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运动发源于2000年前的汉唐年代。狮在古代是祥瑞灵物,象徽吉祥,带来好运。狮代表公理,化戾气为吉祥,驱魔避邪。因而逢年过节,严重庆典及各大商号, 银行或机构开幕,至豪门酒宴都纷繁以舞狮打鼓助兴,添加热烈气氛,以图吉祥。
舞龙是个大节日,舞到任何一处都会受到招待.舞龙的队伍有时可以吃五六次酒宴,这叫“龙换酒”.等到舞龙完毕,就将首尾烧掉,龙身送回庙内,明年再用.灯节虽始于汉初,盛于唐宋,但“舞龙”的习俗,相信是承继殷周“祭天”的遗风.龙在历史文籍的记载中出现的时间极早,而且“舞龙”包含“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原有“祈年”的意思。
持龙/狮头者身形必须高大魁梧、有力,舞动时龙/狮头动作紧随着龙珠移动,龙嘴与龙珠相距1米左右,似吞吐之势,注意协调配合,时时注意龙/狮头应不停的摆动,展现出龙的生气有力、威武环视之势.
目的:
(1) 在龙/狮珠引导下,紧随其后移动,从而带动龙身的摆动;
(2) 龙/狮头左右摆动时,一定要以嘴,显示出追珠之势。
舞狮子,是我国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而且,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