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临终不是等死,而是要好好活到终点:
临终关怀,并非意味着不抢救、等死,而是采取一些常规辅助手段(如镇痛药),力所能及帮助临终者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让他们在仅有的时间内,过得安详、舒适。
呼吸衰竭使临终病人喘气困难,给予氧气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但他们已失去了利用氧气的能力,此时给他们供氧无法减轻这种“呼吸饥饿”。
正确的做法是:打开窗户和风扇,给病床周围留出足够的空间。另外,使用吗啡或其他有类似鸦片制剂的合成麻醉剂是减轻病人喘气困难和焦虑的办法。
在生命的后阶段,甚至在死前三个月之久,不少病人与别人的交流减少了,心灵深处的活动增多了。不要以为这是拒绝亲人的关爱,这是濒死的人的一种需要:离开外在世界,与心灵对话。
一项对100个晚期癌症病人的调查显示:死前一周,有56%的病人是清醒的,44%嗜睡,但没有一个处于无法交流的昏迷状态。但当进入死前后6小时,清醒者仅占8%,42%处于嗜睡状态,一般人昏迷。所以,家属应抓紧与病人交流的合适时刻,不要等到后而措手不及。
至少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为癌症防治工作作出有益的贡献:
①研究影响癌症发生与扩散的心理及社会因素;②对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估价;③缓解症状与控制癌症疼痛的措施;④了解病人病危死亡的过程。
为了实现现代医院的管理目标及处理好病人的临终关怀,需要有相对独立或专门的临终关怀机构,国内外已发展起来的几种形式是:
①附属于医院的临终关爱;②附属于基层保健网的临终关爱; ③社会及家庭护理项目中的临终关爱;④独立的临终关爱机构。
但无论哪一种,其宗旨与任务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