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防护
1.缺氧或存在有毒物质(气体)的空间作业时,应佩戴隔绝式防毒面具(如长管呼吸器、空气呼吸器等)。
2.易燃易爆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穿防静电工作服、鞋,使用防爆型工具(照明)。
3.有酸碱等腐蚀性溶液的空间作业时,应穿戴好防化服、鞋、防化手套等防护用品。
4.产生噪声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配戴耳塞或耳罩等防噪声护具。
由于有限空间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或存在淹溺、坍塌掩埋、触电、机械伤害等其他危险有害因素,因此在有限空间作业时,稍微出现工作上的疏忽就会造成严重事故。据统计,2016-2020年全国共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以上事故173起,死亡604人,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有的多达几千万。每年较大以上事故均超过30起,平均每10天一起,事故多发频发,总量居高不下。
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未经通风和检测,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而且,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应视为进入新的有限空间,重新通风和检测后方可进入。同时,检测标准与检测工作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
有限空间事故中暴露的问题:
1、工艺处理不彻底。一是部分受限空间作业未进行吹扫置换。二是吹扫置换不彻底,受限空间内残存物料。
2、系统隔离不彻底。未制定系统隔离方案,系统隔离时未断开管线或加装盲板,或违规用阀门代替盲板。
3、气体检测不到位。一是气体检测位置要求不具体,未按制度要求进行取样,取样不具备代表性。二是缺乏对污水、污泥等的检测手段,不能准确检测污水、污泥中有害气体的成分及浓度,对作业过程中污水污泥有毒有害气体二次挥发检测不到位。
4、施工机具不符合要求。一是进入可能存在燃爆风险的受限空间作业时使用非防爆工具,未穿戴防静电服装。二是施工机具质量不合格,存在本质缺陷。
5、风险识别不到位。一是未识别出该项作业为受限空间作业,未按受限空间作业进行管理。二是未识别出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存在的风险。三是未识别出在受限空间外或受限空间本体上作业可能产生的风险。四是对环保设施气体浓度无序性变化认识不足。
6、应急处置不力。一是作业现场未合理配备灭火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生命绳等应急救援器材,这也是现场人员盲目救援的主要原因。二是现场人员不熟悉救援措施,不能正确使用救援器材,盲目救援导致事故后果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