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每年杀死的人数比鲨鱼多在一年中,平均而言,水母在全球范围内杀死的人数是鲨鱼袭击的15-30倍。
盒子水母有*致命的毒液它们使用毒液杀死鱼和虾作为晚餐,它对人类也非常危险,通常被认为是动物*国中*致命的。人类受到毒液袭击后,会遭受心脏衰竭从而溺水死亡。
水母没有大脑水母没有大脑,耳朵,眼睛,甚*没有心脏。它们是一种非常基本的生物,只具有简单的神经系统。
水母可以克隆自己如果你将一只水母切成两半,它就可以再生,变成两只新的水母!
有时候它们会给螃蟹骑行这张图上一只螃蟹骑在水母身上。螃蟹的坚硬外壳可以保护它们免受水母的刺痛,使它成为海洋中*好的骑手。
从小就热爱动物的我,游历了各大动物园。当时啥也不懂,把海洋馆里所有手脚成鳍状的,身子圆滚滚的,住在水里的生物,一概当成海豹处理。毕竟海豹的形象过于深入人心,*今网上关于“吸豹”的讨论依然经久不衰。人类果然是一种看脸的生物。
标题上这一连串的海姓动物,总给人一种生物学家起名偷懒了的感觉。其实除了海牛离得比较远,其他几种确实算是亲戚。而海牛跟儒艮又特别像,同属于海牛科,它俩的差别仅在尾鳍的形状,海牛是圆形的,儒艮是分叉的,对于没注意过的人来说,确实是乱的不行。
而海豹、海狗、海狮、海象都属于鳍足亚目,不少古生物学家认为,它们甚*是来自于同一个祖先!新的化石证据的出土,把这些鳍足亚目的成员都往当时生活在北极的熊超科陆生食肉兽身上揽,这说明了什么?这些胖小子不仅互相是亲戚,甚*和熊也是亲戚。
下面分开讲讲。这些称呼均为统称,它们下面都还有其他类别,那些就不做细化了。
海豹,鳍足亚目永远的“神”。作为知名度*高的鳍足亚目,它确实特征比较显著,那就是“萌”。
除了一对楚楚动人的圆眼睛,海豹区别于其他亲戚的点主要有:
海豹只有耳孔,没有外耳,活脱脱一个小光头。
海豹的后鳍足比较僵硬,只能拖着走,而其他亲戚都能像前弯曲转向,用来辅助行走。
既然叫做“豹”说明它们有类似的地方,那就是海豹身上是有斑点或条纹的,而海豹,海狮,海象都没有。
当然海豹里也有很粗犷的家伙,看起来像拿错了族谱,比如下图的象海豹,但是与其他亲戚的区别点依旧一样。
海狗,它们其实属于海狮科的一个亚目。*大的特点就是它们的体毛丰富;有小小的外耳;而且头部相比于海狮,要更短更圆,看起来就很憨厚。(本文由狸猫之一编写)你一定可以区分出海豹和其他亲戚,但是海狗和海狮就得看仔细了。
海狮,咱们常看的水族馆表演,主角都是海狮。因为海豹太笨了,后鳍不能反转,走路就像一只毛毛虫;而海狗是极度濒危动物,而且脾气爆炸,比较难于训练;海象体型庞大,也比较笨重。这些一看,确实海狮比较合适。
海狮还有一个显著特征,那就是雄性海狮是有鬃毛的,所以叫“狮”,真是误会生物学家了,取名真是一门严谨的学问。
海象,这货怕是*好分辨的了,这五大三粗的形象,放进水浒传里得是李逵这样的人物。
不过只是长得像,海象尽管有一对獠牙,但仅仅是用来挖贝壳的,攻击性不强,算是比较温和的巨人。显著的特征,让我们都能一下认出它们。在体型上,一般来说海象>海狮>海豹>海狗,只是一般来说,在水族馆可以这么分辨,其他场合还是按我们上面说的来。
毕竟海豹里面也有南象海豹这样的狠角色,体长4.5m,重达2.5t,真正的除了人类没天敌。
“海”字辈的各位,几乎都属于濒危物种。它们的毛皮,脂肪和血肉骨头都会被拿来使用,明明人造替代品很多,很多人依然觉得自然的好,稀缺的好。唉,等那天警察敲响家门的时候,反省就来不及了。
毛发被认为是哺乳动物在现生脊椎动物类群中的一个主要特征,这些主要由角蛋白构成的皮肤附属物在结构上不同于鸟类的羽毛和爬行类的鳞片,但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感知与保温功能。
鲸豚类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鲸和海豚等生活在海洋中的海兽似乎都有着光滑的体表,不像陆生的兽类一样长满毛发。
大翅鲸(座头鲸)头部节瘤上生长的触毛,图片来自 Artie Raslich Photography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鲸豚类的体表普遍缺乏陆生哺乳动物身上常见的皮脂腺、汗腺、毛囊和毛发,由半角质化的表皮细胞构成的皮肤外层光滑紧致又富有弹性,是鲸类高度适应水生环境的特征。不过鲸类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毛发,所有须鲸以及齿鲸中的亚马逊河豚以及南亚河豚的吻部上长有非常少量的触毛(vibriss),这些触毛有非常重要的触觉感知功能。而其他齿鲸在胎儿阶段也会在吻部长出少量触毛,但在出生后不久就会退化消失。
南亚河豚吻端的触毛 (KELKAR et al. 2017)
鳍足类
与完全水生的鲸类不同,海狮海豹等鳍足类动物虽然也是海洋哺乳动物中的一个大类,但有着完整四肢的它们却是不折不扣的半水生动物,在一生中会花费大量时间在岸上繁殖与休息。
当然对于大多数不太了解海洋动物的人来说如何分清海狮和海豹才是*大的挑战,总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区分:
1.海狮科(海狮和海狗)具有外耳廓;海豹的外耳只有两个洞
加州海狮(左)的外耳廓与港海豹(右)耳部的洞
2.海狮科的前肢很长呈鳍状,是在水下运动的主要动力源,像翅膀一样使海狮在水下快速游动;海豹很短,并张有明显的爪子,主要作为舵来调节方向或者可以进行抓握
澳洲海狮(a,c)的鳍肢与港海豹(b,d,e,f)前肢的爪子
3.海狮科的后肢可以承重,能用四肢在陆地上行走;海豹的后肢不能转到前面,所以只能靠身体上下蠕动或左右蛇型前进
可以用四肢行走的北海狮(左),无法使用后肢行走,只能爬行的食蟹海豹(右)
微博**传甚远的这个视频中的鳍足类动物并非海豹,而是海狮科的非澳海狗
跟体表光滑的鲸豚类相比,鳍足类其实皮肤上普遍长有浓密的毛发(除了海象),但是大多数人印象中的鳍足类都是刚刚出水,被水润湿的毛发紧紧贴住体表,给人一种油光水滑的视觉观感。但如果是认真观察过野生或者纪录片中的鳍足类动物的人,肯定可以轻松地发现毛发的湿润与否对于鳍足动物的外形甚*体色有多大影响。
1、为重
海洋生物很多具有攻击性或毒性,有的甚至是剧毒,比如海蛇、火珊瑚、石头鱼、蝎子鱼、狮子鱼等等。随便触摸海里的东西,就等同于把手暴露在危险之中。那沙地下面可能什么也没有,也有可能是有钳、任性的螃蟹的安乐窝,也有可能住着海鳗,或者是其他深藏剧毒的海洋生物。人类对海洋还知之甚少,你很难分辨哪些生物有毒哪些没有,好奇的触摸会引起有毒生物对你的攻击。不触摸海洋生物,是保护它们也是保护你自己。
2、它们可能因你受到伤害
人类在水下有时候并非完全自如,你笨手笨脚的举动可能伤害脆弱的海洋环境,它们其实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强大。珊瑚是非常脆弱的海洋生物,即使是轻微的接触也会损害它们的外表,降低它们的,终导致完全死亡。大多数鲨鱼发生咬潜水员的事故,一般都是因为潜水员的鲁莽行为所造成的。
多数情况下,对海洋生物的干扰影响不太明显。然而,仅仅是通过触摸海洋生物和蓄意杀害它们是一样的。很多动物,包括海龟、鹰鳐和许多种类的鲨鱼,很容易通过于人类接触,使它们受到有害的感染。这些生物依靠污垢共存,而我们的触摸使它们暴露在危险之中。即使只是被轻轻划过一下,但是的时间和伤痛也会让我们警醒。
鲸鲨:世界上的鱼类,很可能只是随意地摸一下它的尾巴,它很久都不会再洄游到被人摸过的地方。
海参:当人们拿着它时,它们会往外吐内脏,这是我们常说的“应激反应”,虽然理论上可以重新长出内脏,但这个过程中本体却变得十分脆弱,容易死亡。很多低等生物同海参一样,在遇到危险时会本能地吐出自己的内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