功将自家园子建设成了“致富园”。   9月21日,在曙光镇东太平村 “灰苏子”地里,村民们正忙着收割。馨香的苏子味远远飘来,沁人心脾。“今年村集体种植的200亩灰苏子预计产苏籽2万公斤,实现收入60多万元。”村党支部书记张新军难掩喜悦。   年初以来,曙光镇按照 “十百千万”工程要求,落实蔬菜种植面积5200亩、经营农户1126户,其中,种植重点品种紫叶苏子1100亩。与桦甸市一家公司签订了苏子叶腌制咸菜出口韩国的收购协议,发展庭院经济示范户402户。   9月21日,吉乐乡卧龙村村集体种植的50亩经济田里,翠绿的水果萝卜惹人喜爱。村干部在查看水果萝卜长势时,脸上写满笑容。   年初以来,吉乐乡以发展水果萝卜种植等特色产业为主,将卧龙村培育成水果萝卜种植村,带动6个村、130余户,户均增收6500元。同时,全乡栽植土豆1000亩,种植西瓜220亩,创建庭院经济示范户383户。   9月20日,在一座营镇穆家店村“穆家店工坊”, 琳琅满目的粉条产品跃然眼前。负责人严宏面对记者娓娓道来:我们穆家店工坊投资226万元,5月22日开工建设,7月30日试生产,每天可加工粉条1500公斤,目前已生产土豆宽粉、细粉、淀粉等4个品种,预计年可加工土豆50万公斤以上,纯收入100万元。   今年,一座营镇因地制宜推进产业项目落实落地,发展庭院经济示范户304户,完成早土豆种植1450亩,二茬蔬菜种植545亩,全镇在壮大镇村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政府主导 市场运作   喜迎丰收笑脸扬   用政策兜底风险、给补贴培育产业、靠市场做大做强。   梅河口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关于全市农业产业项目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等包含4大领域、31条政策文件,专项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特别是,针对土豆、白菜、萝卜等市场需求量大的蔬菜,出台政府兜底收购的保障政策,从根本上消除了农户对市场波动等系统性风险的畏惧心理,有效促进了蔬菜种植产业的迅速发展。截至目前,已发展各类蔬菜8.17万亩,新增94.5%。   坚持产业链发展方式,既抓产量规模,也抓销售转化,确保“生产即能销,销售即市价”,让优质农产品获得应有效益。全市共种植各类马铃薯3.6万亩。同时,为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积极延展产业链条,开工建设了土豆粉厂、粉条厂等。目前,梅河土豆粉已经获得市场认可,正逐步成为新区的特色名片。   9月21日,中和镇金厂村金厂沟“振鹏果园”里红色的“鸡心果”挂满枝头。“我家果园共200多亩,有鸡心果、隆丰等4个品种,预计产量30万公斤,实现收入200万元。”刘振有喜上眉梢。   今年,中和镇将东下村打造成土豆村,将金厂沟村打造成苹果村,将关家沟村打造成苏子村,将刘堡村打造成菜葫芦村,实现一村一品全覆盖。全镇种植土豆、苏子、菜葫芦、大葱等共计1100亩,二茬菜445亩。创建庭院经济示范户287户,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   9月20日,在康大营镇北赵村一组农田里,绿油油的大白菜长势喜人,即将丰收。康大营镇产业办公室主任焦勇告诉记者,北赵村集体种植的45亩秋白菜预计产量11.2万公斤,实现收入11.2万元。   今年,康大营镇结合实际,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壮大镇村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完成土豆、辣椒、刺老芽等蔬菜种植5060亩,发展庭院经济示范户429户。   9月21日,在小杨乡古城村二组20多亩大豆地里,身着朝鲜族服装的村民载歌载舞、打卡留念。   据了解,小杨乡以水稻为主导产业,全乡17个村,共发展水稻种植1.4万亩。年水稻加工量约7000吨,带动农户150户,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个。全乡种植头茬蔬菜1911亩,二茬蔬菜820亩,打造庭院经济示范户592户。   9月21日,在水道镇新丰村二组大顶山的坡地上,鲜红的辣椒与山林相映,组成了斑斓的五彩画卷。十几位村民正忙着收获辣椒。“我家种植的40多亩辣椒预计产量9万公斤,可实现收入26万元。”笑容洋溢在种植户邓洪立的脸上。   今年,水道镇发展蔬菜种植1402亩,已收获1100亩,完成二茬菜种植524亩。全镇2842户庭院经济项目全部落地,打造以蔬菜种植和畜牧养殖为主的庭院经济示范户199户。完成种植白菜、萝卜、葱、豆角、苤蓝、芥菜等蔬菜322亩。   9月21日,在红梅镇白石沟村二组“兄弟果园”里,几名游客正在采摘苹果梨。“我家果园有香水梨、朝阳梨、玫瑰红苹果等8个品种,预计产果15万公斤,纯收入10多万元。”果园主人张秀民快言快语。   红梅镇制定“一村一策”产业发展规划,种植蔬菜3849亩,确定以茄子、辣椒、黄瓜为主要品种的庭院经济发展方向,庭院蔬菜种植户2285户。苹果梨、南果梨、香蕉梨、李子、苹果等果树种植面积3000余亩,大榛子1000亩。   9月20日,在牛心顶镇自兴村三组马尾山下,村民们正忙着收获架杆紫裤茄子。“眼下,全村100多亩架杆紫裤茄子喜获丰收,亩产达1万公斤,预计实现收入100多万元,看来,我们选对路了。”自兴村党支部书记王晓强笑脸盈盈。   牛心顶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今年完成蔬菜种植6314亩,主要品种有架杆紫裤茄子、水果玉米、苏子等,扩建牛心顶村隆福葡萄采摘园、王建草莓采摘园,新建30亩标准冷棚;完成庭院经济示范户创建877户,将农户庭院建成了“增收园”。   绿了生态 富了口袋   美丽乡村赋新篇   激发内外双“引擎”,让魅力乡村焕发新容颜。   为让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梅河口市投入1000万元,出台庭院经济示范户奖励政策。鼓励蔬菜种植面积达到0.5亩以上,商品化率超过50%,庭院干净整洁的农户申请庭院经济示范户,每户可获奖励1000元。庭院经济示范户举措,极大地刺激了农户对闲置庭院的盘活利用,仅庭院马铃薯一项,全市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创造价值近3000万元。   据初步统计,“产业突破年”实施以来,大量农民选择主动流转土地,把土地交给工商资本运营,自己就地打工就业,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同时,梅河口强化品牌打造,依托梅河供应,在长春开展流动配送服务,每天将优质、新鲜、绿色的自产庭院蔬菜、大地蔬菜以蔬菜盲盒形式输送到长春市民的餐桌,实现日供日鲜,既满足了长春的市场需求,巩固了梅河供应的品牌效应,也扩大了梅河口蔬菜的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9月20日下午,在太阳余晖下,进化镇维新村董素梅家的中草药地里仍然有人在忙碌收割。她家的中草药“苍术”喜获丰收,预计实现收入8万多元。   进化镇紧紧抓住中药材发展机遇,在维新村周家屯引进投资建设中草药种植基地,投入1000余万元资金,完成1000亩细辛种植,其余土地预计2023年全部实施细辛种植,可为全镇及周边乡镇创造400余个就业岗位。   一车又一车黏玉米拉进院内,扒皮、选棒、装袋、真空包装,伴随着机器有韵律地声响,村民们忙得热火朝天。   这是9月20日上午记者在兴华镇金岗村“大架山农场”看到的场景。“现在每天有160多位村民加班加点收获加工甜玉米,每天加工10万棒,年可加工500万棒,实现产值1000万元。”干练的现场负责人胡雪边介绍,边通过对讲机进行工作安排。   兴华镇今年把蔬菜及黏玉米种植作为全镇产业调整方向的同时,鼓励百姓对房前屋后的空地精耕细作,让农家小院变成绿色满园的生态院落。今年,全镇12个村精选12个自然屯266户作为庭院经济示范户。利用地膜和育秧棚发展错季蔬菜230亩,以韭菜、水萝卜、黄瓜等为主,户均增收1000元。   9月21日清晨,天刚放亮。黑山头镇宝山村二组后山坡上,宋维富家的地瓜田里陆续来了五、六个人,“宝山地瓜”迎来了收获季。   今年,黑山头镇围绕“产业+园区+基地+一村一品”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力争2年至3年形成黑山头镇宝山地瓜和棚膜园区两个特色支柱产业。通过产业调整带动发展320个市场主体,庭院经济示范户349户。   9月21日下午,杏岭镇帽山村五组村民鞠奎录来到自家菜园采摘“九月青”豆角。鞠奎录兴奋地告诉记者,自开展庭院经济以来,他家种了2亩地豆角,仅靠“架豆王”就收入了2000多元。   杏岭镇今年以来共完成蔬菜种植10003亩,培育庭院经济户1850户,种植品种为辣椒、洋葱、马铃薯、豆角、豇豆、晚黄瓜等9个品种,目前正值庭院作物销售旺季,预计户均庭院增收800元。   9月20日,记者在双兴镇双兴村新盛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看到,工人们正在忙着晾晒木耳,不远处的灵芝大棚里,肥厚的灵芝长势喜人。与理事长姜树新聊天中得知,今年仅木耳预计收获200万袋,实现收入600万元。   双兴镇今年全力推进农业产业项目,新增新盛木耳菌包厂30亩65栋食用菌棚膜,用于发展灵芝、吊袋木耳产业和庆胜村32亩83栋庭院蔬菜棚膜。完成土豆种植1245亩,地瓜55亩,白菜100亩,二茬蔬菜种植527亩,各类秋菜180亩。评选庭院经济示范户481户。   这几天,湾龙镇小榆树村二组70岁的刘淑青忙着在地里收获大葱。她家1亩多地的菜园今年能收入3000多元,利用自家菜园发展庭院经济让老人尝到了甜头。   湾龙镇将全镇3000亩园田地和部分小片荒进行整合,确定了5000亩种植计划。落实庭院经济种植户3150个,10亩以上规模化种植户13个。目前,全镇晚西瓜、油尖椒、菇娘、白菜等3000多亩上市农产品市场销售势头喜人。   9月21日下午,在李炉乡永强村四组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人们正在采摘蔬菜。据示范区负责人任天龙介绍,这里各类品种蔬菜30余种,年产有机蔬菜600吨。   今年以来,李炉乡确定以培育市场主体为核心,辐射带动全乡种植业、养殖业、乡村旅游业发展,全乡落实蔬菜种植5113亩,培育庭院经济示范户307户。   金秋欢歌起,硕果满目新。   梅河口,与丰收相约,同幸福相遇……

    吉林日报   53 阅读   2022-09-27 12:59
  • “小、精、特”农产品亮相丰收节,展示营口市农业新成就

     在2022中国(营口)第五届海蜇节暨中国(营口)国际渔业博览会、东北亚(营口)农副产品展销会上,围绕“精品农业,三水之乡”这一主题,营口市百余家参展企业携带12个品类、300多个品种“小、精、特”农产品集中亮相,共话丰收喜悦。   开幕式上,有1900万粉丝的“抖音张同学”来到直播间,尽心展示、销售营口特色农产品。“张同学”的账号已然成为展示推介营口市农业的新窗口。“张同学”被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授予“乡村振兴营口最具影响力新农人”称号。   展会为媒,为企业搭建起平台,促成交易,达到助农惠农宗旨。在线上签约环节,辽宁供销农创联资产经营股份公司与韩国巴伦公司签订1350万美元中药材购销合同,助力营口市地区药材、食品、农副产品发展,同时将业务辐射全国,目前已基本达成年出口辣椒2万吨采购意向。   海蜇节期间,营口市还在抖音、快手直播间、农产品大宗交易平台设立线上分会场,为用户和国内外采购商提供快速遴选、购买商品的入口和渠道,方便产品销售及平台用户转化,实现参展企业线上平台销售。   活动现场,营口市涉农县区组织部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质农产品及精、深加工农产品“精彩亮相”,既有海蜇、葡萄、大米等地方传统特色“三水”产品,又有盆栽黄山楂、灵芝、小西瓜等“小”“精”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展现了营口市新时代乡村振兴新面貌、农业发展新成就,也让广大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   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嘉里粮油(营口)有限公司,是益海嘉里集团在东北设立的第一家生产型企业,为农民提供粮食产后服务20余万吨,辐射农户4600户。在现场,企业精心布置展台,为海蜇节助力。   本届海蜇节还设置特色农产品品尝区、现场直播区、活体海蜇展区、科技农业展区、营菜品鉴区、营口非遗展区等,全面展示农产品丰收景象。   营口市农业以“三水一牧一菜”著称,是辽宁省农业的缩影。同时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闻名的“中国海蜇之乡”。近年来,营口市大力实施品牌兴农战略,农产品品牌达到210个。“海蜇节”的举办,有效打开了营口市农产品的销路,推动了海蜇等农业产业绿色、快速、健康发展。

    营口市农业农村局   58 阅读   2022-09-27 12:58
  • 房山丰收节设置农耕文化展,传统农具让人忆苦思甜

    当现代化的播种机、收割机、插秧机、脱粒机们开始在京郊大规模推广,传统的镰刀与锄头悄悄离场……9月23日,2022年房山区丰收节在周口店镇黄山店村启动,现场特别设置了农耕文化展,一件件老农具吸引不少市民围观,大家在忆苦思甜中感受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   镰刀、耙子、石磨、木犁、锄头、背篓、耧……“早年间,农村种地方式很落后。有牛有驴的家都算富裕的了,没有牲口的家,就只能靠人种地。这是以前犁地用的木犁和耙,这是种麦子用的耧,过去人拉犁子、拉耙、拉耧是普遍现象……”房山区农服中心生态休闲室主任陈永亮指着背篓说,40多年前,周口店供销社黄山店分销店的工作人员,就是背着这样沉重的背篓,不管风霜雨雪,也常年坚持翻山越岭为群众送货。他们的故事还曾被拍成电影《红色背篓》。   如今,黄山店村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还开发出了坡风岭景区和精品民宿,成了京郊旅游“明星村”,年均吸引游客40余万人次,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共同富裕这条道路,一定要继续走下去。”黄山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进刚说。   记者注意到,现场还设置了房山区“三农”成果展区、周口店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区、稻作文化历史与发展区、普法宣传区、丰收市集区,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房山区乡村振兴工作的发展成果。“源味体验、乐享房山休闲农业乡村游”“幽岚山谷精品线路”两条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路线也在现场进行了推介。   近年来,房山区聚焦农村美,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聚焦农业强,粮食、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逐年递增。聚焦农民富,深入开展脱低帮扶,千方百计抓好农民增收,2.99万人全部实现脱低。

    北京日报   40 阅读   2022-09-27 12:57
  • 丰收节+科技,海淀虚拟主播“甜园”带您看丰收

    又是一年秋风起,稻花香里庆丰收。9月23日,2022年海淀区“中国农民丰收节”在上庄镇常乐村京西稻智慧农场开幕。农业科技虚拟主播“甜园”首次亮相丰收节,与真人主持同框,讲述海淀“三农”故事,现场科技感、时尚范满满。   本届丰收节由海淀区农业农村局、海淀区乡村振兴局、上庄镇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传统农业文化与新兴科技元素相互融合,带给现场观众不一样的感觉和体验。   本次活动举办地在上庄镇常乐村是海淀区京西稻集中种植区,京西稻,又被称为“御稻”,是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之一。海淀区作为京西稻的发源地,一直以来对京西稻实施保护性种植。今年通过打造智慧农场项目,在这片传统稻田上初步实现覆盖水稻耕、种、管、收全过程的无人作业,打造出科技赋能的农业生产新场景。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专属于农民的节日,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记者从海淀区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8月底,海淀区已经完成粮食播种面积7300余亩,蔬菜播种面积近7000亩,产量1万余吨,较上年同期均有大幅增长,不折不扣是个丰收年。   在丰收的同时,海淀区农业品质也在不断提升,在农业品牌展区,10余个本地农业品牌集中展示,包括瓜果蔬菜、乡土植物、花卉、杂粮、种子、有机零食、酿制品等,类型丰富、品种繁多。近年来海淀区积极培育发展本地农业品牌,百旺种植园的“百旺”果蔬和大道农业有限公司的“御前青玉”两大农产品品牌今年成功入选北京“优农”品牌。   丰收节上,海淀区还为百旺农业种植园、大道农业、中关村科普农庄、海淀区组培室、弗莱农庄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6家单位授牌成为“农事劳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开启了海淀区农事劳动教育的新篇章,将推动农业与教育、文旅等产业融合发展,将海淀田园打造成为孩子们了解自然、走近科学,投入劳动、热爱生命的平台。   此外,丰收节上,延庆区带来了由“巧娘”制作的3.6米长、1.6米高的巨幅剪纸,海淀区也带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曹氏风筝”作为回赠。2018年海淀区与延庆区建立协作关系,充分发挥在农业科技、产业发展、人才储备等方面资源优势,统筹安排区内6个镇与延庆区6个乡镇进行结对,并组织推动区内多家企业与延庆区28个经济薄弱村结对,助力实现共同丰收的美好愿景。

    北京日报   33 阅读   2022-09-27 12:57
  • 辽宁省各地举办多种活动欢庆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喜看稻菽千重浪,新农村里说丰年。9月23日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辽沈大地处处可见五彩缤纷的“丰”景。为增添农业发展活力,提振农村发展信心,增加农民丰收体验,辽宁省以“庆丰收、迎盛会”为主题,在沈阳、大连、锦州、营口4个主会场,31个分会场同步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礼赞丰收,讴歌时代。   线上直播拓展销路   同“屏”共振,让丰收节气氛“燃”起来。今年全省各地的庆丰收现场,不约而同做起在线直播等活动,让网友身临其境般感受现场的热闹。   丰收节当天,第二十二届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在线上举行,农博会采用云直播的方式,为重点产品直播带货,沈阳各地庆祝丰收节活动也在网上播放。   “大家看过来!这是我们海洲栽培的特色‘五彩花生’,颗粒均匀、营养丰富、老少皆宜……”一场别开生面的丰收节“云”端庆祝活动在康平县海洲乡开幕。直播间内,在6位主播的引导下,网友从不同点位观看网红直播带货、“线上”签约、花生收获,了解花生加工、打包等过程,感受农民丰收的喜悦。   肥嘟嘟的刺参、鲜绿的软枣、农家笨鸡蛋、有机稻米……大连市农业农村局官网上线的“大连市特色农产品网上展厅”,成了农业经营主体的集体秀场。90多个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推出200多种各自“看家宝贝”共庆丰收。展厅开通首日,不少农业经营主体收到了良好反馈。以葡萄为特色产业的甘井子区营城子街道对门沟村就迎来了好几拨儿采购队伍。村委会委员刘万里兴奋地说:“接到了好几个采购电话,销了6万多斤。”   镜头转向锦州,直播带货如火如荼。“来看看我们义县的小粒花生啊!好吃又营养,早买早发货……”9月23日一大早,锦州义县的花溪森林公园里,主播们在玉米搭建的农家小院里热情地直播带货。原本知名度就颇高的小粒花生又火了一把。   营口会场同样热闹。“今年我们营口海蜇大丰收,不仅个头儿大,肉质还坚挺,味道鲜脆可口……”网红“张同学”等主播纷纷推介家乡特产,引起众多网友在线围观,线上销量不断蹿升。   线下活动丰富多彩   建平县的大地上一片五彩斑斓,红、黄、白、绿、黑五色杂粮正谱写着丰收的乐章。丰收节活动现场,该县设置了1个主会场以及5个分会场,以热情的舞蹈、热闹的秧歌、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等形式,展示建平杂粮产业成就。同时,近200家来自全国杂粮主产区的企业带着初、深加工产品共聚一堂,现场制作的芝麻软糖、小米锅巴、杂粮粉等几十种杂粮美食,让现场观众赞不绝口。   “晒秋喽!”谷子金灿灿,五味子红彤彤,桃子羞红了脸,梨子压弯了腰……在凤城市大梨树村,丰收景象醉人心田。为庆祝丰收节,这里举办了“丰收喜悦”农事体验接力赛,让村民和游客一起贴近农业生产,感受农村习俗,体验农民生活。   西丰县,“庆丰收、游鹿乡、促发展、迎盛会”活动在河畔夜市拉开序幕。启动仪式上,铁岭市民间艺术团和西丰县文艺爱好者还奉献了一台充满东北特色的文艺演出,京东首届农特产购物节西丰分会场同步启动。为全面展示特色产业发展成果,活动现场设置了47个展位,推出西丰贡榛、鸡心果、蚕蛹、鹿副产品、香菇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和美食。   擦亮“辽字号”农业品牌   已连续举办5年的丰收节活动,不仅是庆祝丰收、销售产品的平台,更是展示各地农业农村资源特色以及发展成就的一个窗口。   今年的营口海蜇节,除了主打线上展销外,还选择7个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设立直播点,全面展示营口现代农业发展成就。活体海蜇、金灿灿的稻穗搬进了会场,现场开启水果、米饭、海蜇品鉴专区,营口“农业成果”一站式尽览。   在大梨树村,比丰收节庆典更热闹的是万亩花果园里成熟的桃子、板栗、梨,漫山遍野挂满了枝头,散发阵阵诱人的果香,游客上山采摘,村民更是尝到了丰收甜头。“山上的果子大丰收,村里的景色更好看,我搭上乡村旅游这趟车,一年能多收入四五万元。”大梨树村村民崔凤华难掩喜悦地说。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此次丰收节期间,辽宁省各地围绕乡村产业振兴组织开展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擦亮了辽米、辽菜、辽果、辽畜、辽鲜、辽药等“辽字号”品牌特色农产品的名片。下一步,辽宁省将继续通过大力推进辽宁农产品品牌培育和创建,不断提升辽宁农业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辽宁日报   49 阅读   2022-09-27 12:56
  • 稻浪飘香丰景如画,写在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白露过,秋分至,在这个硕果累累的季节,赣鄱大地再次唱响丰收欢歌。又是一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社会各界与广大农民一起庆丰收、晒丰收,一起话丰收、享丰收。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的关键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今年的丰收节,不仅仅是对我省农业发展的检验,更是全面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省农业农村发展新变化、新成果的一次良机。   战灾情、保供应,稳住农业基本盘   江西,以全国2.13%的耕地生产了3.21%的粮食,连续9年稳定在430亿斤以上,特别是2021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达到5659.3万亩、产量438.5亿斤,粮食主产区地位更加巩固,为端稳“中国饭碗”贡献了江西力量。   今年的农业生产并不顺利。春耕时节,农资价格高涨;5月、6月连续低温阴雨,我省连续遭遇了9次暴雨;7月、8月又经历了历史罕见的持续高温少雨天气,进入9月旱情还在持续。   农业稳则大局稳,粮食安则天下安。面对今年的不利开局,江西以拼搏之姿,全力稳住农业基本盘。   今年伊始,由厅领导挂点包片设区市,农业农村系统466名干部组成的93个工作组,赴93个涉农县开展驻点服务指导,实现对全部农业县(市、区)全覆盖。各地各部门也精锐出战,防疫情、抗洪涝、战高温。   众志成城!今年以来,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呈现“稳中提质、接续向好”的强劲势头。早稻、夏粮喜获丰收,1830.2万亩早稻增产0.8亿斤,109.1万亩夏粮增产0.2亿斤;预计前三季度蔬菜产量1141.7万吨,同比增长6.8%;生猪出栏2395万头,同比增长4.6%;水产品总量193.5万吨,同比增长5.1%,牛、羊、禽、蛋等均有不同程度增产。   调结构、优品质,加快向农业强省转变   培育粮食、果蔬、畜牧、水产等四个千亿产业;实施农业七大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打造小龙虾、富硒蔬菜、鄱阳湖稻米、赣中南肉牛等四大国家级产业集群;休闲农业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60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38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   今年,我省又相继印发了富硒功能农业和农业七大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进一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江西日报   38 阅读   2022-09-27 12:56
  • 兰州市:欢庆丰收晒硕果,甘味飘香走全国

    9月23日,兰州市在榆中县举办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兰州高原夏菜新品博览会,会上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配送分中心揭牌。   金秋九月,瓜果飘香,又是一年丰收季,榆中大地繁花似锦,五谷丰登。9月23日上午,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兰州市主会场活动在榆中县举行,兰州高原夏菜新品博览会同步开幕。   过去的一年,甘肃省农业增加值达到1406.8亿元,增幅连续5年居全国前四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万元台阶,达到11433元,比2012年4506.7元增加6926元,增长153.6%。   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231万吨,人均占有量495公斤,超过全国平均484公斤的水平,是国际粮食安全线的124%。全省肉蛋奶总产量达到223万吨,比2012年131万吨增长70%;畜牧业在农业结构中的占比上升到25.6%。   全省特色优势作物面积达到4530万亩,比2012年2900亩增加1600万亩,蔬菜、果品、中药材等在农民增收中的贡献份额显著上升。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过3900亿元,农业产业化企业经营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全省有60个区域公用品牌和500个企业商标品牌先后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甘味”品牌荣获2021年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指数百强榜第一。   兰州市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了兰州高原夏菜、兰州百合等农产品知名品牌,创建了一批乡村休闲农业示范点,在产业培育、品牌打造、市场拓展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   榆中县在高原夏菜生产、农产品集散、冷链物流和直供配送方面创造了鲜活的经验。2021年,兰州高原夏菜全产业链产值逼近100亿元,在全省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   活动现场,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周邦贵与榆中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学强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配送分中心揭牌。这标志着以榆中县为代表的兰州高原夏菜基地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蔬菜配送的分中心,更好地服务粤广澳大湾区蔬菜市场。

    中国甘肃网   37 阅读   2022-09-27 12:55
  • 重庆将创建政策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实验示范区

     近日,《重庆市政策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实验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台,明确了创建政策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实验田、示范区的目标、重点措施及实施步骤等内容。   农发行将全力支持重庆创建政策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实验田、示范区,在信贷政策、信贷规模、金融产品创新、资源配置上给予倾斜,建立3000亿元规模项目储备库,意向提供各类融资2000亿元。   比如农发行将推出差异化信贷政策,区分不同区域和客户,开辟办贷“绿色通道”、给予差异化审批权限、设置差异化办贷条件、合理设置贷款期限、执行最低资本金比例、适度放宽抵押担保条件、放宽融资性担保公司核准权限、适度放宽贷款评审条件、减免结算收费。   再如,农发行将给予实验示范区项目优惠贷款利率。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区县等重点区域和102项重大工程、长江大保护、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等重点项目,贷款执行利率最低可下浮0.5%。   重庆创建政策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实验田、示范区,还将尝试贷款模式、还款来源等方面的创新。例如,围绕农村地区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等长江大保护重点领域,将推广“河道清淤+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河道清淤所产生的废弃物利用料及河道周边地块存留废片石的处置收入,也可作为项目还款来源。

    重庆日报   46 阅读   2022-09-27 12:54
  • 丰收节里话“丰”景,清水农业“涨”势喜人

    又是一年丰收时,清水大地,鲜红脆嫩的花牛苹果,青薄圆实的清水核桃,黄艳滢滴的玉米棒子,金黄灿烂的万寿菊,质软味美的清水木耳……都迎来了丰收季。   党的十八大以来,清水县立足县域实际,严守耕地红线,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优势产业,打造农业品牌,提高质量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全县农业基础日益改善,特色产业欣欣向荣,粮食产量“十八连增”,“三农”工作呈现出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良好态势。   藏粮于地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时下,丰收的画卷在清水大地徐徐展开。一架架玉米挂满农家院墙,一袋袋小麦囤积在崭新村居,一串串辣椒红火了农家生活……丰收的喜悦,溢满沃野田间。   在永清镇东山梁田间地头,35万公斤的优质冬小麦种子源源不断运往5000亩良种繁育基地,拉开金秋小麦播种的序幕。   一直以来,清水县始终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严守粮食安全底线和耕地保护红线,强化科技增粮措施,加大撂荒耕地复耕复垦力度,全面落实党的各项惠农补贴政策,有力保障种粮农民收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   持续整治撂荒地、不断提升农业技术、高标准推进农田建设、全面推行大豆—玉米复种模式……一系列的措施促进了粮食稳产增收,稳住了粮食安全基本盘。党的十八大以来,清水年均种植粮食65万亩,产量达16万吨以上。2021年种植粮食作物67.45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8万吨以上。   产业富民 托起幸福清水新希望   金秋九月,在永清镇苏屲万寿菊种植基地,一片片金灿灿菊花摇曳生姿,如一幅黄色墨盒泼成的油画,把金秋的田野点染的色彩绚烂。   “今年全镇种植万寿菊8122亩,目前已进入第四茬采摘,雇佣附近群众在基地务工,一天下来,少说也能收入100元。”永清镇副镇长巨鹏举说。   而在清水县其他乡镇,漫山遍野的万寿菊花开正浓,村民正忙着采摘、装筐,一车车万寿菊被送往收购地,丰收的喜悦荡漾在田间地头。   今年,清水县18乡镇285个种植主体共完成万寿菊种植6.87万亩,预计总产值达1.2亿元。   如今的清水,肥沃的土地里,果实累累,穰穰满家。湛蓝的天空下,红彤彤的苹果绽开农人的笑脸,黄灿灿的万寿菊织出乡村锦绣生活,绿油油的核桃结出致富好“钱”景,乌漆漆的黑木耳开出山村幸福花……缤纷色彩描绘出特色产业的斑斓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清水立足农业特色资源禀赋,打优势牌,走特色路,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不断提升,林果、畜牧、蔬菜、中药材、劳务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电商、数字经济等新型业态不断涌现。特别是去年以来,清水县把产业振兴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之策,构建“六大特色产业板块”,打造产业大县,整山整湾整流域发展干鲜果、畜牧、蔬菜、中药材、小杂粮五大特色产业,构建“一村一品”“连乡成片”“集片成链”“一县多品”的特色农业产业格局。   科技赋能 打造现代农业新高地   科技兴农,让丰收更多,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时下,走进清水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五连体连栋温室内,智能温控系统24小时工作,一排排航天蔬菜苗株距整齐,行距适宜,郁郁葱葱,健壮生长。   交谈中,记者了解到,清水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五连体连栋温室以科技成果展示和新品种育种为主要功能,示范种植无土栽培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农业科技新成果。截至目前,已向县域内多个种植点推广输送瓜果蔬菜苗木10余种220万株,开展实用技术培训6次500多人,给传统农业注入了新能量。   得益于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清水县航天蔬菜正在以“航天蔬菜+”的方式走向千家万户。   科技赋能,让传统农业插上了现代的翅膀。清水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五大富民产业”建设为抓手,促进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不断加持,为清水县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要素,以万寿菊、艾草加工、月季育苗和金银花、薰衣草、金丝皇菊等特色产业为依托,清水发展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会展农业,培育康养、生态、文化、乡村和城镇旅游新业态,把“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经营主体的变革,让分散经营的小农户精准对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土地流转+股金分红+就地务工+利润分红+产品销售”的利益联结机制、“种苗免费+以奖代补+保底收购+农业保险”的兜底保障机制,真正把广大群众嵌入大产业、带入大市场、融入大链条,实现抱团发展。   数字信息时代,“互联网+农业”更是“丰”景无限。手机成为营销助农的“新农具”,直播成为现代农业的“新农活”,网络让清水特色农产品漂洋过海,走出国门。   日前,满载清水花椒、香菇等农特产品的12辆货车同时发车,从清水县食用菌产业园驶向俄罗斯、尼泊尔、吉尔吉斯斯坦、日本等国家。乘着“互联网+”的东风,清水推动传统外贸产业与互联网创新融合发展,全县共有5家企业成功入驻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涉及花椒、苹果、蜂蜜、核桃等产品。清水县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踔厉奋发 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金秋时节,行走在清水大地,一条条平坦的村道延伸至家家户户,一座座干净的庭院旁绿树成荫、鲜花绽放,一个个产业基地绽放生机、孕育希望……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清水县乘势而上,积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持续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走进红堡镇西城新村,一排排独栋的农家小院,白墙红瓦,窗明几净,一条条硬化道路干净整洁,卫生所、幼儿园、便民超市等一应俱全。   “没想到我们也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上这么好的日子!”今年67岁的西城新村村民卢来财笑着说。   据了解,清水县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坚持政策不断档、力量不减弱、监测不松懈,紧盯脱贫地区、脱贫群众的民生需求,持续强化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筑牢防止返贫致贫“防火墙”。   今年以来,清水县抢抓“全省乡村建设示范县”建设机遇,建成省级示范村10个,县级精品村30个、达标村60个。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农村垃圾革命、厕所革命、风貌革命等紧密结合,内外兼修,提升乡村颜值气质,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触手可及。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网红公益助农、文明积分兑换实践项目,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初步形成。健全“村党组织、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网格体系,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一股清新之风在广袤田野中吹拂,村民生活更加安心、舒心。

    甘肃日报   49 阅读   2022-09-27 12:53
  • 农村移风易俗推进工作督办调研

    如何更好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引导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觉践行移风易俗,让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更加浓厚,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9月20日,市农业农村委党组成员、市纪委监委驻市农业农村委纪检监察组组长王晓诚一行赴嘉定区开展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专项督办调研。嘉定区委常委、副区长朱效洁陪同调研。   调研座谈会上,王晓诚对嘉定区进一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提出要求。一要示范引领,带动群众。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好示范引领,坚决遏制各种恶习、陋习,用优良的党风政风引领农村移风易俗新风尚。二要实事求是,狠抓落实。农业农村部门在内的各个部门要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好服务管理工作,弘扬正能量,让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在基层的成果真正惠及广大群众。三要创新机制,形成合力。农业农村部门要做好牵头工作,整合其他部门的力量,形成合力;部门之间要互相借鉴各自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把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推进到新的高度。四要做实做细,久久为功。在思想观念上要始终重视起来,把农村移风易俗工作作为长期任务不断深入推进,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为全国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带来成功经验。   调研座谈会召开前,王晓诚一行先后对徐行镇伏虎村通过实施乡村治理积分制鼓励村民主动创建美丽家园和华亭镇毛桥村农村集中公益服务点引导村民移风易俗的做法进行调研。

    东方城乡报   43 阅读   2022-09-27 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