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婚”仅仅10天又“闪离”的华泰与萨博并购案,成了中国汽车界并购的一个反面教材。
5月3日,瑞典全球汽车品牌萨博宣布与华泰并购,5月12日又火速抛出了解除合作协议的消息。
5月16日,世爵汽车(萨博汽车母公司荷兰世爵公司)对外表示,世爵和其子公司萨博汽车已与中国庞大汽贸集团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内容包括庞大与萨博计划成立一个50:50的合资销售公司和一个50:50合资汽车制造公司,来生产萨博品牌汽车,并开发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汽车。
从“闪离”华泰到火速联姻中国庞大,中国汽车业正在上演一出由瑞典萨博汽车自导自演、中国汽车企业“积极参与跑龙套”的跌宕起伏的情景剧。
业界在质疑萨博喜新厌旧时,亦对华泰的并购能力表示怀疑。
实际上,华泰并不是个案,在此之前的上汽与双龙、腾中与悍马并购案,均因各种原因无疾而终,但并不是没有成功的案例。
2010年3月,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这是中国汽车史上首次中国民营企业成功并购海外知名品牌,开创了中国自主品牌走出去的先河。
业界普遍认为,对于中国汽车业而言,这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Jeferies Company常务董事Robert Arrieta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并购能力颇有信心:“吉利收购沃尔沃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这标志着未来会有更多类似的事件发生,这也证明了中国在全球是能够成功收购一些大公司的。”
一年过去了,随着沃尔沃的盈利,吉利控股向沃尔沃汽车的高层和工会证明了实力。同时随着沟通磨合的加强,瑞典人渐渐感受到了这份诚意。无论是在瑞典沃尔沃工会还是在中国工作的瑞籍员工,95%以上表示对中国新东家的满意。瑞典各方舆论也在初始的不安之后,开始出现理性、客观的平和论调。
把亏损品牌卖掉
一直以来,中国的民族汽车工业都是在蹒跚学步中学习国外的技术和经验,以此作为自己快速发展的动力和资本。2008年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为中国汽车业提供了在世界范围开展并购的良机,也把中国汽车业推向了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
和欧美国家汽车产业相比,显然中国汽车产业还存在一定差距。寻求通过并购、合资来获取技术、品牌和国际化,是中国汽车产业提高国际化程度的重要路径之一。
从2005年的上汽入股双龙,到近年来的腾中重工竞购悍马,直到吉利收购沃尔沃等一系列并购案例,都显示出中国民族汽车业希望走向国际化、品牌化的道路。
从2009年~2010年,中国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产销量的头把