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亭是各类凉亭的鼻祖,源于现实生活,山间路旁歇息避雨的休息棚、水车棚等,即是茅亭的原形。
此类凉亭,多用原木稍事加工以为梁柱,或覆茅草,或盖树皮,—派天然情趣。由于它保留着自然本色,颇具山野林泉之意,所以备受清高风雅之士赏识。柳宗元在《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凉亭记》中对茅亭有过这样的评价:“无薄栌节之华,不修椽,不剪茨,不列墙,以白云为藩离,碧山为屏风,昭其俭也。”王昌龄也曾留有“茅亭宿花影,西山鸾鹤群”的诗句,以赞其清雅隽秀之形。于是乎,不仅山野之地多筑茅亭,就是豪华的宅第和皇宫禁苑内,也都建有茅亭,追求“天然去雕饰”的古朴、清幽之趣。
用竹作凉亭,唐代已有。诗人独孤及曾作有《卢郎中寻阳竹亭记》:“伐竹为亭,其高,出于林表。”到后来,桥凉亭亦有以竹为之者。《扬州画舫录》中载;“梅岭春深即长春岭,在保障湖中。岭在水中,架木为玉板桥,上筑方亭。柱、栏、檐、瓦皆镶以竹,故又名竹桥。”可见竹凉亭应用之广。
由于竹不耐久,存留时间短,所以遗留下来的竹亭极少。竹亭多用绑扎辅以钉、铆的方法建造。而有些竹亭,梁、柱等结构构件仍用木材,外包竹片,以仿竹形,其饮坐凳、椽、瓦等则全部用竹制做,既坚固,又便于修护。
仿木栏杆的染色
仿木栏杆染色看是简单,其实里面大有学问,染色这一步,除了仿木栏杆制作团队要拥有一个非常厉害的调色高手之外,染色还要根据仿木栏杆的造型以及仿的是何种木材来配色,切不可胡乱配色,因为那样会使仿木栏杆四不像。
高台应多筑实栏,游人登临远眺时,实栏可给人予以较大的感。由于围栏做静距离的观赏机会少,可只做简洁的处理。若仿木围栏从属建筑物的平台,虽位于高处,也须就其整体的构图需要加以考虑。
在以自然山水为主的风景点,盘山道若需设围栏,一般亦多设空栏,有的甚至只用简单的几根扶手,连以链条或者金属管务求空透,不影响自然景色,不破坏自然景色,不破坏山势山形以及风景层次。如云南石林,安徽黄山,辽宁千山,陕西华山以及朝鲜金刚山所采用的的围栏皆属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