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茅台酒迎来了鼎盛时期,不仅走出了贵州深山,成为唐宋时期的宫廷贡酒,还经由南丝绸之路,远销海外。而茅台酒发展的真正顶峰是在清朝时期。
那时候的茅台镇已经成为酿酒圣地,茅台酒开始出现了很多种类,比如茅台春、茅台烧春和同沙茅台等。到了清康熙年间,"偈盛烧房"将他们生产的酒正式定名为茅台酒。
然而,随着清朝的没落,贡酒茅台也如同那个封建王朝一般逐渐凋零。道光年间还曾有"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的酿酒坊已经仅剩三家。其中有成义酒坊的"华茅",荣和酒坊的"王茅"以及恒兴酒坊的"赖茅"。
直到1951年,我国政府成立后通过各种方式对以上三家酒坊进行了收购,并将私营酒坊合并成立了新中国的国营茅台酒厂。
不仅如此,茅台酒厂的内部都不允许拍照,酒厂工作人员也需要经过了政审才能够参与生产工作,一旦发现违法乱纪行为,便会被当场开除。除了酿酒都是纯手工,直到2000年左右,茅台酒的包装也是采用人海战术,纯手工包装,可见茅台酒生产过程的严苛。
茅台酒以本地优质糯高梁为原料,用小麦制成高温曲,而用曲量多于原料。用曲多,发酵期长,多次发酵,多次取酒等独特工艺,这是茅台酒风格独特、品质优异的重要原因。酿制茅台酒要经过两次下料、九次蒸煮、八次摊晾加曲(发酵七次)、七次取酒,生产周期长达一年,再陈贮三年以上,勾兑调配,然后再贮存一年,使酒质更加和谐醇香,绵软柔和,方准装瓶出厂,全部生产过程近五年之久。
装茅台酒用的酒瓶,初是用本地生产的缸瓮,从清朝咸丰年间起,改用底小、口小、肚大的陶质坛形酒瓶,有装0.5公斤、1公斤和1.5公斤的型号。后曾一度改为微扁长方形酒瓶。民国四年(1915年)以后,改用圆柱形、体小嘴长的黄色陶质釉瓶。建国后,才改为白色陶瓷瓶和人们见到的乳白色避光玻璃瓶,古色古香,朴实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