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当前提出构建创新链前瞻引领、产业链完整融合、供应链协同集聚的农业产业生态。去年11月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也提出,要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万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这样一个总的目标,这个都是河南在从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迈进的过程当中,提出的目标和总的考虑。 品牌与农业相伴而生、相向而行。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河南出现了一批像双汇、牧原、三全、思念等“大而强”的农业品牌企业;还有像卫龙、蜜雪冰城、千味央厨等“快而新”的企业;以及像好想你、淮山堂、金丹乳酸、想念面条、文新茶叶等“专而精”的农业品牌企业。这些农业品牌企业现在在不同的方面都已经成为河南农业的龙头。河南农业品牌建设的具体做法主要有4点: 第一点是优势再造 河南体量最大的一个是粮食、一个是生猪。粮食是全国第二,排在黑龙江之后。生猪是6000万头,这两年出栏量和四川不相上下,分居第一第二,有时候我们第一,有时候四川第一。 粮食和生猪这个很传统,怎么样再造优势?我们这些年通过打造,涌现出来牧原这样一个企业。昨天我们在南阳召开了全省的乡村产业发展推进会,参观的第一个点就是牧原。牧原现在已经在全国的24个省、102个市、215个县、609个乡镇、1285个村,一共建设了1183个养殖场,并且养殖场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都是比较高的。 牧原去年的存栏量已经达到了3500万头,去年的出栏是4000万,今年1-8月份的出栏已经达到了4000万,有望全年能够实现6000万的出栏量,相当于河南一个省的出栏量,大概占全国的1/10。 牧原的员工现在已经达到14万人,其中大学生4万人,硕士博士1100人。我们去看了,他说过去招聘的多数是畜牧和兽医的工程师,现在的工程师他们分成了16大类,除了畜牧、兽医以外,还有营养工程师、育种工程师、生物工程师、品控工程师、水电工程师、环保工程师、土木工程师、空气工程师、光学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程序工程师、信息工程师和算法工程师。 所以你今天再到牧原看,你看到的养猪和传统的养猪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有机会大家到河南南阳的内乡去看一看,目前牧原的养猪已经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第二是换道领跑 农业和食品行业是一个传统的行业,几千年、几百年,同时这也是一个历久弥新的产业。这几年我们提出要换道领跑,在一些农业的新领域和食品的一些新方向要加力发展。在赛道转换当中,要彰显我们传统农业大省的优势。 这里边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预制菜,现在很热,几乎搞食品的不提预制菜好像觉得不好意思。河南的预制菜有一家上市公司叫千味央厨,从思念食品孵化出来的一个公司,做水饺和汤圆起家,但是千味央厨现在是B2B,通过对连锁餐饮企业的服务,做成了新的预制菜肴。 千味央厨现在有四大款产品,第一个是油条,每年炸7.6亿根;第二个是芝麻球,每年生产8.2亿颗;第三个是蒸饺,每年生产10.9亿只,还有西式的蛋挞,每年生产4.3亿枚,这四款产品撑起了一个上市公司,并且每一个单品都是过亿的大单品。这个公司现在的市值甚至超过了他的母公司,千味央厨应该说在预制菜肴这个新赛道上成功实现了换道领跑。 第二个我说一下酸辣粉。我今天上午在河南的开封参加中国(通许)酸辣粉行业大会。酸辣粉,过去是四川和重庆一带的小吃,但作为一个行业,它的发展是在河南。 河南目前生产的酸辣粉大概要占到整个酸辣粉的80%,其中涌现出像嗨吃家、食族人等一批新锐企业。年轻人、90后生生把酸辣粉变成了一个时尚化的产品。我们做过市场调查,大概有67%的消费主要是女性来消费。 第三是数字引领 现在一切都在数字化,数字化改变一切,农业也是一样。农业的发展也必须实现数字化。过去我们认为数字化很难,工业的数字化比较容易,农业怎么数字化?在河南,农业数字化也有了很好的实践,我也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数字辣椒。我们省委书记楼阳生同志,半年期间两次调研辣椒产业。河南的辣椒是麦椒套种,在小麦没收割的时候,就要把辣椒种进去。如果不解决自动化的问题、不解决机械化的问题,这个辣椒生产很难。数字辣椒把整个辣椒从种到收,主要的环节实现了季节化、智能化,应该说这是数字化给农业带来的新变革。 再一个就是数字农田。我们过去一直认为,农业数字化最难的是小麦和玉米,这个在河南也实现了一个突破。 河南有一家合作联合社叫中原粮仓,目前托管服务了将近20万亩土地,并且他的种植很单一,就是小麦和玉米,他用数字化的生产管理方式实现了小麦和玉米大田农业的数字化。 第四是设计赋能 河南提出要建设设计河南,充分发挥设计在农业当中的作用,设计赋能。这里边我也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卫龙辣条。前几天,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院士讲了一句话,说中国的葡萄酒和黄酒两个产业加一块,斗不过一个辣条。辣条,过去大家把它当作垃圾食品,但是现在通过卫龙这个企业的努力,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协会在一块,把辣条变成了一个健康的时尚的一款产品。卫龙去年的销售额突破了100亿,卫龙从产品到包装充满了设计感,是一个设计出来的产品。 第二个是娄总最近和河南合作,推出临颍辣椒、郏县红牛和浉河区信阳毛尖3个公用品牌。 福来咨询与临颍县、郏县、信阳市浉河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河南农业品牌新标杆 我觉得通过品牌、通过设计赋能来提升农业的附加值,来增加农产品的溢价功能,这是非常重要的。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保仓在河南省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启动仪式暨品牌合作签约仪式上讲话 最后,邀请今天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企业家,欢迎大家到河南共同谋划农业的发展,共同促进农业的合作,为建设农业强国不懈奋斗!
大河财立方 57 阅读 2022-09-26 22:119月22日,农业农村部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举办2022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线路推介活动,发布了宁夏银川乡村休闲生态之旅、浙江温州海上花园蓝色牧歌休闲游等52条精品线路,以及凤龙湾小镇、黄河花堤等198个精品景点,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体验乡村休闲、品味乡土美食、感受丰收喜悦的攻略。 此次活动突出“体验乡村休闲,品味乡土美食”主题,旨在促进乡村休闲旅游消费,推动休闲农业全面恢复发展。同时,通过云游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探访稻渔空间等方式,生动展现发展休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效和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
人民日报 42 阅读 2022-09-26 21:49金秋九月,青贮进入收获季,会宁县各乡镇正抢抓农时,全面启动收割工作,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在会宁县河畔镇李家塬村的青贮玉米地里,大型全贮青储玉米收割机和运输车来回穿梭,近3米高的玉米秸秆在齿轮的旋转中自动收割,秸秆粉碎、装车同步完成,轰鸣的机器声奏响了秋日丰收的序曲。 “今年玉米收益比较好,我们在李家塬村承包了一万多亩地种植玉米,计划收割4000多亩青贮玉米,亩产能达到4吨,每吨净收入在400到500元左右。”新疆润丰公司农业技术员孟宝说。 今年以来,李家塬村因地制宜建成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园,实现了土地集约化管理和规模化生产,曾经的山区旱塬变成了高产稳收的“致富田”。如今的李家塬村,良田平整开阔、滴灌带纵横交错、玉米秸秆长势喜人…… 近年来,会宁县将高标准梯田建设作为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干旱山区上水工程,配套高效节水田间管网,建设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 “村里的旱作耕地全部实现了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改造。”会宁县河畔镇干部刘锦旺告诉记者。 供水工程的实施、撂荒地的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园的建成,改变了李家塬村传统的耕作方式,让李家塬人真正告别了过去“靠天吃饭”的历史。 “过去一亩地玉米产量不足1000斤,现在可以收2000斤左右,有了水,产量翻了一番。”李家塬村村民马生俊说。 不仅如此,李家塬村还引进龙头企业,重点对区域内3.2万亩耕地进行一次性流转,传统农民成为园区务工、就地就业的现代农民,全村实现了“龙头企业+基地”“新型经营主体+农民”的巨大变化,走上了“农业产业园+美丽乡村”的建设之路。
甘肃日报 42 阅读 2022-09-26 21:3898%面积为山地丘陵的重庆,搞农业绕不过念“山字经”。 曾经制约农业效益提升的山地,正在变成现代高效农业的靠山。 重庆立足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成果如何? 据统计,2017年—2021年,重庆第一产业增加值由1276亿元增加到1922亿元,年均增长5.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2638元增加到18100元,年均增长9.4%。 粮、菜、肉有“成绩单” 创造的财富更多,粮食安全更有保障,农民的腰包更鼓。守住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重庆要筑牢的“三条底线”。 巫山下庄在大力发展柑橘产业 近年来,重庆多措并举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稳固“米袋子”、丰富“菜篮子”、充实“肉盘子”。 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重庆粮食总产量达到1092.8万吨、创近13年新高;蔬菜总产量2184万吨,比2017年增加321万吨;出栏生猪1806.8万头,时隔6年之后再次站上1800万头关口。同时,油料、家禽、草食牲畜、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十百千”工程落地见效 这份“成绩单”的取得,离不开持续推进的“十百千”工程。这是重庆推进山地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工作抓手。 涪陵青菜头 在“双十”方面,大力推进柑橘、榨菜等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2021年综合产值达到4700亿元;积极争创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8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0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累计培育7个100亿级、8个50亿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 在“双百”方面,持续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全市总量达到3991家,其中国家级51家、市级898家、区县级3093家,上市龙头企业达到38家(含OTC);持续培育打造百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38个、市级重点村94个。 在“双千”方面,累计认定125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持续推进1000个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对农民带动力明显增强。 与此同时,深入推进农业“接二连三”,2021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4.6%、17.5%,“巴味渝珍”品牌授权产品销售收入超67亿元。 农业科技支撑越来越强 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在搭建平台上,重庆正持续加强14个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组建6个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与中国农科院联合形成14个协同创新团队开展农业科技攻关。 在强种业上,重庆完成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任务,共收集资源2758份,建成1个国家级制种大县、4个国家区域性良繁基地、1个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 在技术推广上,实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10个,院地、校地合作项目600余个;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83个,全市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100%。 在育人才上,目前已引进院士6名、专家11名;认定农村致富带头人2000名,高素质农民2.5万人;培育农村实用人才52.7万人、农技人员5741人。 脱贫地区产业帮扶衔接顺畅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产业是关键。 在市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框架下,重庆组建“五大振兴”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供、耕地保护建设的“5+3”工作专班,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三农”工作部署。 据统计,重庆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到1557万余亩,覆盖90%以上的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产业帮扶对脱贫和边缘易致贫人口的贡献率超过50%。 同时,帮扶机制不断完善。市级组建17个产业指导组对3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定点帮扶;区县累计派出专业技术人员2871人包乡指导、6600余名乡镇农技人员包村服务、2.87万名产业发展指导员到户帮扶。数据显示,2021年市农业农村委帮扶集团落实帮扶资金2000余万元,消费帮扶800余万元。 为不断深化利益联结,重庆将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全部纳入农村“三变”改革试点,18个脱贫区县 “三变”改革试点村达1307个,1918个脱贫村实现集体经营性总收入1.67亿元,村均8.7万元。
新浪 42 阅读 2022-09-22 12:369月15日,第六届内蒙古农村牧区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在呼和浩特市成功举办。大赛以“电商伴产业腾飞,创业助乡村振兴”为主题,聚焦农村电商,分农产品产销、平台服务两个类别,10个盟市的28位选手参赛。 本届大赛紧扣农村牧区电商创业项目带头人培育行动,探索农村牧区电商助农新模式,比赛项目在具有电商服务能力的同时,涵盖了现代种养殖项目、运用最新科技的农畜产品加工项目、绿色发展的循环农牧业项目等。选手来自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农村生产经营骨干、工商企业负责人。 大赛以视频形式举办,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评委观看参赛项目PPT,评委针对项目核心技术、行业痛点、商业模式、项目发展战略及规划等方面提出问题,选手通过视频现场连线作答。经专家组评选,最终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秀组织奖6名。《小米粒的大文章,地头到舌头架起两头振兴桥》《锡鲜生锡盟牧民自己的电商平台》分别获得产销和电商平台服务类一等奖。自治区农牧厅将从本次大赛中推选4个优秀创业项目参加全国大赛。 此次大赛的举办搭建了内蒙古农村牧区创业创新的成果展示平台、励志故事讲台、创意比拼擂台,荟萃新创意灵感、新技术成果、新业态类型,进一步激发了农村电商创业创新活力。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53 阅读 2022-09-20 12:442021年,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了《关于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清单制有关工作的通知》。随着清单制的广泛运用,延庆区在激发基层自治新活力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自从我们村有了政务服务站,好些事儿在村里就能解决,我们办事不用再去城里了,办事流程也非常清楚,不出村就能把这些事情办好,特别方便。”刘斌堡乡刘斌堡村村民庞月娥说。 办完手头上的事儿,刘斌堡村村民庞月娥喜笑颜开。方便快捷的办事方式,让她为村里的政务服务站由衷点赞。 在区政务服务局的指导下,刘斌堡乡制定了政务服务事项88项,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村级32项办事指南,全面捋顺了办事流程,对事项、程序、执行、监督、保障等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各相关部门严格执行清单事项流程图,明确事项名称、责任部门、法律依据等,“项目化”开单明任务,“下单式”建单提效率,“跟踪式”完单,有效跑出了政务服务“加速度”。 目前,延庆区像刘斌堡村这样的村(社区)政务服务站共有415个,其中236个已完成规范化建设,剩下的预计9月底完成,将达到村级政务服务站全覆盖,并建立健全配套措施,推动乡镇级政务服务中心、村级政务服务站硬件和软件提升。 同样,在此项工作中沈家营镇临河村推行了“党群一家积分制”工作法,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村级治理的内生动力。 在临河村的党群一家积分管理公示栏里,家家户户的积分情况一目了然。积分兑换现场的货架上,整齐摆放着洗衣液、毛巾、米、面等生活用品。村民可使用自己在乡村治理、环境整治、孝老爱亲等方面积累的积分兑换礼品。 沈家营镇临河村村民谢建新说:“我们这儿积分换礼品,就是只要把自己家的卫生打扫好了,把村里的环境维护好了,孝敬老人,都能获得积分、换取礼品,现在大伙儿参加活动都可积极了,村里的环境也越来越好,邻里之间也更和谐了。” 不仅是村内环境日常维护,临河村还将村级重要事务量化为积分指标,创新建立“5+X”模式的积分管理细则,将各项村级事务串成线、连成面,重点对接诉即办、环境卫生、乡村建设、孝老爱亲、遵纪守法5项必评事项制定59个评分细项。在必评事项外,结合每月重点工作情况,安排“X”项其他评比事项。通过做好事、挣积分、换礼品,带动村民主动参与治理共建美丽临河,推动村级治理由“村里事”变成“家里事”、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不断增强村民自治的参与率和获得感。 下一步,延庆区将继续发挥党的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资源整合的作用,通过各部门、各乡镇共同努力,鼓励乡镇创造出更多有影响的经验做法,努力形成具有延庆特色的乡村治理的有效方法,推动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任务扎实落地。
北京日报 44 阅读 2022-09-20 12:239月的松嫩平原秋高气爽。在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到来之际,吉林的田野间已泛起金黄,玉米长势喜人,一派丰收景象。 吉林省已连续多年实现粮食稳产增产。近年来,吉林省做强现代农业,见证农业生产从“小四轮”到智能农机,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田,从卖原粮到打品牌,农业综合产能愈发稳固,科技应用显著增强,经营体系加速变革,黑土粮仓筑得更牢。 智能农机渐成主角 农田耕作更快 吉林省梨树县农民韩凤香所在合作社的农机仓库里,一台台大型玉米收割机、智能拖拉机已准备就绪,就等着秋收大干一场了。 这几天,韩凤香在地里查看庄稼长势。她扒开一穗玉米,粗大的玉米棒子上露出金黄的籽粒。“这玉米长得饱满,收成不错。”她说。 今年吉林省降雨充沛,西部易旱区和中东部坡岗地作物长势好于往年,农业干部和专家表示,全省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 近年来,吉林省粮食生产持续实现稳产丰产。特别是今年,好收成来之不易。年初,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出现疫情,正值农民备耕生产期。受此影响,公主岭市双城堡镇种粮大户王显武今年整地备耕比往年推迟了几天。但两台安装着无人驾驶系统的拖拉机发挥了大作用。“白天黑夜都能干活,6000多亩土地,不到10天完成播种。”王显武说。 今年春耕期间,吉林农业部门防疫、保春耕两手抓,打通农资供应堵点、保障农民返乡春耕、成立春耕生产综合服务指导组……“确保了农时没耽误、农户没落下、农田没撂荒。”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汪学军说。 今年8月,汛期以来的持续降雨导致多地农田积水,发生虫害概率增加。吉林农业部门成立15个排涝指导小分队,派出19余万人次技术指导人员,排了277万亩农田的积水。 为及时防虫,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亮兵镇古树村种粮大户阚兆元使用无人植保机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20公顷玉米的农药喷洒工作。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植保机、智能免耕播种机等装备正在黑土地上正广泛应用。耕作效率大幅提高,也提高了农业抗风险能力。 近年来,吉林省通过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制度,示范推广农机新装备等措施,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进程,加快实现农业生产装备现代化。从小四轮到大农机,再到智能化农机,吉林省见证了黑土地农机现代化的不断发展。 目前,吉林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92%。2021年,吉林省粮食产量首次超过800亿斤,现代化农机装备功不可没。 数字化赋能 粮食生产更稳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 近年来,5G通讯、遥感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推动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开展新服务。如今手机、电脑成了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数字农业正为保障粮食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在四平市铁东区小塔子村的永发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该村各个地块的农业气象信息,社员们正为秋收做准备。这两年,该合作社利用数字农业管理系统,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探索“智慧农场”生产经营模式。 “我们通过‘吉农云’系统对耕作任务下达、农机调度、农机作业质量等进行管理,保证田间管理的每个环节都有科学的指导方案,摒弃了过去单纯凭经验的生产方式,使农业生产更有保障。”合作社负责人王大勇说。 “吉农云”是吉林省农业部门指导建设的农业农村数字云平台,已在吉林各地广泛应用。利用这个数字化平台,农民可及时获取有关农业生产的全方位指导,实现粮食生产科学化、精准化。 如今,吉林省有众多涉农企业围绕数字农业与数字乡村建设,开展数字技术在农业全产业链中的应用。 临近秋收,吉林省汉安益农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也忙碌起来。只见工作人员在电脑上点击具体县乡位置,当地耕地土壤墒情、土壤成分、气象状况等各种农业信息一目了然。公司总经理于娜介绍,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将具体地块的农业信息汇总,经专家分析后,为当地农民提供最科学的秋收方案,最大限度保障粮食生产科学高效。 近年来,随着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宽带”,吉林省正在探索一套符合省情的数字农业农村建设运行模式,打造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云码村社”一体化应用服务体系。 在白城市镇赉县大官村,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稻田里高倍变焦摄像头、温度湿度传感器等装备一应俱全。“通过查看手机软件,地里的情况实时掌握,还能通过系统订购农资、销售粮食,种地越来越省心。”合作社理事长任志国说。 目前,吉林省完成9个市(州)123个“数字村”试点建设。“吉农云”平台注册人数40余万人,提供农资保供服务近400个村。 品牌化经营 农民收入更高 近年来,吉林省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引领,重点推进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建设。不断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促进农业三产融合,带动农民致富,乡村振兴。 今年8月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上,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包装精致、品牌亮眼,让人目不暇接。不少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的大米、杂粮杂豆等品牌农产品,正通过线上线下卖向全国乃至世界。 在有着“玉米之乡”美誉的全国产粮大县公主岭市,鲜食玉米、玉米面条、龙须茶等品牌农产品逐渐被消费者所熟知。 眼下,鲜食玉米早已进入收获期。在公主岭市朝阳坡镇的德乐农业合作联合社,一车车刚从地里采摘回来的鲜食玉米被送进加工车间,经过剥皮、清洗、蒸煮、包装等工序,即将运往全国各地的商超。 这几年,鲜食玉米成为公主岭市农业品牌发展的一张“金名片”,当地年产鲜食玉米超4亿穗,产值达14亿元,产品销售至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带动当地5000余户农民增收。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过去粮食大多以原粮卖到全国各地。吉林省位于“黄金水稻带”“黄金玉米带”,盛产高品质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但过去农业企业和品牌“小而少”,好粮食卖不上好价钱。 近年来,吉林省全力打造“吉字号”农产品品牌,带动一批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等快速成长,吉林大米、吉林玉米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市场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大幅提升。 例如,经过多年打造,“吉林大米”品牌已成为吉林省粮食产业的一张“金字招牌”,吉林省中高端大米产量比十年前翻一番,带动吉林稻农增收超10亿元,好粮卖好价,农民收入提高,促进了乡村振兴。 2021年,吉林省印发的《关于大力促进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重点鼓励农民合作社建立农产品质量标识制度,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并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开展直供直销和“农企”对接,不断完善农业经营体系。 目前,吉林省有效使用“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超2000个,全省累计纳入省级平台追溯管理的品牌农产品生产主体800多家。
吉林日报 42 阅读 2022-09-20 12:21巍山县积极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多举措扛牢粮食安全生产责任,稳住群众“粮袋子”。今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44.86万亩,完成计划的100.58%;全年粮食总产预计达16.21万吨。 与专业团队高效合作。与中国工程院朱有勇院士及其团队合作,尝试粮烟复合种植模式,在红河流域5个乡镇实施了万亩粮烟协同发展试验示范项目,采取“烤烟+玉米(青贮玉米或鲜食玉米)+大麦”模式,将以前的“一年两熟”变为“一年三熟”,防止耕地“非粮化”,既促进传统种植方式转型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又促进群众实现增收1500万元。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开展中央农业生产救灾项目物资发放、水稻病虫害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组织实施2021年中央第二批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化肥减量增效)项目、2021年主要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示范项目,做好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工作。 建设高标准农田。2019年至2022年投入资金2.5亿元,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洪涝灾区高标准农田修复项目、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等16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18.15万亩,并新建三面光农渠、机耕路等配套工程,工程与科技措施并举,增强耕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落实惠民政策。发放2022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866万元和2022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2990万元。截至8月16日,全县农机购置补贴申请447户526台,申请享受补贴资金133.969万元;报废补贴机具3户4台,补贴资金0.52万元。全面开展种植业政策性保险工作,实行“愿保尽保”,不断提高种植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
大理日报 50 阅读 2022-09-20 12:14今年以来,碌曲县积极发掘资源禀赋,加快推进农牧村产业发展新步伐,全方位、多举措促进各类产业齐头迸发、百花齐放。 鸡产业的发展是碌曲县打破传统畜牧业养殖的一项新举措。结合“十户联产”利好政策,碌曲县传统畜牧业实现了粗放型散养向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快速转型和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快速提升。在草蓄平衡、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以及目前牲畜市场的需求下,鸡产业的发展优势特别凸显。 “今年我们响应县委县政府对畜牧业改革政策,尝试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在高原草场和林地发展养鸡产业,在李恰如牦牛养殖生态示范基地饲养了两千多只鸡。接下来我们准备将鸡苗和鸡产业逐步延伸到其他乡镇。”尕秀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沅峰说。 今年以来,碌曲县致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生态畜牧业,积极探索节能种养结合的多种生态循环模式,把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生态建设要求、产业发展根本、草畜平衡需要和绿色崛起途径,紧密结合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产业发展和资源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培育打造纯天然、绿色无污染高原特色有机品牌,力争走出一条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化绿色畜牧业生态发展之路。
甘南日报 35 阅读 2022-09-19 12:41蔬菜生产机械化是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202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加快推进蔬菜生产“机器换人”步伐,在2021年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升。为全面了解掌握各基地前期推进情况,8月下旬至9月上旬,区农机站对浦东新区蔬菜生产“机器换人”示范基地进行了中期检查。 2022年浦东新区创建蔬菜生产“机器换人”示范基地17家,共涉及14个镇,其中市级4家、区级13家。此次检查,一方面对17家基地的蔬菜机械化生产情况以及田间档案记录真实性进行核查,检查人员随机抽查5个大棚,实地查看大棚内种植品种、是否采用机械化生产作业、是否与“数字农业(蔬菜)生产管理系统”信息一致等情况,形成核查记录表并进行现场拍照; 另一方面,针对各基地目前的推进情况,紧紧围绕目标任务,因地制宜地就如何进一步做好蔬菜机械化作业示范、做好机械作业系统数据填报等进行指导,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高效有序推进。此次中期检查,总结了目前蔬菜“机器换人”示范基地创建取得的成效,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更好地推进明确了重点和方向,确保各基地能圆满完成创建任务,提升浦东新区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
中国农业机械网 51 阅读 2022-09-19 12:30农业高质量发展,浙江锚定农业“双强”发力。16日上午,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杭州召开,我市以“打好农业‘双强’组合拳,走好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在会上交流发言。 去年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速全省第1,粮食播种面积增速全省第2;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4%,增速全省第1……近年来,我市锚定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总目标,在对标“两个先行”中,全力打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组合拳,重点聚焦科技创新、农机发展、预制菜发展,着力激发强农兴农富农新动能。 我市坚持“创新制胜” 着力培育科技强农新引擎 高水平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大力发展种子种苗育繁推主导产业,探索农业“科技园+高职院校+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累计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600万亩次,年增经济效益超3亿元,特别是育成国内第一个滩涂贝类新品种文蛤(gé)“科浙1号”和国内唯一泥蚶(hān)新品种“乐清湾1号”,助推全省贝类养殖产量增长近10倍。高起点建设农业重点实验室,整合资金3.2亿元,建设全省首个奶牛遗传改良与乳品质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全市已建成5家涉农省级重点实验室,实现农牧渔业全覆盖。高标准建设特色农业研究院,与省农科院、浙江大学分别合作成立温州瓯柑杨梅研究院、浙大温州研究院大黄鱼分院,建成数字农业工厂29个,推进成果转化288项,解决技术难题765个,带动3.2万名农民增收。 我市坚持“三化联动” 着力打造机械强农新模式 做实“宜机化”改造,组织开展“清闲田、改水田、造园田”行动,推进各类宜机化改造面积1.2万亩。做精“特色化”研发,攻坚花椰菜、番茄、糯米山药等特色产业农机研发。做优“社会化”服务,统筹布局36个“1+X”现代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全市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347家,建成智能化育秧流水线237条。如乐清蒲岐农事服务中心通过提供育苗、植保、烘干、加工等全链条“一站式”服务,每年可服务34万亩次,降低综合成本300万元。 黑蜻蜓油电混合植保无人机 我市坚持“换道领跑” 着力抢占预制菜产业新赛道 强化顶层设计,制定预制菜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建立“十个一”推进体系,市级每年安排5000万元,设立5亿元共富基金,集中培育大黄鱼、鸭舌等10条预制菜产业链。建强产业平台,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6个,打造预制菜产业示范基地8个,建成“瓯越鲜风”标准化生产基地9万亩。育强企业主体,以抓制造业理念抓农业,大力推进农业“双招双引”,今年新入库益海嘉里等重大农业项目61个、总投资412亿元,培育预制菜企业300多家。温州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推动预制菜产值超千亿元,打造成为全国预制菜产业名城。 洞头大黄鱼养殖基地 会上还公布我省一批重磅榜单。永嘉县、文成县入选浙江省农业“双强”行动“赛马”激励地区;乐清市西北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入选2022年度十佳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温州市神鹿种业有限公司、浙江科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入选浙江省种业阵型企业;瑞安曹村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入选首批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创建单位。 此外,活动现场举行了农业“双强”重大项目签约仪式,16个签约农业“双强”重大项目中温州占2个。泰顺县农归巴预制菜产业园项目,计划投资4.8亿元,将打造50个示范农业基地、15万方的预制菜加工集聚区、2000家社区连锁店、3处云仓。文成县预制菜产业园项目,计划投资3.2亿元,建设生产线4条、淡水渔工厂化养殖基地1个,标准化生产养殖原料供应基地和冷链集配系统。
温州网 59 阅读 2022-09-17 21:41境内外实训基地达到20个,累计开展技术培训和讲座25期,参训学员超2.4万人……在陕西杨凌,“上合元素”在助力当地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的“出镜率”不断提升。 第29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农高会”)于9月15日至19日在陕西杨凌举行。本届农高会以“创新·合作与粮食安全”为主题,围绕粮食安全、对外开放和“上合元素”等内容,集聚展示国内外现代农业良种、良田、良法、良艺,服务旱区和全国现代农业发展。 陕西官方表示,杨凌农高会自1994年创办以来,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在展示国内外最新农业科技成果、促进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推进农业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农业资源丰富、比较优势突出、合作机制健全,通过加强农业创新合作确保粮食安全,既具有必要性,又具有可行性。”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说。 2020年10月,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在杨凌正式揭牌,成为杨凌乃至陕西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开展农业交流合作的新载体。 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张明在农高会期间表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也是世界农产品贸易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占世界农产品贸易额的十分之一以上。 “杨凌一直受到国内外农业领域顶尖专家的关注,在这里举办的专业性国际活动已成为交流观点和展示农业创新的权威性平台。”张明说,三年前,中方倡议在杨凌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积极探索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务实合作新模式,为挖掘成员国间合作潜力提供了有益思路,引起上海合作组织各方高度重视和广泛兴趣。 近年来,杨凌开展的农业技术转让、培训交流、招商引资、促进贸易和对接上海合作组织农业领域具体合作项目等工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农业合作提供了直接动力。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农耕文化积淀深厚、农村人口占比较多、现代农业发展潜力较大的省份。当前,该省正以乡村产业振兴为基础和关键,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促进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千龙网 48 阅读 2022-09-17 21:24近日,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向社会推介发布28条秋季休闲农业和乡村游精品线路。本次推介发布的线路融合丰收美景、特色产业、乡风民俗,串点成线,旨在满足新形势下广大城乡居民短途游、微度假消费需求,助推乡村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助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本次推介发布的线路中,西安市的有阎良区休闲乡村特色游线路、长安区休闲农业乡村游线路、鄠邑区采摘休闲度假游线路、蓝田县休闲观光体验游线路、周至采摘休闲游线路。 宝鸡市的有金台区休闲体验游线路、陈仓区乡村文化体验游线路、凤县休闲采摘康养游线路;咸阳市的有礼泉县乡村休闲旅游行线路;铜川市的有宜君县休闲观光体验游线路;渭南市的有大荔县休闲观光体验游线路、澄城县历史文化领略游线路。 延安市的有富县乡村休闲观光游线路、志丹县洛河沿线休闲游线路、子长市民俗风情游线路;榆林市的有榆阳区古塔镇田园观光休闲游线路、榆林市乡村休闲体验游线路、佳县红枣采摘观光游线路。 汉中市的有城固县休闲采摘体验游线路、宁强县休闲观光体验游线路、留坝县休闲观光体验游线路;安康市的有岚皋县美丽乡村游线路、平利县休闲观光体验游线路;商洛市的有丹凤县秋季品酒采摘游线路、商南县美丽乡村休闲行线路、柞水县休闲度假体验游线路;杨凌示范区的有杨凌探秘金秋之旅线路;韩城市的有休闲采摘体验游线路。
央广网 58 阅读 2022-09-15 12:539月14日,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下住村晨雨猕猴桃果园内,金黄的果实挂满枝头,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观光采摘。“8月开园以来,果园已接待游客上万人次,5万公斤红心猕猴桃销售一空。”果园负责人黄闰生笑着告诉记者。 销路不愁源于果实品质优。切开一个猕猴桃,在糖度仪上一测,甜度高达22.4。黄闰生告诉记者,他到四川、湖北等地学习培育技术,引进优质品种,精细化管理果园,栽种、授粉、修梢等关键环节均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把关。猕猴桃喜湿怕旱,他投资20余万元为果园铺设了喷灌设备,有效应对今年干旱天气的影响。“售价最高卖到每公斤30元,吸引了宜春、深圳的客商前来收购。”黄闰生说。 这是新余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蝶变升级的生动缩影。去年以来,该市以“三农”领域改革和项目建设为抓手,持续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打造优质水稻、优质瓜果、高产油茶、商品蔬菜、中药材、生态畜禽、休闲农业、特色水产、苎麻等九大农业特色产业,打造了一批特色产业基地。 该市出台一系列支持产业发展措施,积极落实项目、政策70个(项),落实资金4.36亿元,农业产业化加速发展。目前,该市农业特色产业呈现“4321”布局:即45万亩优质稻、37万亩特色果业、20万亩高产油茶、10万亩中药材。渝水区、分宜县先后建成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区),新余市被命名为“中国蜜橘之乡”。 围绕企业增产、农民增收,该市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着力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推进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乡村振兴与园区建设有机融合,实现农业特色产业由单一向多样化发展,由粗加工向深加工发展。
江西日报 39 阅读 2022-09-15 12:49苏仙区X124线的拉通,不仅为沿线村庄乡亲们带来便捷,依托独特的丹霞地貌,当选了交通运输部“十大最美农村路”之诗情画意旅游路和“湖南省十大最美农村路”,沿线的乡村旅游也变得火热了起来。 近年来,郴州市苏仙区以“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创建为抓手,将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四好”理念全面贯彻到全区交通运输建设发展全过程各方面。2020年,郴州市苏仙区成功创建郴州市“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截至目前,苏仙区农村公路总里程约1897公里,全区各镇、行政村以及25户、100人以上自然村水泥路通畅率均达100%。 建设好致富路 产业沿着公路走,公路促进产业兴。得益于当地农村公路的快速建设,原省级贫困村良田镇菜岭村,依托高山优质稻和禾花鱼,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十三五”期间,郴州市苏仙区投入资金12.3亿元,共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改造达689公里;硬化“边界路”、旅游产业路116公里,自然村通水泥路204公里;完成危桥改造25座,实施安保工程259公里;进村道路均达到4.5米以上水路路面,近两年苏仙区共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4亿元,农村路网一改往日旧貌,成为群众交口称赞的致富路。 管护好振兴路 农村公路“三分建,七分养”,建好是基础,管好、护好是关键。郴州市苏仙区创新管理机制,出台了《苏仙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建立完善了“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管理协调机制,全面推行农村公路区长、镇长、村长三级“路长制”;在道路养护方面实施专群结合,加快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进程。如今,“路长制”公示牌在村里随处可见,“爱路护路”写入村规民约,“清塌方、补缺口、扫路面、疏边沟、铲杂草”的爱路护路氛围在各村日渐形成。 经营好幸福路 “四好农村路”的建设,也让乡亲们感受到了民生的温度。目前,郴州市苏仙区共开通城乡公交客运线55条,覆盖全区116个行政村,覆盖率100%。区财政每年补贴城乡客车运营1000万元以上,票价降低30%至50%,每年为群众节约出行成本900余万元;借助货物网络平台,积极探索“客运+货运”、“客运+快递”模式,在栖凤堵镇、飞天山镇的19个村建设了服务站投入运营,促进了农资农产品“线上线下”产运销联动发展。 路通了,商机来了,销路也打开了。许家洞镇板屋村南竹加工厂,栖凤渡鱼粉加工、蔬菜基地、大型果园、五星级农家乐等特色产业纷纷引进来;五盖山腊肉、牛肉、红薯干,菜岭禾花鱼等一批批特色农产品陆续走出去。 乡村经济因路而活,乡村产业因路而兴,乡村环境因路而美。郴州市苏仙区将持续巩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创建成果,不断完善“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体系,扎实做好“交通+”多元融合发展文章,助力当地经济腾飞。
新华网 41 阅读 2022-09-14 12:31据最新数据,崇明森林覆盖率达30.5%,森林面积超过53.6万亩,全市将近三分之一的森林都在崇明。森林覆盖率高对于净化空气、涵养水源、气候调节的巨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在“森林”里长大的农产品,也能大大降低风灾、旱灾、病虫害等对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如果着眼于“大农业”,以森林为题材的旅游、康养、休闲产业也将有利于乡村经济发展,实现崇明乡村振兴。 从林下养鸡到林下种菌 森林生态系统由很多动物、植物等生物构成,加以合理开发就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即所谓的“林下经济”。 一提到崇明林下经济,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林下养殖。早在十多年前,崇明就有林下规模养鸡的尝试,并取得了成功。林下的草木昆虫可作为鸡的饲料,鸡的粪便经过处理可做林地的肥料,生产出的鸡肉和鸡蛋品质都十分高。但时间久了,人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养殖密度过大,存在环境卫生问题,也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影响树木生产等问题。如今,崇明人对“林下经济”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一定是在有利于树木生长前提下的生态经济。于是,林下种植菌菇、中草药、花草成了更优的选择。 上海聪慧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在新村乡的公益林内种植赤松茸,用当地水稻秸秆作为基质种出的赤松茸不仅绿色、品质好,在种植过程中,还等于是给树林施了一次有机肥。合作社负责人杨吉做过测算,林下种菌的产量和大田种植几乎相当,但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和节约土地资源。身为崇明政协委员的他还多次提出过关于公益林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此外,利用林地种植石斛等中草药和一些喜荫花草,也是崇明正在探索的方向。 是果树 也是一片森林 如果说森林覆盖率高有助于提升当地农产品的品质已得到广泛认可,那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橘树、梨树等高大果树也属于森林资源的一部分。崇明果林兼具着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今年,遭遇超长高温天气等原因,崇明和全国多数产梨区一样,是一个“小年”。但有的崇明种梨大户却自信地说:“百年未见的高温干旱也造就了百年一遇的口感,香甜度都到位了,值得您一尝。” 这还真不是大话,市场反应最真实。崇明绿华农贸公司负责人顾超告诉笔者,今年翠冠梨销售价格涨幅在三成以上,并早早地在7月底前就销售一空。而据了解,一些晚熟梨也已经预订火爆。顾超认为,崇明梨受欢迎胜在品质优越,而品质优越除了崇明一贯坚持的生态种植、自然成熟之外,本身崇明的环境也适合梨树的生长。“梨树长得好,病虫害也比较少。”市农科院林果所研究员骆军也告诉笔者,最初崇明选择翠冠梨为梨树种植主要品种,是通过研究发现崇明的土地酸碱度、地下水位、气候条件等特别适合其生长。“虽然起步不算最早,但优势明显。”
东方城乡报 34 阅读 2022-09-14 12:22近年来,柳河县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棚膜产业为主的高效设施农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的新路。 据统计,全县棚膜产业发展面积达到 2490.52亩,其中:温室 1399.39亩,大棚面积 1091.13亩。全县棚膜作物主要以蔬菜、水果、食用菌、花卉、苗木为主,其中蔬菜种植主要集中在导航街道河北村,柳河镇城南村、中安村,三源浦镇沿河村以及柳南乡,冬季蔬菜生产主要集中在县城周边,导航街道河北村和柳河镇城南村,生产面积32.235亩;水果种植主要集中在柳河镇里仁村,安口镇烧锅村,红石镇由家村、四清村、和平村以及向阳镇西岗子村;食用菌主要集中在凉水镇凉西村、安口镇五人班村和圣水镇五大家子村;花卉苗木主要集中在柳河镇、孤山子镇、圣水镇及安口镇。 因地制宜,打造农旅融合棚膜发展园区 柳河镇里仁村,2016年前还是全县经济较为薄弱的村,为实现增收致富,里仁村组织本村有思想有创业精神的20余人,赴丹东学习草莓技术,通过考察选定发展大棚草莓产业,成立合作社带领村民致富,全村147户中有56户参加了合作社。在村书记的带领下,流转土地60多亩,建起草莓温室大棚,通过土地抵押贷款解决了启动资金问题。在乡镇政府和农电部门的帮助下,安装了160千瓦的变压器。同时,聘请丹东地区有经验的草莓种植技术员为园区做指导。通过实践得出,柳河独特的自然条件使草莓口感相比丹东更好。销售过程中,里仁村通过定做草莓礼品盒以及在柳河各大商场、单位免费品尝宣传,迅速打开了市场。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可以到温暖的大棚里采摘草莓,吸引了大批妇女和儿童,旺季每天采摘人数可达百人以上。为进一步提高棚膜产业收益,里仁村注册了金彭草莓商标,丰富大棚栽培品种,拓宽经营渠道,先后发展了大樱桃、葡萄、白桃、李子、盆栽花等产品。通过产品多元化发展,提高了棚膜产业效益,仅盆栽花一项,就为村民提供100多人次的就业机会,带来10多万元的工资性收入。在发展棚膜产业的同时,里仁村还将山地药材花海与棚膜采摘相结合,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里仁村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科企融合,打造创新驱动棚膜发展平台 红石镇同样也发展草莓产业,其中发展主体是柳河红石康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草莓大棚建设方面,该公司结合自身在光伏领域的强项,建设了23栋技术十分先进的草莓温室大棚,通过安装自动放风设备、补光灯、滴灌系统建立物联网系统,可设定最适宜草莓生长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度等指标,实现智能化控制。智能化、科技化的投入,不仅提高了草莓品质,经检测这些从丹东引进的红颜草莓,由于园区土壤肥沃,温度适宜,湿度合理,所产出的草莓富有光泽、果肉细腻、果粒饱满,平均单果重26克,最大单果超50克,品相超越原产地,而且使草莓产业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自投产以来,共产生收益85万元,其中,11万元用于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74万元用于提高扶贫收益,惠及全镇282户684人。柳河红石康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被评为吉林省“菜篮子”科企融合示范基地,以康乐园区为标准,全县先后在多个乡镇建立了先进的棚膜园区,全县棚膜发展平台实现技术上的大跳跃。 政策引导,打造棚膜产业长效发展新环境 为进一步培育壮大富民产业,保障棚膜产业长效发展,柳河县出台《加快发展棚膜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实施方案》支持产业发展。在资金方面,不断提高政策“红利”,利用扶贫整合资金于2016-2020年投入2435万元建设棚室75栋,2021年投入3032万元建设棚室76栋。同时,在用地、用水、用电以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也给予了很大支持,全县棚膜产业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通化日报 29 阅读 2022-09-14 12:18“我们的肉牛产业项目,是在集约化规模种植的基础上实施的,通过打造‘秸秆喂牛——蚯蚓分解粪便、喂养林下鸡——粪肥还田’的立体闭环生态农业系统,实现种养双增收的目标。”前郭县查干湖镇图那嘎村大宝地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道。 图那嘎村有常住人口540户1600人,耕地628公顷、林地331公顷、草原347公顷。为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图那嘎村注册成立了大宝地农业专业合作社,实行四种入股模式和“六统一”管理模式,发展玉米集约化种植,吸纳入社村民438户,耕地579.4公顷,占比分别达到81%和92.2%。2021年该村村民人均收入达11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7万元。 近年来,松原市把发展壮大新型村集体经济摆在突出位置,打出农村“三资”清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位一体”组合拳,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增收。 在农村“三资”清理方面,松原市委、市政府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书记、市长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多次召开双周调度会、领导小组扩大会、座谈会,形成清理整治工作的强大共识;各县(市、区)、各乡镇采取航拍、GPS定位、聘请专业测量公司等方式摸清家底,运用联签、会商、提级审查等办法逐个审查发包合同,确保一个不落、应清尽清。在全省率先打响“集体资源保卫战”,累计清回问题发包资源305.7万亩,收缴承包费2.26亿元,创新集体资源线上竞价拍卖,累计公开竞价成交8573宗,成交金额18173万元,交易额和交易量居全省第一,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大力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抽调业务骨干组建工作专班,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制定出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指导意见》《若干问题答复意见》《工作指导手册》《操作指南》《创建标准》等政策文件和制度文本;整合农业农村、发改、财政、金融等部门力量,专门出台配套扶持政策27条,推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走深走实。2021年,在全市率先确定116个村先行先试、积累经验,2022年,试点村扩展到459个,2023年将全面铺开。2021年年底,松原市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迎来首个分红季,17个村累计分红7358万元,村集体平均分红13.3万元,入社农户平均分红2.46万元。 大力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做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后半篇文章,开展“5+N”菜单式服务,加快补齐农村发展和民生短板,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形成“工作闭环”,累计提供村屯环境整治、农资采购、托幼养老等方面服务86.5万人次,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吉林日报 43 阅读 2022-09-14 12:14“目前土壤墒情总体充足,有利于玉米灌浆和大豆鼓粒,在后期不发生较大自然灾害的前提下,秋粮可获丰收。”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夏种期间高温干旱,市财政及时拨付资金1100多万元,确保种下地;8月份以来,玉米、大豆遭受高温热害影响,市财政又拨付资金379.1万元用于“抗旱保苗”。宿州市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投足“真金白银”筑牢粮食安全基石。 高度重视保夏种。宿州市夏粮生产面积、总产、单产、效益呈现“四增”态势,总产突破55亿斤,比去年增产近1亿斤,增量位居全省第2,实现“十九连丰”,受省农业农村厅通报表扬。夏种期间,宿州市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拨付抗旱保苗资金1100多万元,通过造墒抢种、抗旱播种、人工增雨等方式,保障了724万亩夏种任务如期完成。 科技强农保丰收。入夏以来,宿州市持续高温干旱,防旱抗旱形式严峻。为此,全市上下戮力同心,认真抓好人工降雨、田间管理、技术指导等措施抗旱保苗,全力以赴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及时发布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治技术意见,组织专家、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各地有序开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同时,强降雨期间及时指导开沟排涝、清沟排渍,对320万亩农田开沟、排水。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玉米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班122场,培训6100余人次,下沉技术人员田间指导1780余人次。累计防治玉米病虫害面积290.7万亩次,大豆病虫害面积138.24万亩次。田间累计追肥470万亩次。 多措并举改善农田小气候。8月以来,面对持续高温少雨、干旱天气的不利影响,宿州市及早印发《宿州市玉米、大豆高温热害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和保障秋粮丰收工作提醒函,召开全市高温干旱灾害应对工作会议,成立5个包保组分类分区域开展督导指导。通过灌溉、无人机喷雾、喷施生长调节剂等方式改善农田小气候,增强植株抗高温能力。据统计,全市抗旱保苗面积102.6万亩次,投入资金379.1万元,投入各类灌溉机械12878台,灌溉面积111.3万亩次,无人机喷雾面积65万亩。
拂晓新闻网 37 阅读 2022-09-14 12:13金风送爽迎盛会,瓜果飘香庆丰收。时值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在各市(区)农业农村部门遴选推荐基础上,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向社会推介发布28条秋季休闲农业和乡村游精品线路。 本次推介发布的线路以“庆丰收 感党恩 多彩金秋迎盛会”为主题,融合丰收美景、特色产业、乡风民俗串点成线,旨在满足新形势下广大城乡居民“养养眼”“开开胃”“洗洗肺”的短途游、微度假消费需求,助推乡村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助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西安市 01.阎良区休闲乡村特色游线路: 关山街道办北冯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新兴街道办井家村向前火龙果现代农业园→阎良航空科技馆→中国航空城飞翔梦航空体验基地 线路特色:农耕文化、科普教育 图片 井家村火龙果采摘体验区 图片 飞翔梦航空体验基地 02.长安区休闲农业乡村游线路: 王曲街道办唐村中国农业公园→王曲街道办皇甫村田园综合体 线路特色:休闲观光、农事体验 周边景点:关中民俗博物院、南五台风景区 图片 唐村乡村文化体验馆 03.鄠邑区采摘休闲度假游线路: 玉蝉街道办胡家庄村荣华葡萄庄园→太平峪煤场村南焉花里民宿 线路特色:民宿体验、亲子采摘 周边景点:太平国家森林公园 图片 胡家庄村葡萄采摘体验区 图片 煤场村民宿体验区 04.蓝田县休闲观光体验游线路: 三里镇樊家村花卉产业园→玉山镇河东村丝路慢城玉山景区→九间房镇峪口村 线路特色:休闲观光、科普教育 周边景点:蔡文姬纪念馆、汪峰故居 图片 河东村玉山休闲体验区 图片 蓝田饸饹 05.周至采摘休闲游线路: 集贤镇殿镇村曲江农业博览园→马召镇崇耕村猕猴桃主题公园→翠峰镇农林村西南塬区现代农业生态观光示范园 线路特色:休闲观光、科普教育 周边景点:楼观台景区、秦岭四宝馆 图片 崇耕村猕猴桃采摘体验区 宝鸡市 06.金台区休闲体验游线路: 金河镇周家庄村玉池公社→蟠龙镇塔寺头村西府农耕文化体验园→中山西路街道办西府老街 线路特色:房车营地、亲子采摘 周边景点:大唐秦王陵 图片 玉池公社露营体验区 图片 西府老街美食文化体验区 07.陈仓区乡村文化体验游线路: 东关街道办双碌碡村→慕仪镇齐西村→周原镇西刘村绿丰源生态休闲农业园 线路特色:休闲观光、乡村夜景 周边景点:九龙山旅游度假区 图片 双碌碡村乡村文化体验区 图片 绿丰源生态休闲农业园农产品展示区 08.凤县休闲采摘康养游线路: 黄牛铺镇东河桥村→红花铺镇永生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双石铺镇十里店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留凤关镇酒铺村 线路特色:乡村美食、科普教育 周边景点:嘉陵江源头景区、羌寨 图片 东河桥村休闲体验区 图片 十里店村花椒观光体验区 咸阳市 09.礼泉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乡村休闲旅游行线路: 烟霞镇老军营村陕西欣农兴现代农业产业园→骏马镇双北村沃野青青现代农业观光园→骏马镇付官寨村越唐现代生态农业葡萄园 线路特色:房车营地、亲子采摘 周边景点:昭陵博物馆、袁家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图片 越唐现代生态农业葡萄观光园 铜川市 10.宜君县休闲观光体验游线路: 哭泉镇淌泥河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南山公园路花溪谷→福地湖 线路特色:休闲度假、特色美食 图片 淌泥河村旱作梯田观光区 图片 花溪谷观光休闲区 渭南市 11.大荔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休闲观光体验游线路: 官池镇北王马村新茂农场观光园→官池镇阳村英考鸵鸟园 线路特色:田园观光、农事体验 周边景点:沙苑水库、牡丹观光园 图片 新茂农场生态种养观赏区 图片 英考鸵鸟园喂养体验区 12.澄城县历史文化领略游线路: 尧头镇尧头村文化旅游生态园→交道镇樊家川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龙首渠引洛古灌区→王庄镇良周村苹果产业基地 线路特色:科普教育、农事体验 周边景点:良周秦汉宫景区 图片 龙首渠引洛古灌区 图片 良周村苹果采摘体验区 延安市 13.富县乡村休闲观光游线路: 茶坊街道办岔口村→直罗镇胡家坡村田园综合体→张家湾镇川庄村田园综合体 线路特色:农耕文化、乡村美食 周边景点:秦直道、石泓寺 图片 岔口村休闲观赏区 图片 胡家坡村田园综合体 14.志丹县洛河沿线休闲游线路: 永宁镇定边渠村九吾山→永宁镇崾子川村田园综合体→永宁镇川口村洛河峡谷(象咀段) 线路特色:农耕文化、特色小吃 周边景点:旦八古寨 图片 崾子川村田园综合体观光区 图片 川口村洛河峡谷观光区 15.子长市民俗风情游线路: 玉家湾镇任家砭村红色教育基地→涧峪岔镇南家峁村蚕桑现代农业示范园→涧峪岔镇黄米山村陕北农耕文化体验区→涧峪岔镇周家山民俗村 线路特色:农耕文化、人文历史 周边景点:狄青古寨 图片 黄米山村陕北农耕文化体验区 图片 周家山民俗村观赏区 榆林市 16.榆阳区古塔镇田园观光休闲游线路: 古塔镇赵庄村田园综合体→古塔镇“中国美丽田园”杏树文化景区→古塔镇赵家峁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线路特色:田园景观、乡村美食 周边景点:红石峡、镇北台 图片 赵庄村田园综合体观光区 图片 赵家峁村休闲体验区 17.榆林市乡村休闲体验游线路: 米脂县银州街道办高西沟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 线路特色:科普教育、民俗文化 周边景点:杨家沟革命纪念馆、绥德县博物馆 图片 高西沟村小米收获现场 图片 郝家桥村葡萄采摘体验区 18.佳县红枣采摘观光游线路: 高家寨乡王家山村大美石窑休闲农园→坑镇赤牛坬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朱家坬镇泥河沟村千年古枣园(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线路特色:农耕文化、科普教育 周边景点:白云山 图片 大美石窑民宿体验区 图片 泥河沟村红枣采摘体验区 汉中市 19.城固县休闲采摘体验游线路: 桔园镇刘家营村→原公镇垣山村猕猴桃基地→上元观古镇 线路特色:田园景观、乡村美食 周边景点:五门堰、南沙湖风景区 图片 刘家营村柑橘采摘观光区 图片 上元观古镇休闲体验区 20.宁强县休闲观光体验游线路: 汉源街道办二道河村汉江源景区→高寨子街道办高寨子村三产融合示范园 线路特色:民俗文化、乡村美食 周边景点:千山茶园、羌博园 图片 汉江源休闲体验区 21.留坝县休闲观光体验游线路: 玉皇庙镇石窑坝村古银杏广场→玉皇庙镇两河口村红色教育基地→玉皇庙镇玉皇庙村道班·宿→火烧店镇中西沟村 线路特色:特色民宿、农耕体验 图片 玉皇庙村道班·宿体验区 图片 中西沟村休闲体验区 安康市 22.岚皋县美丽乡村游线路: 城关镇巴山珍稀植物园→城关镇茅坪村众达生态园区→南宫山镇宏大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南宫山镇桂花村→四季镇杨家院子 线路特色:农耕文化、乡村美食 周边景点:巴人部落、南宫山景区 图片 宏大村民宿体验区 23.平利县休闲观光体验游线路: 城关镇陈家坝村马盘山生态农业观光园→老县镇蒋家坪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线路特色:农事体验、乡村美食 周边景点:女娲文化广场、五峰山 图片 蒋家坪村女娲凤凰茶业现代农业观光区 商洛市 24.丹凤县秋季品酒采摘游线路: 龙驹寨街道办东河社区安森曼葡萄酒庄→棣花镇许家塬村核桃主题公园 线路特色:田园景观、科普教育 周边景点:棣花古镇 图片 安森曼酒庄观光体验区 25.商南县美丽乡村休闲行线路: 清油河镇后湾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富水镇马家沟村佳忆德猕猴桃采摘园 线路特色:农事体验、乡村美食 周边景点:上仓房森林公园 图片 后湾村休闲体验区 图片 马家沟村猕猴桃采摘体验区 26.柞水县休闲度假体验游线路: 营盘镇朱家湾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营盘镇朱家湾村终南山寨→下梁镇老庵寺村 线路特色:农耕文化、特色民宿 周边景点:盘古山庄、秦楚古道 图片 朱家湾村民宿体验区 图片 终南山寨民俗文化体验区 杨凌示范区 27.杨凌探秘金秋之旅线路: 西北农林大学博览园→揉谷镇田东村杨凌菲格庄园→揉谷镇田西村“田薯叔农庄” 线路特色:科普教育、特色采摘 周边景点:王上村科举小镇 图片 菲格庄园无花果采摘体验区 图片 田西村“田薯叔农庄”观光区 韩城市 28.休闲采摘体验游线路: 芝川镇城北村神农葡萄庄园→西庄镇柳村食用菌种植基地→桑树坪镇王峰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线路特色:田园景观、休闲观光 周边景点:党家村、司马迁祠
西部网 48 阅读 2022-09-13 12:55桐城市新渡镇是全国包装印刷产业基地。今年以来,新渡镇把产业振兴摆在突出位置,以绿色包装产业为龙头,推进包装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 包装产业稳健转型。新渡镇围绕塑料包装印刷,以及配套的原辅材料经营、塑料机械展销、制版研发、物流配送等,形成了集原料供给、塑料加工及研发、包装、印刷、物流为一体的产业链。目前塑料包装产业年产值达75亿余元,纳税7000余万元,相关从业人员1万余人。为促进“散乱污”企业转型升级,新渡镇新建新城印花产业园,4栋1.4万平方米厂房已完工交付,正在吸纳企业入驻,另4栋1.3万平方米厂房已完成主体建设,今年底可完工交付。 绿色兴农优化产业。新渡镇坚持改革推动,扎实开展农村“三变”改革,以绿色有机为目标,大力开发富锌农产品,助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今年,该镇已争取项目资金,完成富锌作物营养强化试验区、富锌土壤保护试验区、辐射区及其数字控制中心建设,即将完成富锌农产品展览馆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当地富锌大米的品质和知名度。 此外,新渡镇充分利用土壤富锌的资源优势,利用水田种植航两优1573等优质富锌水稻3.7万余亩,旱地种植富锌菊花、葡萄、瓜蒌、草莓等特色农产品1500余亩,富锌农产品年产值1.78亿元,带动群众增收2600余万元。引进林业龙头企业,流转5000余亩林地,种植薄壳山核桃,丰产期年产值4000余万元,促进群众增收350余万元。 村企共建共享,带动群众增收。安徽富美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新渡镇九重、杨树店、姚坂3个村共流转林地5000余亩,发展碧根果种植产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出资3万余元购买碧根果树苗免费提供给农户,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和自留林地种植碧根果;企业销售碧根果苗木、提供种植管理技术培训并收购碧根果果实。果实收获销售后所得收益按村经济合作社20%和农户80%进行分成。据测算,挂果后每年每亩碧根果能让农户增收1500余元,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增收370余元。 新渡镇党委委员刘武表示,下一步,新渡镇将加快新城印花产业园二期建设进度,启动新城科技产业园和宜春产业园建设,做大做强新渡镇绿色包装产业,同时推动富锌大米及薄壳山核桃深加工,提升富锌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
人民网 39 阅读 2022-09-13 12:519月4日,淄博市与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签署共同推进淄博市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时,“农业农村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中心(淄博)”揭牌。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作为国家级最权威的农业信息化专业团队,在信息化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平台构建、资源开发等领域积淀深厚,具有独特优势。双方将以此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新起点,依托农业农村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中心(淄博),组建合作团队,加强业务指导和支持力度,在淄博打造数字乡村的“齐鲁样板”。
大众日报 30 阅读 2022-09-13 12:45金秋时节,宾县近郊多个种植园内果蔬飘香。葡萄、蓝莓、红树莓、水果柿子……各色果实长势喜人,放眼望去,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今年以来,宾县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聚力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采摘为一体的农业观光旅游业态,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果蔬丰收黑土地效益节节高 时下,正是葡萄集中上市的季节,位于宾县居仁镇的万坤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园里,一串串葡萄掩映在藤叶之间,颗粒饱满、色泽诱人,散发出阵阵芳香。农户们正提着篮子穿梭在葡萄架下采摘。 在位于宾州镇的高万生态树莓种植园内,一颗颗饱满圆润的树莓散发着浓郁的果香。种植户们正忙着采摘、分拣。农户高俊清今年种植了13亩树莓,亩产可达1600斤到1700斤。从8月开始树莓就已陆续成熟,除履行与食品公司签订的订单外,依托位置优势,高俊清还向市民开放采摘选购。“每亩收益可达8000元到10000元,树莓已成咱们的致富果。”高俊清喜滋滋地向记者介绍。 同样迎来丰收的还有二龙山脚下的宾州休闲农业生态园。入秋后,园区种植的蓝莓已经收获了两茬,眼下,社员们正忙着采摘黄瓜和水果柿子。园区负责人孟凡林向记者介绍,生态园由省农科院与哈尔滨永和菜业有限公司于去年共同建设,旨在发展药园、菜园、果园、花园、生态园“五园经济”,主要用于观光采摘。 科技赋能助力产业提质升级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宾州休闲农业生态园是我省农业先进成果和绿色技术、实践先进理念的有效载体。 来自省农科院的30多名专家为基地提供技术服务,重点示范果蔬化肥农药减施增效、蔬菜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通过开展田间观摩、品鉴互动等活动,每年邀请种业企业、新型农业主体、农户和业内专家5000余人走进园区,越来越多的农户学到了前沿种植技术。 据孟凡林介绍,公司还计划建设电商平台、物联网大厅、质量溯源平台,带动宾州镇当地农户销售杂粮、蔬菜、特色农产品等;建设农民培训基地,提高农民种植技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第二、第三产业创造条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龙头牵动引领特色产业兴旺 “宾县积极推动蔬菜等经济作物产业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稳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优质果蔬供应,经济作物产业蓬勃发展。”宾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燕俐表示,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作用十分明显,“永和菜业”分别在永和乡、宾州镇建设了绿色标准化蔬菜基地,共占地1.2万亩,被评为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示范基地和黑龙江省“北菜南销”重要基地,初步建成以“五园”为支撑、“产加销”为一体、“科技+旅游”为特色的新型现代农业企业。 “今年,宾县重点建设了宾州镇四季青村、永和乡永和村经济作物示范村,同时,做优巩固102个菜园革命示范村。”张燕俐说,以村为单位推进农村菜园开发利用建设,进一步开辟生产菜田扩容新途径。坚持宜菜则菜、宜果则果,扩大特色作物规模。依托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产供销对接等方式实现菜园产品统一回收、加工、包装和销售,提升经济作物的增收“成色”,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哈尔滨新闻网 40 阅读 2022-09-13 12:44地处鄂赣皖三省交界的黄梅县历史悠久,素有“鄂东门户”之称。黄梅文化底蕴深厚,是佛教禅宗发祥地、黄梅戏发源地、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诞生地和国家级龙感湖自然保护区所在地,是全国武术之乡、楹联之乡、诗词之乡和挑花之乡,拥有“黄梅戏”“黄梅挑花”“佛教禅宗祖师说”“岳家拳”等四张国家级非遗文化名片,是国家授权的“千年古县”。 近年来,黄梅县以荆楚文旅名县创建为抓手,通过唱响农文旅联姻的天仙配,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广泛开展美好环境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打造了袁夫稻田、苦竹养马岭、五祖东山问梅、杉木邢绣娘生态园、柳林玫瑰谷等一批网红打卡地,释放了乡村振兴新动能,迎来了高速腾飞的新机遇。 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黄梅样本” 图为黄梅县全景 政策样本 塑造黄梅新名片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 为了积极响应号召,黄梅县近年来先后出台《关于建设旅游强县推动文旅产业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实施方案》《关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奖励办法》等政策文件,每年设立文旅产业发展基金1000万元,筹集黄梅戏发展基金1000万元,从制度层面、保障体系进行完善。 其中,包括投入170万元编制完成《黄梅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投入2100万元完成非遗文化旅游区总规、控规、详规及专项规划,实现旅游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建设规划、村镇总体规划等“多规合一”。 同时,黄梅围绕国家文旅康养提升工程,策划“十四五”文旅健康项目97个,完成高铁新区旅游综合体、“一河两岸”步道公园、滨江生态旅游休闲区等15个项目。 包括,黄梅依托禅宗文化资源,打造集禅宗文化养生体验、养生教育、休闲度假、养老等于一体的综合度假区,先后投入3.6亿元修通了连接四祖寺和五祖寺全长18公里的横山旅游公路,连接五祖景区和玫瑰谷全长30公里的环古角水库旅游公路,以及连接五祖景区和邢绣娘生态园全长20公里的十里观光长廊旅游公路,加速激活康养资源。如今,玫瑰谷、蔡山梅园、挪步园、九坤太白小镇等景点,成为康养旅游胜地。 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黄梅样本” 图为九坤太白小镇 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黄梅样本” 图为玫瑰谷 黄梅县作为全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共建创新示范区试点县,全力服务农文旅融合,助力打造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包括:健全运行体系,开展产业链金融链专场对接;导入域外银行信贷,打好联动机制组合拳;健全组织体系,加强乡村金融网点布局;健全产品体系,“保险+信贷”双向发力,拓宽农文旅融合路径;健全保障体系,优化信贷环境,实化担保补贴,强化信用培植。 人才兴,满盘活。黄梅县委、县政府还强力推进能人回乡创业“千人计划”,县、乡镇、村三级合力大打“乡情牌”,引导、鼓励能人返乡创业。 近几年来,黄梅县出台政策,要求相关职能部门从用地、金融、用工用水用电、基础设施配套、政策性资金安排等方面,对能人回乡创业项目给予优先安排;为能人回乡签约项目、业务办理提供“一站式”服务等。目前,黄梅县已有近800多名能人返乡创业。2018年至今已完成能人回乡创业新增签约项目460个。 “返乡有政府扶持引导,我们既赚钱又稳当。”谈到黄梅县的政策支持力度,五祖火龙园负责人魏宜华乐呵呵地说。2016年,魏宜华回到五祖镇流转土地260余亩,投资2600多万元建起火龙果基地,每年为附近村近百名村民创造工作机会。 眼下,这些外出务工的能人回乡后,和魏宜华一样带领乡邻在农村的广阔舞台上奋发创业,成为该县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产业样本 一条链融合发展 文旅融合之于黄梅,不仅仅在于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更是黄梅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 黄梅县以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借力资源禀赋,厚植文化底蕴,在盘活存量资源、激活新兴业态、做活文化旅游上下功夫,加速推动文旅融合,加快发展文旅产业。 以非遗为主题,黄梅与鄂旅投公司合作,8年共投入32亿元开发五祖非遗文化旅游区。东山问梅村是其核心项目,占地面积1267亩,获2020年湖北省城市园林绿化优质工程金奖、中国建筑装饰奖。据悉,问梅村充分挖掘黄梅戏曲等非遗文化内涵,打造集旅居度假、康养休闲、亲子研学、文化创意于一体的新型文旅综合体。此外同步推进四祖、老祖、南北山、养马岭等景区建设,创建国家4A景区2家、3A景区4家。 以农业为元素,是中部农耕文化展示区。黄梅引进九坤集团,投资30亿元建设4万亩超大型农耕文化产业园——濯港太白小镇,已完成一期工程,建成农耕文化博物馆,共有展品3000余件,为中部地区最全。 以戏曲为韵脚,是沿江特色文化体验区。黄梅采取PPP模式,在小池建设总投资16亿元的戏曲文化小镇,展现“清江烟雨夜,黄梅戏中情”文化景观,打造全国最大的黄梅戏文创产业园。项目预计2025年完工。 致力于文旅融合发展,黄梅坚持文化、山水、旅游三位一体,推动文化进景区、文化成景区,着力打造 “黄梅样本”。 “听不够平词花腔黄梅调,看不够水袖长衫舞翩翩。”今年7月,国家级非遗黄梅戏寻根访源活动在黄梅举行。这是贯彻落实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实际行动,是保护故乡黄梅戏源头黄梅采茶戏的重要举措,也是黄梅坚持文化、山水、旅游三位一体生动实践。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黄梅还着力提质商旅融合。县游客服务中心、黄梅购物广场、宏辉商贸城等旅游配套工程扎实推进,黄梅“十大名菜”“十大名店”新鲜出炉,创建3A旅行社4家、星级饭店4家、星级农家乐50家,“吃住行游购娱”品质不断提升。 目前,黄梅县连续5届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成功创建了“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21年被人社部、文旅部表彰为“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其中,五祖镇被命名为“湖北旅游名镇”,一天门社区、养马岭村被命名为“湖北旅游名村”。 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黄梅样本” 图为五祖镇东山问梅村 更为可喜的是,2022年上半年,黄梅现有文旅产业规上企业达29家,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GDP比重位居全市前列。今年上半年,该县共接待游客23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1.8亿元,同比增长18.6%和29.3%。 创新样本 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黄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尤其是近年来,黄梅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地标优品工程,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景”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城乡融合做法。 两万亩蓝莓形成十里观光长廊,被授予“中国小浆果示范基地”;蔡山梅苑、大河袁夫稻田、杉木邢绣娘生态园、苦竹青山绿水和香樟园生态旅游区使田园成为风景;柳林商子塆等古村落改造让乡村更有乡愁;积极拓展“修心+养生”“户外+养生”“武术+养生”模式,挪步园避暑山庄、柳林玫瑰谷成为康养目的地;10万人常年练习岳家拳,《武穆遗书》演绎新传奇。 黄梅无疑按下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快进键。 停前镇童寨村返乡能人王天寿创建的湖北紫玉蓝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玉蓝莓公司”)就是一例。该公司已拥有蓝莓核心种植基地2万亩,是全国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之一,被农业农村部授予“中国小浆果示范基地“。 如今,紫玉蓝莓公司修建蓝莓基地旅游公路10公里,发挥独山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的引领作用,对接杉木、停前镇十里观光长廊,配套完善蓝莓生态示范产业园场馆、道路交通、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着力打造蓝莓特色餐饮、生态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的蓝莓休闲观光园区,大力发展养心健康休闲产业。每逢采摘旺季,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 一个曾经不显山、不露水的偏僻小山村——苦竹乡养马岭村,也铸梦有成,一跃成了湖北旅游名村。 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黄梅样本” 图为苦竹乡养马岭村鸟瞰图 “养马岭村抗金城景区深受县内外游客的欢迎,平均每天都有几千名游客。围绕乡村旅游,我们将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产业,让养马村美起来、富起来。”苦竹乡养马岭村支部书记洪记稳一脸兴奋对记者说。 据悉,依托岳武文化,该村打造了抗金城风景区。别样的风景,特色的文化,让养马岭村成了黄梅乡村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黄梅深知,文化旅游产业要实现大发展,离不开一个个项目的支撑。坐落在黄梅县大河镇永安村的袁夫稻田也一跃成为黄梅乡村旅游文化的样本。 袁夫稻田的主人名叫袁勇刚。他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曾担任世界五百强高管。2017年之后,袁勇刚辞职回乡创业。 起初,他只想在这片土地上种出真正的有机大米。但理想很快被现实击垮,有机大米缺乏消费场景很难开拓市场。 灵机一动,袁勇刚在稻田上架起了办公室和几间卧室,又跑遍全国找到了7节绿皮火车,历经万难运到家乡……2018年,火车餐厅开业了。 为了让游客的体验感更充实,他又增加了三角木屋、森林小屋、天空之境等特色民宿设施,推出了品牌包装的大米。秋收节、插秧节等固定地域特色农耕活动也陆续在袁夫稻田开展……诗和远方的理想主义,在无意之间带火了这片土地。如今,袁夫稻田集”耕、食、住、游、赏”于一体,年游客量20余万,收入数千万。 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黄梅样本” 图为袁夫稻田 相比袁夫农田,邢绣娘生态园则另一番特色。玩转绣娘集市,感受粉墙黛瓦和茅檐木屋的市井风貌;搭乘“乡村”火车,欣赏动物园的勃勃生机……鄂东动物园、绣娘集市、劳动教育营地、康养民宿村、5D玻璃天桥、七彩稻田、水上乐园(五叶湖)、农耕体验园,该生态园集合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立足高标规划、高规建设、高效管理,致力于打造乡村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 据悉,该生态园作为黄梅县政府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11亿元,总面积20000余亩。 “项目建成后将直接带动周边村民就业1000余人,年创利税1000万元,为提升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美丽乡村做出有力贡献。”黄梅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项目不仅吸引众多来自武汉等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也让村民人均年收入大幅增长,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产业兴,村民富,生态美。黄梅县在黄冈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湖北省委、省政府“一主引领、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文化为魂、山水为体、旅游为形的理念,以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黄梅样本”为目标,在“文化大县”向”旅游强县”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加速腾飞!
光明日报 35 阅读 2022-09-13 12:139月8日,记者从晋中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484”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工作矩阵是晋中市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破立之招,目的是以园区承载、企业立柱、项目支撑、产品压舱,解决晋中农业大市而非农业强市、“广而不精、散而不大”等问题。 “484”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工作矩阵按照市级统筹、县级攻坚、乡级落细的协同作战思路布局实施。市级层面重点创建“4个十”,即创建十大农业产业园区、培育十大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十大农产品知名品牌、建设十大农田水利工程;县级层面具体落实“8个一”,即创建一个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一条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形成一个市场化科技服务体系、制定一个城镇化发展规划、培育一批市场主体、打造一个突出品牌、建设一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出台一个发展支持意见;乡级层面普遍做到“4个有”,即每个乡镇都要有一个主导产业、有一个龙头企业、有一批示范主体、有一处规模经营生产单元。 乡级“4个有”是县级“8个一”的基础和支撑,市级“4个十”是县级“8个一”的转化和升级。因此,县级落实“8个一”是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创建一个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目前全市共创建11个示范区,总示范规模11.24万亩,计划总投资8580万元;建设一条乡村振兴示范廊带。目前,全市共打造11条小廊带、55个示范村,计划总投资1.1亿元;形成一个市场化科技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共有6个由农业经营主体与科研院校合作的课题组,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当地农业重大技术攻关;制定一个城镇化发展规划。目前各县(区、市)正在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局部或全县域城镇化发展规划的制定;培育一批市场主体。目前全市引导55个种养企业、5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7个家庭农场、30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实施新知识青年创新创业项目29个,计划总投资1.28亿元。发展壮大50个农业生产托管组织,新增托管面积23.9万亩,作物从玉米扩大到杂粮、油料、中药材、水果多个种类;打造一个突出品牌。全市2022年计划新发布各类农业标准7个,认换证农产品地理标志、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48个,在各类媒体推广宣传农产品品牌19期(次);建设一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截至目前,各县(区、市)共谋划开工各类大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20多个,计划总投资11.9亿元;出台一个发展支持意见。目前大部分县(区、市)都制定出台了各自的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激励政策意见。 据悉,今年以来,通过“484”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工作矩阵的推进,进一步促进了晋中市农业的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为晋中市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特优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力争在全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中先行一步奠定了坚实雄厚的基础。今后,晋中市农业将以有机旱作农业、特优农业等光辉思想为指引,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早日步入高质量发展新轨道。
黄河新闻网 30 阅读 2022-09-13 12:10双鸭山市农业农村局严格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加强防控治理、狠抓责任落实、夯实基础保障,持续推动全市农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当前正值粮食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市农业农村局时刻关注天气变化,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协调沟通,准确分析研判气候和灾害发生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让各类农业生产主体提早做好防范应对准备。转发下发各类通知、文件等。要求县(区)明确工作责任,落实推进防灾减灾各项工作。同时,加强机械力量调配,做好农机具准备和维修调试工作,适时开展收获,力争夺取全年粮食丰产丰收。 在农业机械方面为确保农机安全生产,提高广大驾驶员安全防范意识,助力双鸭山市农业现代化发展,市农业农村局以农机驾驶员考试培训活动为载体,大力宣传农机技术、农机安全生产常识,剖析近年来的农机重大以上事故案例,警示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教育机手汲取教训,遵守农机安全生产有关规定。截至目前,举办农机驾驶员培训考试4次,共培训考试驾驶人员295人。同时,组织收看了农机事故警示教育片,摆放农机事故警示教育图版4块。通过培训进一步加强了农机驾驶员的驾驶操作技术,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守法意识和服务意识,为秋收期间农机安全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畜牧业方面,为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的工作要求,全市开展了畜牧业安全生产专项交叉检查工作,共检查规模场40家,中小型养殖场38家,乡村粪污收集点13个。重点检查沼气池、化粪池和黑膜囊发酵池等有限空间作业区域,是否在安全距离边界设立隔离围挡及“禁止烟火”“禁止靠近”“池深危险”等警示标语标牌。在养殖圈舍、挤奶厅、干草堆、压力容器、设备维修区域等是否设置安全生产设施及警示标牌;排查规模养殖场新建、改扩建过程中施工安全。其中有16个养殖场户存在粪污处理池警示牌、灭火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责任书不全等问题,现已全部整改完成。 渔业方面,双鸭山市制定《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做好“迎二十大渔业安全生产百日攻坚战”工作的通知》并下发至各县,要求各县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党的二十大期间渔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8月26日,下发了《关于印发〈全市渔业生产安全事故大警示大教育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安排部署全市开展渔业生产安全事故大警示大教育专项行动,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坚决遏制渔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确保渔业安全形势稳定。8月30日,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渔业渔政科、农机科、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相关工作人员集中观看《黑龙江省安全生产事故警示录》,切实增强了警示教育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威慑力和说服力。
网易 27 阅读 2022-09-13 12:059月2日一大早,三台东风多利卡沼液撒粪车满载养殖场沼气池发酵液,开进荆州市荆州区菱湖农场管理区金合社区第二生产队农户杜平的南瓜地里进行喷撒作业,不到一刻钟,见到他家的15亩南瓜就洒下了22方粪水,杜平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伸出大拇指,赞到:眼前的装备太先进了,以前根本没见过,撒起粪水来,又快又均匀,还从根本上解决了目前南瓜干旱脱肥的问题,近月来自己一直最盼望的事,转眼成真,感谢政府为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现场,菱角湖管理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郭海江号召全场职工上下齐心,实干二个月,实现管理区全覆盖,克服还田工作量大、茬口紧、车辆下田难的矛盾,完成粪水还田3.45万方,面积2.3万亩,主要推广玉米秸秆粪水还田集成技术,实现有机肥替减化肥减量138吨,为荆州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奉献菱湖经验。 据悉,荆州区福土社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今年出资160万元,新购置东风多利卡沼液撒粪车6台,每台每小时可完成作业15亩以上。目前金合社区像杜平种有50亩以上南瓜的农户超过60户,在田南瓜面积3000多亩,仅通过这次粪水还田,每亩可以增收200元,平均每户可以增加纯收入近万元。 荆州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主任张新宇介绍,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从2021年开始,连续五年,去年重点推广了堆肥还田技术模式,并在实施过程中总结出″四方联动"机制,即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承上启下(协调)、养殖主体负责粪水数量与质量(物质)、还田区域村组干部负责签收与向导(确认)服务主体负责粪水收集与还田(作业)。在全省绿色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工作视频会上,区农业局杨水垓局长代表荆州区进行了《探索粪肥还田工作机制,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典型交流发言。
湖北农业农村厅网 42 阅读 2022-09-07 12:21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告第一批72个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和19个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名单,旨在打造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国家队”,加快健全我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海南共7个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入选。 入选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的共6个: 国家野生棉种质资源圃(三亚)(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国家热带饲草种质资源圃(儋州)(依托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国家橡胶种质资源圃(儋州)(依托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 国家木薯种质资源圃(儋州)(依托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国家热带棕榈种质资源圃(文昌)(依托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国家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种质资源圃(万宁)(依托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 入选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的共1个: 国家肥料微生物种质资源库(海南)(依托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国家农业种质资源库(圃)是我国种质资源安全保存与共享利用的重要设施,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公益性特征,承担着种质资源收集整理、安全保存、精准鉴定、共享交流等重要任务。 此次公告的国家农作物、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分布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体现了不同物种的地理分布及生境特征。 其中,第一批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包括长期库1个、复份库1个、中期库15个、种质圃55个,基本构建了以长期库为核心,复份库、中期库、种质圃等为依托的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第一批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包括长期库1个、专业性种质资源库18个,涉及食用菌、肥料微生物、植保微生物、饲料微生物等多个类别,初步建立了我国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3个国家种质资源圃已分别收集木薯种质资源811份、热带饲草种质资源860份、芒果种质资源354份。下一步,热科院品资所研究团队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需求,有计划地进行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整理编目,制定及完善种质资源特性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构建我国木薯、热带饲草、芒果等种质资源评价技术体系,有效提高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水平,为筑牢种业振兴的种质资源根基奠定坚实的基础。
澎湃新闻 32 阅读 2022-09-07 09:41当前,随着白露节气的到来,庄浪县的12万亩粮饲兼用型饲草玉米已经渐入收获季,全县的饲草玉米收获生产已经拉开了大幕。各乡镇肉牛养殖合作社和大户纷纷迅速行动,开始赶天气争时间抢收起来,生怕秋雨影响错过饲草玉米的收获期,进而影响到数万头牛儿的过冬“囗粮”。 农机依然是农业生产的主角,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速推进饲草玉米收获进程。在庄浪县韩店镇康盛鑫农机合作社的饲草玉米种植基地收获现场,工作人员正开着一台玉米青贮收获机,与拉运饲草的汽车并排前进,相互默契配合,唱着农机特有产业振兴的歌曲,迈着骄健而又坚定有力的步伐,来回在玉米地里奔驰。一辆汽车装满收获粉碎后的玉米秸秆饲料后,又换上了另一辆,一辆接着一辆,青贮机却始终高效工作不停歇,充分彰显出了农机的无穷威力和效率。转脸间的功夫,一亩地的饲草玉米便被快速收获完工。 “自从去年我们合作社利用全县农机‘一乡一社’试点建设项目购买玉米青贮机以来,再也不怕青饲料玉米收获无机可用了。”合作社负王重生非常自信的说。“原来饲草玉米收获全部靠人工。1亩玉米连收获带拉运4人得1天,收获回来利用揉丝机加工带贮存4人又得老半天,费时又费力,还费钱。现在好了,合作社有了青贮机,再不用费那么多的时间和人工,从收获到青贮,一次性完成,不但省时省事,而且效率高,更重要的是省钱。这样我们还能一举两得,抽出时间去帮其他合作社收获,赚取额外的收入。” 为了加强“三秋”农机安全生产,庄浪县农机中心提早就做足做好了安全准备,确保“三秋”生产农机高效运行,安全平稳生产。“为了保障全县粮食安全生产,确保秋粮稳产增收,颗粒无损顺利归仓,农机中心于8上旬就对全县‘三秋’农机安全生产做出了安排部署。紧密结合全县农机安全隐患清理清查百日行动,充分借助全县第四期农机驾驶考证培训之机,一并对全县10余名青贮机驾驶员进行了岗前安全技能培训,提前为秋收安全生产打牢了各项坚实的工作基础。”庄浪县农机中心主任王宽说。 庄浪县平凉红牛肉牛养殖总量达12万头。一直以来,庄浪县将饲草产业作为了全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持续推动发展。去年以来,更是将饲草玉米种植列为推动全县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的九大产业链之一,与红牛产业同步推进。今年,更是采取了一系列有效延链补链增链强链措施,抓实抓细产业链,大力发展饲草产业,确保产业稳定有收益,农民稳定增收。
中国甘肃网 29 阅读 2022-09-06 12:28乾安县余字乡来字村“两委”始终坚持在带领群众致富的同时,以建设文明新村为目标,从每个家庭入手,不断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创建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创建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和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在文明建设实践中,来字村坚持勤政为民,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加强廉洁自律意识,秉公办事,为村民多办实事好事。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规定凡是重大项目投入、大金额资金往来、村民建房审批、土地征用定价等事项必须经村“两委”会讨论决定,并有会议记录备案,增加办事透明度。 发挥本地优势,壮大村级经济 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村“两委”大力发展村级经济,村集体收入逐年提高,人均收入不断增长。在进一步发展村级经济的问题上,根据本村实际,健全村级财务制度,接受民主理财小组监督和上级主管部门检查,及时在公布栏反映当月收支情况,接受全体村民监督。 村“两委”研究制定村规民约、村干部工作制度,鼓励和引导群众参与村务管理。注重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发现和推荐优秀人才,提高村干部中年轻成员比例,扎实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培养工作,筑牢基层党建基础。 改善村容村貌,美化生活环境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村“两委”在环境整治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投资500余万元对村内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硬化屯内道路3公里、修排水沟4000延长米、修围墙板3000延长米、安装路灯96盏、改厕75户、植树9700余株、建设休闲文化广场2438平方米。 开展各类活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美丽庭院”“干净人家”评选、制作宣传条幅等方式开展精神文明宣传引领。动员农户从自家庭院入手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各种群众喜闻乐见、贴近生活的活动为载体,加强宣传教育,切实提升广大群众的道德素质。 利用村庄亮化、美化工程,在潜移默化中让广大群众身心受到熏陶,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程度、生活方式得到改观,来字村正向着卫生、文明、安全、优美、舒适的新农村方向迈进。
松原日报 30 阅读 2022-09-06 12:28日前,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公示,饶河县西林子乡小南河村榜上有名,这是双鸭山市继宝清县小城子镇太平村和饶河县四排乡四排赫哲族村先后成功入选后所收获的又一喜人成果。 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双鸭山市注重将人与自然、旅游风光与农业景观、生态美景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全力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特别是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市农业农村局以“三航行动”为引领,坚持把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发展三产融合、促进农业增效、实现农民增收和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使休闲观光农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如今,现代田园风光不仅吸引了一批批观光游客,也为“多彩双鸭山”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近年来,全市各县区依托自然、区位、生态等优势,拓展农业功能,加快推进农旅融合,创新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康养等新业态,打造农民增收的增长极。重点打造集贤华平绿香园智能温室大棚、友谊美兰庄生态园、宝清小城子镇彩云岭、饶河四排乡赫哲族风情园、小南河村红色旅游等休闲农业景点,形成了回归田园体验游、中俄边境风情体验游、特色乡村休闲游等精品线路。目前,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274个,实现营业收入近7000万元。 小南河村位于饶河县西林子乡,始建于1937年,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有一山(大顶子山)、一寺(妙音寺)、两河(两条山泉河)、一江(乌苏里江),地域特色明显。这里有保存完好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木刻楞老屋大院,有抗联旧址,有良好的民风民俗。2015年年末,小南河村开始打造乡村民俗摄影旅游基地,通过旅游与产业相互促动的模式,以“回归、回忆、绿色、休闲、体验”为主题,依托大顶子山的古老和传奇,融合特有的地域、民族文化特色,打造独一无二的“大顶子山下民俗第一村”。 小南河村居民多以闯关东移民为主,大顶子山又有厚重的满族文化,根据发展乡村民俗旅游需要,对村内砖瓦住房进行了东北特色的外观设计改造,规划保留了木刻楞老屋大院20处,注册农家乐16家,开发木刻楞民宿5栋,民俗馆1处。在整体环境建设上,将部分坍塌的房屋拆除平整绿化,对老知青旧址、民俗馆等进行了修缮。配置垃圾转运电动车1辆,发放垃圾箱170个,累计改厕91户。村委会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奖励制度写入村民公约,通过文明超市、积分奖励等方式,发动各家各户共同投入到乡村环境的美化中来。 现今,小南河村已从一个贫困村变成一个全国关注的地方,实现了脱贫“摘帽”,走上了勤劳致富之路。不仅被国家旅游局列入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成为了全国森林乡村、省乡村民俗旅游示范村、省级文明村,小南河乡村治理案例还入选第二届中国美丽乡村论坛暨第五届村政论坛、全国消费扶贫典型案例。2017年浙江卫视《我们十七岁》明星“过大年”在小南河村拍摄;第一部赫哲族题材电视剧《黑金部落》影视基地也在小南河落成。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开办了小南河辣椒厂,辣椒酱做得小有名气,标准化生产线2019年末已经通过国家标准验收,真正让村民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希望。近年来,累计接待游客5万余人,旅游和辣椒酱等农产品营业收入500余万元。 目前,除了小南河等三个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外,宝清县被评为2022年全省休闲农业重点县创建对象。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休闲观光农业不仅带动了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种养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同时提高了农民素质,促进了村风文明和文化传播,增加农民收入,有力推动了全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双鸭山日报 37 阅读 2022-09-06 09:02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数字化建设指南》提出,力争用3到5年,示范区数字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大数据应用场景丰富拓展,建成一批智慧农业先行样板。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示范区农牧渔、种养加各行业与数字技术加快融合,农业生产信息化率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点评: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更好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为我国乡村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此前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分析指出,未来数字中国的努力方向之一,就是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和服务,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弥合城乡数字鸿沟。
同花顺 43 阅读 2022-09-06 09:00为加快乡村产业转型升级,鹤壁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探索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锚定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把优质、安全、绿色、健康的绿色食品作为主攻方向,在中高端消费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提升农业标准研发。制定形成既与国际标准接轨又适合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的农业标准体系,共培育和争取涉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加快推进鹤壁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3个。淇花食用油有限公司制定全国第一个高油酸花生油企业标准,以独具鲜明特色的淇花高油酸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其市场售价比一般花生高出50%以上,加工增值率达48.6%。 二是加强区域品牌建设。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传统农耕文化,培育竞争力强的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畜禽、优质林果、特色养殖区域农产品品牌。截至目前,全市有效期内绿色食品77个,地理标志农产品6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8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2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注册产品商标380个,其中国内外知名品牌10个。永达食业是国家航天员中心菜肴类食品唯一供应商,永达食品随“神八、神九、神十、神十一、神十二、神十三”六次上天,受到国家航天中心三次表彰,被授予“国家航天事业突出贡献奖”。 三是搭建宣传推介平台。支持具有鹤壁优势特色的农产品参加全国性或区域性展会,鼓励各县区政府、行业协会和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展销会、博览会、互联网等多渠道开展品牌推介。近年来,鹤壁市淇花高油酸花生油、帮太谷物脆片、百翼蜂蜜等十数种产品,分别在农加工投洽会、农交会、优质农产品(上海)展览会等全国大型展会上获得金奖等荣誉,提高了鹤壁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32 阅读 2022-09-05 12:10为进一步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强化柠条平茬收获装备保障,促进全区柠条产业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8月30日,由自治区农牧厅、科技厅、林草局、包头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区柠条平茬机械化收获暨农机推广“田间日”活动在固阳县举办,自治区副主席李秉荣出席活动。 我区柠条资源丰富,具有大发展的气候条件和自然条件。今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柠条产业发展,对攻克柠条平茬收获专用机械及刀片瓶颈问题提出工作要求。目前,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中国农机院呼和浩特分院有限公司依托自治区科技厅重大专项,已研制出柠条平茬收获专用机械样机;内蒙古一机集团采用装甲钢作为刀片基体材料,实现了刀片质量的重大突破,并完成相关专利申报工作。 活动期间,自治区组织了2家科研单位研制的专用机械样机、2家换装内蒙古一机集团刀片的柠条平茬收获机和1家传统收获机进行现场演示,专门邀请林艺、农机专家对样机收获效果和刀片性能进行实地评估验证。此次现场演示,既是对前期工作成果的阶段性展示,也是对专用机械样机和刀片性能的初步判定,必将激励有关部门和企业坚定信心,全力打造国内先进适用平茬收获专用机械及刀片,提高柠条平茬收获机械化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柠条产业化发展。 活动邀请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山西省农机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自治区有关厅局负责同志,重点盟市、旗县农牧、林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及部分企业和用户代表进行现场观摩。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43 阅读 2022-09-03 19:30近年来,盐都区农业农村局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调优扶持政策,强化主体引培,不断挖掘电商发展潜力,加强电子商务体系建设,农产品电商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呈现良好势头。 龙头示范“强”引领。以盐城电商快递产业园获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为契机,发挥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带动引领作用,支持农产品等产业领域延伸,引导上下游本地电商企业开展采购、包装等业务对接,带动电商行业抱团取暖、集聚发展。集聚顺丰、邮政等8家快递企业,快递日均处理量超80万件,完善以电商推动快递发展、以快递提升电商服务,快递与电商互为支撑、相互依存的集聚模式。 产销对接“振”乡村。强力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农人等与电商企业和平台对接,开展网络销售、农产品产地直采直供等业务,举办大纵湖大闸蟹开捕节、拼多多大纵湖大闸蟹商家交流会,参加长三角大闸蟹“云拼节”,发布“鲜之都•盐都”大纵湖大闸蟹标准化体系,助力企业、农户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成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叮咚买菜”“食行生鲜”等上海农产品电商平台联姻,共建电商专供基地,已建成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5家,设立配送中心、直营窗口20多个。 直播电商“拓”业态。联合南京大学盐城电商研究院打造“都青春”云平台、“盐之有物”网红直播基地,为农产品网络营销提供平台支撑,建设直播电商孵化载体,打造业态丰富、人才聚集、创新驱动的直播电商产业生态。举办云上草莓文化旅游节,通过网络直播镜头,带领广大网友感受草莓种植过程、采收品类等农事信息,增加客户黏度,线下引流1500余名市民到园区采摘,助力农产品出村进城,逐步实现传统经营流通模式向“线上+线下”“销售+体验”“展示+交易”等新零售模式转变。目前已组织50多家企业、个人进行直播带货,推动20余种农特产品开辟上行渠道。 电商培训“提”质效。借助农产品电商“万人培训”、信息进村入户、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手机应用等项目,以电商实操为重点,邀请专家设计课程开展精准滴灌式培训,积极选送农业创业者参加“盐之有物•播响盐城”电商直播大赛,发挥农民开网店、用微信、上直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举办电商直播示范村和直播能手评选大赛,组织70余名带货主播参赛评选,深度挖掘本地电商直播村和直播能手,积极探索“主播+地标品牌”助农路径,用“小直播”开辟农产品销售“大市场”,以流量经济为乡村振兴赋能。
盐都区农业农村局 48 阅读 2022-09-03 18:17近日,记者从广西农业农村厅获悉,广西早稻喜获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任务超额完成。 早稻喜获丰收。根据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告,2022年广西早稻总产量480.4万吨,同比增加0.4万吨,增长0.08%,播种面积1216.05万亩,同比增加4.78万亩,增加0.39%;早稻单产395.11公斤/亩,超出全国平均水平(394.3公斤/亩)0.81公斤/亩。早稻总产量和面积全国排名继续稳居第四,单产全国排名位居第八。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任务超额完成。据农情统计,截至8月25日,全区粮食作物累计播种面积4336.33万亩,完成年度计划任务数的102.40%。其中,中稻于7月15日结束插秧,面积214.78万亩,同比增0.71万亩。晚稻于8月25日结束插秧,面积1267.17万亩,同比增加8.40万亩。玉米播种面积978.46万亩,同比快30.47万亩;大豆播种面积199.39万亩,同比快5.94万亩,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130.91%。全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于8月上旬完成,累计完成面积22.93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20万亩种植任务,目前长势良好。 夏粮(春收作物)继续保持“三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公告,2022年广西夏粮(春收作物)播种面积177万亩,同比增加1.72%;单产155.9公斤/亩,同比增加1.98%;总产量5.52亿斤,同比增加3.76%,面积、单产、总产增长幅度均超全国平均增幅1个百分点以上。 此外,秋粮作物长势良好。
广西农业信息中心 43 阅读 2022-09-03 18:01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青州市高柳镇坚持以产业兴旺为总抓手,统筹谋划,精准发力,科学推进,把致富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立足根基,稳扎稳打,夯实基础。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集聚资源,重点培育九州农庄等农业龙头企业,对全镇16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辐射拉动作用,全面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提高合作社经济抵御市场风险的抗压能力。完善交通、水利等基础性工程建设,持续做好占地2.5万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提升工作,为进一步升级铺平道路。 齐抓三农,补齐短板,提质增效。凝聚科技力量,抓好现代农业种苗产业建设,搭建“产学研”平台,促进地方蔬菜企业与农科院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加快“育繁推”一体化基地建设步伐。发挥“美德银行”攻坚生力军功能,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整合区域自然资源,栽植红叶石楠、樱花、国槐、海棠、小叶黄杨、冬青等各类苗木10多种、20000余株,目前前后寨村、南星村口袋公园已全面建成,搭建休闲宜居好去处,着力打造宜居农村。持续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建设职业农民培训中心,邀请农技专家开展蔬菜种植培训2次,聘请教授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实现科学化田间管理,着力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本土农民队伍。 严管严控,完善体系,品质为重。盯紧农产品质量安全,把好质量源头关。制定高柳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检测计划,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强化部门联动,由农办、执法中队组成监查小队,对全镇124家农资店开展拉网式检查。利用农产品质量检测车,不定期抽取蔬菜样品,提高抽查检测频率,重点检测蔬菜农药残留及违禁药物,今年已检测样品超3300个覆盖60多个蔬菜品种。雇佣第三方机构对上市前产品快速抽检,每月菜样不低于600个,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大众网 59 阅读 2022-09-01 13:17在博白县城南产业园内的编织产业园(竹木草制品)项目建设现场,一栋栋厂房拔地而起,工人在各作业面坚守岗位,一派繁忙施工景象。 编织产业是博白县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之一。近年来,博白县加大对编织产业的扶持力度,采取园中园方式,在博白县城南产业园内建设占地3000亩的博白编织产业园,引导编织企业集聚发展,抱团开拓市场,助推编织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入园落户企业31家,7家已投产,2022年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5亿元。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今年以来,玉林市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做大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遵循“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集聚发展、农民富裕”的工作思路,紧盯“园区化”,推动农业企业入园集聚,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提升乡村“形实魂”。 北流市在塘岸镇规划建设北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总投资30亿元,预计年产值81亿元,创建自治区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当前,一批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智能化冷链物流项目和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冷链物流运营中心入园工作正加快推进。 玉州区积极打造牛腩粉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约43.3亿元,分三期实施建设,预计年产值30亿元。牛腩粉产业孵化基地累计完成投资8000万元,占总投资比例80%;农产品加工及冷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902万元,占总投资比例59.12%。 在玉东新区,依托玉林市经济开发区,形成了“5+2”特色产业区域化生产格局;在陆川县,集国际香料市场、国际香料中心、香料加工、香料仓储与冷藏功能于一体的香料加工特色产业园建设有序;在福绵区,福绵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正在加紧筹划…… 农业“园区化”建设迸发集聚辐射效应。目前,全市共有重点农业产业园区9个,总投资359亿元,预计年产值848亿元。这些农业产业园区依托主导产业鲜明、要素资源集聚等优势,做大培强了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打造特色种养、深层加工等产业链,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下一步,玉林市将继续围绕产业招商图谱,引进国际国内农业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入园聚集,推动农产品深加工。
广西新闻网 60 阅读 2022-09-01 13:16眼下正值初秋时节,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城乡充满清凉。从农村到城市,从城乡接合部到环城公路各路口,从大街小巷到犄角旮旯,全域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人居环境质量日益改善,使城乡“颜值”普遍提升,为滦州加快向现代化中等城市迈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对此,唐山市副市长、滦州市委书记李建忠兴致勃勃地介绍说:“在疫情防控、甚至‘居家防控’的特殊时期,以自家为单元,以各户为阵地,以‘居室美、庭院净、厨厕洁、习惯好、家风和’为目标,广泛开展‘和美家庭’创建行动,倾力打造文明城市创建升级版,当好‘生态唐山’建设的排头兵,为唐山加快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在李建忠的倡导下,滦州市委、市政府在突出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及时出台了开展“和美家庭”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内容和具体要求。 一是居室美。居室干净整洁,桌面地面每天打扫、无尘土杂物;房梁、墙壁打扫彻底,无蛛网灰尘;家具器物摆放整齐美观,勤擦拭,无尘土;门窗及时擦洗,保持明亮舒畅;床单、被罩勤洗勤换,无明显污渍,叠置整齐;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二是庭院净。庭院布局合理、干净整洁,无垃圾、无杂物、无污水、无污渍等,做到地面净、墙根净、树根净;生活生产用品摆放有序整齐,不随意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实行垃圾分类,集中收储,资源化利用;院落空间合理利用,因地制宜建设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扮靓居家环境,营造惬意氛围。 三是厨厕洁。保持厨房通风透气,碗筷按时消毒,案板生熟分开,灶台清洁不油腻,抹布干净无异味,自觉使用高效清洁燃烧炉具和电能、太阳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进行炊事、洗浴和取暖;节水节电,低碳节能,鼓励使用环保袋,自觉抵制白色污染;厕所清理要及时,常消毒,无异味,不留死角,不滋生细菌,保持健康安全。 四是习惯好。家庭成员注意个人卫生,仪表整洁,坚持戴口罩、勤洗手等卫生习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废弃口罩处理得当,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养成科学防疫的良好习惯。 五是家风和。家庭成员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倡扬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勤廉笃实的文明家风,营造男女平等、民主文明、尊法守法、重诺守信的家庭氛围,实现家风好、人和谐、生活美,组织全市村民清居室、清庭院、清厨房、清厕所、去陋习、传家风,推动环境整治由院外向院内延伸,打造“美丽庭院”升级版。 今年以来,滦州市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谋划、统筹兼顾、协调联动,整体推进,重点把开展“和美家庭”创建与“垃圾清零”行动一并抓起、同步进行。在第一时间印发了《滦州市农村积存垃圾集中整治实施方案》,组织各镇(街道)对铁路、高速、高铁沿线和国、省、县及连村道路两侧、村庄周边、村内纳污沟塘进行清理,让积存垃圾全面清零。为巩固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成立了14个包镇(街道)工作队,对所包镇(街道)环境整治情况进行逐镇、逐村、逐路、逐街拉网式、全覆盖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全部登记造册、建立台账、限时整改、挂账销号,并与所包镇(街道)实行连带责任捆绑;纪委监委、市“两办”督查室组成联合督导组,对各包镇(街道)工作队、各镇(街道)和市直单位环境整治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每日复核包镇(街道)工作队台账清单,并通报暗访检查情况,形成了闭环督导检查体系。成立了验收工作组,对全市所有村庄进行严格考评验收,验收通过的村庄奖励工作经费6000元,未通过的村庄扣减该村党支部书记绩效工资3000元。 目前,滦州市人民参与人居环境治理、爱国卫生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空前高涨,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市面貌不断翻新,走在了唐山市各县(市区)前列,已跨入了全省村庄清洁先进行列,正向全国先进目标迈进。
中国农网 29 阅读 2022-08-31 12:148月11日,在秋风的吹拂下,扶余市永平乡九连山村村口的一排排大红灯笼轻轻摇曳,欢迎着来自各地的游客。村内游客服务中心、平安文化广场、烧烤广场、豆包厂等景点,都留下了游客的身影……美丽的九连山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在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引领下,九连山村积极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通过发展种植业、黏豆包加工制作、开发特色乡村旅游、建设主题文化小镇等方式,多维度推进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来自松原市城区的游客李海宝对记者说:“这里环境不错,而且有着完备的配套设施,约上三五好友来这里‘短途游’,烧烤聚餐,回忆童年在乡村长大的幸福时光,温馨又惬意。” 九连山村抢抓省市积极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大力实施“文化+农业+旅游”的兴产强村富民工程,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基础,成立祥包福文化旅游公司,采取“四统一”模式经营管理,打造集主题广场、灯光隧道、带状公园、东北民宿为一体的乡村文化生态旅游村,已成功申报2A级旅游景区。 为增加农民收入,九连山村以“土地”为突破口,以村党支部为主导,注册成立扶余市祥包福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种植项目。全村242户群众483公顷土地加入种植合作社,合作社统一实施高标准农田、水肥一体化等项目,每公顷土地稳定增收3000余元。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将村民、合作社、村集体紧紧捆绑在一起,拧成了一股绳。 另外,九连山村还结合自身优势以北方特色美食黏豆包为切入点,投资500万元,建设祥包福黏豆包厂。引入龙头企业参与经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助推产品打开市场,目前已与300多家大型商超签订订单,并邀请知名艺人和网红积极开展线上带货,“祥包福”品牌已从九连山村走向全国,走进千家万户。同时,通过组织富余劳动力到黏豆包厂务工,进一步促进村民增收,做职业化“新农民”,共吸纳入社群众85人到厂就业,人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 产业强,持续增收才有保障。九连山村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基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为村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更多途径。
吉林日报 40 阅读 2022-08-30 12:25为打响“上海湾区”城市品牌,金山区委、区政府全面启动农户宅前屋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目前,金山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已经进入系统升级、全面升级的新阶段,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乡村风貌水平进一步提升。 为打响“上海湾区”城市品牌,今年起,金山区委、区政府全面启动“美丽湾区”建设。其中一项行动就是农户宅前屋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该行动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在广大农村逐步营造整洁卫生、文明有序的生产生活新风尚,全面塑造“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特色鲜明”的村容村貌新形象。结合村容村貌优化提升行动和“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示范创建工作,金山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进入系统升级、全面升级的新阶段,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乡村风貌水平进一步提升。 “我们全区范围内开展农户宅前屋后环境整治提升,重点聚焦亭枫公路、金山大道等道路沿线两侧的村庄和张堰镇、吕巷镇和廊下镇各行政村,实现124个行政村全覆盖。”金山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深入开展“宅前屋后小三园、田间地头清垃圾”为主要内容的农户宅前屋后环境清洁提升工作,组织“啄木鸟”队伍对行政村开展检查评估,结合村庄清洁长效保持和整改进步因素开展综合考评,对于评定为优秀、良好的行政村分别给予资金奖励,用于农户宅前屋后环境长效维护。对出现“反弹”“回潮”现象,一经查实,将对已拨付奖补资金予以扣减。 值得一提的是,金山区在“上海金山数字‘三农’云平台”开设“人居环境整治”板块,充分利用区、镇、村三级“啄木鸟”队伍,对人居环境问题点位“随手拍、随手传”,并进行实时跟踪监督,每月综合问题点位发现数、整改率对各镇(高新区)进行考核。 在农户宅前屋后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中,金山区各街镇也涌现了不少好的经验做法。例如,吕巷镇在“今日吕巷”微信公众号开辟“美丽家园”专栏,深入宣传各村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创建、村容村貌优化提升等工作中的新举措、新发展、新成效;张堰镇新建“张堰镇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平台”,通过问题上报、派发、接收、处置、跟踪、反馈六步形成闭环,实现各部门横向协调处置,纵向互联互通。通过问题清单和数据报表,实时跟进整改率、返潮率和新增率等数据,巩固提升人居环境整治优化成效。 在此基础上,金山区同步实施村容村貌优化提升行动,按照“重点聚焦未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美丽乡村示范村的规划保留村,适当兼并撤并村”的原则,结合村域现状、发展定位等因素,启动69个村实施村容村貌优化提升行动。主要围绕“六化”(宅基美化、田园洁化打造为主,兼顾村庄绿化、河道净化、道路亮化、杆线序化),通过项目制和以工代赈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对宅前屋后、“小三园”进行整治提升。 此外,金山区已连续开展3年“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示范创建工作,区财政对创建成功的示范户给予每户每年1000元的奖励。截至目前,已成功创建示范户5万户,示范埭432条。今年,在原有2018年示范户、示范埭验收完成的基础上,开展2019、2020年度“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示范创建复核,持续巩固创建成效,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生产生活习惯。
东方城乡报 32 阅读 2022-08-30 12:23有好风景的地方更容易有经济潜力。金海湖镇地处北京市平谷区东部,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目前,金海湖正引领京郊乡村休闲新业态。 今年以来,露营休闲旅游成为金海湖最具时尚度的旅游新业态。为此,平谷区金海湖镇正式推出“金海湖营地文化季”,吸引了众多市民打卡消费。最近的一场活动,人均消费近1000元,成为京郊休闲消费“现象级”的案例。 乘势而上勇作为。8月中旬,金海湖首届营地文化季发布仪式暨“金海湖H生活馆”开幕仪式在美丽的金海湖畔举行。以此为契机,金海湖镇将进一步激活乡村多元价值,不断创新乡村休闲消费场景,丰富乡村休闲产品供给,打造承载北京市民休闲生活的新去处。 立足休闲新时尚打造镇域品牌文旅 2021年,平谷区提出了“高大尚平谷”的发展路径,即农业高科技、物流大流量、休闲新时尚。作为世界休闲大会曾经的举办地,金海湖成为平谷区建设世界休闲谷的主战场、主阵地。 立足镇域实际,瞄准平谷区“高大尚”发展,金海湖镇以文旅品牌建设打造品牌文旅,创立了镇域大旅游H品牌。 “H意义为:Hello:好客金海湖,是文明金海行动初见的热情;High:时尚金海湖,是律动金海行动引领的激情;Health:健康金海湖,是低碳金海行动给予的喜乐;Happy:快乐金海湖,是治愈金海行动奉献的愉悦;Holiday:休闲金海湖,是亮丽金海行动时刻的邀请;Happiness:幸福金海湖,是乡宿金海行动收获的温情。”金海湖镇党委书记沈立军娓娓道来。他直言:“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好’字,只为倾情打造金海湖HAO(好)生活。” 围绕H品牌理念,金海湖镇打造了“金海湖H生活馆”,它是聚合金海湖会客厅、平谷旅游服务中心和泃洳河两河经济带总驿站3项功能于一体的核心产品,是满足市民休闲体验的打卡之地。 走进“金海湖H生活馆”,占地5600平方米的室内展馆明亮宽敞,咖啡厅、餐饮、休闲吧应有尽有。而户外占地235亩的山田心农场,则以“耕地保护+食育教育+农耕体验”为核心,是学生食育教育、参与体验式劳动和培养亲子关系的好去处。 据了解,山田心农场原本属于河道泄洪区域,石头较多、土地贫瘠。对此,金海湖镇筛出石头2000多吨,补充1500吨有机肥改良土壤,最终改造建成农场。这里倡导“粮田姓粮、粮田姓良”,以“金海湖有我一分田”为口号,提供从五谷到蔬菜到手工作坊的农业体验,以及家庭式认养体验菜地,让市民带领孩子体验种植、浇水、收获全过程的同时,引导市民共同参与耕地保护和珍惜节约粮食。 以乡村休闲消费新场景壮大村集体经济 “金海湖H生活馆”是金海湖镇丰富乡村休闲产品供给的一抹亮色。近两年来,该镇引进超大城市各类要素,盘活农业农村碎片化、闲置化的资源,探索“乡村综合体”的多种建设经营形式,打造了一批乡村休闲消费新场景。 在金海湖首届营地文化季发布仪式上,向阳村金海湖伴手礼、郭家屯小溪谷露营地项目获得“金海湖乡村振兴贡献奖”;湖区营地、湖区民宿经营者被颁发“世界休闲谷·北京金海湖,无烟的休闲工厂建设者”聘书;H生活馆藏非遗作品“琢墨手工葫芦烙画、平谷区门楼中心小学掐丝珐琅工艺鼓”被颁发“世界休闲谷·北京金海湖,非遗文化匠人”聘书等。透过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荣誉,人们看到了金海湖乡村休闲新业态蓬勃发展的活力。 时间回到2021年。金海湖镇牵头创立“金海湖伴手礼”品牌,旨在以文化创意赋能镇域传统文化和农副产品,让农产品提升转化为旅游商品,并以向阳村为试点,打造村级伴手礼产业。 去年9月,向阳村伴手礼产品一经亮相就获得广泛认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纯利润近50万元。项目在实现村集体收益的同时,实现了乡村治理制度和体系的升级,即“新三起来”:将农民号召起来、农产品组织起来、农民的利益机制联接起来。 同样是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郭家屯小溪谷项目则通过整合碎片化农地和废弃林地,利用现有的生态林地和自然溪流,打造“无烟的休闲工厂”。由郭家屯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牵头,与社会资本合作投资运营,发展成为一个包含田园会客厅、文化市集、田园聚落营地等融合的旅游项目,村集体预计实现年收入近40万元。 顺势发展也要加强新业态安全监管 眼下,京郊露营成为众多市民的休闲新选择。金海湖畔共有10块露营地,总面积达150万平方米。这里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成为今年夏季露营的火热打卡地。 借着这股势头,金海湖镇正式推出“金海湖营地文化季”,在每个周六,每块露营地将同步推出不同形态的各项活动,逐渐形成各有风格、各具特色的“High时尚”金海露营休闲氛围。 站在金海湖大坝俯瞰脚下2万平方米的绿茵,几株老槐树洒下浓荫,美得像画。游客撑起帐篷,支上野餐桌,玩儿的都是时尚潮流运动:飞盘、射箭、腰旗橄榄球……越来越多的市民把这里当作后花园。8月13日,这里还上演了现场调酒、DJ打碟、水枪大战。当天夜晚,300多名游客的消费总额就超33万元,人均消费近千元,哪怕在京城知名商圈,也属于业绩优异。 “三里屯有的,这儿也有。”这是游客留下的评价。如今,金海湖的露营已然从传统露营旅游形态转化为平移北京时尚生活的商业业态,被广大网友评为“草地上的三里屯”。 露营是乡村休闲的新业态,政府部门的审批监管存在空白,企业顾虑重重,怕政策有变。为规范营地管理,提升营地品质,金海湖镇制定了《金海湖镇旅游新业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同步推出了“桃醉平谷·湖区营地”标准体系和管理平台,将新业态纳入各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既保了业态安全,也稳了景区和企业的心。 “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三区’融合打造休闲产品,不断优化强化镇区、景区、农区功能,厚植绿色发展沃土,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实践高地。”展望下一步工作,沈立军满怀信心地说。
农民日报 28 阅读 2022-08-30 12:20大棚撂荒怎么办?别着急,后沙峪镇有实招。日前,该镇以董各庄村为试点,对村西侧的一处撂荒地进行复耕,已打造成为集有机种植、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后沙峪农场。 农场总占地面积51亩,共有冷棚30个、暖棚3个。农场工作人员张海曼介绍:“现在地里种有西红柿、茄子、辣椒、丝瓜、西瓜等20余种果蔬。”农场内,茄子色泽亮丽、番茄颗颗饱满,工作人员有的在清理杂草,有的在施有机肥。马粪含纤维素、半纤维素较多,可改善土壤;鸡粪经过处理后,可提高农产品品质……农场根据不同的土地选择不同的有机肥料。 “我们将种植土壤、农田灌溉水、农作物送至专业机构进行检测,其中土壤、灌溉水内的PH值、各类元素含量、菌群全部满足有机认证标准,农作物更是满足58项有机认证标准,目前,正在申请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双重认证。”张海曼介绍。 在农场中心的篱笆内,70余只白鹅在木兰芽间穿行。“这些白鹅都是散养的,近期还将引入其它禽类,捕食林间虫子。”张海曼告诉记者。 中午,一位工作人员挎着竹篮走进大棚,对照订单开始采摘。消费者在微信小程序“后沙峪农场”下单后,工作人员按照需求将果蔬打包,并通过顺丰快递邮寄,消费者最快当日便可吃到新鲜蔬菜。 后沙峪农场还拓展了菜园认领业务,农场可提供技术指导与日常维护服务。“我家认领的这块地成了‘实践教育基地’,闲暇时间带着孩子下地劳作,既长知识又锻炼身体,一举多得。”市民李先生表示。 后沙峪镇园林中心负责人周帅表示,明年年初,农场将扩大规模,预计达到120亩,还将开辟多个园区,包含亲子乐园、露营等,进一步满足群众需求。
北京日报 34 阅读 2022-08-30 12:19农业大省湖南,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湖南的水稻、油菜、油茶面积居全国第一,生猪出栏居全国第二。蔬菜、茶叶、淡水产品、柑橘、中药材等产量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实施六大强农行动,打造粮食、畜禽、蔬菜、水果、茶叶、水产等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年产值接近2万亿元。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对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需求激增。在农业农村部的支持下,2020年我省被列为全国首批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试点省份。各地积极抢抓机遇,勇于探索创新,加快项目落地,两年全省新增冷库库容50万吨。 随着田间冷库的大批建成,全省鲜活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能力提升,实现鲜活农产品“运得出、供得上”。 在湘南,依托田间冷库支撑,特色蔬菜源源不断南销,打造粤港澳菜篮子基地添底气。 在湘赣边,冷库建在田间地头,助力“湘赣红”打响品牌,茶陵三宝、炎陵黄桃俏销北上广。 在大湘西,冷链延伸千家万户,茶叶、猕猴桃、柰李、杨梅等走出深闺,脱贫产业活力十足。 在湘北湖区,冷链助力,汉寿围堤湖蔬菜、澧县阳光玫瑰葡萄、沅江芦笋、桃江竹笋、汨罗益健蓝莓、湘阴樟树港辣椒声名鹊起,农业结构加快调优。 …… “党的政策真正好,农民增收得实惠。”泸溪县洗溪镇洞底坪村党支部书记田绍志称,有了产地冷库,就像有了“田间冰箱”,农产品保鲜期延长,减少损耗,优质优价更有保障。 建好冷库—— 四个方面高标准推进田间冷库建设 多年来,冷链建设一直是湖南农业现代化的短板。 农业农村部启动冷链建设项目,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送来“及时雨”。我省从四个方面着力,扎实推进田间冷库建设。 首先,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 省农业农村厅科学制定补贴办法,由项目建设初期定额补贴改为净库容×定额单价的30%(脱贫县为40%)的补贴方式,即对不同类型冷库成本进行核算,农民选择什么类型的冷库,建多大的库,能得多少补贴一目了然。 为推行全省项目建设“一盘棋”,省里在《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中要求各地做到补贴标准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验收标准统一。 其次,加强统筹协调,构建协同机制。 省农业农村厅主动与财政、自然资源、发改、商务、电力、供销、金融等部门沟通协调,推动项目建设用地、用电等要素保障落实落地,与建行省分行、农行省分行推出了“冷链贷”,帮助实施主体有效缓解了项目建设资金难题。 针对冷链项目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省里组建一支以高等院校、行业协会骨干为主的专家团队,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第三,严格管理督导,健全监管机制。 为严格项目管理,我省建立了“前期摸底+中期督导+后期抽检”的监管机制。 在摸底中通过“三上三下”的方式,将需求底数摸实,为我省完成农业、财政两部门下达的绩效任务打牢基础。 省农业农村厅共组织18个批次的调研,先后派出48个调研督导组,对117个实施县进行全方位督导,并对发现的问题与不足,及时督促整改。 完善省市县三级验收管理机制,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是项目实施与验收的主体,省市两级分别在县级验收基础上再随机核验30%-40%的建设项目。省级核验时,严格执行有关标准,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予验收。 第四,注重宣传发动,充分挖掘需求。 搭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顺风车”,省农业农村厅抢抓机遇,通过现场教学、媒体宣传推广、举办全省项目建设工作现场会等方式,一方面推出了一批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的典型案例;另一方面也让项目越发深入人心,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充分挖掘出全省的建设需求。 用好冷库—— “联农带农富农”,探索多种运营模式 助力“一县一特”战略,各地围绕主导产业,以冷库建设为突破口,布局冷链体系,围绕“联农、带农、富农”的目标,探索出多种高效运营模式。 ——以冷库为基础,农产品统配联销,错峰上市增效益。冷库建在田间地头,千家万户生产的新鲜果蔬第一时间进冷库,联起手来拓销路。茶陵、泸溪、祁东、汝城等县推广这种模式,豆制品、柑橘、葡萄、黄花菜、生姜、朝天椒等通过预冷保鲜,销往全国各地,并延长上市周期,带动散户显著增收。 ——以冷库为支点,撬动闲置资源,集体经济有活力。长沙县针对冷库建设用地难题,探索村企共建冷库模式。村里盘活闲置院落、废弃厂房等资源,与企业共建冷库,村集体参与分红,既解了企业难题,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湘阴县三塘镇民岳村利用废弃鱼塘建冷库出租,不仅解了散户的藠头储种的难题,每年还给村集体经济增收16万元。“竹子之乡”桃江县也尝到了其中的甜头,今年有16个村集体准备牵头建设冷藏保鲜设施。 ——以冷库为纽带,合作社共建共享,产业发展添后劲。产业上规模,新型经营主体携起手来,不仅共建共享冷藏保鲜库,还共享技术、融资渠道、市场信息,当地产业迈向良性发展。汉寿县的汉美、远鑫等5家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围堤湖蔬菜产业园建起了占地35亩、库容达1.6万立方米的冷藏库,每年可冷储蔬菜近50万吨,为5万亩蔬菜解决保鲜难题,年增收近6000万元。衡阳县锦程家庭农场组织9个新型主体,修建1900立方米的冷藏保鲜库,带动2000亩优质水果基地,并向中小散户出租,股东享有应季仓储优先使用权,并按股分红,提高了冷库使用效益。 如果将农产品产地保鲜设施比作一个大型“冰箱”,这样的“田间冰箱”,在湖南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两年来,全省共建设6240个,其中新建设施库容260万立方米,新增长农产品冷藏仓储能力约50万吨,为千亿农业产业、“一县一特”发展夯实基础。 如今,冷库分布田间,链头联结市场,带动千家万户,全省农业规模化、组织化水平迈上新台阶。据专家评估,全省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能力提升了34%,鲜活农产品损腐率下降10.8%,参与项目建设的实施主体平均收益增加20%以上,直接创造就业岗位4万多个。 全省冷库扫描 茶陵:探索五种冷库运营模式 传统农业大县茶陵,近两年来通过项目实施,新增冷藏保鲜库容20万立方米,新增冷藏能力4万吨,探索创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五种运营模式。 一是“直销配送+”运营模式。整合35个申报项目主体在全县农产品重点生产基地建设冷藏设施,形成田头产地冷库,推行联建共享。如文起家庭农场以田头产地库为基础的“家庭农场+直销配送+”的运营模式,解决了马江镇200多个贫困劳动力就业,人均增收3000多元。 二是“电商微商+”运营模式。加大县内电商物流资源整合力度,电子商务风生水起,从业人数突破万人。如君兰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托冷链设施的建设,创建“电商微商+”平台,形成了集中仓储、共同配送、仓储一体的营销机制,农产品年交易额达4000万元以上。 三是“龙头企业+合作社+”运营模式。积极引进红星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有力解决了农产品滞销的问题。如展源家庭农场以冷链为纽带,联合三家合作社建成三座冷库,库容2400立方米,并对接长沙红星大市场,解决了茶陵黄桃、脐橙、食用菌等产品滞销难题。 四是“湘赣边区冷链农副产品集配中心+”运营模式。该县将佳家欢冷链物流园建设成湘赣边冷链物流集散中心,以田间地头高温库为依托,将冷链集配中心与乡村田间地头的农产品全程冷链无缝对接,实现高温库与低温库良性互动,提高了冷库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五是“田头市场+”运营模式。茶陵县万樟园林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高星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借助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的利好政策,建成5个农产品冷链冷库,逐步形成了农产品交易的田头市场,推动了油茶、茶叶、名贵花卉等产业规模发展。 祁东:冷库联用助农产品联销 祁东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也是特色作物种植强县。黄花菜、席草、香芋和生姜被誉为“祁东四宝”,其中黄花菜占全国商品量的70%以上。2020年,祁东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建设项目,当年参与建设主体16个,建成冷库33座,总净库容8018.9立方米,落实财政补贴资金244万元,获评湖南省优秀建设县。 鼓励“农产品联销”发挥冷藏销售增效。积极引导广州江南市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探索出“市场信息+订单+生产基地”的种植模式。位于祁东县归阳工业园的江南广利冷链有限公司,为江南市场成功人士邓功军创建,已建成4万吨恒温保鲜冷库,拥有较为系统的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和市场销售渠道。2020年,共收购生姜、沙姜、大蒜、黄葱、黄花菜等十余种果蔬1.8万吨,产值约2亿元。 发展“一库联用”大幅提升冷库使用率。祁东黄花菜种植16.5万亩,年产鲜黄花菜40万吨,采摘时间集中(6-7月),储藏时间较短。祁东县广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等黄花菜储藏主体6-7月储藏自产黄花菜,空闲季节代储其他果蔬,或转租电商藏储。电商黄花菜年销额约6.5亿元,既提高销售又提升冷库使用率。 汉寿:抱团建冷库畅通供应链 汉寿是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围堤湖蔬菜种植面积5万多亩。2019年,汉寿县仅有蔬菜、水果冷藏保鲜库8500多立方米,冷藏能力1500多吨,远不能满足果蔬冷藏需求。 2020年开始,汉寿县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创新“田头市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模式,鼓励当地蔬菜种植大户抱团共建,在用地、用电、金融等方面提供保姆式服务,新增库容78319.14立方米,新增冷藏能力80多万吨,果蔬损耗降低4.5%,示范带动农户25000多户,新增经济效益4亿多元。 依托冷库,全省果蔬畅通供应链。2021年全县销售蔬菜160万吨,总产量、销售量分别比2019年增长了20%和25%。通过冷链物流销到省外的新鲜果蔬达125万吨,占总销售量近八成。 衡阳:冷库使用带动结构调整 2020年起,衡阳县实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两年完成冷库建设283个,总库容逾6万立方米。 该县三湖镇联洋村,9个股东组建锦程家庭农场,2018年栽植800多亩黄桃。去年投入300多万元建起1900立方米的冷库,获得项目补助90余万元。 黄桃上市旺季一般仅半个多月,冷库保鲜可延长1至2个月。为了充分使用冷库,农场股东扩大土地流转,种植500多亩猕猴桃,还种了黄金柰李、柑橘等600多亩。种植品种结构分散,一年四季鲜果上市,冷库从季节性使用变周年使用。 在农场示范带动下,周边农民也种植黄桃、柰李、猕猴桃、脐橙,品种不断增多,租用冷库频繁。农场股东施健生称,党的政策真好,今年还想申报扩建冷库,带动种植结构调整,实现错峰上市、优质优价。 汝城:冷链基地变成集散中心 在汝城县,生姜是其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全县种植面积6.2万亩,产量18.6万吨,90%以上产品通过商贩外销。但长期以来,农户单户“窖储”,营销商贩上门收姜,逐户讲价逐户成交,费时费力费成本。2021年,由生姜协会引进生姜营销公司在马桥镇统一租赁地皮,动员7家合作社统一集中建库共1万立方米,建立生姜田头冷链基地,能集中冷链储存生姜6000吨。 集中建库,形成洼地效应。农户和姜贩在基地实现无缝对接,冷链基地华丽转身成为生姜集散中心。现在,每天有10个以上外地姜贩到此收姜,上百户农户送姜到此,每天集散营销数量在20万公斤以上。 配齐设施,强化营销服务。营销公司在基地建设生姜冲洗、分级分选和包装设施,平均每斤生姜价格可提高0.5元左右,姜农每亩收入可提高2000元以上。
湖南日报 31 阅读 2022-08-30 12:18按下启动键、手机提示音响起——天津市武清区梅厂镇南任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集体股权年中分红完成分配。日前,南任庄村的大礼堂里热闹非凡,南任庄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将上半年经营土地的125700元收益,首次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分到了全村419位成员手中。这是天津市首次以数字人民币形式进行集体收益分配,是数字金融赋能集体经济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的一次重要探索。 南任庄股份经济合作社举办股权分红大会,并以此为契机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化运行和数字人民币应用推广活动,是天津市深化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谋划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从“确权改制”、“赋权强村”再到“活权富民”的关键一步,对天津失深化产权改革、壮大集体经济、推进强村富民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确权改制,农民吃上产权明晰的定心丸 2019年,南任庄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清查核实集体资产301.2万元、集体资源1792.59亩,确认成员419人。1167亩农用地由集体统一经营,引入大型机械作业,降低种植成本,集体和成员的收入逐年增加,农业生产经营收入连续突破80万元、150万元和220万元大关,增长近3倍;村集体总收入更是攀上580万元大关。 “改革以后,地由集体统一种了,我们自己到开发区工作,村里还给上了保险,到秋麦两季和年底村集体还给分红,发福利!简直太幸福啦!”在股权收益分配大会现场,村民李德顺兴奋地拿着手机给记者展示:他们家里共计五口人,本次分红共所得1500元,数字人民币钱包里还有100元数币红包。 南任庄本次集体股权收益分配是委托第三方——天津农村产权交易所开展的,这种分配方式既做到了公开公正,又实现了规范高效。2019年,南任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天津农村产权交易所签订了《天津市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托管协议》,南任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股权管理、收益分配都将通过天津市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托管交易管理系统进行分配。 在分红大会现场,中国农业银行天津分行还为成员提供了数字人民币现金红包,并依托村集体超市搭建了数字人民币线下消费场景,使村民在收到数字人民币分红后能在村里便利地消费,实现了数字人民币在集体经济中从分配、储蓄到消费的全场景应用。 武清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宫汝州介绍,武清区作为全国第二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2019年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全区积极推进清产核资、成员确认、确权改制,累计清查核实农村集体资产36.53亿元,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61.09万人,基本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为壮大集体经济、推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赋权强村,集体健全严管善治新架构 岳维军是南任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三个职务“一肩挑”,有力夯实了以党组织为核心,群众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相对独立、功能相互支撑的集体经济治理体系。如今“三职鼎立“的局面,来之不易。2021年,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天津市将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换届选举纳入村“两委”换届,全面实现了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兼任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岳维军介绍道,“换届完成后,一个人挑起三个岗位,责任更大了、担子更重了,村组织力度更强了、人心更齐了、集体经济发展有了坚强的领导和后盾。” 随着换届完成,2021年5月,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联合出台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村集体经济组织重大事项决策的原则、范围和程序,统一规范、印制了“四议两公开”工作记录簿,进一步理清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权责边界,巩固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功能作用。 “四议两公开”成了最近村民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陈树勋大爷说,“涉及我们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成员权益的重大事项,村集体怎么决策我们都清楚。支部会、联席会、党员会、成员会,怎么开的、怎么决策的,我们都能在公开栏里看到。” 活权富民,大步踏上共同富裕新道路 在本次分配大会上,天津南任庄强村富民生态农业旅游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这是南任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集体资产作价出资成立的全资企业,作价出资行为由天津农村产权交易所组织评估机构出具了《农村集体资产使用权作价评估出资鉴证书》,明确了该村1167亩集体土地20年使用权的价值,进一步激活了沉睡的集体资产,为实现城乡要素顺畅流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接下来,南任庄股份经济合作社将依托强村富民公司,与社会资本展开合作,进一步盘活集体闲置资产,促进集体资源价值实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高成员财产性收入。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政策与改革处负责同志介绍,“强村富民公司”是天津市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投资融资平台公司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这类平台公司将突出壮大集体实力和带动农民致富作为主要目标,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化运行创造更好的条件。接下来,市农业农村委将进一步整合各方力量,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和创新力度,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不断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的维护和发展机制。
农民日报 26 阅读 2022-08-30 12:10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天津市金融工作局聚焦科技兴农、政策惠农、金融助农,通过推动试点应用场景落地、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支持机构产品创新等多种方式,不断强化乡村振兴综合金融服务。 围绕试点应用场景落地,将数字人民币试点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统筹各有关部门、各区、试点银行及有关单位,积极稳妥推进涉农场景应用推广。推动重要涉农区试点启动,近期,市金融局、蓟州区与建设银行天津市分行共同推动数字人民币试点在蓟州区全域启动,这是试点向天津涉农区延伸推广的首站,将为搭建和探索各类涉农应用场景提供“试验田”;探索担保贷款发放新模式,蓟州区支持建设银行天津市分行、市农担公司创新贷款发放形式,为区内养殖户发放100万元担保贷款并通过数字人民币受托支付,进一步优化贷后管理,确保贷款使用合规可溯;开辟消费助农新渠道,市商务局会同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在“天津市消费帮扶服务平台”增加数字人民币支付方式,为数十家消费帮扶优质商户提供数字人民币支付渠道,支持广大市民使用数字人民币购买;拓展涉农补贴发放新方式,市农业农村委会同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完成“三资平台”中数字人民币兑入兑出、对外支付等相关功能测试,积极推动数字人民币资金划拨场景在涉农领域落地应用;落地农村产权交易新场景,天津农村产权交易所与相关试点银行合作,率先开展数字人民币收付结算场景应用,已完成宁河区两笔农村产权交易业务。 聚焦政策引领作用发挥,市金融局与市农业农村委、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天津银保监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市政府 建设银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的通知》《关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示范村及经济薄弱村建设的若干政策的通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天津市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力度。市人民政府与建设银行签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十四五”期间建设银行将累计为天津涉农领域提供不少于500亿元融资支持,截至目前,建设银行天津市分行已在津建设“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3000余个,基本实现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 支持涉农金融产品创新,在天津“津心融”对接融资平台开设乡村振兴专题版块,发布上线10余家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39个金融产品;编印《乡村振兴金融产品手册》,收录30家银行的94个涉农信贷产品和7家保险公司的24个涉农险种。
天津市金融局 31 阅读 2022-08-30 12:048月7日晚,汉中市留坝县城老街街道上人头攒动,人们在凉爽中享受着惬意的周末时光。 “今年夏季,楼房沟的精品民宿、河口的垂钓基地、沙坝的亲水营地、营盘的足球培训基地、火烧店的稻草人主题公园、武关驿的栈道漂流……每天都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这是我们坚持农旅融合、多元发展、不断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成果。”留坝县委书记史邦俭说,留坝县正朝着“大秦岭度假旅游目的地”目标快速前进。 借智发展 实现“村”“民”双赢 紫柏街道小留坝村,依托留坝两山公司融资960余万元,将楼房沟村民小组12处闲置农舍打造成别具一格的精品民宿院落,引进北京隐居乡里团队运营管理,入住的客人主要来自汉中、西安、兰州、成都等地,入住率达80%以上。2019年8月开业以来,楼房沟精品民宿院子项目运营总收入达617.62万元,小留坝村集体扶贫社也实现流水分成184.62万元,同时带动了100余名村民参与民宿管理和服务。村党支部书记夏道华说:“借助民宿经营,村里的土鸡、土蜂蜜、香菇都不愁卖了,村民收入也不断提高。现在集体经济发展了,干部说话办事也有了底气,民风好转了,乡风文明了!” 马道镇沙坝村2019年以前村集体经济积累为零。2020年,该村通过招商引资,以“资本运营、借鸡下蛋”的模式,盘活了20亩河滩荒地等闲置资产,打造出集水上娱乐、儿童游乐、餐饮服务为一体的亲水营地,一举激活了乡村旅游。该项目每年给村集体带来5万余元的收入。村上还投资200多万元,建设食用菌大棚150座,村民租棚经营食用菌每年收益6000余元,村集体年收益5万余元。 小留坝村和沙坝村利用专业团队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客源市场,借智发展,盘活资产,带动产业,实现集体经济零的突破,让“村”“民”双赢。 多元发力 释放强劲发展动能 留侯镇营盘村是“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村党支部书记谢清春介绍,村上先后向紫柏山冰雪公司入股80万元,每年获得分红5.4万元;向惠康食用菌公司入股20万元,每年获得分红1.2万元。 “钱生钱”只是营盘村生财的一个途径,让“村”“民”受益最大的还是这里的全国青少年足球培训基地。营盘村的7个标准化足球场不仅吸引来了全国各地的足球队,还引来了源源不断的游客。足球场管理人员介绍,经常性的足球集训和赛事,让营盘村和周围村子的蔬菜、腊肉、土鸡、玉米等农产品供不应求。 玉皇庙镇玉皇庙村以强村带弱村的“联合经营”模式体现出了“抱团取暖”的力量。2018年,全镇11个村的扶贫社、产业带头人投资491万元,在玉皇庙村伍房村民小组建起了椴木香菇示范基地,年收益达50多万元,每村年平均收益1.5万余元…… 留坝县整合涉农资金、利用扶贫项目资金,先后建成226个产业基地,扶持经营主体近百个,使大多数农户和全部脱贫户镶嵌在产业链上。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村扶贫社组织承接、小农户生产的“四位一体”产业服务体系覆盖全产业链,以食用菌、西洋参种植和中蜂养殖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已成气候。 新型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截至2021年底,留坝县农村集体经济积累达1.1亿元,经营性资产达2.1亿元。
陕西日报 33 阅读 2022-08-30 12:03点开华农“助农”直播账号的橱窗,里面有恩施小土豆、黄桃、跑步鸡、恩施手工洋芋粑粑等69件商品,由大学生们亲自当模特,为每个产品拍摄了宣传图。 在第一次直播前,团队成员晒了一下自己的“小”目标:想要打造湖北的“东方甄选”,做一个有文化涵养的、有农业科普的、有大学生特色的直播间。一个月后,大家感觉达到这个目标还有困难,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最开始我们直播间稳定的流量可能只有十几二十个,到后面我们发现能够到五十六十,快离开的时候,我们能够把流量控制在七八十。曲线是在增长的,所以大家越播越起劲儿,越有热情来做这件事情。”石玉说。 三天卖空一座果园 7月15日,华中农业大学“助农”直播团队一行12人来到湖北省建始县邺州镇罗家坝村。第二天就开始了首场直播带货,地点就选在“六月雪”梨园。梨园是当地农民潘贤成老人家经营的,老潘一家几十年全心琢磨梨子的种植技术,是当地有名的果农。他长期向华中农业大学专家们请教,将果园建成大学对口技术实践基地,精心打理之下他们家的梨也打造成为当地独一份儿的“六月雪”品牌,个大饱满、香甜多汁,一件80到100元,比普通梨贵一两倍。 第一次全员上阵,直播团队12人分成直播、运营、视频三个小组,在梨园里边走边直播,每个主播对着镜头,一边介绍梨子的历史文化,一边现场展示梨子的品相。一人高的梨树硕果累累,蓝天青山映衬下,画面效果超棒。“背景有点像假的”,“尤其一位男主播,发挥得非常好,又活泼,又幽默,噌噌往上吸流”,石玉现在讲起来都有些得意,“直播间里一下子就涌进了98个人,这在新手直播里已经算很多人了,很多专业的直播间,一直在线的人数可能也只有十几二十人。” 3个小时的直播,成交量也让他们受到鼓舞,十几单的订货,总额超过1000元。更大的鼓舞在后面,整个梨园几十万斤的梨子,三天卖空。“我们其实帮他们卖得不是特别多,但想到这么好的成绩里也有我们的功劳,真有旗开得胜的感觉。” 没有直播,农产品滞销令老农束手无策 山连着山,路绕着村。罗家坝村是一个乡村振兴示范点的小山村,也有着山村的普遍困境,村里人少,种地卖货几乎都靠老年人,碰到农产品滞销经常束手无策。 建始县山村最多种的是土豆,一年收获下来,如果没有精力挑到集市去卖,只能搁在家里喂猪。团队成员姜梓谦说,有次去一位老农家收土豆,土豆卖相特别好,但老人忙于农活,没力气再挑到街上去卖,大量土豆堆在家里。 卖“六月雪”是锦上添花,卖富硒土豆就是雪中送炭了。直播团队很快开始了卖恩施富硒土豆的带货历程。他们先从农民手中现金收购这些土豆,再包装推销,想好卖点,拍好广告,编撰好主打话术,整理好脚本,用完全网络的方式带货,销售后的利润再返还给农民。 石玉算了一笔账,当地的土豆只能卖到1.3元左右1斤,而直播中他们主打“富硒”的卖点,可以卖到19.9元/5斤,除开物流和人力成本5元,土豆价格差不多能够卖到三四元一斤。好东西卖出好价钱,让农民得到实惠,也推广了恩施的富硒土豆,石玉说,“我们去了之后,让他们最起码多了一点现金。几万元的销售额,分到各家各户,切切实实为他们今年的夏天增加了千元收入。” 留下一座“带不走的直播间” 直播生活其实挺苦挺累。一个月,每天都要播,不能断。经过几次尝试和调整,直播时间一般定在每天晚上的8时至11时,每次3个小时左右。为了每天的直播,石玉说,从早上9时就要开始准备,选品,进货搬货,拍预播引流视频,提炼话术,准备脚本,再到直播后的复盘,每晚都忙到凌晨1时。加上今年天气热,男女生分住村里农户家的两间大通铺,洗漱完后,常常要到凌晨两三点。 和当地农民打交道,最大的分歧就是,“他们很多时候没法理解大学生为什么这么大晚上还不睡觉。”石玉笑着说。 直播引起了村里一位大姐的好奇,她常常来到直播间,一面出镜帮着带货,一面跟直播团队交流,学习直播的流程、方法。大姐读过书,识字,只是学历不高,学起来并不费力。“我们教他们怎么说话,怎么注重仪态,还有脚本、话术这些我们整理好的文本也都给到他们。” 从一位大姐,到好几位妇女,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参与到直播当中来。“其实直播没有那么难,农村人并不闭塞保守,他们也看也玩短视频,也有自己的号,直播无非在原来刷视频的时间里,抽一段时间加一个直播,但这种‘带不走的直播间’可能对他们的帮助更大。尝试着去播,一定会有收入的,比什么都不做,肯定强。”
长江日报 40 阅读 2022-08-29 13:14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建设五类就业帮扶车间:厂房式、居家式、种养式、贸易流通式、文化旅游式 ■ 市场主体带动5名以上脱贫人口就业的,即可申请认定为就业帮扶车间 ■ 吸纳10名以上脱贫人口就业、年经营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就业帮扶车间,将力推转型升级为乡村就业工厂 记者近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获悉,为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建设和发展就业帮扶车间,吸纳更多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该厅联合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自治区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持续加强就业帮扶车间工作实施方案》。 《方案》明确建设五类就业帮扶车间,包括厂房式就业帮扶车间、居家式就业帮扶车间、种养式就业帮扶车间、贸易流通式就业帮扶车间、文化旅游式就业帮扶车间。对于就业帮扶车间的认定标准也更加简化,如市场主体带动5名以上脱贫人口就业的,即可申请认定为就业帮扶车间。 其中,对取得合法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税务登记等相关手续健全、稳定运营1年以上、吸纳10名以上脱贫人口就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或协议、年人均工资收入不低于2万元)、年经营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就业帮扶车间,将力推转型升级为乡村就业工厂,由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授予“乡村就业工厂”牌匾。对乡村就业工厂,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建立专员联系制度,提供政策补贴申领、用工、培训等专项服务。 对于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就业,签订劳务协议或承揽合同,并为其购买不低于15元/人/月意外伤害保险,每个脱贫人口1年内累计工作不少于6个月(季节性用工的种养式车间可适当放宽累计工作时间),且获得不低于6000元劳动报酬的,给予就业帮扶车间带动就业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2000元。 对于就业帮扶车间通过集中培训、师徒传帮带等形式开展脱贫人口就业技能培训的,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与就业帮扶车间签订协议,由其通过项目制组织非标准职业(工种)就业技能培训,按签订劳动合同的脱贫人口数享受就业技能培训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天200元、单次不超过每人1000元,所需资金从就业补助资金、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中列支。
广西日报 20 阅读 2022-08-29 12:54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建设五类就业帮扶车间:厂房式、居家式、种养式、贸易流通式、文化旅游式 ■ 市场主体带动5名以上脱贫人口就业的,即可申请认定为就业帮扶车间 ■ 吸纳10名以上脱贫人口就业、年经营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就业帮扶车间,将力推转型升级为乡村就业工厂 记者近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获悉,为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建设和发展就业帮扶车间,吸纳更多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该厅联合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自治区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持续加强就业帮扶车间工作实施方案》。 《方案》明确建设五类就业帮扶车间,包括厂房式就业帮扶车间、居家式就业帮扶车间、种养式就业帮扶车间、贸易流通式就业帮扶车间、文化旅游式就业帮扶车间。对于就业帮扶车间的认定标准也更加简化,如市场主体带动5名以上脱贫人口就业的,即可申请认定为就业帮扶车间。 其中,对取得合法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税务登记等相关手续健全、稳定运营1年以上、吸纳10名以上脱贫人口就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或协议、年人均工资收入不低于2万元)、年经营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就业帮扶车间,将力推转型升级为乡村就业工厂,由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授予“乡村就业工厂”牌匾。对乡村就业工厂,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建立专员联系制度,提供政策补贴申领、用工、培训等专项服务。 对于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就业,签订劳务协议或承揽合同,并为其购买不低于15元/人/月意外伤害保险,每个脱贫人口1年内累计工作不少于6个月(季节性用工的种养式车间可适当放宽累计工作时间),且获得不低于6000元劳动报酬的,给予就业帮扶车间带动就业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2000元。 对于就业帮扶车间通过集中培训、师徒传帮带等形式开展脱贫人口就业技能培训的,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与就业帮扶车间签订协议,由其通过项目制组织非标准职业(工种)就业技能培训,按签订劳动合同的脱贫人口数享受就业技能培训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天200元、单次不超过每人1000元,所需资金从就业补助资金、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中列支。
广西日报 31 阅读 2022-08-29 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