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正是大田玉米播种季。巴彦县建新种植专业合作社免耕播种机整修一新,在地头整齐排列,正待春风掠过,黑土地温度及干湿度适合,马上开始2000余亩玉米的免耕播种。 记者在巴彦县红光乡建新村看到,辽阔的土地上,覆盖着一层泛黄的秸秆,去年秋收以来,没有进行动土作业。“不收不烧,秸秆在播种时悉数‘奉还’给黑土地!”建新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冯国伟说,玉米免耕播种,就是碎混深松播种一次完成,既能为黑土“加油”,玉米的产量也相对较高,为农户带来更高收益。 土地不深松,直接撒种子,这是建新种植专业合作社坚持多年的黑土保护耕作模式。早在2013年,冯国伟就开始尝试免耕播种。他逐渐发现,秸秆腐烂后土质油光发亮,玉米秆子长得又粗又壮,苗也出得齐刷刷。“踹一脚都踢不倒,还能自己弹回来。”冯国伟说,秸秆全部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大大增强了玉米抗倒伏能力,不再担心台风暴雨等灾害的侵蚀。 近年来,为能集中连片扩大免耕种植面积,建新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托管服务和土地流转集约经营方式,将耕地面积扩大到2000多亩。种植统一的品种,施用统一的肥料,进行同样精细的田间管理,合作社种出的粮食品质高、水分低、霉变少、易储存,市场销售一路走高。“合作社种植的粮食,质量稳定,特别好卖,每斤都要比市场价高出一毛钱!”冯国伟自豪地说。 由于冬季雪大,耕地还有些潮湿,所以建新种植专业合作社预计在4月25日左右启动春播,届时,五台大农机将驶入布满秸秆的田野中,粉碎秸秆并分出垄型,在土壤中精准播种,等待一粒粒玉米种子发芽生长。 “操作免耕播种机,有一定技术难度,稍有不精细的地方,就会影响一年的收成。”冯国伟告诉记者,每一年,他都作为机手,亲自进行机械作业,一周时间就能完成2000余亩土地的免耕播种。 据了解,目前,玉米免耕播种是巴彦县促进秸秆还田利用和保护黑土的重要技术模式,也是解决秸秆禁烧的有效途径之一。巴彦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总站站长雷中君告诉记者,免耕播种是指在前茬作物收获后,一直到完成播种,除了播种机对土壤少量动土外,没有任何其他形式的动土作业。“经过权威部门的土壤检测,我们合作社的土壤品质逐年变好,黑土地越来越肥沃!”冯国伟兴奋地说。 “目前,巴彦县保护性耕作有三种模式。”雷中君说,一种是秸秆均匀覆盖还田原垄免耕播种模式,也就是上年玉米收获时,将秸秆粉碎后直接还田均匀覆盖地表,春季实施免耕播种作业;一种是上年玉米收获时将秸秆粉碎直接还田,秋季或春季播种前对秸秆进行浅灭茬并播种作业;一种是秋季或下年播种前进行种床灭茬碎土处理,并把播种带的秸秆清理到休闲带,然后实施免耕播种作业。 冯国伟告诉记者,免耕播种加上精细的田间管理,合作社玉米亩产超过1700斤。 春耕播种季,肥沃的黑土地上,生长着农民的希望。“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巴彦县正在走出自己的新实践。
黑龙江日报 90 阅读 2022-04-22 13:212021年湖南扎实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健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等22项农业农村改革,有效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动力和活力。 着眼国之大者,扛牢粮食安全重任,湖南严格落实党政同责要求,完善考核机制。出台支持粮食生产“10条”,与农业农村部签署了共同打造全国种业创新高地合作框架协议。出台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建立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启动建设岳麓山实验室,在全国率先建成南繁科研育种园(陵水)。持续推进了农业保险制度改革,开展水稻完全成本保险试点,创新设立生猪价格“保险+期货”、茶叶收入保险、油茶类和水产类保险等10个保险品种。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湖南出台有效衔接实施意见、专项规划及80多个配套文件,建立5年过渡期实绩考核机制。完善监测帮扶机制,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8.8万户22.14万人,通过产业和就业帮扶,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3553元。完善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全省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额达到25亿多元,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大幅减少。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推进“两个到户”入选“2021年中国改革年度案例”。 为夯实基础利长远,湖南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鼎城区、宁远县等地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股份合作制改革做到应改尽改。进一步完善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利益联结机制,有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湖南日报 184 阅读 2022-04-22 13:18“小麦已进入抽穗扬花期,正是防治赤霉病的最佳时机……”4月14日,在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柴庙村召开的小麦“一喷三防”现场会上,农业科技特派员刘振宇为种粮户详细讲解了赤霉病防治要点。 铁佛村种粮大户王尚强告诉记者,去年秋季,他流转1060亩土地种麦,由于对防治赤霉病的时间节点和施药技术要点把握不准,致使200多亩小麦歉收。 “赤霉病的防治,近期施药是一防,二防在一防后的5天左右,根据天气情况实施。”王尚强边听边记,还不时根据自家的苗情询问解决方法。 现场会上,刘振宇针对眼下实施以防治小麦赤霉病为主,兼治蚜虫、锈病、吸浆虫、白粉病等病虫害的“一喷三防”技术,进行了现场指导和培训。16家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成员和20个种植大户获益良多。 “我对今年的小麦丰收更有信心。”尹楼村种粮大户王从华说,他去年种植的200多亩小麦单产比其他户低50多公斤。通过技术员的实地指导,他更坚信在小麦的种、管、收三个方面要讲科学。 “一亩地喷多少药要科学设定,无人机安装药箱后,要观察4路管道是否喷洒正常。如果堵塞了,要拧松泄压阀进行泄压。”在田间,植保专业组织——谯城区微利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敬宇说。他围绕现代高效植保机械防治的亩用药量、飞行速度、喷幅宽度、飞行高度等进行了现场指导。 “谯城区已统一采购高效防控小麦赤霉病的药剂,陆续发放到种粮大户和群众手中。”谯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外出务工人员和劳动力匮乏家庭的田块,将由植保机构代防代治,努力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块田。
安徽日报 79 阅读 2022-04-22 13:16今天,放眼天山南北,乘着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新疆特色产业正拔节生长——葡萄酿出了芬芳的美酒,酿酒葡萄产量居全国之首;“马背经济”正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传统的艾德莱斯绸焕发新生机,让百姓过上多彩新生活…… 一大批“新疆特色”由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给农牧民带来稳稳收入的同时,更刷新了新疆产业发展格局。 过去,新疆产业结构较单一,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优势产业“一家独大”,和老百姓生活最为密切的特色产业发展缓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疆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对各族人民给予了特别的关怀。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禁“三高”项目进新疆,加大污染防治和防沙治沙力度,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疆。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推动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新疆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不仅夯实了乡村产业基础、旺了乡村“人气”、活了乡村经济,产业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 特色产业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如今,新疆农林牧渔“特”字招牌愈加耀眼;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特色旅游风光无限,已形成“一业兴带百业旺”的发展趋势……新疆产业结构已由“一家独大”转向“多元支撑”,提升了经济发展质量。 特色产业发展增强了产业竞争力。近年来,新疆积极建设林果销售内外“两张网”,在稳步扩大新疆特色林果的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还挖掘培育出一大批如红花籽油、有机牛羊肉、驼奶等新特色产品,这些“后起之秀”,有的一登场便惊艳众人,迅速占领市场,发展势头强劲。不仅如此,传统的库尔勒香梨产业、新疆薄皮核桃产业等也已入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特色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特色产业的发展必将推动新疆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格局。 特色产业发展加速了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如今,新疆特色产业发展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天山南北过去一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农产品纷纷成为网红商品,曾经藏在深山无人知的特色村庄也成了国内外游客的“打卡地”。“互 联网+特色产业”的现代产业发展模式,必将推动新疆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新疆地域广阔,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孕育了一大批品种独特、品质优异、特色鲜明的农产品。不仅如此,新疆还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自然景观、民俗风情独具特色,发展特色产业,大有可为。让我们继续做好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这篇大文章,激活产业发展一池春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新疆日报 19 阅读 2022-04-22 13:12暮春时节,行走在许昌乡村,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中,一幅幅美丽画卷渐次展开: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一行行树木碧绿青翠,一排排房屋整齐划一,一个个庭院洁净有序,一张张笑脸洋溢幸福,处处洋溢着人居环境改善带来的勃勃生机。 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从“环境美”到“内涵美”,许昌市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内外兼修、共建共享,实施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乡村面貌,建设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水清—— 潺潺清流绕山坳 提起“豆腐村”,人们的刻板印象就是污水横流、臭气扑鼻。可禹州市火龙镇刘沟村却不见了“旧面孔”,展现出“新容颜”:河底水草招摇、水体清澈,两岸绿带环绕,空气里也闻不到一点儿异味。 刘沟村是一个拥有百年豆腐制作历史的小村庄,村民在制作出鲜美豆腐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影响了生活品质,更制约了豆腐产业的发展。 为彻底扭转这一局面,刘沟村启动了“三治理一提升”工程,即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散煤燃烧治理和产业提升。尤其是在治水方面,他们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80多万元,建起了一座污水处理站和微型湿地公园,覆盖全村的污水管网让各家各户、各豆腐作坊流出的污水汇聚一地,经过净化后实现达标排放。 同样的场景发生在禹州市鸿畅镇李金寨村。4月14日,在连通全村污水处理系统的小型人工湿地旁,李金寨村党支部书记李孝伟介绍:“湿地的规划建设,依托于这里地形的自然落差,通过植物吸附、滞留、过滤进行污水再净化,实现了达标排放。”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像刘沟、李金寨一样嬗变的村庄,是许昌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乡村“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的缩影。 许昌市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聚焦群众所思所盼,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强化担当,精准发力,久久为功,致力把农村建设成为“农民的家园、市民的公园、游客的乐园”。 如今,许昌市2000多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实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60%以上的村庄实现了“村庄美、环境美、生态美、庭院美”的目标。许昌市连续两年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排名第一。 景美—— 田园风光美如画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行走在长葛市坡胡镇孟排村,平坦整洁的水泥路上,道路两侧随处可见栽植花卉、林木的花园、树园、游园,构成了韵味无穷的田园风貌。 孟排村共有4653口人,土地总面积近5000亩。村“两委”干部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拓宽主街道,打造河道游园,建立长效机制,实现了“清脏、治乱、拆违、增绿”,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也提振了乡亲们的发展信心。 “整治环境,美了村庄,更留住了乡愁,在这里生活不比城里差。”今年61岁的村民郑耀军说,打扫院子和门前的卫生,整理房前屋后绿植花草,成了他和老伴儿每天的“必修课”。 实现村庄美丽整洁,离不开农村保洁员的功劳。 4月12日,不到早上5点半,禹州市顺店镇柳林村的村民保洁员李桂枝就上岗了。她穿着环卫黄马甲、挥舞着大扫帚,让村间马路变得干净整洁。早晚清扫,日间保洁,李桂枝“一点儿不觉得累”。她说:“村子干干净净,我在家门口挣到工资,干得可开心!” 像柳林村一样,许昌市按照每1000人配备2名保洁员的标准,配齐配强农村保洁队伍,形成了覆盖全市的“户投放、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垃圾处理模式,有效解决了垃圾处理难题,实现了从“靠风刮”到“有人拉”的转变,使许昌成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城市。 如今,在许昌广阔乡村,人们行走在花木婆娑、干净整洁的村中街道,吹拂着乡野间的阵阵清风,感受到的是新时代新农村生态文明、和谐宜居的喜人风貌。 人和—— 笑声朗朗幸福长 美丽乡村从哪里来?离不开优美的环境、发达的经济,更离不开人的素质的不断提升、优化。 夜色降临,路灯点亮,在长葛市和尚桥镇新张营村文化广场上,一群农家妇女正随着音乐节拍起舞。她们律动的舞姿,连同干净整洁的道路、精巧别致的建筑、绿树成荫的游园,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宜居的立体画卷。 “以前村里没有文化广场,晚饭后大伙儿不是在家里看电视,就是聚在一起打牌,现在有了文化广场,就多了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村民王根栓告诉记者。 大门口墙壁上,悬挂着“共产党员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的牌匾;客厅门前,是书写有家风家训的木质楹联……在李金寨村村民谷红霞家,窗明几净,各个角落都收拾得干净利落。拿出“五美示范庭院”的荣誉证书,女主人的笑声飞出了客厅。 按照“摆放有序整齐美、卫生清洁环境美、花木茂盛绿化美、身心健康生活美、文明风尚和谐美”的“五美”标准,许昌市开展“五美示范庭院”评比表彰活动,动员全市妇女争做卫生整治的带头人、主力军,做到户户参与、妇女争优、全家上阵。 像谷红霞一样,如今,许昌市创建乡镇级“五美示范庭院”10万余户,把文明风尚、家风建设、健康文化有机融入美丽家园建设。 乡风文明,内外兼修。结合环境整治,许昌村村“种”文化:农家戏唱起来、农家书屋建起来、农民画家多起来……文化氛围形成了,村民便在潜移默化中文明起来。 绿树浓荫正怡人,满架蔷薇一院香。坚持不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许昌的乡村美了,家庭美了,人心更美了,广大乡村正在变成农民“身有所栖”的美丽家园、“心有所依”的精神乐园。
河南日报 125 阅读 2022-04-22 12:46为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长效机制,推进防返贫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河北省涞水县乡村振兴局进一步明确操作流程,细化工作措施,找准工作路径,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细则》,严格做到及时推送、落实、上报、反馈,创新推行“四步工作法”,分步实施,确保信息预警和政策落实精准有效。 设置预警部门、召开联席会。涞水县乡村振兴局设置14个预警部门,按照要求,上报本部门预警人员信息情况,汇总预警信息后反馈到镇村,分村核查。组织21个政策落实部门及相关乡镇召开联席会。乡村振兴局牵头抓总,就工作开展,情况组织交流,收集、汇总后反馈给乡镇,最后录入国扶系统,形成闭环式管理。 村级负责人入户核查、村委会评议公示。村级组织专人对自主申报农户、基层干部排查农户和部门筛查预警农户进行入户核查,对拟认定为监测对象的农户填写《承诺授权书》。根据人户情况由村委会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进行评议并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天。根据评议结果填写《村拟纳入易返贫致贫户认定名单》《监测对象认定核查表》《易返贫致贫户帮扶需求台账》并上报乡镇审核。 乡镇核查工作在村级公示期间同步进行。乡镇根据《村拟纳入易返贫致贫户认定名单》,组织镇村核查小组进行入户核查,填写《易返贫致贫户信息采集表》,形成《监测对象审核名单》,将收集的《承诺授权书》形成PDF版,并汇总填写《已授权比对人员信息台账》形成电子版,一并报乡村振兴局审定。 汇总各乡镇信息台账进行比对、研判、审定、批复工作。根据各地汇总提供的《已授权比对人员信息台账》进行信息比对,研判、审定后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逐村下发《乡镇易返贫致贫户审定通知》,并梳理汇总《易返贫致贫户帮扶需求台账》。 “四步工作法”简单、明了,限定15个工作日内办结,有效缩短了认定时间,便于各乡镇、部门精准把握实施,使防返贫工作条理更加清晰,流程更加规范,服务更加精准,扎实推进了涞水县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
河北日报 145 阅读 2022-04-22 12:45再过一段时间就要到油菜的收获期。4月16日,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湖北省推进油菜机收减损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2022年,力争全省油菜机收损失率降低2个百分点左右,按去年夏收油菜籽产量251.8万吨计算,通过减损多收超过5万吨;2023-2025年,全省油菜机收损失率每年要降低1个百分点左右。力争到2025年,全省油菜联合机收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分段机收损失率控制在6%以内,并形成成熟的油菜机收技术模式和省级地方标准。 《方案》指出,省农业农村厅将进一步加大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支持力度,对油料生产急需机具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引导科研单位、农机企业对现有油菜机收专用机具适配改造和研发攻关,并加快试制试验、改进熟化、鉴定检测和推广应用步伐;积极推进菜籽油加工成套设施装备补贴试点,为油菜全产业链发展提供坚实的机械化支撑;支持各地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等,对油菜机收环节给予重点支持。 深入开展油菜机收减损技术大培训。各油菜主产市、县在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等项目时,要将油菜机收减损政策和技术作为重点培训课程,把油菜机收专业农机手纳入重点培训对象。力争在今年油菜夏收之前对机手全部轮训一遍,切实提高农机手减损增产意识、政策理论水平和规范操作技能。各地应因时因地选择分段或联合机收方式,千方百计降低油菜机收损失率。 省农业农村厅要求,对亩产150公斤以下的中低产田,可采取联合机收方式;而对亩产150公斤以上,尤其是亩产180公斤以上的高产田,建议采取分段收获方式。采用联合机收的,应在油菜植株中上部茎秆明显退绿、角果枯黄时(超过九成熟),采用油菜联合收割机一次性进行收割。 夏收期间,鼓励各地通过举办油菜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等活动,以赛促训、以赛提技,千方百计降低油菜机收损失率。部省联动拟在武汉举办全国油菜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省农业农村厅、省农业发展中心等部门拟在荆州、荆门、黄冈等油菜主产市举行油菜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油菜机收损失情况调查等活动。监利、仙桃、沙洋、天门、钟祥、公安、黄梅、咸安、武穴、洪湖、当阳、浠水、赤壁和蕲春14个种植面积在30万亩以上的县(市、区),在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和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原则上都要开展油菜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 据了解,省农业农村厅将会同省农业发展中心、省农科院等单位组成调研组,结合春季农业生产包片督导等工作,分赴油菜主产市、县实地调研油菜机收损失情况,会商研究油菜机收减损措施。
湖北日报 116 阅读 2022-04-20 21:42庄浪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引领全县村社壮大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的模式,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盘活撂荒土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牢牢守住耕地底线。 这几天,盘安镇王宫村村民王宪周一直在村里的股份经济合作社里打工,虽然年龄偏大,但覆膜、种植马铃薯这些活,他最拿手。“一天能挣80到100块钱,感觉比编麦秆和干其他的都好,我今年66岁了,外面工地上的活干不动了,种洋芋我很有经验。”王宪周算起了经济账。 王宪周家有十多亩地,孩子在外务工,由于缺少劳力,部分比较偏远、耕作条件差的地块被撂荒,看着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庄稼地变成“杂草田”,对王宪周来说一直是个心结。现在把撂荒的这几亩地流转给合作社,不但能在合作社打工挣钱,还能有流转土地的另一份收入。 为了让“唤醒”的撂荒地一直保持顽强的生命力,盘安镇在治理荒地和转变群众观念上“双管齐下”,一边整治撂荒地,一边积极向群众普及宣传粮食安全、复耕复种政策知识,通过土地流转、代种、自种等方式,推动土地资源整合,将小块、分散的土地整合成集中连片的产业基地,不但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而且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截至目前,庄浪县共整治撂荒地73829亩。下一步,庄浪县将紧盯剩余撂荒耕地,结合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面落实撂荒地整治措施,全力推进撂荒地复耕复垦,主动“造血”,实现荒地变良田,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创收致富。
每日甘肃网 31 阅读 2022-04-20 21:16日前,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安徽省油菜机收减损工作方案,部署提高油菜机械化生产水平和质量,努力减少油菜收获环节损耗。根据计划,今年油菜机收水平将达到68%,力争油菜籽联合收割作业总损失率≤8%,分段收获作业总损失率≤6.5%,确保颗粒归仓。 省农业农村厅要求各地将油菜机收减损工作摆在农机化生产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坚持问题导向,压实工作责任,落实服务措施,努力减少机收环节损失,进一步提升安徽省油料作物产能。油菜主产市、县要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加强油菜机收损失情况调查,听取有关专家和农机服务组织、农机手、种植大户意见,摸清本地油菜机收损失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研讨会,分析讨论影响油菜机收损失的主客观因素,积极研究探索切实管用的机收减损具体措施。组织人员深入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指导做好油菜收获机具的调试、检修工作,确保适用机具性能良好和安全作业。鼓励农机服务组织、农机户淘汰落后机具,不断提高先进适用油菜收获机械作业比例。引导农机产销企业改进售后服务,深入油菜机收现场加强技术指导,督促精准作业、精细作业。 为做好机收,农机部门将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指导,加强减损技术指导意见和油菜机收作业质量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不断提高机手操作技能。引导农机服务组织与农户签订机收作业合同,明确作业质量要求,准确把握适时收获“窗口期”进行作业。加强机收作业巡回服务,引导农户因地制宜选择分段或联合机收。
安徽日报 48 阅读 2022-04-19 21:23“现在,除了大家经常说的‘北斗导航’‘无人驾驶’‘一主两辅’‘一主一辅’等,又开始流行‘干播湿出’了,我们要好好学一下这项新技术。”4月10日,沙雅县托依堡勒迪镇塔勒克布隆村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艾买提·阿山谈到日新月异的棉花种植技术,啧啧赞叹。 2022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3700多万亩,与2021年大致持平。自治区“干播湿出”棉花种植技术计划推广面积约1000万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更是广泛推广。“干播湿出”这把技术钥匙,到底能打开棉花生产中的多少把“锁”?记者走访了天山南北多个棉花集中产区。 节水 续写新纪录 农业节水行动,永远没有休止符。在玛纳斯县乐土驿镇焦家庄村棉农陆庆云眼里,他和乡亲们这些年来种棉花的历程,也是不断探索节水的历程。 4月8日,陆庆云驾驶着大马力拖拉机开始整地,预备播种。2021年冬翻的棉田里,拖拉机过处腾起一片尘土,可以看出这里整地之前没有灌过“白地水”。“播种前不进行冬灌或春灌,播种后在地膜下滴‘出苗水’,这就是‘干播湿出’,让我在滴灌节水技术的基础上又刷新了节水新纪录。”陆庆云说。 2022年,是陆庆云第三年采用“干播湿出”种棉技术。2021年,他通过“干播湿出”,棉花从种到收的用水量压缩到了每亩360立方米。回想起十几年前的漫灌浇地方式,他感慨道,棉花产业能持续发展,广大农民能持续增收,节水太重要了。不懂得节水,不仅种植成本降不下来,而且水资源会越来越紧缺。 “播种前的冬灌或春灌用水,占棉花整个生长季用水的三分之一,而冬春季河渠正是枯水期,能把这个水节省下来意义非凡。‘干播湿出’种棉技术在北疆已推广多年,现在,北疆各棉花集中产区都在用这项技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爱忠说,连日来,他一直在石河子市、博乐市、精河县指导棉花种植。 南疆降雨量较少、气候干燥,土壤盐碱度高,“干播湿出”种植技术实施难度大,但2022年也开始大面积推广。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尉犁县,种棉大户钱俊华2021年已经尝到了“干播湿出”的甜头:一亩地至少要省百十立方米水,同时也省去了费时费力的春灌作业。 尉犁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副局长张晓冬介绍,尉犁县水资源短缺,近年来,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大力推进,全县农业节水技术和农业水价改革不断创新,农户节水意识日益增强。从2015年开始,尉犁县小范围尝试小麦、玉米“干播湿出”种植技术,进而扩展到棉花种植领域。2022年,全县棉花“干播湿出”种植面积将发展到20万亩。 增产 苗齐促丰收 这几天,在阿瓦提县三河镇,新疆三场丰收棉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景泉经过新播的棉田时,总是停下来察看出苗情况。 新疆三场丰收棉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棉花育种、种植、加工、纺纱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在阿瓦提县种有10万亩棉花,其中7.8万亩采用“干播湿出”种植技术。“除了节水节力,最大的效果就是增产。结合这几年的试验对比,‘干播湿出’种植法比传统种植法每亩增产50公斤。”李景泉说。 同样的棉种,同样的肥料,同样的管理,“干播湿出”何以增产?李景泉告诉记者,棉花播种后,可根据天气情况控制出苗时间,待达到适宜出苗的温度时,通过膜下滴灌方式少量滴水,使膜下土壤墒情达到棉种出苗要求,这样长出的棉花幼苗均匀齐整。 在巴楚县种植棉花较为集中的乡镇,农业技术员到田间地头指导播种技术。巴楚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办公室主任艾力江·艾买尔介绍,巴楚县每年棉花种植面积在100万亩左右,2020年推广“干播湿出”种植技术时,很多棉农觉得不可思议,担心不出苗,当年只推广了4000亩。看到苗齐、苗壮、苗匀的成效后,2022年推广面积3万余亩,一些农户在小麦、玉米种植上也尝试这项技术。 喀什地区2022年棉花种植面积达500万亩,其中十分之一的棉田在推广“干播湿出”种植技术,全地区为此还召开了现场会。在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4月初播下的棉种现在已是幼苗茁壮,一些种植户总结了经验:“干播湿出”种植技术不仅缓解了季节性用水紧张问题,还免除了土壤因春灌容易形成结块阻挡棉种发芽破土的困扰。 防灾 稳妥避风险 棉花生产受气象灾害影响最大。新疆春季气候波动较大,播种后如果出现低温和大风天气,对棉花出苗有一定影响。 “‘干播湿出’种植技术,可以自己掌握棉花出苗期,避开异常天气。”4月9日,沙雅县古勒巴格镇棉花种植大户马占明说,出苗晚、出苗差、长势弱与气温低、土壤结块等因素有关。往年播种季节,他对忽高忽低的气温心里没底,有时气温上升了,但种子播下后气温又骤降。“气温一低,种子就不容易发芽,种植户心里就打鼓。”他说。 2022年3月下旬,南疆局部地区气温仍然没有明显升高现象,但一些采用“干播湿出”技术的种植户自信地表示,不等天气了,先把种子播下去。因为没有冬灌或春灌,土壤缺乏湿度,种子不会被冻坏。气温上升到适宜发芽的温度时,种植户开始膜下滴水,助力种子萌芽出土。 马占明等种植户还总结到,“干播湿出”技术对抵御大风也有作用。 当然,稳妥规避自然灾害风险、可以起到减灾防灾作用的“干播湿出”种植技术并非万能钥匙,尤其在冬季几乎没有降雪、土壤盐碱含量偏高的南疆,实施起来也有风险,需要结合实际熟练掌握技术。因此,南疆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在谨慎地逐步尝试推广。 阿克苏地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调研员陈永来介绍,“干播湿出”种棉技术的好处,还包括延长了棉花的生长期,缩短了棉花的播种期,缓解了农机集中使用紧张的局面。以阿克苏地区为例,往年4月底棉花才全部播种完毕,2022年因推广“干播湿出”种棉技术会提前10天全部播完。
新疆日报 49 阅读 2022-04-19 21:20城口曾是重庆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之一,去年8月又被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近年来,城口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所作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巩固拓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建设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县。 暮春时节,海拔1500余米的城口县明中乡金池村,连绵群山满目新绿,油菜花海片片金黄。 霏霏细雨中,村民郭久友、陶运清夫妻正在地里施底肥,为移栽独活药材苗作准备。“今年准备独活、魔芋各栽两亩,再在周边树林里养点鸡子,我们家绝不会重新戴‘贫困帽’。”郭久友颇有底气地说。 去年4月,郭久友被查出身患重病,一度失去生活的信心,“家里娃娃要读书,又要花钱做大手术,那段时间心里焦麻了!”在核实郭久友情况后,去年6月,政府将他家纳入易返贫致贫户监测清单。通过综合保障、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教育帮扶等6项措施,一家六口生活有保障、经济有来源,不再为娃娃读书发愁,不再担心因病致贫,郭久友也重拾了生活信心。 据统计,城口去年脱贫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6092元,较上年同比增长了14.4%,实现农村人口返贫致贫“零发生”。通过加强组织建设、集聚人才资源、发展集体经济,城口干部群众大步迈向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县建设加快推进。 生态聚财 绿水青山成为产业发展最大底气 白色岚霭缠绕在青翠的山腰,潺潺的前河从明中乡云燕村流过。河畔的梯田,是村里的川贝母种植试验基地。绿色的贝母花,状如铃铛,摇曳在枝头,浸透了春天的气息。 “深山出好药。我们云燕村种植出来的药材,深受药商欢迎。”村支书兼村主任李明旭轻抚“铃铛”,颇有些自得。 明中乡森林覆盖率超过70%,是城口县生态最好的乡镇之一。为了保护山中的每一片绿色,该乡严格落实多级“林长制”,村民的环保意识也大大增强。与此同时,全乡62名生态护林员一边负责巡山宣传生态保护重要性,一边还要负责防止乱砍滥伐和私挖盗采,保护动植物资源。 “树更多、山更绿,连雨天从山上流下来的溪水也基本是清澈的,很少混有泥沙。”李明旭说,最清新的空气、最甘甜的泉水,加上标准化的种植规程,让云燕村中药材成为药商争相收购的对象。目前,该乡已发展起各类中药材约2万亩,其中仅独活就有1万亩左右。 利用良好的生态发展绿色产业,是城口发展产业、实现乡村振兴最大的底气。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等,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72.5%,成为重庆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区县,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连续11年保持全市十个重点功能区第一。目前,该县已成功创建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国家级森林乡村6个、市级绿色示范村51个,有60%以上的农户享受4项以上的林业收入。 依靠丰富的绿色资源,城口聚焦城口山地鸡、城口老腊肉、中药材、食用菌和茶叶等发展绿色产业,创建了河鱼乡平溪村等3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5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去年,该县农业总产值达20.7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4.1亿元。 农文旅融合是城口利用生态资源的重要途径。去年,该县被命名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随着亢家寨旅游景区投入试运营、厚坪龙盘集群片区建成投运,全县接待游客430余万人次。 党建聚力 党员干部成为乡村振兴主心骨 清明刚过,庙坝镇香溪村崩溪河两岸茶园,茶叶绽放出黄绿色的新芽。三三两两散落在茶园里的村民,一边不停地掐下芽尖,一边摆谈着今年的发展打算,茶园里荡漾着欢声笑语。 过去,由于党组织涣散,香溪村是远近闻名的“空壳村”,村民增收乏力。为此,村支两委班子通过调整,吸纳了更年轻、更有经营头脑的干部。 2018年,村里的“网格长”分头调查,了解村民发展意见和建议。随后,村里基于香溪村的自然条件以及村民意愿,启动“三变”改革,组建起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下设两个公司,分别对景区和茶园进行开发、管理。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完成日常工作后,村支书刘汉东带领党员干部带头种植、管理茶园,在河滩义务清理垃圾。首届啤酒消夏节,不少村干部每天早上六点就到现场维护环境和秩序,深夜一点过才回家。 产业发展起来后,脱贫户周其东被网格长“劝”进茶园打工。慢慢地,原本嫌打工“来钱慢”的周其东发现,靠双手挣钱,心里更踏实,腰杆也更直。后来,他不仅脱了贫,还成为当地靠劳动致富的典型。 目前,香溪村建起茶园800余亩,景区旺季生意火爆,还带动了大量农户销售农产品增收。去年,香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没有干部带着我们干,恐怕不会有今天!”周其东感叹。 组织和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城口构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基础网格”四级共1139个基础网格,73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网格,对脱贫户进行动态监测;通过引入人才、将党组织建到产业上、与龙头企业对接等,强化乡村振兴的资金、技术、人才等支持,将更多优质资源配置到县内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实施乡村人才培育行动,大力培养乡村专业人才,开展致富带头人培养工程、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等,支持和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 文化聚心 团结一心共谋发展 咸宜镇李坪村二组村民刘久刚家堂屋里,贴满了儿子刘国康的奖状。其中最新的一张,是这个寒假小刘在李坪村“乡村振兴作文大赛”中获得的特等奖奖状。 “为了写好这篇作文,儿子还‘采访’了我们。”刘久刚说,“向儿子摆起李坪村的过去时,我们才发现,这几年李坪村变化真的大!” 今年1月,李坪村支两委发出“征集令”,号召放假回家的学生以《我眼中的……》为题写作。这激起村里不少娃娃观察李坪、歌颂家乡的热情。刘国康向父亲和村里老人咨询,发现村里道路、医疗条件大为改善。 在外地上大学的刘婷寒假回家时专门在李坪逛了一圈,惊讶地发现包括自己外婆在内的不少老人,卖农产品已不再是背背篼赶场,而是请电商合作社代为推销……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李坪村第一书记、作文大赛发起人何定龙说。这次作文大赛,直接参与者是村里的娃娃们,但更多的村民通过作文比赛“晒”出的幸福,看到了李坪的可喜变化,也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现在,村里积极参与农业技术培训、通过志愿活动参与挣“积分”的村民越来越多。 通过乡风文明示范行动,城口积极实施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截至去年底,城口县通过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549个,打造村(社区)示范点320个,8万余户群众积极参与“积分超市”活动;组建“乡贤会”204个,调解各类民事纠纷2400余起;结合地域、文化特点,针对乡村振兴需求,推出农技推广、技艺传承、科普文化三大类课程,培训农民8300余人次。
重庆日报 51 阅读 2022-04-19 21:08日前,省农业农村厅印发《2022年黑龙江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方案》(下称《方案》),对黑龙江省今年中药材产业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工作措施等做具体部署。 《方案》明确,此项工作以推进中药材生物产业发展为重点,以中药材基地建设为抓手,聚焦产业发展的难点和堵点问题,确保实现2022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400万亩以上,产量75万吨任务目标,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方案》强调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需围绕五个工作重点进行。 加强中药材种业创新。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构建种质资源信息系统,为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建设良种繁育基地,以道地、特色中药材为重点,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加强特色或重点品种种子种苗繁育生产,提升优良种子(种苗)供应能力。构建一整套中药材原良种生产体系。 推进中药材规范种植。突出重点发展品种,围绕“一县一业、一乡一品”,逐级抓好重点品种。省级重点发展刺五加、人参、五味子、板蓝根、防风等5个道地特色品种。推行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建成“寒地龙药”特色大品种示范基地与生产基地,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中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发展中药材产地加工。打造寒地中药材产业先行区,促进中药材产加销融合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培育现代中药材生产骨干企业。强化产地加工,持续推动产地加工能力建设,大力发展初加工业,逐步向精深加工转变,减少“原字号”药材出县、出省比例。 完善中药材流通体系。在中药材主产区逐步建成中药材交易集散市场,降低交易和流通成本,扩大交易规模,推动形成区域性中药材交易市场。探索推行“龙药码”,实现药材生产全过程可追溯。推进中药材品牌建设,打好寒地黑土、道地特色、生态绿色金字招牌,着力塑造“寒地龙药”品牌。 强化中药材科技支撑。建设道地药材技术体系,制定完善中药材生产技术规程,构建优质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加快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全面开展中药材“三品一标”行动,坚持线上与线下、集中培训与现场观摩相结合,培养县、乡、村级专业人才。 此外,《方案》还提出要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健全产业体系、促进融合发展、强化宣传推介等措施确保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有序开展。
黑龙江日报 35 阅读 2022-04-19 21:024月18日,记者从2022年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评价验收会议上了解到,我省高原夏菜之芹菜、青笋,戈壁蔬菜之陇椒,民勤肉羊、甘南藏羊、靖远旱砂瓜、天祝藜麦等7个产品评价结果通过专家评审验收。 特色优势农产品评价工作是省委省政府拉开架势构建产业扶贫体系,打造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品牌,深入挖掘“甘味”农产品在产地环境、营养品质、生产过程、质量安全等4个方面突出优势的安排部署,由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省内外行业领域专家积极参与,共同打造“甘味”品牌形象,助推甘肃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自2019年以来,专门成立了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制定评价方案,调度评价过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已完成了兰州百合、定西马铃薯等30个特色优势农产品的评价工作。去年,我省在以往评价基础上,完善了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从省内外科研院所和高校遴选首席专家对民勤肉羊、天祝藜麦等14个特色优势农产品进行评价。 目前,已完成高原夏菜之芹菜、青笋,戈壁蔬菜之陇椒,民勤肉羊、甘南藏羊、靖远旱砂瓜、天祝藜麦等7个产品的评价工作。会上,专家组对这7个产品的评价结果进行了评审验收。
甘肃经济日报 123 阅读 2022-04-19 20:57近日,钱塘区河庄街道新围村的花卉基地里春色满“棚”,通过花期调控技术培育的各色蝴蝶兰渐次绽放,一年四季均可上市,年销售成品蝴蝶兰可达20余万枝。据悉,该基地是“河庄·田城汇”乡村振兴共富党建联盟成员之一,已打造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旅精品打卡地、全体村民的“共富联合体”。 春风裁剪出一树树柔嫩的绿丝绦,在一丛丛花的“怂恿”下,欢畅地舒展。一排排像积木一样整齐有序的农居,就“生长”在这春意盎然的花园里。作为全省首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萧山梅林村逐渐展现出一张“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一体的乡村新图景。 无独有偶,淳安县以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培育乡村度假、精品民宿、农事体验新业态,2021年旅游总收入154.2亿元,乡村旅游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富阳区万市镇推出“家庭三色管理法”“万事好商量·五色工作室”等基层治理模式,推动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基层自治实现良性互动…… 关于乡村的未来,人们有无限的畅想。而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实施,杭州人关于诗和远方的美好梦想,正在一步步照进现实。 数智、高质量、“共富”……这些都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关键词。具体该怎么落实?杭州有明确的目标和举措。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了解到,目前,《杭州市数字农业培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杭州市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关于开展百社百企结百村帮促活动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已相继印发,为下一步农业农村工作擘画了崭新蓝图。 根据《杭州市数字农业培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杭州将在未来三年,打造农业产业大脑10个以上,以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为重点产业,新建综合示范型未来农场10家以上,建成特色提升型未来农场30家以上,培育一批数字农业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大脑,就是依托政务“一朵云”和“三农”数据仓,实时导入空天地一体化信息、农业生产物联感知数据,融合智能模型、算法、工具,以数字化、图谱化、适农化输出形式为农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服务提供全链条分析预警、辅助决策、在线指挥等“脑级应用”,通过“一脑集成”,驱动未来农场分布式、数字化、机械化生产。 在农业产业大脑的牵引下,杭州的农场、渔场、牧场将迎来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智慧化改革。 最突出的变化就是无人化或少人化。未来,数字农场将配备更多自动化育苗设备、无人机等植保作业装备、流水线加工作业设备、采收分拣作业装备和巡检、运输机器人、收烘加工等智能农机装备;数字渔场也将探索无人养殖模式,促进水产养殖设施化、高效化、优质化、智能化;数字牧场则要建设标准化工厂化养殖设施,配备先进的自动喂料、自动供水、自动环控、自动巡检、自动清污、自动捡集蛋(蛋鸡)、自动挤奶储运(奶牛)等智能设备,全程或关键环节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饲养和管理。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大杭州、高质量、共富裕”。结合各地发展实际,杭州定下“东部率先、西部争先”分类目标。力争到2022年,东部(西湖区、萧山区、余杭区、临平区、钱塘区) 75%的村经营性收入超过100万元,西部(富阳区、临安区、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全部实现“5030”目标。2023年,东部全部村经营性收入率全省之先达到100万元;西部75%的村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2024年,西部全部村实现“8050”目标。 落实举措主要有盘活资源资产、推行村庄经营、拓展经营范围、推广飞地抱团等。《杭州市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要积极引导工商资本、社会组织、乡贤等各类市场主体以股份合作、租赁经营等方式参与组建乡村经营公司,发展乡村旅游、农业体验、健康养老、休闲度假等新型业态,增加村集体和农民财产性收入。同时,探索开展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和农业众筹等新模式,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行动计划还要求,截至2024年,每个区县协作组要至少建设一个“飞地”物业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多方共赢。 另外,根据《关于开展百社百企结百村帮促活动的通知》,杭州还将以强企、强村(社)与帮促村精准结对为载体,创新开展资源对接、合作开发、市场拓展等互利共赢活动,积极打造新型帮共体,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目标是在未来四年,使结对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80万元、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
杭州日报 54 阅读 2022-04-18 13:204月15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河南省“奋进十四五建功新时代”系列第六场新闻发布会,围绕《河南省“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方向、工作重点、实施路径等进行了解读。 构建“一区两带三山”的发展布局 根据《规划》,我省提出了构建“一区两带三山”发展布局、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的宏伟目标,部署了9项重点任务、62项重大工程。 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刘保仓解释说,“一区”就是黄淮海平原和南阳盆地现代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共覆盖100多个县(市、区),多数是粮食生产大县。“十四五”的目标是打造现代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确保粮食、畜禽、油料、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供给。 “两带”就是沿黄和南水北调干渠沿线农业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带。这是我省重要的农产品产区,也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十四五”时期,我省将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推动沿黄和南水北调干渠沿线农业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造绿色农业和美丽乡村的“十字带”。 “三山”就是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特色产业优势区。这里特色农业、生态、文旅、红色等资源丰富,是我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屏障和革命圣地。“十四五”时期,这里要把特色资源变成支柱产业,把红色资源变成“金字招牌”,丰富“两山”理论的河南实践。 通过构建“一区两带三山”的发展布局,促进要素向优势区域布局,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空间,构建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优化一、二、三产业融合空间,奋力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和幸福美好农民新家园。 河南食品将有更多惊喜 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25年,我省要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食品集群。对此,刘保仓说,我省将充分发挥粮食生产大省、绿色食品业大省优势,坚持绿色化、高端化、品牌化、智能化,坚持一群多链、聚链成群,实施冷链食品、休闲食品、特色功能食品、预制菜、数字赋能、品牌设计等6大升级行动,持续做优粮食制品,做强肉类制品,做精油脂制品,做特果蔬制品,振兴酒业、奶业、中药材业,着力把绿色食品业打造成为我省万亿级支柱产业。 近几年,预制菜持续火爆,原阳县建设了国内首家预制菜全产业链工业园和中国(原阳)预制菜产业基地,并向北京冬奥会提供了河南生产的预制菜。对此,原阳县委书记刘兵说,这里已形成集交易采购、仓储物流、加工包装、分销配送、质检冷链于一体的链条式产业集群,九多肉多、雨轩、巴奴火锅、绝味鸭脖等64家知名食品企业入驻,产品种类突破4000种,辐射全国。下一步,我们将做大做强做优预制菜产业,招大引强食品包装、冷链物流等配套产业,提高预制菜生产效能。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十四五”时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方国根说,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平稳过渡。同时,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雷子平说,我们将在国土空间规划、用地保障、用途管制等方面积极作为,全力支持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目前,全省已有14198个村庄形成了“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成果,通过村庄规划和实施,让农村成为宜居、宜业、幸福的美丽家园,成为令人向往的美丽乡村。
大河网 186 阅读 2022-04-18 13:17“芒康葡萄”主要产自西藏芒康县盐井地区,“盐井”因千年古盐田而盛名,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盐井就有晒盐的历史,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盐井”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南部,东经98°,北纬28°,地处川、滇、藏三省交界的横断山脉腹地,东与四川省巴塘县隔江相望,南与云南省德钦县毗连,西与西藏左贡县碧土乡毗邻,北与西藏芒康县邦达乡相连。由于地跨川、滇、藏三省交界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唐朝时,盐井做为吐蕃通往南诏的主要交通要道和滇茶入藏的重要驿站就驰名天下。现今,在横断山脉担负主要交通命脉的214国道穿境而过,更是为芒康县盐井地区的文化旅游、商品流通等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发展基础。 盐井地区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2300米左右,属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年均气温10℃,年降水量350-450毫米,气候适宜,光照充足。著名的澜沧江穿境而过,给当地的水资源补给提供了天然条件。“芒康葡萄”作为当地农产品中的佼佼者,不仅为盐井地区博得了高原“黑珍珠”盛产地的美誉,也为芒康葡萄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据盐井天主教堂相关史料记载,芒康葡萄源于19世纪中叶,有法国天主教神父邓德亮传教士将小黑葡萄品种、栽培技术和葡萄酒酿造工艺从家乡传入盐井地区。此后,小黑葡萄在盐井适宜的地理经纬度和特殊的土壤、气候条件及高原充沛的阳光滋润下开花结果,并逐渐成为当地老百姓喜爱的鲜食果品和葡萄酒佳酿的优质原料被广泛种植传承至今。 位于盐井地区的曲孜卡乡、纳西民族乡、木许乡是芒康葡萄的主产区,诸多有利自然因素为芒康葡萄的生长环境提供了绝佳的条件,也为芒康葡萄赋予了极高的营养价值。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相关机构检测,芒康葡萄内含丰富的白藜芦醇、柠檬酸、琥珀酸、没食子酸等营养成分,它不仅是心血管等疾病预防的良好果品,也是酿造葡萄酒与加工其他延伸产品的优质原料。 近年来,芒康县政府及农业农村局根据下辖区域曲孜卡乡、纳西民族乡、木许乡等地的实际情况和产业优势,因地施策,因势利导,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葡萄产业,将葡萄产业做为乡村经济振兴和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以科技创新提质增效,以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品牌建设,聚力将芒康葡萄产业推上了新的发展历程。 目前,芒康县全域葡萄种植面积达1.17万亩,发展了藏东珍宝酒业有限公司等5家规模型葡萄产品加工企业和4家龙头企业,培育10余户散装红酒个体生产作坊和80余户群众自酿工艺红酒。同时,芒康县获得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下辖纳西民族乡纳西村葡萄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助力芒康县藏东珍宝酒业有限公司入围“2016年中国农产品好品牌500强”。2017年3月,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作,芒康县藏东珍宝酒业“干化干红葡萄酒”荣获第八届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金奖。2019年12月“芒康葡萄”获有机产品认证,“盐井葡萄”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0年被农业农村部登记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21年,由于芒康葡萄良好的发展成果,入选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 在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的支持下,芒康县农业农村局积极借助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的力量,在芒康葡萄核心示范基地建设、集中种植区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品质保持与提升关键技术应用、产品认证与品质营养管理系统的建立以及品牌培育与销售模式等农产品全产业链方面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推动了西藏芒康葡萄生产标准化进程,进一步凸显高原绿色、有机和特质地理标农产品的独特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通过地标工程项目的实施,已经选定了纳西民族乡纳西村、木许乡木许村、木许乡阿东村等四个芒康葡萄核心示范基地和一个小黑珍珠繁育基地,制定了芒康葡萄种植、投入品使用标准、产地环境等关键技术规程4套,绿色食品等认证6个,引进葡萄品质提升技术及产品2套,有效保持和提升芒康葡萄品质;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录制葡萄种植技术视频课程4套,区内外相关专家对产区葡萄种植户进行专业化的田间管理培训300人次,通过项目的实施,将打造芒康葡萄的全产业链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示范样板。 项目积极推进芒康葡萄品牌建设,强化芒康葡萄品牌宣传力度,建立了“农产品品质鉴证与全产业链信息查询”系统,每个葡萄产品对应一张印戳与全球唯一的区块链溯源码,从时间、地理、品质和质量安全四大方面,实现葡萄种植、仓储、加工、品评、物流和销售各环节管理。消费者可通过每个芒康葡萄产品唯一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及二维码印戳贴标实时获取芒康葡萄种植源头、生产过程、营养品质等全产业链信息,有力保护了芒康葡萄的品牌形象和种植户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了芒康葡萄产品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科学实现了芒康葡萄产业链产品的真伪鉴别、身份认证和品牌溯源、品质保障等全程监控与品牌长远发展的保护措施。目前,凡是使用芒康葡萄地理标的产品均全部采用了“芒康葡萄”地标标签和产品溯源二维码,实现了与自治区及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对接,保障了芒康葡萄产品的可追溯和可查询。 未来,芒康葡萄将在自身区位优势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夯实地标保护工程的研究示范成果,继续推进芒康葡萄地理标全产业链的标准化进程,不断采用先进生产和管理技术,提高和保持芒康葡萄独特的品质和风味,加强芒康葡萄地理标标签使用规范,培育“芒康葡萄”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融合发展模式,借助互联网销售平台和农产品供应链技术优势,使芒康葡萄产品从高原“新秀”走向国内“闪亮”品牌。
中国农网 192 阅读 2022-04-18 13:11春草初萌,春水泛波。四月的黑土地荡漾着春之生机。 4月13日,黑龙江绥化市望奎县厢白满族乡后二村,土地托管农户马国贤正在检修自家农机具。 躺在机车底部,满是油渍的大手一会拿起扳子,一会换上螺丝刀,左旋右转,配上叮叮当当,清脆悦耳的敲击乐,如一场曼妙的手舞,令人眼花缭乱。 “这些农机具过去都是我自己用,今年我把90亩地,全托管给了村上,检修完,将统一租给厢白满族乡后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进行集中使用。”望奎县火箭镇厢兰二村通过“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集中土地发展规模经营。县里出资投入848.8万元,为厢兰二村购买28台大型农机具,10000亩玉米、5000亩大豆从整地到收获实现全程机械化。 近年来,面对土地种植劳动力短缺,年轻人不愿意种地、不会种地等问题,黑龙江省绥化市积极探索农业生产新模式,率先在黑龙江省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整市推进,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既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也解决了“如何种地”的问题。今年,绥化市计划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45万亩,落实农业托管服务面积1400万亩,较去年增加275.5万亩,占耕地面积50%,其中全程托管面积达800万亩。 托管模式,更多样;托管服务,随心选 4月15日,绥化市绥棱县靠山乡靠山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志强打开村里的“大库”,种子、化肥等生产农资早已备齐,就连大型联合收割机都整修完毕,今年靠山村的备春耕序幕已经就绪。 靠山村有445户居民,旱田耕地面积12700余亩。第一年入社土地面积1430亩。2021年,全村9100余亩土地入社,占全村旱田总面积的72%。2021年合作社总收入780万元,合作社农民分红达720万元,村民户均分红1.7万元,村集体增收20万元。 “靠山村探索的村集体领办合作社模式,富了全村百姓,壮大了村集体。他们的成功,直接带动了全乡其他村土地托管模式的发展。”靠山乡党委书记毕金成说,在靠山村带动下,靠山乡各村集体领办的合作社破土而出。一个贫困村仅用5年时间,就实现了村级集体积累达800万元的体量,集体经济富了,百姓腰包也鼓了,村民的幸福感更足了。富起来的靠山村先后投资100余万元,栽植各种绿化苗木3.3万棵,建设幸福大院、加宽道路、硬化边沟、安装路灯。村里不仅环境好了,还建起了文化广场。 靠山村“以地入股、年终分红、利益共享”的经营模式,走出了党组织引路、村集体领办、农民带地入股、机社深度融合、土地集约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靠山村的“家底”越来越厚了。王志强说,近期目标是争取年底前再增加7台套大型农机具,“再奋斗两年,使村积累迈上千万元台阶。” 据绥化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目前,绥化土地托管主要实行“四种方式”:一是全程托管。服务组织与其他土地经营主体或农户签订合同,实行耕、种、防、收等(含农资供应与产品销售)全程化管理。二是订单托管。服务组织制定各式套餐或单个项目的服务内容及标准,由农户根据自身生产需要,自愿选择某个托管服务环节或项目。三是股份托管。在保持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前提下,通过“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的利益联结方式,农户将土地入股托管服务组织,托管组织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待收益后按照股份比例进行分红。四是专业托管。农户根据生产需要,委托服务组织开展植保防治、农资供应、秸秆收贮运、粮食烘干销售等方面的单一性、专业化服务。五是联种托管。坚持农户自愿的原则,村集体统一组织,集中土地,打桩定界,破除田埂,实现耕地连片种植,再由村级组织或其他托管组织提供服务,推进农业生产联耕联种、联管联营,实现“增面积、降成本、提单产、升效益”。 “我们公司土地托管模式主要有五种:单环节订单托管模式、全程托管种植服务模式、订单种植托管模式、分红托管模式、认养农业托管模式,老百姓随便点餐。”秋慧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刘秀峰说。 “作为新型经营主体,我们采取多元化的方式让农民充分了解认识农业托管,并采用利益保底再分红的方式让农民更容易接受。公司将托管农户的一、二产农作物,经过加工运送到公司体制的超市进行销售,从而减少中间环节、节省成本,将税收留给乡镇,把利润留给村民。参与托管的农户还可以加入到公司,按照公司标准化要求提供生产服务,又可以增加一份收益。” 技术,更先进;管理,更精细 4月14日,海伦市农时土地托管有限公司。这个公司去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 在公司一楼的打着海伦市数字农业监管服务中心的大屏幕前,公司负责人刘中华和技术人员在大屏幕上不停的观察。 “我现在看的主要是托管给公司的各个地块的土壤情况,然后根据这个土壤数据分析安排下一步的农事。”刘中华说。 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从最初的托管几千亩地,到现在已经托管了25万亩耕地。 “我国的城镇化在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尤其在农村,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因此,土地托管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刘中华与土地打了二十几年的交道,对土地托管认识很深刻。 从刚开始的几千亩地到现在的25万亩,短短两年时间,这个公司就实现了量的跨越。但是,没有金刚钻揽不来瓷器活,农民看中的更是这个公司强大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 该公司建立了海伦市数字农业服务云平台,所有托管的土地的详细信息都可以在这个云平台上查到。 在大屏幕上轻轻一点,托管户的土地就展现在眼前。 “看这一块地,叫二节地,面积10.8亩。” 刘中华介绍,托管户只要下载一个APP,输入地块,后台大数据通过分析就可测出该地块的实时积温、有机质含量、酸碱程度、氮磷钾含量一目了然。该系统就会根据村民的托管方案自动生成一个科学的种植方案。 “这可比我自己种科学多了,原先我自己种,那就是多施肥,也不管是缺氮还是磷啊,一股脑,全来。”村民梁俊福说。 而这个云平台生成的种植方案,会根据土壤情况缺啥补啥。 “我们做过一个测算,我们种一亩地玉米要比农民自己种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3-5%。” 在绥化市北林区,农业托管专业公司秋慧丰,采取“互联网+托管服务”这一模式,建立全新的农业“大数据”管控数据库,把签订托管服务的土地造册入档,让每块地块都有自己的生产种植档案。托管土地的农民一部手机在手,自家地的情况全在掌握之中。 刘秀峰介绍,公司为所有托管农户的手机安装了一款农服APP,应用此款APP实现了大面积订单专品种植、新技术推广查阅、大农机作业数据备案,春种、秋收、田间管理实现全程可查、可追溯。 “啥时候下种,啥时候施肥,一看这小程序都明白了。”托管户们惊讶之余,更多是对科技力量的佩服。“田间管理比那些种田老把式更厉害啊。” 这是一项农业+互联网的全面创新,该系统不但可以解决生产种植加工上的溯源问题,想查找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更简便、快捷。 “建立农作物种植数据库,就是为托管农户的每粒大豆、每粒水稻、每粒玉米都打上防伪“标签”,让产品终端的消费者们,一动手就能清晰明了地了解产品的产地、种植技术和生产全过程。”北林区经管站副站长郭喜丰说。 成本,降低了;收入,提高了 “土地托管实在是太好了,我不用再把着身子种地,让我挣的更多。”马国贤今年种90亩地,全托管给了村上。 马国贤掰着手指和记者算了起账:土地托管给村里,种地成本上能节省1300多块钱。还不耽误我养猪。我还能去建三江栽水稻还能挣8000元到1万元左右。土地托管不用把身子了,种地、打工都能有收入。马国贤是村里的养猪大户,共养殖生猪30头,在土地托管模式没推行前,他分身乏术,根本无暇进行畜禽养殖。如今,家里的耕地有了“托管所”,解决了大难题。 该村党总支书记田中卫说:“农户通过土地托管,玉米每亩地要增产40公斤左右,大豆也增产10公斤左右,机械费用降低,每亩地在20元左右。土地托管农民是非常受益的,每亩地都增收100元左右。”把土地交给村集体,劳动力得到了充分解放,年迈的老人不再因为繁重的农活而苦恼,年轻的村民也可以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打工增加收入。 “我们通过集中采购、机械化作业和订单预约,生产全程成本可降低10%-15%。通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农民每亩可增收;通过与粮食加工企业合作,粮食销售价格可提高1%-10%,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秋慧峰市场总监刘秀峰说。 农业生产托管有效整合了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较好地实现科学种田,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水平,通过服务组织提供的专业化服务,降低了种植成本,实现了服务组织与农民双受益。以玉米种植为例,托管服务组织通过集中采购生资,统一测土配方施肥,应用免耕、套复种等先进技术,实现均纯利润增收。同时,还可以满足了一些农户继续从事家庭经营的愿望,带动畜禽养殖业和特色庭院种植,提高农户收益。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让农民赚的钱多了,操的心少了,不仅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也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郭喜丰告诉记者。 “去年尝到土地托管分红的甜头,今年村民入社意愿更足了。通过合作社托管服务、规模发展,入社的农民至少能获得‘五笔收益’。”王志强说。第一笔增产收益。实施大机械作业、深松深翻、秸秆全量还田,增强土壤肥力。尤其是改小垄单行种植为大垄双行密植,使玉米株数由传统种法每垧地7万株增到8.5万株。去年测算每亩增产150斤增收100元,垧均增收1500元。第二笔节本收益。村集体托管后,统一购买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等生产资料,节约了成本。共节省47万元,每亩节本增收60元。第三笔价格收益。统一销售,以量取胜,直接与大粮食企业谈价,每斤多卖3分钱,每亩地多收40元。第四笔劳务收益。由于全程机械化,种植管理仅需15人,剩余劳动力可到建三江、花卉基地等地务工就业,工资每月达到4000多元,实现了多渠道增收。第五笔集体收益。村集体以低于市场价标准收取托管服务费,2021年达到40万元。 绥化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郭洪祥说:“今年,绥市在着力提升科技农业、质量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上下功夫,积极推广农业托管服务模式,计划全市落实农业托管面积1400万亩,特别是全程托管面积达800万亩。并将进一步延伸土地托管服务领域,探索更多的服务品类、保险类别、销售方式,把生产、加工、销售链条链接起来,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粮食丰收夯实基础,发挥好绥化‘粮窝子’作用,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农民日报 35 阅读 2022-04-18 13:06今年,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及时出台《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重点任务清单》等文件,将大春播种任务逐级细化到乡镇、村社、农户,全区规划落实播面61万亩,其中水稻25.2万亩、玉米19.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8万亩、红苕7.5万亩。 为了顺利完成任务,该区通过狠抓撂荒地治理、及时腾退低效产业占地、狠抓带状复合种植、打造优质高效示范片等手段,将相应工作纳入台账实施动态监测,纳入乡村振兴实绩和粮食安全考核,并提高考核分值,未达标的作为乡村振兴示范乡镇“一票否决”。 区财政也给予了一系列资金扶持。“比如在撂荒地治理复耕种粮上,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55万元,以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粮油种植专合社,负责对撂荒田块进行治理兜底。还拿出420万元用于购买大豆种子,以保证任务完成。”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徐大军说。 绝不荒废一块土地,充分利用种粮食 4月初,记者在曾口镇杏花村看到,一大片新土区别于翠绿的山林。那是今年刚刚整治出的约300亩撂荒地,新种的玉米已经破土出苗,留出的空行将种大豆。这就是今年各地普遍推广的大豆玉米带状符合种植。今年巴州区将推广80686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而在书台村,2016年流转出去种中药材的1500余亩地,因业主经营管理不善,2020年10月便由村集体收回。巴药本是巴州区一大主导产业,经营好了亩产值和利润都不错。以枳壳为例,丰产期亩产在4000斤以上,鲜果价在5元/斤以上,每亩纯利润也在1万元上下。但过去几年,一些地方有盲目大上跟风的势头,进而导致部分产业低产低效。 “收回来后经重新规划,去年3月,我们重新引进9家新型经营主体,加上我们村集体经济组织,将这1500亩地重新种了起来。”书台村党支部书记陈静说,今年这1500亩中300亩为果树套种春洋芋,600余亩为枳壳套种大豆,600亩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年初,巴州区开展了土地撂荒情况摸底调查,全区撂荒耕地面积尚有1.9万余亩,截至目前,共完成整治复耕复种1.7万余亩,治理后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在淘汰低质低效产业改种粮油方面,巴州区今年在梁永、三江、曾口等乡镇共实施改造2000余亩,腾退后全部恢复了粮油生产。旱地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为主,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轮作为主。 为保证不荒废每一块土地,该区以乡镇(街道)、村(社区)为单位,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机专合社、农机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共调用履带式翻耕机40余台,开箱机、小型旋耕机、割草机等小型机械具2.6万余件,分片建立全程化农事服务中心2个,成立农业机耕作业服务队170余个,对有种植意愿但无条件和能力耕种的农户开展助耕服务。 留住优势特色产业,推行粮经复合种植 在执行防止耕地“非粮化”一策时,巴州区也没有盲目地搞一刀切,而是发展效益好,管理规范的优势特色产业,尽量保留,并进一步优化,实施幼林、行间套种粮食,通过粮经复合种植实现粮食播面突破。据统计,今年在曾口、梁永、鼎山、清江、大和、水宁寺等乡镇,实行幼果林、药材+马铃薯、小麦、杂粮、大豆等粮经复合种植模式15000余亩。 清江镇有个省五星级中药材产业园,共涉及蔡家湾村等五个村。“2019年发展了2000余亩,为枳壳套种姜黄、白芍,2020年发展了3000余亩,为枳壳。枳壳目前尚属幼林,而姜黄、白芍也将于今年收获。”清江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庞济生说,2020年发展的我们套种了2600余亩大豆,2019年发展的也将于姜黄、白芍收获后套种其他粮食作物。 为什么3000余亩变成了2600余亩?庞济生解释说,是因为将其中的死苗和长势不好的苗子淘汰了,并将优质苗进行了移栽,这样便腾出了400余亩净地,今年也种了粮。 根据枳壳的种植技术规范,一般是4米×3米间距,要长到树冠完全遮蔽空隙间的土地,须要六七年时间,在这个期间均可适度进行套种。“今年,我们在空行里种植了一行或两行玉米,玉米两边分别再种植了两行至四行大豆,以后可逐年减少套种行数。”庞济生说。 记者看到一些基地中套种了春洋芋,据介绍,这部分实行的是空行春洋芋与夏大豆轮作模式。春洋芋五月份可收获,亩产约3000斤,亩产值在3200元以上。再套种一季夏大豆,亩产200余斤,亩产值六七百元,这样算起来,套种粮食可增加每亩产值近4000元。 除了在幼果林、药材基地等套种大豆外,巴州区还在田边地角、坡台庭院等一切可能利用的土地,推行大豆种植,目的是在完成8万亩任务外,再扩种大豆2.6万亩以上。 打造优质高效样板,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今年巴州区利用省级优质水稻结构调整项目950万元,一季度共完成惠农补贴资金兑付1500多万元,调动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积极性。除了加大政策刺激力度,该区还大力开展规模化、标准化,配套推进土地托管、代耕代种,力争规模化粮食播面提高5%以上。 而且,今年巴州区将在鼎山、曾口、梁永、三江、光辉等5个粮食生产重点乡镇打造粮油优质高效样板,依托优质水稻种植结构调整示范县建设项目,规划落实水稻绿色高效示范片10万亩、玉米绿色高效示范片4万亩,其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20000亩。 在鼎山镇观坪村,展现在眼前的1700余亩高标准农田是去年实施的项目,已完工的部分去年秋季种了油菜,现在饱满的油菜荚缀满枝头,5月份将获丰收。“另外一部分也因近期将陆续完工,到时候将跟种油菜的那部分全部种上水稻。”村党支部书记赵平昌说。 据赵书记介绍,这1700余亩高标准农田,属于目前全区两个市三星级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中的一个,园区核心区总面积3000余亩,主要实施全程机械化优质水稻和油菜轮作,共辐射五个乡镇4.5万余亩。今年,该园区将创建省三星级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 观坪村因大部分青壮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村上成立了股份经济联合社,对其中1300余亩进行代耕代种,实行村民和村集体“二八”分红。“我们购买了3台旋耕机和1台开沟机,并将购买收割机,”赵平昌说,“这些机械除了服务联合社,还可帮助其他农户。” 经估算,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对1300余亩高标准农田实施粮食规模化种植,1000亩稻油轮作每年可产25万斤油菜、80万斤稻谷,300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可产6万斤大豆、15万斤玉米,可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创造上百万元的纯收入,可为村民创造25万余元的分红。
农民日报 41 阅读 2022-04-18 13:044月13日,天气晴好,邓州市小杨营镇,100多架无人植保机同时起飞,对全镇5万多亩小麦进行“一喷三防”。 麦田里,小麦齐刷刷伸出了穗头随风摇曳。“4月9日,我们已经用电动喷雾器和无人机防治过一遍,一亩地作业费加上药费将近20元。”尽管成本提升,邓州兴华合作社负责人张平丝毫不敢放松,小麦一旦大规模染上赤霉病菌源,产量会减产20%左右,更严重的是病原菌会产生毒素,对人和牲畜都是有害的。 “这次无人机飞防是镇上购买服务统一组织的,合作社的800亩小麦正好可以免费喷施一遍。”张平计划5月份小麦灌浆期时再喷施一遍药,为小麦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小麦从种到收,要经历200多天的生长过程。去年,受多轮强降雨天气影响,河南省小麦播期推迟,三类苗比往年偏多。河南省实施“科技壮苗”行动,促弱苗转壮,返青期结束,全省一、二类苗接近九成,与常年基本持平。尽管苗情促弱转壮成效较好,后续仍面临病虫害、干热风、倒伏等多个关口的考验。 “小麦关口要一关一关地过,我们要巩固好前期弱苗促弱转壮的成果。”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蒋向表示,据气象预报,4月中下旬河南省有多次全省或区域性降雨过程,易发生小麦赤霉病侵染危害,专家分析研判,今年该病在河南省尤其是豫南地区将偏重流行,其他地区也有局部重发的可能,各地尤其是豫南地区要加强病虫害防控。 4月12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加强小麦赤霉病预防与中后期管理的紧急通知》,对小麦赤霉病防控作出重点部署。 明确重点区域。豫南麦区务必将小麦赤霉病防控作为中后期麦田管理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见花打药,主动预防”,应防尽防,防止病害暴发流行。 淅川县作为河南省赤霉病防控“南大门”,做足防控预案。“我们整合了省里的农业发展资金和救灾资金300多万元,县里配套资金522万元,全部用于农药购买和无人机飞防作业。”淅川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孙惠东表示,购买的农药已经免费发放给农户,4月16日,全县将对九重镇、厚坡镇等地的10万亩赤霉病常见重发地块进行为期一周的无人机飞防作业,阻止赤霉病病原菌传播。 抓住有利时机。豫南麦区在小麦齐穗后要组织开展全面预防,对弱春性小麦品种和生育期较早、目前已经开始抽穗的麦田务必在雨前喷药防治一遍,如果喷药6小时后遇雨,进行二次补防;其他麦区根据天气预报和小麦抽穗扬花时间,及时组织喷药预防。 目前,全省小麦整体处于拔节孕穗期,豫南部分麦区已抽穗,即将进入齐穗扬花期。张平说:“前期麦苗长势再好,病虫害防不住,穗粒数和千粒重跟不上,一切都白搭。小麦赤霉病防控刻不容缓,这一仗必须要打好。”
河南日报 21 阅读 2022-04-18 12:51今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由谋篇布局进入到具体实施阶段的关键一年,湖北省今年将围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乡村振兴。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皮少成表示,乡村发展要聚焦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打造十大农业重点产业链,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以此为牵引,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培育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生、民宿经济等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壮大富民乡村产业,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要推动农村消费扩容提质升级,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改善乡村消费环境。要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支持建设县域返乡入乡创业园,推动农民稳步增收。 乡村建设要立足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重要内容。要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分类推进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加强农村道路、供水、用电、网络、住房安全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县域教育、医疗、社保、就业、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让农民逐步过上现代文明生活。要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完善农民参与乡村建设实施机制,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立足村庄基础搞建设,注重保护传统村落,不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严格规范村庄撤并。 乡村治理要突出党建引领。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发挥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全面推进清廉村居建设,规范村级组织机构牌子和证明事项。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工作方法,用农民群众容易接受、简单易懂的方式,把党的声音、号召传播到农村千家万户。持续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抓好农村社会稳定,持续推进平安法治乡村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开展农村交通、消防、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健全农村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体系。
湖北日报 16 阅读 2022-04-18 12:434月6日,宁夏吴忠市同心县丁塘镇李家岗子村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整个同心县立即进入静态管理。可是春灌在即——小麦已经长到了7厘米,头水淌晚了,肯定得减产。 同心县水务局立即抽调党员干部组成春灌小分队,为丁塘镇4万多亩农田淌水。 “县里干部来淌水?能放心不?”一开始,李家岗子村党支部书记李新生和乡亲们一样,心有疑虑。可一瞅,来的都是干农活的“老把式”。 “起初报名的,年轻人不少,热情高,可确实有些没种过地。”蹲在地头,52岁的同心县水务局办公室副主任白利彬一边扒拉着盒饭一边说,“但像我们这些‘老水利’,早年工作在水管所,摸爬在田地间,从小干农活,不输老农民。” “比自家地还上心,生怕没法给老百姓交代。”水务局农村饮水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宗元接过话。 “发现疫情,重在快速行动。快速摁住了疫情,生产就不会耽搁。”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梁言顺在李家岗子村调研督导疫情防控时说。
光明日报 18 阅读 2022-04-17 14:12地上油菜花黄,天上飞防正酣。3月20日,农村新报全媒记者走进监利市网市镇油菜轮作试点示范项目现场,只见数十台无人机正在油菜田上进行“一促四防”作业,蔚为壮观。 “大的无人机携带40升药箱,每小时最多可打药320亩。”大疆湖北区域负责人羊前锋介绍,该公司研发的大容量、智能农用无人机,航拍10分钟能完成100亩建图任务,在地图边界打几个点,就能自动规划航线,精准打药、施肥、播种,高速行进中,也能自动避障。 3月以来,湖北省小麦条锈病、油菜菌核病发生面积加速扩大,小麦赤霉病预计发生面积近1100万亩。省委、省政府部署打好“三病防治”整体战,要求逐田块把药打到位。任务重、时间紧,农用无人机当起主力军。 得益于购机补贴政策激励,截至去年底,全省共有农用无人机5206架。去年,我省还调整购机补贴政策,引导农用无人机提档升级:药箱容量大于20升、具有RTK的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和避障功能。 “今年截至3月4日,全省共补贴植保机368台,无人机占了329台,其中30升及以上的有220台。”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大容量、智能化的无人机越来越受欢迎。 从“汗滴禾下土”到全程机械化,再到智慧农场,监利“女粮王”毕利霞一直在探索。 走进监利兴华农机合作社,大屏幕上正在演示智慧农场。“应用北斗导航、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水稻全过程数字化管理。”金色大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相东介绍,在智慧农场,一个人可以同时“开”5台以上农机,精准作业不费力;平台能自动采集水稻生长数据,实现精准施肥、浇水和打药,还能在机插后判断是否需要补苗,大大降低田间管理成本和损失。 手机成了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行走荆楚田野,智慧春耕正加速让万千田畴染新绿。 在蔡甸,农机手不下田,通过手机操控拖拉机、智能高速插秧机精准作业;在枣阳,50多家植保服务组织起飞150架无人机,几天完成70万亩小麦的统防统治任务;在咸安,绿佳绿色合作社新建的蔬菜设施大棚里,通风、给水、遮阳、控温等一键搞定,省时省力。 为了服务春耕生产,我省还在全国率先创新开发湖北春耕动态图,已有2.6万多台套农机设备接入北斗终端。根据监测,这些装上了“大脑”和“眼睛”的铁疙瘩,在田间纵横驰骋,5年累计作业6300多万亩。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全省春季农业生产工作推进会上提出,要加强农业科技的研发攻关和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发挥科技创新对现代农业发展第一驱动作用。
湖北日报 21 阅读 2022-04-17 13:48崇左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管理,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监管,不断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市“非农化”“非粮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该市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实行村级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从源头采取措施,坚决杜绝违法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的行为。切实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坚持耕地应优先满足粮食和食用农产品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粮食种植面积不能减少的原则。建立党政主导、分级负责、部门协同的农田保护共同责任体系,加强部门联动,强化市、县、乡(镇)、村参与互动,健全“市统筹、县主责、乡镇负责、村落实”的工作体系,层层压实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加强已划定的92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监管,严格保持粮食生产功能区种粮属性,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情况“回头看”,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的耕地每年至少种植一季粮食作物。 该市及时分解下达各县(市、区)新一轮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并严格开展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严格规范永久基本农田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从事林果业以及挖塘养鱼、非法取土等破坏耕作层的行为,禁止闲置、荒芜永久基本农田。对违反土地管理法规定非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挖塘养鱼等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罚。禁止在耕地种植葡萄、桑树、多年生中药材和花卉等多年生及木本植物。 今年1月以来,该市大力开展“退桉”“退蕉”及其他果树的耕地治理行动,目前全市耕地种植香蕉地块已完成清理11387亩,已备耕4700亩;耕地种植桉树地块完成清理525亩,已备耕525亩。
广西日报 28 阅读 2022-04-17 13:36今年以来,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境外输入多点发生,国内疫情局部暴发且呈散发扩散态势,广西部分地区、周边及东部省区均发生疫情,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压力加大,对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外出务工产生一定影响,带来新的返贫风险。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确保全年农村居民就业人数相比上年只增不减,更好地保障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日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广西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出台4个方面26条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26条政策措施包括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多渠道促进脱贫户监测户就业创业、坚决做好农业生产经营保障、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四大方面。其中,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出,在分配2022年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时,给予疫情防控任务重的8个边境县(市、区)每县不少于300万元的倾斜支持,其他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给予每县不少于200万元的倾斜支持;各县(市、区)选准1—2个主导产业开展规划,每个可安排30万元以内资金支持;年内重点地区的脱贫户、监测户,对按放贷规定获脱贫人口小额信贷5—10万元贷款的,给予财政全额贴息。 多渠道促进脱贫户监测户就业创业明确,对前往广西区外就业的脱贫户、监测户劳动力给予一次性往返交通补助,最高可按800元/人·年的标准予以补助,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可提高到1000元/人·年;对在本县域内就业帮扶车间、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合法经营主体就业的脱贫户、监测户劳动力,给予200—500元/人·月的劳务补助;给予农民工创业园区已投产企业一次性房租补贴 6500元/户;按照2000元/人·年的标准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或社会组织、就业帮扶车间给予带动就业补贴。 坚决做好农业生产经营保障提出,确保设施渔业用地指标只增不减,可安排衔接资金对符合条件的蔬菜设施大棚等设施进行最高可达建设成本50%的奖补;对向社会服务组织购买生产托管服务的小农户进行补助,单季作物亩均各关键环节补助总额最高可达130元,脱贫户、监测户补助标准最高可达180元;对符合条件的“广西好嘢”数字化产地仓,按不超过实际投资额的50%给予奖补;已脱贫的贫困县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农产品产地冷库建设的,按投资额的30%—40%、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给予奖补,自治区乡村振兴资金以配套补足不超过总投资的50%给予合作运营企业奖补;对整车合法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给予减免道路通行费。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明确,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生产者补贴和双季稻补贴分别于2022年4月15日前、6月底前、12月底前完成发放;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桂惠贷”,实际贷款利率应不高于上一年度同类型金融机构、同类型客户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水平减去2个百分点;免除全区水稻种植保险保费县级财政补贴,推动水稻完全成本保险产粮大县全覆盖,因地制宜推进防返贫救助保险;对退出宅基地的农户,按照2.5—5万元/亩标准给予补偿;对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困难的“五类”群体和不属于“五类”群体的城乡低保对象,分别为其代缴不低于100元、50元缴费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26条措施执行期限为2022年4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止。执行期间,国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的,遵照国家政策执行。
广西农业农村厅网站 14 阅读 2022-04-17 13:35近日,北京市《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实施方案》强调,要从“国之大者”的高度认识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走好具有首都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 今年,北京将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根据《实施方案》,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大豆播种面积达到4.2万亩。蔬菜播种面积、产量分别达到75万亩、180万吨以上,自给率提升到16%以上。实施闲置设施清零行动,积极推进2万栋农业设施改造提升。能繁母猪保有量稳定在5万头左右。实现166万亩耕地保有量和1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质保量验收后全部落图落地。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年规划,年内建设10万亩。开展11个北京优势特色物种种质创制与品种选育联合攻关,建设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制定实施农业中关村建设行动计划,办好世界农业科技大会。 为多渠道加快农民增收,《实施方案》要求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今年将培育提升50个美丽休闲乡村、建设15个老北京水果示范基地、培育30个示范性集体林场、开展30个一产农业试点示范、培育提升20个北京特色农产品品牌等。同时要抓好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消除10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要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就业。 为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今年启动实施第三批800余个村庄美丽乡村建设、新增8000户煤改清洁能源、启动500户左右山区农民搬迁、完成300个左右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建设村头一片林100处、创建首都森林村庄50个。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开展“京农通”服务功能建设。 《实施方案》要求,要突出实效建设善治乡村,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载体,以接诉即办带动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打造具有首都特点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格局。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抓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实施“人才京郊行”“青振京郊”“千名科技人员进千村入万户”“百师进百村”等行动,凝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中国农网 59 阅读 2022-04-16 21:01“铁甲兵团”耕地、施肥、插秧……连日来,益阳市乡村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春耕图”。 今年来,益阳市整合各类涉农资金4.66亿元,加大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重点用于对早稻集中育秧、机抛(插)秧作业等进行奖补,着力推进以双季稻为主的粮食生产。全市发动1600多家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解决农户翻耕、育秧、插秧、收割、烘干等难题,为水稻生产全程护航。 截至4月13日,益阳落实早稻生产面积168.88万亩,超省定任务5.88万亩;完成大田翻耕166.3万亩,占早稻计划面积98.5%。 “铁甲兵团”显身手 连日来,益阳市大通湖区田野上,各式插秧机竞相追逐。 正是早稻插秧黄金季节,大通湖区河坝镇农丰村、老河口村1300多亩早稻田虽然早已准备到位,但当地插秧机紧缺,50多户粮农着急。河坝镇立即与千山红镇宏硕生物农业合作社联系,请求支援,合作社负责人熊姣军满口答应。4月10日下午,合作社派出两人驾驶2台插秧机到农丰村插秧。11日上午,熊姣军带着另外2名工作人员与3台插秧机来到农丰村支援。忙完农丰村500多亩稻田插秧作业,熊姣军又到老河口村支援。 大通湖区今年整合涉农资金,组织高速插秧机142台、有序抛秧机8台、植保无人机40台投入早稻生产。4月8日以来,“铁甲兵团”穿梭在广袤田野,已完成早稻插秧1.7万多亩,预计4月17日左右可基本结束早稻插秧工作。目前,全区早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 智慧农业显神威 4月8日,益阳市全域数字水稻、智能农机项目签约暨项目启动仪式在赫山区举行。益阳市政府与中联重科签约推动全域数字水稻产业发展。 根据协议,益阳市全域数字水稻项目以全域水稻数字化管理平台(农业大数据+农机管理调度)为管理工具,以精准的水稻全程数字化种植技术为支撑,培育(引入)一家高科技现代农业公司为服务主体,着力打造一个集数字化水稻技术广泛应用、智能农机与智慧农业双轮驱动、现代农业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国家级全域现代化数字水稻综合体。赫山区、大通湖区、沅江市与中联智慧农业公司签订相关协议。 沅江市草尾镇上码头村,是中联重科沅江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目前,旋耕机在田里穿梭,忙着翻耕,为4月20日开始的插秧做准备。为保证秧苗供给,该基地采用全自动流水线育秧播种机。只需在操作屏上输入相应数字,播种机就可以实现精量播种,既节省种子,又大大提高种子成活率。 莫磊是中联智慧农业益阳地区负责人,他点开一款名为“中联智农云”的APP向记者介绍,“中联智农云”可实现与多光谱无人机、无人抛秧机、无人旋耕机、无人收割机等智慧农机连接,并与卫星遥感、自动虫情报警灯、气象站、水位仪、土壤仪等数字化硬件设备连接,相关数据上传后,后台会通过算法分析、建立模型,为施肥、灭虫、除草等提供科学决策,开展精准的田间作业。 从严督导助春耕 “张家塘村裴家岭组有500亩大田还未翻耕,乡政府要迅速组织农户翻耕,确保早稻生产落实到位。”4月11日,益阳市赫山区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粮食生产督查发现问题整改交办会,对4月6日以来粮食生产督查中发现的问题一一点评,发放整改督办函,提出整改要求和时限。 春耕生产开始以来,赫山区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健全督查督导机制,对全区乡镇(街道、园区)春耕生产进度实行一日一调度。组织区纪委监委、区委办、区政府办、区委区政府督查室等,在3月联合开展两轮粮食生产专项督查,下发督查通报和问题整改清单,督促乡镇限时整改到位,确保粮食生产任务落实到位。该区实行智慧监督,用无人机拍摄对存在的问题现场取证,制作成点评片,一对一点评,并发放整改督办函。 截至4月12日,赫山区印发粮食生产督查通报2期,发放督办函11份;落实秧田1.47万亩,折合可插大田34.8万亩;已翻耕大田41.43万亩,翻耕率达98.3%;已移栽大田16.5万亩,移栽率达39.2%。
湖南日报 36 阅读 2022-04-16 20:55“定了,今年大豆种植340万亩,比去年增加了27万亩,年末总产要达到12.5亿斤。” 初春的黑土地,冰雪渐融,在北大荒集团锦河农场有限公司第一管理区的会议室内,种植户正讨论着农业生产推进会上传出的“重磅消息”。 “有了专业的播种设备和技术人员的全程跟踪,我对‘稻改豆’相当有信心,今年肯定会有好收成。”北大荒集团八五八农场有限公司种植户李书国信心满满地说。 作为“稻改豆”试点单位,八五八农场有限公司及时更新适合种植大豆的先进农机装备,为实现1.8万亩“稻改豆”高标准作业提供可靠的机械保障。 今年,对中央1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北大荒集团积极承担保障大豆有效供给的战略使命,计划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400万亩以上,大豆播种面积达到1230万亩以上。通过“玉改豆”“稻改豆”等方式方法,充分发挥自身耕地资源、大豆良种繁育、科学栽培等综合优势,稳粮增豆。 选良种 配“利器” 推进“稳粮扩豆”计划,种植户最为关心的是种什么品种、怎么种才能既省心省力,又保证增收增效。 “市场需要什么品种的大豆,我们就种什么品种。”赵光农场有限公司规模家庭农场场长赵彬彬道出近几年种地挣钱的秘诀。 年初,北安分公司经过市场调研将今年的大豆主栽品种确定为以高产、高油、高蛋白等为主,因地制宜发展豆浆、鲜食等用途的特用豆品种,推进大豆种植向优质化、专用化方向发展。 安全、放心的优质种子,是大豆高品质、高产量的“芯”动力。北安分公司在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协助下,通过市场竞价采购的方式,对20家种子经营院企进行资质筛选和价格比对,从源头上严把种子质量审核关,最终选定黑河农科院、北方大豆科研所、北大荒垦丰种业等单位作为种子供应商,签订统供合同。 赵光农场有限公司利用2021年大豆制种大县奖励资金建设项目,与北大荒垦丰种业开展大豆良种“育繁推销”一体化发展合作模式,打造垦区大豆良种“基地+种业公司”合作经营示范点,辐射带动建设、红星、龙镇、五大连池农场有限公司及周边乡镇形成区域种子繁育基地。 良种还需要配“利器”,才能互相成就,效益加倍。 作为“稻改豆”试点单位,八五八农场有限公司从更新“利器”——农机装备入手。 公司第六管理区种植户李书国今年把承包的530亩水田全部改为旱田种植大豆,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扶持下,他购置了全新的大马力农机和2BMQ型免耕气吸式播种机,目前新机械设备调试完毕,正摩拳擦掌准备投入即将开始的春播生产中。 据了解,牡丹江分公司今年将在八五〇、八五六、八五七、云山等8个农场有限公司实施“稻改豆”面积18.8万亩,通过采取统一订购投入品、统一机械播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统一贮存运输等方式,将有效达到提高机械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种植节本增效、增产增收等目的。 同时,八五五农场有限公司立足国家级大豆良种繁育基地,正规划建设智慧农业数字云平台,筹资购置高速插秧机、播种机等智能化、无人化农机设备32台(套),为两台新购进的纽荷兰1404大马力机械安装无人驾驶导航系统,并在大豆良种繁育基地规划建设千亩无人农场核心区,探索覆盖种、管、收、运、储全过程的无人作业智能化管控模式,促进现代农业基地提质增效。 用“科技” 提单产 大豆扩种计划正在加快落实,种植户积极性很高,但一些种粮大户仍有顾虑。 “与玉米相比,大豆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等更加复杂,再加上单产低,收益比较偏低。”北安分公司农业发展部副总经理迟宏伟介绍,经济效益是否有保证是种植户考虑的关键问题。 为提高大豆的产量,提升种植效益,北安分公司农业科技服务部门先后下发了扩种大豆工作方案和工作指导意见,将积累总结的大豆生产技术规程印制成“口袋书”发放到种植户手中,把成熟的农业生产科技体系转化为大豆规模化、现代化、机械化种植的生产和管理指南。 牡丹江分公司则邀请了著名大豆栽培技术研究专家、八一农大农学院张玉先教授开设“云课堂”农业技术培训班。他说:“今年,我们要根据各地生态环境、土壤性质、生产设施等综合条件,大力推广宽台大垄匀密栽培等高产栽培模式,选用秆强抗倒耐密的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种,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为大豆产能提升贡献更多科技力量。” 自开春以来,牡丹江分公司邀请八一农大、农垦科学院、北大荒农服集团专家连续举办线上线下科技培训4次,培训人员1856人(次),利用电视台、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媒体发布农技推广知识680次。 分公司农业发展部工作人员侯杨介绍:“通过云课堂方式将农业生产技术传播给技术人员,再通过技术人员开展全时段农业生产服务指导,由点及面逐步推广给全场种植户,帮助广大种植户保春耕、促生产,提高作业标准,为今年丰产丰收提供科技支撑。” “提前”售 保收益 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价格,今年全省大豆种植面积达到6850万亩,将比去年增加1000万亩以上。种植户也在担心,到秋大豆还能不能像现在一样“受宠”。 只有大豆质量有保障,才能卖上好价钱。 “我觉得粪肥肯定要比化肥效果好,不仅能提升土壤品质,还能增加有机质含量,大豆肯定能长得好。马上要春耕了,就跟管理区网格员研究一下今年我这400亩地都种上大豆。”庆丰农场有限公司第七管理区种植户李辉说。 今年,庆丰农场有限公司将落实黑土地保护与大豆扩种有机结合,利用域内牧场的粪肥资源替代传统化肥,大豆扩种面积增加到10万亩,其中实施粪肥还田2万亩,有机肥替代化肥6万亩。据了解,经过发酵处理的粪肥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提升黑土地有机质含量,深度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八五〇农场有限公司将旱田农业生产用肥进行统一订购、统一下摆,今年扩种大豆5.73万亩,较上年增加4.5万亩,所需的1430吨肥料和258吨种子已全部购置、下摆、分配到位,确保种植户用上优质放心的农资。 “只有大豆价格有保证,种植才能有效益。”龙门农场的种植户张振华说出了种植户的心声。 针对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北安分公司与九三集团、丰缘集团、周边国储库、食品加工厂等国内龙头企业建立粮食供销关系,通过订单农业、种子繁育、“保底+点价”“收入险+期货”“订单农业+保险+期货”等统一营销模式,提前打通粮食销售渠道,实现大豆种子还没“下地”就提前锁定了粮食销售价格。 逊克农场有限公司与逊克县国储粮库以“保底+基差点价”的模式,与九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万吨“顺价”订单。红色边疆农场与黑河农科院以高于市场价0.05元的价格签订9000亩大豆种子繁育订单…… 各单位正积极跑市场、进企业,用市场机制提升防范大豆市场风险的能力。 选品种定品种、要高产有技术、想省心可托管、怕降价有保障……北大荒集团各地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从供、种、管、销生产全过程为大豆扩种提供保障,让种植户“全程无忧”。 “这还有啥可犹豫的,种就完了!”种植户爽朗的笑声飘荡在和煦的春风里,远处似乎传来秋天大豆摇铃的声音。
黑龙江日报 659 阅读 2022-04-14 13:08春暖花开季节,平江县童市镇建设村油茶基地,油茶树生长茂盛。县司法局驻建设村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努力争资争项,带领村民对88亩油茶进行品种改良,使油茶成为村里富民产业。今年来,平江县开展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创先争优年”活动,已引进和达成初步协议产业项目178个,预计投入3.32亿元。 平江县将今年定为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创先争优年”,开展“树立创先争优意识、提高创先争优本领、营造创先争优氛围”活动。全县130支驻村帮扶工作队、335名党员干部掀起“比学赶超帮”热潮。县人社局驻余坪镇忘私村工作队开展就业培训和帮扶,帮助31人达成就业意向;县税务局驻龙门镇源里村工作队帮助村里建起油茶产业基地;天岳集团驻龙门镇渔潭村工作队投入290万元,提质改造村里基础设施…… 为了让“创先争优”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平江县委组织部加强督导,对工作队政治素质、履职能力、工作成效、作风表现等进行跟踪评价,要求全县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年度经营性收入比上年增加20%以上,年度培养致富带头人308名以上,争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770个以上。严格实行驻村帮扶与派出单位双考核双问责制度,强化后盾单位责任,发挥驻村工作队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作用。 目前,平江县驻村帮扶工作队共梳理“为民办实事”1137项,已完成968项。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图景,在平江乡村徐徐铺展。
湖南日报 97 阅读 2022-04-14 12:59■ 支持乡镇邮政营业网点承接代收代办代缴等服务 ■ 6月底前在蓟州区、静海区建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片区(试点项目) ■ 建村级农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享受不超过6000元补贴 《天津市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日前印发。根据《实施方案》,天津市将建立区级寄递物流公共分拨中心、乡镇寄递物流集散中心、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三级服务体系,实现便民惠民寄递服务全面覆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实施方案》提出,支持乡镇邮政营业网点承接代收代办代缴等各类农村公共服务、便民服务。支持邮政与农村电商协同发展,为农产品提供包装、仓储、运输等标准化、定制化服务。各涉农区将农村邮政营业网点、村邮等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用地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制定天津市寄递物流共同配送基础设施指导标准。2022年6月底前在蓟州区、静海区建设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片区(试点项目),带动提升天津市寄递物流对农村电商的定制化服务能力。引导支持邮政快递企业、供销合作社和其他社会资本在农产品田头市场合作建设预冷保鲜、低温分拣、冷藏仓储等设施。积极申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推广应用京津冀冷链物流协同标准,实现京津冀地区冷链物流标准化、智能化。 重点任务包括:加快建设村级农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鼓励支持农村地区寄递物流企业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建立合作机制。推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探索建立“同城快递+农特产品”方式。分步实施乡镇邮政局(所)改造计划。支持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提高乡村快件分拨处理时效。对尚无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的村,按照全市统一标准,每村设置1个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鼓励乡镇、村布设智能信包箱、智能快件箱,各涉农区属地要保障其设置场地和日常运行。简化农村快递末端网点备案手续,取消不合理、不必要限制。 《实施方案》规定,对按照全市统一标准建设村级农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的村,根据建设规模,给予村集体经济组织不超过6000元的一次性补贴,补贴资金由涉农区财政负责落实,并由涉农区提供运行场地和人员保障。
天津日报 137 阅读 2022-04-14 12:564月9日上午,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打安村长岭兰花种植示范基地内,金黄色的花朵散发着清香,十分艳丽。住琼全国政协委员、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政府三级主任科员羊风极正和农户们一起查看兰花的长势。 “兰花基地可以带动700多户村民增收”“我们引导村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鼓励村民种植南药,实现持续增收”……羊风极说,自己和乡亲们正抢抓乡村振兴机遇,共奔致富路。 今年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作为在联组会上第一位发言的委员,羊风极结合自己长期生活工作的村庄发展,围绕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了发言。 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与他互动的场景,羊风极至今记忆犹新。“总书记向我详细询问了白沙的具体位置、南药产业发展等情况,并希望我们村里产业的这把‘火’,还要烧得更旺些。” “总书记心里时时刻刻关注着‘三农’工作。”羊风极说,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温暖人心的重要讲话,深深地鼓舞了自己,“我们乡镇干部一定不辜负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带领群众把乡村特色产业做强做大。” “打安镇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及良好的气候条件,土壤肥沃,橡胶林密布。”最近一段时间,羊风极对打安镇的特色产业进行了梳理和谋划,他认为,打安镇的农户在林下种植益智等南药优势明显。 如何保障农民收益、提高农民种植南药的积极性,也是羊风极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近期,他专门撰写了建议,希望有关部门努力提高白沙南药深加工水平,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支持推动南药产业成为群众的重要收入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羊风极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他和其他基层干部正按照总书记在两会上提出的要求,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升村庄绿化景观覆盖面,通过观光农业吸引游客,帮助农户增收。
海南日报 649 阅读 2022-04-13 23:06■ 今年滨海新区农机深松整地面积共计4万亩,主要用于小麦、玉米等大田农作物种植 ■ 目前,新区8000亩春小麦开始播种,打响了春播“第一仗” ■ 今年新区春播工作将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开始播种,预计5月中上旬将进入播种高潮,预计春播面积达到12万亩 随着气温回暖,滨海新区全面启动春耕备耕生产活动。记者从新区农业农村委获悉,新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超前动手,精心组织,抓好春耕备耕生产,今年预计春播面积达12万亩。 今年新区农机整地面积4万亩 为确保今年农业生产起好步、开好局,连日来,新区农业农村委有序开展适时春播、麦田管理、蔬菜生产等农业生产,并积极指导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完成检修、保养、调试相关机具。同时,新区组织农技人员来到田间地头,指导种植户播种并帮助制定田间管理方案,确保春耕生产有序推进。 眼下正是深松备播的关键时期。今年滨海新区农机深松整地面积共计4万亩,主要用于小麦、玉米等大田农作物种植。新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相比传统耕作方式,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是旱地保墒增产、保护与提升耕地质量、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举措。“土地深松的深度一般为28-30厘米,能够为农作物提供适宜生长的土壤环境,为粮食丰产增收和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8000亩春小麦开始播种 每年新区春季最早种植的作物就是春小麦了。目前,新区8000亩春小麦开始播种,打响了春耕“第一仗”。“新区正抢抓农时开展春播工作,待春小麦播种结束后,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也将陆续开始播种。”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新区春播工作将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开始播种,预计5月中上旬将进入播种高潮,预计春播面积达到12万亩。
滨海时报 74 阅读 2022-04-13 22:49为抢抓春耕生产有利时机,近日,吉林省多所高校第一时间组织部署,组成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队,通过各种形式上起了“田间大课”,为全省广大农民提供科技支持。 276名专家电话公布 坐阵指导春耕生产 3月18日,吉林农业大学面向社会发出《关于组建2022年备春耕生产综合服务专家服务团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的通告》,成立吉林农业大学科技备春耕专家服务团。服务团由276名科技专家组成,涵盖大田种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等10个工作组。服务团面向社会公布专家电话,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春耕技术咨询。 除了大型协同直播外,学校30多名吉林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成员、吉林省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技术专家服务团成员、12316新农村热线专家、12582短信服务专家、12396科技特派员,依托多个宣传平台,采取专家居家直播、录播等方式,宣传备春耕生产和乡村振兴政策,推广农村实用技术,传播春耕生产信息,指导吉林省农民春季备耕。 专家坚守实验室 每天投喂500个蜂箱 5月是吉林省农业设施大棚作物和室外蓝莓集中开花的时间,如果缺少熊蜂等昆虫的授粉,将会极大降低座果率,导致设施农业和大田蓝莓鲜果减产。 为了确保为吉林省重点农户和农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疫情发生以来,长春师范大学中心实验室专家组成员,坚守科研阵地,克服人员、材料短缺重重困难,留下最精尖的专家成员加班加点,完成熊蜂筑巢的前期管护和后期繁育保护工作,确保科研项目成果科技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并为农业生产随时随地提供技术支撑。 长春师范大学中心实验室副主任时东方介绍,“我们有三个车间,共500个蜂群,每个蜂群就是一个蜂箱,每天坚守在实验室的技术专家,都要向500蜂群进行投喂,每个蜂箱投喂三个花粉球,都是用手一个个团成的花粉球,然后再一个个蜂箱投喂糖水,随时观察温湿度调整、通风等。”据了解,目前,熊蜂繁育基地的3个繁育车间、5栋大棚经济作物的设施管理工作正有序开展。 在严格落实学校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长春师范大学中心实验室还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网络直播授课、微信群交流等方式,开展设施农业线上技术指导服务,为合作企业和农户答疑解惑,为吉林省备耕生产等工作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农技专家成“网络主播” 针对当前吉林省春季备耕生产关键期,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号召全校教师特别是农技骨干专家助力春耕生产,参与到政府部门、媒体宣传平台组织的备春耕直播活动并作专题讲座,15个助力乡村振兴专家工作站的专家团队,积极为农业企业、种养大户做好春耕备耕工作保驾护航;23位专家,通过电话、微信的方式持续为保春耕提供咨询服务。 这些专家们通过网络上多个平台推广指导吉林省农业生产。其中,3月17日,农学院赫兵所作的专题讲座观看人数高达15.38万人。 据了解,学校还将依托15个助力乡村振兴专家工作站和学校两个包保扶贫点,以直播、微视频的形式开展各类科普培训,助力春耕生产工作,打通生产“大动脉”、畅通备耕“微循环”。 为了保障农场春耕生产,农学院及时启动春耕生产应急预案,集结农场技术员及工人克服重重阻力,确保教学实训、科研试验、基地生产三不误。目前,农学院农场相关设施管理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农场育苗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在严格落实学校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农学院还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网络直播授课、微信交流群等方式开展线上技术指导,帮助群众答疑解惑,提高春耕春种质量。
彩练新闻 158 阅读 2022-04-13 21:18据吉林市农情调度显示,截至4月9日下午4时,吉林市现已筹集备春耕资金26.2亿元,占计划的88.5%;当天新增下摆种子255吨、化肥19440吨、农药39吨;全市种子到户1.8万吨,占计划用种的90.3%;到户化肥32.7万吨,占春耕用肥的65.4%;检修农机具27万台(套),占应检农机具的92%。需清理玉米秸秆面积为572万亩,已清理面积为446.6万亩,占比78.1%。 与此同时,水稻育苗工作也在稳步推进。该市水稻育苗工作于3月24日在全省率先启动,截至4月8日,全市已完成水稻育苗面积(折本田,下同)0.56万亩,主要集中在舒兰市、永吉县、昌邑区等水稻主产区;现已完成扣棚面积127.6万亩,占计划的63.7%,浸种水稻面积121.8万亩,占计划的60.8%。预计全市水稻育苗将在4月12日左右掀起高潮,4月17日前基本结束。
农业农村部 165 阅读 2022-04-13 21:16春耕时节,大地回暖。连日来,富川瑶族自治县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村民们忙着翻地、起垄、盖膜种植芋头的忙碌景象。 近年来,富川将香芋种植作为乡村振兴新兴主导产业来抓,及时出台补助鼓励政策,规定连片规模种植30亩以上(含30亩),经验收合格后每亩可补助600元;若新实施滴灌、喷灌等节水设施项目的,每亩最高补助1100元,极大激发了香芋种植户的积极性。 该县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在香芋主产区建成香芋示范区观景台、展示馆、产业路等基础设施。通过完善水、电、路优化农业生产条件,吸引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前来投资发展。同时引进农产品加工新技术新设备,配套深加工全自动生产线,以加工带动生产,以生产促进发展,满足种植与市场双需求。 2021年,朝东镇建立了5000亩芋头产业核心区,辐射带动全镇种植面积达2万亩,吸引了1343户脱贫户参与种植,覆盖全镇48%脱贫户。作为种植大镇,朝东镇年销售2.5万吨芋头,主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等地,产值达1.05亿元。该镇的“冷泉香芋”公司共销售新鲜香芋礼盒1.2万盒,约50吨,产值达92万元。 当地一些基地还注重发动技术人员积极开发系列新产品,将芋头切块成丁、打成泥等各类芋头原料,加工成多种芋头食品,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芋头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2022年,全县种植面积预计达到6万亩,总产量达9.6万吨以上,综合总产值将超过10亿元。
广西日报 24 阅读 2022-04-13 20:53近日在山东省济南市黄河街道金王村看到,麦田里不见各家各户上肥施药的忙碌,只有供销社几名技术人员在遥控操作植保无人机,给绿油油的小麦喷洒药剂。 全村1000多亩麦田不到半天就飞防完毕,效率是过去人工打药的几十倍。 黄河街道因黄河贯穿全境而得名。长期以来,受汛期洪水淹没威胁等影响,滩区群众祖祖辈辈与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安居难、娶亲难为伴。记者在黄河街道幸福河社区看到,百余栋崭新的安置楼整齐划一,配套高标准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卫生室、中小学、幼儿园,孩子上学、老人看病等问题都解决了。群众搬出滩区后远离耕地,种地成了麻烦事。 为此,章丘区与山东省供销社探索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新模式。
新华社 182 阅读 2022-04-12 18:40眼下,正是乍暖还寒之时,铁力市王杨乡红光村温室大棚内却是温暖如春,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王杨乡红光村通过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走进王杨乡红光村村民史先进的300平方米温室大棚,正赶上史先进夫妻二人忙着为棚菜进行田间管护。史先进告诉记者,去年12月份他就开始种植棚菜了,今年正月里就开始卖菜了,种植萝卜丁最贵时每斤能卖到15元,而且销路特别好。现在大棚内种植蔬菜已是第二茬了,再过几天这些蔬菜就要陆续上市。史先进的爱人 谭桂莲:这茬种点臭菜、小白菜,小萝卜,除去费用,这一茬能挣4、5千元。 王杨乡红光村村民赵桂礼家的温室大棚这一茬反季蔬菜种植的是小水萝卜,为了保证小水萝卜的口感,赵桂礼选择优质菜籽,施农家肥、严格管护、保证了小水萝卜的优良品质。赵桂礼告诉记者,他家共有300平方米温室大棚,从去年11月份开始就种植小菜,每茬种植不同品种蔬菜,一年下来除去各类费用后,能实现纯利润3万元左右。 由于王杨乡红光村临近我市市区,温室大棚蔬菜品质优良,蔬菜成熟后每天都会进行采摘上市,一茬接着一茬进入我市蔬菜市场销售,也极大的方便了市民选购到新鲜绿色健康的蔬菜。 王杨乡红光村党支部副书记 杨殿军:由于红光村临近市里,蔬菜赢得了市民的认可,所以我们蔬菜有固定销售点,要多少斤给农户打电话,第二天早上给人家送去。红光村蔬菜口感好,这些年仅蔬菜这一项村民收入也是可观的。
澎湃新闻 182 阅读 2022-04-11 20:33拿起手机就能随时查看田间作物生长情况;点点鼠标无人拖拉机自动耕地、施肥,收割;不出家门就能在线对话农业专家……近日,山东德州移动公司与山东宁津县瑞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就宁津县天空地一体化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二期项目落地实施,实现了农户“脚不沾泥,手不沾水”,即可完成耕、种、管、收等各环节的无人化作业。 “宁津县天空地一体化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利用5G技术的大带宽、广连接和低延迟三大特性,通过传感器采集温度、湿度、肥力等环境数据进行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撑。”德州移动宁津分公司总经理刘鹏表示,宁津县天空地一体化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一颗“超级大脑”。在5G技术的支撑下,智慧农业也将迎风起飞,并探索出一条数字乡村发展新模式。 据介绍,德州移动建设5G专网以后,借助5G大带宽、广连接的优势,由无线传感器及高清视频采集设备等环境采集装置采集的海量作物生长数据、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信息、无人机农情监测信息、卫星遥感信息等海量数据传输至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形成“智慧农业一张图”。根据作物生长、病虫害、气象信息等数据模型,管理人员对数据进行分析研判,根据研判结果即可使用智能控制系统远程控制农机农械设备进行田间管理,改善作物生长环境,减少作物病虫害,实现作物增产增收农民减负。 依托5G技术,德州移动还为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开发了服务于宁津县种植户的App和微信小程序,通过小程序农户可以气象信息查询、施肥量计算、遥感巡田等农业管理操作,在农业生产中也可以实时上报农情,与农业专家交流,让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方式下沉到种植户,真正做到农业生产一机搞定。 此外,通过5G专网,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综合运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物联网、嵌入式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构建快速采集、智能处理、及时服务和便捷响应服务平台,可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细管理和农村生态环境有效监控,实现节药、节水、节肥、减排,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对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环球网 150 阅读 2022-04-11 12:29清水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守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要求,坚持“五个到位”,扎实有序推动农村撂荒地整治。目前,全县共整治撂荒地面积18.75万亩,其中2022年新增整治面积2.96万亩,已完成复耕复种面积6.22万亩。 一是责任落实到位。出台《清水县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成立县乡村三级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抓决策、县级分管领导分片抓推进,相关部门抓督导、乡镇党委政府抓实施、村“两委”班子抓落实”的整治工作机制,全力推动撂荒地整治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二是宣传引导到位。召开村组会议,宣传国家《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耕地保护政策,采取微信群、乡村大喇叭、入户走访等方式,多渠道发布“严禁耕地撂荒的公告”“致农民一封信”“清水县撂荒地复耕奖补政策和整治方案”,切实提高群众认识,充分调动农民复种的积极性。累计召开政策宣讲会1300余场次,入户宣讲37100余次,张贴标语横幅1650余条,下发政策宣传资料55580余份,发放《撂荒地整治告知书》39500余份,公众号推送关于相关信息60余期,切实在全县营造了撂荒地复耕复种的浓厚氛围。 三是底数排摸到位。把精准摸底核查作为撂荒地整治的基础性工作,坚持做到村不漏湾、湾不漏户、户不漏片,对照国土“三调”耕地未耕种图斑,逐乡镇、逐村、逐户、逐地块对照排摸确认,详细登记撂荒土地位置、面积、类型等信息,建立到户撂荒地台账。至目前,共摸排撂荒地0.62万亩,其中:一年以内季节性撂荒地0.37万亩,撂荒一年以上二年以内0.23万亩,撂荒二年以上0.038万亩。 四是示范带动到位。采取“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经营模式,动员农户将分散撂荒土地统一流转到合作社经营管理,签订土地流转协议,由合作社集中连片发展饲草玉米、油料等种植。全县新型经营主体共流转撂荒地7.08万亩,流转的撂荒地占复种撂荒地总面积的46.98%。2022年已整治完成2.96万亩,正在整治0.62万亩,已复种各类作物6.21万亩,形成了党社联建合作社带头耕种一批、农村合作组织租赁一批、群众自己耕种一批的良好局面。 五是长效机制到位。时刻绷紧粮食安全红线,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主导作用,持续加大对撂荒地整治督查检查力度,积极向农户入户发放书面通知书,督促农户利用春播时间抓紧整改,对连续撂荒两年以上未及时整改的农户停发当年耕地保护补贴,待复耕复种后重新纳入补贴范围,切实推动撂荒地整治工作取得长久实效。
新天水网 38 阅读 2022-04-10 20:33草鱼属于淡水养殖鱼的一种,以采食水草为主。由于草鱼具有较短的食物链,饲料来源较广泛,同时具有肉质鲜美、生长速度快和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受到广大养殖户们的青睐。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草鱼的养殖技术,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选地建池 养殖草鱼的第一步就是需要选择一个良好的地块建立池塘。池塘周围要有充足的水分,且水质要求足够干净无污染。然后根据养殖规模控制好池塘的面积,水位保持在2米左右,池底的泥土厚度控制在18厘米左右。再在放养前半个月的时候,往池塘内注水至15厘米,再全池泼洒生石灰进行消毒。 二、鱼苗放养 鱼苗要选择生长健壮、无伤口及无病虫害的油脂鱼苗。最好是与鲫鱼等鱼类进行混养,提高养殖效益。在放养鱼苗之前,要对鱼苗进行消毒工作,将所有的鱼苗放入盐水中浸泡8分钟左右。避免携带病菌,影响草鱼的生长。并且还要注意草鱼的放养比例要保持在80%以上,其它的混养鱼数量不宜过多,避免抢夺草鱼饵料,导致草鱼营养不足,影响草鱼的生长。 三、投喂管理 草鱼的饵料以颗粒饲料为主,要根据草鱼的体型控制好颗粒饲料的大小。饲料的蛋白质饵料要控制在30%左右,并且要结合青饲共同投喂。在投喂饵料的时候要注意定时定量定点,每天投喂两次左右,保证满足草鱼的营养需求。而且不可长时间投喂同一种饵料,颗粒饲料投喂两周左右后停止投喂,转而投喂一周的原粮。最后要注意饵料的营养元素,应添加适量的维生素等物质,增强草鱼的生长能力。 四、调节水质 水质对草鱼的生长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每天要定时进行增氧工作。通常在下午两点左右,每天晚上也要尽量增氧。如果遇到长时间的阴雨天的话,那么还要加强增氧工作。定期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更换池水的时候首先排掉一部分水,再注入新水。要根据季节变化来控制好换水频率,如果在夏季的话,大约4天左右便需要注水一次,每次注水大约12厘米左右。最后还要定期进行消毒,提高养殖环境质量。 以上就是草鱼的养殖技术,养殖户们要合理调节养殖密度,创造优质的养殖环境,科学增氧,适时换水,投喂优质饲料,科学防病,合理用药。
长江云 146 阅读 2022-04-10 20:04日前,河北东光县连镇镇2640亩油菜花竞相开放,形成了一片“金色花海”,春天气息扑面而来。 近年来,东光县聚焦“花经济”做足“花文章”,把乡村振兴、人居环境,休闲旅游、生态农业相结合,用景观理念经营农业,用旅游理念打造花海,用生态农业环境养护运河,发展“油菜花”经济,让村民卖油、卖花、卖风景,实现增收致富。
人民网 319 阅读 2022-04-09 18:07为加快粮油生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科技对稳粮保供的支撑作用,日前,陕西省农业农村厅遴选发布12项粮油生产主推技术。 此次发布的12项主推技术涉及小麦、玉米、水稻、油菜、大豆等5大粮油作物,具有农机农艺融合、优质高效、绿色安全等特点。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遴选发布12项粮油生产主推技术 (一)关中灌区小麦玉米“吨半田”技术。该技术通过农水结合,农机农艺融合,集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高产栽培等技术于一体,可大幅度提高耕地周年产量,降低周年生产成本。 (二)小麦—玉米周年水肥精准调控技术。 该技术通过准确量化自然供水与作物高产高效蓄水之间的差值,实施精准补充灌溉,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发挥水肥耦合效应,实现肥料的精准高效投入。 (三)冬小麦宽幅沟播技术。 该技术可一次性完成多项作业,实现了关中冬小麦播种质量提升。 (四)旱地小麦品种铜麦6号及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通过资源节约型小麦品种铜麦6号栽培,提升陕西省旱地小麦生产水平。 (五)小麦联合精密耕播机械与技术。 通过农艺农机融合研制出的小麦联合精密耕播机,一次进地可完成旋耕整地、分层施肥、精密布种等工序。 (六)玉米密植高产绿色高效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以早熟耐密宜机收玉米品种陕单636、陕单650为重点,构建适宜不同区域和种植规模的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 (七)旱地春玉米抗旱保苗丰产技术。 以“水分”关键指标进行调整,将播期适度拉长、等雨播种,可有效提高玉米的播种质量;同时将膜上播种改为膜侧播种,可延长玉米灌浆时间,促进增产。 (八)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种植技术。 示范推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栽培技术,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互动发展,促进水稻增质增效。 (九)油菜机械化绿色高效种植技术。 通过选用适宜品种、适期适量播种、病虫害绿色高效防控技术的集成应用,提高肥药等资源利用效率。记者从陕西省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咸阳综合试验站等有关单位获悉,“陕西油菜机械化绿色高效种植技术”已经过多年示范推广,2018-2020年,在陕西汉中、安康、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进示范推广,获得良好效果。陕南地区一般亩产190公斤以上。2017年经陕西省农业厅组织测产,陕西勉县老道寺镇推广示范田创造了陕西省油菜机械直播高产记录,百亩连片亩产达到250.8公斤。关中地区一般亩产200公斤以上,2020年经陕西省油菜产业体系组织专家测产,陕西省岐山县范家塬村全程机械化示范田现场实收2.69亩,平均亩产307.2公斤。目前,该技术正在陕西油菜主产区推广应用。 (十)油菜绿色高效生产“12345”集成技术。该技术有效解决了油菜生产中农田投入品和劳动力投入过量,生产效益低的问题;实现了化肥农药减量、油菜增效和环境安全多赢,显著增加油菜产量。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联合攻关,通过对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和油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研发出油菜绿色高效生产“12345”集成技术,制定了陕西省地方标准《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制定的《中稻茬油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成为2021年安徽省农业主推技术,该技术节本增效非常显著,是一项提质增效的综合技术,易操作、可复制,对提高油料综合生产能力、维护我国油料安全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十一)幼龄果园间作大豆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该技术采用标准化果园间作大豆种植模式,实现了农作物—果业—牧草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幼龄果园土壤肥力、单位面积产出和综合效益。 (十二)旱作条件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该项技术采用玉米带和大豆带复合种植,充分发挥高位作物玉米的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大豆受光空间,在单位面积不变的条件下,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大豆。 这是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连续第三年发布主推技术,近3年共发布33项农业主推技术。这些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了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步伐。
腾讯 791 阅读 2022-04-09 17:40阳春四月,万象更新。铜仁市石阡县聚凤乡迎来了与往年不一样的春耕。原来,来自东莞的农业龙头企业为当地的农户带来了新技术和新种子。 据悉,自去年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到铜仁市考察以来,广东顶鑫农业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顶鑫集团”)积极响应推动农业东西部协作号召,助力莞铜协作,不仅将农业技术带去铜仁,并在当地建设了5000亩的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带动农户超过4000户,预计户均增收超过5000元。 “订单农业”合作模式助农增收 贵州铜仁的茶花香米、贵州石阡的松花皮蛋、云南省巧家县的杂粮面条…在位于东莞市南城体育路7号的广东顶鑫乡村振兴展馆内,来自贵州、云南等地的特色农产品被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 另一边,在贵州省石阡县聚凤乡安乐村田间地头,春耕的气息渐浓,破土而出的红葱头、入土种植的花菜和地垄之间的忙碌情景相得益彰。 上述情形的出现离不开莞铜协作创新之举。据悉,2021年以来,在东莞驻贵州帮扶干部的推动下,顶鑫集团与贵州铜仁多个乡村达成合作,除了在铜仁石阡县聚凤乡廖家屯、宝龙、安乐等3个村共建1200亩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外,还分别在江口县坝盘镇桂扣村、万山鱼塘乡,思南县张家寨檬子树村,松桃县望乡等地合作共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涉及蔬菜、菌菇、禽蛋等农副产品。 顶鑫集团负责乡村振兴业务板块的邱雯介绍,公司与当地农户合作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订单农业”模式,即根据季节和市场需求向当地合作社下优质蔬菜订单,并提供全程技术指导,由合作社组织农户种植,按“保底价+市场价”模式收购。另外一种是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探索解决种植模式、获利模式、市场导向等核心问题,助推农业现代化。比如,了解到铜仁西瓜品质单一,顶鑫集团向当地村委会租地,并投入人力、大棚设施等种植无籽西瓜,同时通过当地合作社组织农户学习无籽西瓜种植技术,成功后将广泛推广并投入当地市场进行销售。 “‘订单农业’是新概念,却也是转型良机。为推广这种新概念,在聚凤乡安乐村,我们会给参与的农民派发种苗,派驻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加强对农户的服务与引导,鼓励农户在订单条件下积极种植品质蔬菜。”邱雯说,“目前,该模式带动农户超过2000户,预计户均增收超过5000元。” 为优质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 在广东顶鑫乡村振兴展馆内,一款标识“莞铜协作”的鸡蛋卷格外引人注目。这款鸡蛋卷优选来自贵州铜仁的原生态土鸡蛋,属于原材料来自铜仁的农产品加工食品。 广东顶鑫农业集团不仅在铜仁当地建设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助农增收,还充分发挥集团全产业链优势,发掘和采购当地特色农副产品,并与东莞本地食品加工产业链有机结合,为经济价值较低的农产品赋予更高的品牌商业价值,将铜仁农产品推向更广的市场。 “像铜仁当地的矿泉水、野生菌菇等,我们都会寻找供货渠道,将它们带到东莞。一方面拓宽当地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另一方面也能为东莞市民提供更多特色农产品。”邱雯介绍,目前,广东顶鑫农业集团在东莞有四个乡村振兴展馆,分别位于万江、莞城、道滘和南城,下来,公司还将开拓更多展馆。 不仅仅是广东顶鑫农业集团,越来越多的东莞市农业龙头企业也参与到对口帮扶铜仁中来。广东万达丰农投蔬果有限公司、广东供联壹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共同成立了贵州莞铜乐丰现代农业产业园有限公司,在铜仁市印江自治县开展农业生产投资,打造“一县一园”现代农业(南瓜)万亩产业园,园区辐射产区1万亩。
南方+ 173 阅读 2022-04-09 17:35近年来万州区持续加大对智慧农业、信息农业、数字农业、精准农业的推广力度,大力提升现代化农业水平,有效促进居民就业增收。
重庆日报 30 阅读 2022-04-09 17:333月29日,雅安市汉源县九襄镇堰沟村,东大堰与通乡公路旁的层层梯田上,50余名工人正在进行高标准农田项目施工。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汉源县流沙河沿岸粮经复合(稻+蒜)现代农业园区2022年的重点项目。当前,汉源县立足水稻—大蒜水旱轮作、粮果间作的产业基础,正在此规划建设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预计今年5月完成建设。”施工现场负责人说,通过高标准农田与农事体验中心、观景步道等配套建设,这里将打造出“田成型、路成网、树成行、渠相连”的农旅融合景观。 近年来,汉源积极探索“稻+蒜+果”粮经复合立体农业种植模式,重点发展“水稻+大蒜+伏季水果”的主导产业,建设万亩高标准农田、发展小型化农机与智慧农业,走出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蒜农们正在忙着采收 立体发展 “稻+蒜+果”,让种地更高产 近日大蒜进入集中收获期,九襄镇清泉村的田间地头到处一片繁忙。 “等这几天大蒜挖完,紧跟着就要蓄水整田,准备种水稻了。”村民刘洪才熟练地用小铲挖着大蒜。他指着田坎上种的梨树说,大概8月中旬,等梨收获完,就要开始收获水稻了。 清泉村地处汉源县流沙河沿岸粮经复合(稻+蒜)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区域。园区规划总面积3万亩,核心区面积5000亩。为了最大限度利用土地空间和光热资源,园区围绕汉源水稻、大蒜、水果三大产业,探索“稻+蒜+果”粮经复合立体农业种植模式,引导村民在田里种粮种菜,利用田坎栽树。 “刚开始喊把果树移到田坎上,大家还不太理解。”汉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勇说,为了推广立体农业,去年年初,该局的工作人员和乡镇村组干部挨家挨户收集意见,疏通堵点、难点,指导村民将果树“腾退还田、爬上坎子”。 一年下来,通过大力发展粮经复合,充分利用田坎种植梨、大豆等经济作物,园区内形成了高产高效的立体种植模式,年四季都在轮番种植、收获,亩均综合产值超过2万元,大大提高了稻田种植的经济效益。 立体种植,还将更为绿色生态的种植理念引入园区。“秋天水稻收割后,我们接着种大蒜,稻草不会焚烧,全部覆盖大蒜,相当于有机肥料。春天蒜薹收割后,稻草、蒜叶全部旋耕还田,给新插的秧苗提供底肥。”说起园区的生态还田,刘洪才头头是道。 “稻蒜年年轮作,秸秆互相覆盖还田,有效抑制了田间杂草生长,增加土壤有效养分,有利于水稻、大蒜生长。”刘勇介绍,据测算,园区内每年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约30%。 下一步,在九襄镇清泉村、大庄村、周家村等村,将对现有800亩水稻田实施宜机化改造、田形调整,建设水稻高产示范基地及小型宜机化示范园。 科技支撑 新技术新装备,让农业更“聪明” 在推广立体农业种植模式的同时,园区在科技支撑方面也加大投入。积极推进数字农业,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建立科研合作,建设宜机化高标准农田,引领农业走向高质量发展。 “打开这个APP,可以在上面实时查看园区天气、土壤、土壤肥力状况等数字信息。”县农业农村局花椒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杜洪俊介绍,这是该园区正式运用的一款数字农业APP,上面有专家技术培训、农技交流等信息,“还能足不出户采购农资,进行农产品销售等。” 科技的支撑还体现在农作物品种上。“对面那几块地,就是我们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合作的水稻超高产技术集成示范基地。”站在清泉村的田间道路旁,县农业农村局粮油中心高级农艺师肖洪说,目前示范基地面积约100亩,每年引种试种农作物新品种10—20个。 当前试验示范种植的宜香优2115、德香4727等新优品种,平均亩产达900公斤,最高亩产达1047公斤,稻米每斤销售价高出市场价2角。这些新优水稻品种在汉源已累计推广20余万亩。 除了智能设备和新优品种引进,现代农机装备也将在园区大幅应用。在九襄镇新阳村162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土地被划分为一个个标准化的长方形,挖掘(推土)机正在进行土地平整工作。 “预计4月底竣工,5月上旬开始种植水稻。”肖洪介绍,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插秧、耕种、收割等环节将实行全程机械化操作,大大提升效率。届时,水稻收割成本将由原来的“2—3人收割一天,约700元每亩”,缩减到“一台收割机工作20分钟,约100元每亩”。 接下来,新阳村还将进行5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保持原生态、原生产模式不变的前提下,打造田园基底、稻花连片、水系串联、林盘镶嵌的景致。
四川在线 156 阅读 2022-04-09 17:03春耕始,万物生,各地一片繁忙景象。但在黄河滩区迁建村——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黄河街道西王常村却不见村民下田忙碌。记者在田间地头看到,只有供销社技术人员正遥控操作几架无人机,给绿油油的小麦喷洒药剂。 “春忙”如何变“春闲”?原来,西王常村大部分土地都托管给了由省市区三级供销社联合成立的山东鲁供丰农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耕种,除了获得土地托管收益,村民还能腾出手来经商打工再挣一份钱。 黄河街道因黄河贯穿全境,是黄河流域唯一以“黄河”命名的行政区域。长期以来,受汛期洪水威胁等影响,滩区群众祖祖辈辈与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安居难、娶亲难为伴。“三年攒钱、三年筑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曾是许多滩区群众的宿命。 国家黄河滩区迁建工程开启了黄河街道村民的新生活。黄河街道党工委书记刘万银说,2020年街道21个滩区迁建村、1.2万多人全部乔迁新居。记者在迁建新区看到,百余栋安置楼整齐划一,高标准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卫生室、中小学一体化校园、社区幼儿园以及党群服务中心等一应俱全。 搬离滩区住新房,新问题却又接踵而至。刘万银说,迁到新居后,多数村民离自家耕地少则几公里,远则几十公里,种地又成了麻烦事。为此,章丘区与山东省供销社探索推行了“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新模式。 “村民不种地,反比种地强。‘两保底、一分红’有效保障村民和集体利益。”章丘区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魏世忠说,村民把耕地交给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享有每亩800元土地保底收益,村集体也有30元服务保底收益,盈余再按村集体和村民60%、托管公司40%比例分红。 “我家12亩地都托管了,去年‘保底+分红’收入13200多元,自己不种地,收益反而高。”金王村村民王继军说。金王村党支部书记王雪峰告诉记者,土地托管后,全村380多口人,250多人外出打工,托管收益加工资性收入两份钱,人均年收入有六七万元。 土地全程托管,实现“一减七增”。魏世忠解释说,新模式不仅减少了土地撂荒现象,而且整合了碎片化土地,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种植面积也增加了;通过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平均亩产增加了200斤;最终算下来,农民收入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也稳定增长;供销社不仅增强了服务能力,更增加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径。 西王常村曾经离黄河只有400米远,一度被大水淹过三次。村民王键说:“过去种地靠天吃饭,遇上天灾颗粒无收,散户流转每亩地只有两三百元。现在,托管公司统一机种机收和精准田管,粮食由企业收购,风险企业承担,我还挣上了两份钱。” 目前,章丘区黄河、明水等12个街镇已开展了土地全程托管服务,入股土地总面积达6.5万余亩。章丘区委书记马志勇说,土地托管新模式使滩区群众真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新华社 28 阅读 2022-04-09 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